Workflow
社交网络
icon
搜索文档
半年营收近20亿,2025年了,还有社交公司要上市?
创业邦· 2025-10-15 11:2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米连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冲击IPO [5]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定位在线情感社交平台,旗下产品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伊对”、“贴贴”,以及以海外市场为主的“HiFami”、“Chatta”、“Seeta” [6] - 按收入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主力产品“伊对”以1.5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第一,市占率达11.6% [6] - 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前五大平台收入合计为5.1亿元人民币,占总市场的38.7% [8]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0.52亿元、2023年的10.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73亿元,2024年营收较前两年翻倍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9.17亿元,若保持此速度,全年营收有望达到40亿元 [9] - 净利润方面,2022年亏损0.13亿元,2023年亏损0.17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至1.46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增长至2.62亿元 [14] - 报告期内各年度毛利率分别为44.6%、43.3%、45.6%,稳定在40%以上,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近50% [30] 核心产品运营数据 - 主力产品“伊对”2017年推出,面向30岁左右用户,主打视频相亲,开创“主持人引导的三方互动模式” [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伊对”MAU达480万,用户月均使用时长8小时,7日留存率72.1%,付费用户转化率为12.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8% [11] - 另一核心产品“贴贴”聚焦18至30岁用户,主打语音连麦和游戏兴趣社交,2025年上半年MAU达170万,月付费用户20万名,付费用户转化率为7.5% [13] - “伊对”是公司营收绝对核心,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汇总占比为88.61%,“贴贴”占比为11.39% [11] 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应用的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礼物购买、互动功能开通和会员订阅三大部分 [14] - “伊对”中虚拟礼物的内购收入占比超70% [14] - 收入分成费是公司最主要成本支出,报告期内在营业成本中占比均在八成以上,2024年度达12.55亿元,2025年上半年占比超过90%,该数据占总营收比例为45.75% [14] - 收入分成费主要支付给“主持人”,截至2025年6月,“伊对”累计拥有18万名“主持人”用户,其可从用户送出的虚拟礼物中抽取20%-52%的分成 [14] 营销投入与现金流 - 2022-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占同期营收的35.0%、28.9%、27.6% [18] - 广告及推广开支在销售及营销开支中占比均超过95%,2024年度达6.38亿元,同比增长123.1%,2025年上半年为4.52亿元,同比增长52.2% [18][1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9.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过85% [27]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98亿元 [28] 发展战略与海外拓展 - 公司由燕山大学校友任喆与朱晓朴于2015年共同创办,已完成多轮投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顺为和蓝驰资本等知名机构 [21][22] - 2020年最近一轮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2.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64亿元) [22] - 自2022年起,公司陆续推出“HiFami”、“Chatta”和“Seeta”等产品探索海外市场,覆盖东南亚、中东和北美等多个地区 [24] - 此次IPO募资主要用于通过现有产品渗透更多海外市场、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差异化产品、扩大研发团队及战略投资与收购 [27]
晨会纪要:2025年第173期-20251015
国海证券· 2025-10-15 09:03
腾讯控股核心业务表现与展望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13% [3] - 游戏业务预计营收59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国内增长8%、海外增长29% [3][4] - 在线广告业务预计营收367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增长引擎为微信生态广告 [3][4] -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预计营收589亿元,同比增长11%,云业务增速有望超20% [4] - 预计2025-2027年Non-IFRS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8/2954/3299亿元,对应PE为21/18/16倍 [5] - 根据SOTP估值,给予2026年目标市值6.5万亿元人民币,对应目标价77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5] 机械设备行业贸易摩擦影响分析 - 第一轮贸易摩擦(2018.7.6-2019.5.10)期间,机械设备指数先下跌11.7%后上涨39.1% [7] - 第二轮贸易摩擦(2025.3.1-2025.8.15)期间,机械设备指数先下跌19.8%后上涨31.8% [8] - 两轮摩擦的共同点为板块均呈现先下跌后上涨态势,且指数突破前期高点 [7][8] - 第二轮摩擦市场反应更快速,表现为快速下跌快速修复,且板块上涨持续性更长 [8] - 机械出口行业景气持续,维持板块"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巨星科技、春风动力等公司 [8] 飞荣达业绩增长与业务驱动因素 - 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营收46.17亿元,同比增长29.95%,归母净利润2.75-3.00亿元,同比增长110.80%-129.96% [10]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营收17.34亿元,同比增长38.28%,归母净利润1.09-1.34亿元,同比增长100.00%-145.91% [10] - AI服务器散热业务获得批量订单并量产,市场渗透率加大,客户包括华为、中兴、浪潮等 [11] - 受益于AI服务器高功耗应用,液冷散热需求旺盛,参考奇鋐9月营收145.03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128.35% [11][12] -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回暖,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8个季度增长,PC出货量同比增长8.4% [13] - 人形机器人领域通过投资果力智能布局灵巧手产品,目前处于送样与测试阶段 [1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20/87.92/1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2/8.13/11.91亿元 [14] 债券市场情绪分析 - 2025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债市买方与卖方情绪均出现上行,卖方观点分歧度下降 [16] - 卖方机构中41%持偏多态度,52%持中性态度,7%持偏空态度 [17] - 买方机构中52%持偏多态度,43%持中性态度,5%持偏空态度 [18] - 看多观点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避险情绪对债市形成支撑,降息周期内机会仍存 [17][18]
米连科技冲击IPO,聚焦线上情感社交领域,2024年扭亏
格隆汇· 2025-10-13 17:34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单身人口超过2.4亿,催生出上百亿规模的线上情感社交市场 [1] - 2024年全球在线情感社交市场规模达到499亿元,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1559亿元 [14] - 2024年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规模为226亿元,占据全球45.2%的市场份额,预计2029年将增长至757亿元 [1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聚焦线上情感社交领域,拥有“伊对”、“贴贴”等应用产品,并于2024年在海外市场推出HiFami、Chatta及Seeta [3][4] - 旗舰产品“伊对”目标用户为中国内地30岁左右人群,采用主持人引导的三方视频互动模式,截至2025年6月底累计已有超过18万名红娘 [4][10] - “贴贴”是一款针对中国大陆18至30岁用户的语音社交应用产品 [6] - 2025年前六个月,公司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9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达120万名 [4] 财务状况与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存在波动,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分别约为10.52亿元、10.34亿元、23.73亿元、19.17亿元 [12] - 公司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约为1.46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至2.62亿元 [12] - 毛利率存在波动,报告期内分别为44.6%、43.3%、45.6%、49.5% [12] - 2023年收入下滑主要因线下社交活动恢复导致用户投入线上平台时间减少 [12] 商业模式与收入构成 - 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消耗用户代币购买虚拟物品、使用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在线广告等其他收入占比很低 [7] - 用户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渠道购买代币,用于启用功能及购买虚拟礼物赠与他人 [7] - 营业成本中超过80%为支付给主持人用户及用户的收入分成费 [10]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 行业竞争激烈,参与者包括世纪佳缘、珍爱网、陌陌、Soul等 [18] - 2025年上半年,“伊对”和“贴贴”的七日留存率分别为72.1%及43%,在中国在线关系类社交网络平台中分别排名第一及第九 [18] - 同期“伊对”以15亿元的收入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第一 [1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由任喆及朱晓朴领导,发行前俩人通过相关实体合计控股,为控股股东 [20] - 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Fast Pace、顺为资本、蓝驰创投等 [20] - 首席执行官任喆拥有在线社交行业逾15年经验,曾任职于IBM、德勤咨询等公司 [20] 未来发展策略 - 本次赴港IPO拟募集资金用于渗透更多海外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进行战略投资及收购以及用作营运资金 [21]
小红书“崩”了,官方回应
环球网资讯· 2025-10-13 15:30
技术故障事件概述 - 小红书App于10月13日午间出现技术故障 导致图片和评论无法显示 用户收到网络异常或前方道路拥挤提示 [1] - 部分用户拉黑操作失败 网页版直接掉线且无法扫码登录 有用户被意外退出群聊且浏览记录无法查看 [1] - 公司官方对事件暂无回应 但官方客服表示异常问题目前已恢复正常 并向用户致歉 [3]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广州站收官,新玩法为消费添动力
搜狐财经· 2025-10-13 14:32
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广州站活动概况 - 小红书在广州首次举办马路生活节,活动时间为9月26日至10月12日,共持续17天,包含超百场特色活动和7条Citywalk路线 [4] - 活动包括“轻养站”主题游园会,提供超过20种互动小游戏,并设有“秋游币”兑换福利周边和特色项目的机制 [5] - 活动吉祥物“鸭马路”以其本地化的“松弛感”形象成为热门打卡点,相关周边如“鸭马路人字拖”和文创雪糕备受追捧 [5][6] 活动对本地消费的带动作用 -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广州市累计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5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和18.1% [8] - 参与活动的商家如“羽治手作烘焙”表示假期生意有明显增长,储备的100个盲盒在假期结束前已所剩无几 [9] - 另一参与商家Former House老屋透露,马路生活节期间通过“小红卡”消费的客单量占到总客单量的三分之二 [9] 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消费模式 - 活动通过7条Citywalk路线连接线上内容与线下体验,覆盖东山口、北京路等特色街区,引导用户探索本地店铺 [6][8] - 小红书推出“小红卡”(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为用户提供全国精选门店折扣和参与线下专属活动的权益 [8] - 该模式使线上分享反哺线下客流,有用户跟随路线发现RELUSH有时咖啡厅等店铺并进行消费打卡 [8][9] 活动与城市政策导向的契合 - 广州市政府此前公布的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措施,旨在创新消费模式、打造特色空间、激活服务消费市场 [4] - 措施支持传统购物场所向集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消费体转型,与马路生活节的目标相契合 [10] - 活动通过筛选本地优质商家连接用户,为线下消费注入新活力,符合政策中关于创新体验场景和促进业态融合的方向 [10]
小红书崩了?官方回应:已恢复正常
新浪科技· 2025-10-13 13:32
技术故障表现 - 用户普遍反映图片和评论无法显示,提示网络异常或前方道路拥挤 [1] - 部分用户拉黑操作失败,群聊功能出现异常,如误判被踢出群聊 [1] - 部分用户出现反复登录失败或登录过期提醒 [1] 公司回应与处理 - 小红书官方客服回应表示App异常问题目前已经恢复正常 [1] - 公司对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表示非常抱歉 [1]
张一鸣盯上社交,抖音要起飞了
新浪财经· 2025-10-11 19:45
抖音的社交功能升级 - 抖音近期对App内的"日常"板块进行全面升级,新增创作入口、头像色环提醒与限时日常发布功能,以强化社交属性[2] - 新的创作入口位于个人主页头像右下方,以"+"号标识,用户可快速上传图文或视频,大幅降低内容发布门槛[2] - "日常"模块支持用户选择24小时、3天或7天的展示时长,满足即时分享或保留记忆的不同场景需求[4] - 新增聚合浏览、多态点赞和浏览记录三项实用功能,自动整合用户动态、支持表情互动并显示好友查看记录,增强社交连接感知度[7] - 引入头像色环提醒功能,好友发布新动态后头像周围浮现彩色光环,用户观看后光环消失,实现高效触达与避免重复提醒[7] - "日常"功能以"熟人动态分享"为核心,覆盖发布、提醒、互动、浏览完整社交链路,场景定位与使用体验和微信朋友圈高度相似[10] - 公司被曝正秘密研发一款名为"海海"的独立社交App,已完成前期核心开发工作,此举与站内功能升级形成"内外并行"的社交布局策略[10] 抖音的社交尝试历史 - 公司在2018年计划推出基于短视频的社交产品"多闪",寓意"多彩生活、闪电记录",但经过三次大改版后效果不佳[10] - 从2023年11月开始,"多闪"被曝iOS端暂停更新,安卓端也少见更新迹象,似乎已经停摆[11] 快手的社交布局 - 快手平台上存在与微信朋友圈功能相似的"说说"模块,支持发布图文视频内容,好友可相互评论、分享和点赞[13] - "说说"功能以"熟人动态分享"为核心定位,鼓励用户分享日常琐碎等私域内容,与抖音"日常"模块产品方向形成呼应[17] - 快手在消息页面中搭载"小纸条"功能,玩法与微信"漂流瓶"相似,用户可发布匿名动态供陌生人或特定熟人查看,增添多元社交互动场景[17] 短视频行业发力社交的动因 - 短视频平台以算法推荐为核心运转逻辑,在社交属性层面存在明显不足,用户互动主要集中在评论区,表现为"玩梗""调侃"等浅层交流,用户间关注关系松散[20] - 当前模式下用户难以产生归属感,无法形成稳定高粘性的用户关系,对平台实现长期用户留存十分不利[20] - 在互联网行业用户增长见顶、商业化焦虑加剧的背景下,抖快发力社交旨在将"浅社交"升级为"深连接",以此提升用户粘性与留存率,为商业化寻求新路径[20][21] 社交领域的竞争格局 - 微信在社交领域拥有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其以熟人社交为核心,成为用户维系亲友、同事关系的刚需工具,社交关系链覆盖生活工作多方面,具备极强粘性[22] - 微信整合支付、出行、购物、政务等多元服务,用户在单一平台内即可满足多场景需求,进一步强化了不可替代性[22] - 抖快在用户心中被定位为偏向娱乐的短视频平台,未能建立"社交平台"的核心认知,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其社交功能难以触达用户核心需求[22] - 抖快要在社交赛道取得突破,唯一方法是打破用户对其"短视频平台"的固有心智,让用户意识到其也能用于维系关系和深度社交[22][23]
“相亲直播打赏”撑起一个IPO
华尔街见闻· 2025-10-10 12:53
近年来,主打陌生人交友的线上应用在年轻用户群体中逐渐风靡,Tinder、青藤之恋、SUGO、陌陌等 APP成为不少年轻人线上交友的重要选择。 这也助推了Tinder母公司MATCH(MTCH.O)、SUGO母公司赤子城科技(9911.HK)、陌陌母公司挚 文集团(MOMO.O)的上市。 如今线上交友上市公司有望迎来新玩家——米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米连科技")。 强劲的吸金能力亦吸引了不少知名投资机构的入局,蓝驰资本、小米、光源资本等均是米连科技的股 东。 随着此次启动港交所IPO,米连科技还计划将伊对等应用推向日韩等海外市场,这能否给业绩带来更多 增量空间,正受到关注。 主攻"直播相亲"打赏 和同业相比,米连科技的收入规模仍相对有限,2024年达到23.73亿元,同期陌陌、MATCH、赤子城科 技的收入分别为105.63亿元、247.23亿元、50.92亿元。 米连科技旗下拥有伊对、贴贴两大APP,其中伊对系主要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到15亿元,位 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平台的第一名。 伊对主要针对国内30岁左右的人群,基于用户关系链数据的分析,并通过年龄、生活偏好、关系意向等 资料进行用户之间的匹配 ...
年入20亿,一个红娘IPO来了
盐财经· 2025-10-07 18:23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程 - 在线情感社交平台“伊对”的母公司米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赴港上市进程[4] - 公司由任喆和校友朱晓朴于2015年在北京联合创办,并于2017年推出旗舰产品“伊对”[6] - 公司股东包括蓝驰创投、小米集团、XVC、云九资本、人民网旗下基金、光源资本等,截至招股书披露,由创始人等组成的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63.15%的股份,为最大控制方[9][17] 核心产品与用户数据 - 公司旗下拥有“伊对”和“贴贴”两大核心社交平台,并运营多款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11][12] - “伊对”面向中国内地30岁左右人群,采用主持人引导的三方视频互动模式,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480万名,月均使用时长8小时,七日留存率为72.1%[11][12] - “贴贴”是一款2022年推出的语音社交应用,面向18至30岁用户,截至2025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70万名,七日留存率为43.0%[11][12] - 公司整体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90万名,平均日活跃用户达21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达120万名[12][1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0.5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7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9.17亿元[14] - 毛利率从2022年的44.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9.5%[14][16] -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亏损1300万元和1680万元,于2024年实现盈利,净利润为1.46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62亿元[15][16] - 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用户通过购买代币支付[13] 行业发展与市场机遇 - 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226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45.2%的最大份额,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757亿元人民币[22] - 2024年中国单身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17%,20-40岁适婚人群达3亿,庞大的单身群体构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21] - 除传统婚恋平台外,新兴平台如Soul、青藤之恋以及抖音、快手等大厂推出的婚恋功能,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21]
Z Product|AI社交的下半场:当陪伴不再是“一对一”
Z Potentials· 2025-10-07 11:56
Z Highlights 01 Pengu :不只是 AI 宠物,更是连接人类情感的 " 社交新物种 "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社交领域,一个名为 "Born" 的初创公司正凭借其旗舰产品 Pengu ,悄然掀起一场关于 "AI 社交 " 的革命。 Pengu 并非又一个简单的 AI 聊天机器人或虚拟宠物,它巧妙地将人工智能、虚拟养成与真实社交融为一体, 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 " 共育式 " ( Co-Parenting )社交体验,旨在让 AI 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而非替代品。 图片来源: Born 官网 Pengu 并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年轻人多元化偏好的养成类应用,它精准地切中了当代年轻群体对于高质量陪伴和新型社交场景的渴望。 通过 " 共育式 " ( Co-Parenting )这一创新模式, Born 公司巧妙地将 AI 定位为增强人类关系的 " 黏合剂 " ,成功打造了一个集陪伴、娱乐、社交于一体的情感社 区雏形。 截至 2025 年 9 月, Pengu 已成功吸引全球超 1500 万用户, 凭借在多国应用商店名列前茅及 4.9 星高分评价,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同时 被知名游 戏商业媒体 P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