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综合能源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郴电国际举行投资者开放日活动 高管阐述公司成果与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08 17:06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上市21年来实现业务多元化跨越,从单一地方电网企业成长为覆盖多业务板块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1] - 公司25年扎根郴州,业务版图已延伸至多地 [1] - 2024年以来公司通过机构精简、机制优化激发内生动力,从多维度推进降本增效 [1] 公司战略布局与未来方向 - 公司未来将深耕七大盈利方向,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1] - 公司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核心主业、非主营业务与新兴业务协同发展 [1] - 公司将长期秉持审慎原则,积极探寻工业气体、水电开发、污水处理、综合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优质项目 [2] 主营业务投资重点 - 主营业务投资将聚焦于拓展新的战略电源项目,持续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 [2] - 公司致力于稳步提高新能源电量在整体发电量中的占比 [2] - 公司将积极推进电力通道提质改造,以促进新能源电量跨区域消纳,进而整体降低购电成本 [2]
中华燃气控股 :通过一般授权认购新股份募资约0.2亿港元 补充营运资金
新浪财经· 2025-10-05 19:26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 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 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 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 系biz@staff.sina.com.cn。 2025年10月3日,中华燃气控股(股份代号:8246)公告称,通过一般授权以认购新股份方式融资,发 行334,000,000股(约3.3亿股),募集2505.0万港元(扣除费用后净得约2475.0万港元,约0.2亿港元)。 认购价0.075港元较10月3日前一交易日收市价0.074港元溢价约1.35%,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 0.0746港元溢价约0.54%。认购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7.83%,完成后占扩大股本约7.26%。 中华燃气控股主要从事提供多元化综合能源服务,包括供热及煤改气方案的技术开发、建筑相关及咨询 服务、供应及销售液化天然气,以及投资物业租赁。所得款项净 ...
深圳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及子公司 向银行等外部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及担保事项的进展公告
授信及担保额度批准 - 公司及子公司获批向银行等外部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 额度可滚动循环使用 业务范围包括贷款、承兑汇票及贴现、保函、票据池、信用证、融资租赁和外汇衍生产品等 [1] - 子公司对公司提供的担保额度不超过12亿元 公司及子公司对资产负债率70%以下(含)的子公司提供的担保额度不超过9亿元 对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子公司提供的担保额度不超过4亿元 担保额度可调剂使用且可滚动循环 [2] - 董事会授权公司总裁办公会审批具体授信及担保事宜 并在担保总额度范围内进行担保额度调剂 授权期限与综合授信及担保额度议案有效期一致 [2] 具体授信及担保进展 - 全资子公司深圳日上光电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人民币3,00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 额度期限1年 公司为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担保融资本金余额不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4] - 全资子公司深圳万润新能源有限公司获得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人民币1,00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 额度期限1年 公司为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担保融资本金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 [4] - 上述授信和担保事项在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的额度范围内 并已经公司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 [5]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深圳日上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30日 注册资本5,100万元人民币 主要从事LED广告标识照明和灯带照明业务 为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 [5][6][7] - 深圳万润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15日 注册资本15,000万元人民币 主要从事综合能源服务 为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 [9][10] 保证合同主要内容 - 公司为日上光电和万润新能源提供的保证方式均为连带责任保证 保证范围包括债务本金、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及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12][13] - 保证期间为自具体授信业务合同约定的受信人履行债务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 [12][13] 累计担保情况 - 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处于有效期内的担保总额为31.20亿元 对外担保总余额为17.12亿元 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11.35% [13] - 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提供的担保总余额为0元 无逾期担保、涉及诉讼的担保及因担保被判决败诉而应承担损失的情形 [13][14]
破解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瓶颈
中国电力报· 2025-09-25 14:50
行业转型核心观点 - 综合能源服务正从单一能源供应向“供能+服务+优化”的综合模式升级,是能源行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1] 当前发展困境 - 需求端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工业企业关注能效与成本,商业建筑侧重智能调度与低碳,居民用户重视便捷与经济,服务标准化难度大 [2] - 供给端面临设备采购与运维成本高企,跨能源品类技术整合门槛高,多数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 - 行业存在复合型人才短板,现有从业人员多专注于单一能源领域,缺乏跨学科整合能力 [2] - 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价值未被充分挖掘,难以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方案,导致服务附加值偏低 [2]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 - 需构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例如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发现工业用户设备能效异常 [3] - 需推动多能协同与技术融合,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等技术,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需深化数字化赋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的融合,让数据成为核心驱动力 [3] 核心竞争力构建路径 - 以规模化降低服务成本,通过整合用户需求形成规模效应,联合区域用户集中采购降低设备成本,建立共享运维团队优化效率 [4] - 以专业化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沉淀,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实践+培训”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4] - 以数据化挖掘服务价值,打通数据接口建立统一平台,分析用户用能习惯与设备状态实现精准服务,为开发碳资产管理等新业务提供支撑 [4] - 以生态化拓展业务边界,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生态,联合高校、设备厂商、金融机构打造“设备+融资+运维”一体化服务链条 [5] 可持续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核心竞争力在于形成差异化服务能力,针对特定行业打造深度解决方案 [6] - 需建立数据壁垒,通过长期积累的用户数据与算法模型实现服务动态优化,使数据成为难以复制的资产 [6] - 需打造品牌信任度,通过高效响应、透明定价、持续创新建立用户长期信赖 [6] - 企业需从“能源服务商”向“能源伙伴”转型,与用户共同成长,在助力用户实现低碳目标的同时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 [7]
华能新能源成立综合能源科技服务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1:48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华能(北京)综合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 [1] - 该公司由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业务范围与技术方向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 [1] - 业务包括储能技术服务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 [1] - 公司涉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1]
中国华能集团成立综合能源科技服务公司 注册资本2亿
中国能源网· 2025-09-22 11:40
公司基本信息 - 华能(北京)综合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熊汀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人民币 [1] - 该公司由中国华能集团旗下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公司经营范围 - 业务范围涵盖合同能源管理 [1] - 专注于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 [1] - 提供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1] - 涉及储能技术服务 [1] - 提供资源循环利用服务技术咨询 [1] - 运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1] - 包括电子、机械设备维护 [1] - 覆盖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 [1]
联美控股2025年9月22日涨停分析:募集资金充足+广告业务增长+业绩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22 09:47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22日联美控股触及涨停 涨停价7.94元 涨幅9.97% 总市值179.67亿元 流通市值179.67亿元 总成交额3577.07万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期末募集资金余额达26.53亿元 为业务转型和项目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 - 净利润同比增长9.87% 主业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扣非净利润基本持平 [2] - 高铁媒体收入同比增长12.26% 新业务拓展初见成效 [2] 业务发展 - 高铁媒体广告业务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但广告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 [2] - 公司拥有77项授权专利 其中18项为发明专利 构建了一定技术壁垒 [2] 市场环境 - 传媒广告和综合能源服务板块部分个股表现活跃 存在板块联动效应 [2] - 技术面上可能出现主力资金流入及积极技术形态 如MACD金叉或BOLL通道突破 [2]
国能日新:接受国投瑞银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17:05
公司调研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接受国投瑞银基金等投资者调研 董事会秘书赵楠和证券事务代表池雨坤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 [1] 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能源信息技术行业收入占比89.82% [1] - 2025年1至6月份综合能源服务收入占比10.18% [1] 市值信息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77亿元 [1]
深度|零碳园区催生新一轮“综合能源服务热” 谁在抢滩万亿级风口
第一财经· 2025-09-14 09:33
综合能源服务行业概况 - 综合能源服务概念于2015年电改9号文正式提出 现从概念炒作向实质应用转变 在政策、技术、市场多重共振下催生新一轮发展热潮[1] - 行业经历萌芽期(2010-2016年)、市场培育期(2017-2021年)和商业推广期(2022年至今)三大阶段 2022年首次被纳入国家规划标志着真正商业化开端[6] - 市场潜力巨大 国网能源研究院预计2020-2025年市场规模达0.8万亿-1.2万亿元 2035年成熟期将增长至1.3万亿-1.8万亿元[3]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催化显著 2023年6月《零碳园区建设通知》要求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超50%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7] - 企业降本增效与碳减排刚性需求增强 高耗能产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碳排放考核从软约束转向硬指标[7] - 国际碳关税机制(如欧盟CBAM)倒逼制造业绿色转型 共享集团约40%-60%出口产品面临2026年碳关税压力[8] - AI技术推广价值显著 通用算法框架可快速适配不同场景 预测优化需求激增[12] 市场竞争格局 - 参与者多元化 包括燃气发电企业、电力装备企业、虚拟电厂运营商、互联网科技公司(阿里/百度)、制造业巨头(宝钢)及房地产公司[5] - 竞争特点呈现技术驱动取代资源依赖 场景深耕取代规模扩张 盈利模式从能源差价转向服务溢价[5] - 头部企业通过高薪聘请跨行业专家构建竞争力 某城燃公司2023年起从钢铁、医药、纺织等行业招募9名20年经验专家[12] 商业模式创新 - 主要分为重资产集成类(投资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轻资产服务类(节能改造/运维托管) 趋势向"轻重结合"混合模式发展[11] - 新奥能源通过设备投资+节能改造分享收益 墩煌纺织项目降低用能成本14% 节约蒸汽电费约400万元[10] - 链宇科技采用轻量化投资模式 专注暖通空调系统节能 可为单系统年能耗200万元以上客户节省15%能源消耗[10] - 盈利拓展路径包括参与碳市场、绿证交易等增值服务 以及通过AI与专家系统融合优化多能融合系统[11][12] 典型应用场景 - 工业领域:共享集团资阳生产基地采用西门子能源能碳管理系统 实现能耗异常自动预警与无人值守运维[2] - 商业领域:链宇科技SaaS平台为商业综合体优化能效 年节省电费近100万元[4] - 零碳园区:新奥能源将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作为优先利用方向 能源清洁化成为首要原则[7] - 高耗能企业:浙江某电芯生产基地年制冷费达3000万元 正通过能源系统改造实现降耗[4] 技术发展路径 - 核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等实现多能互补与智能调度 西门子能源智慧系统正从能耗记录向预测功能升级[2][3] - AI算法平台重点优化能耗占比30%-50%的暖通空调系统 通过加装控制器与传感器实现能效管理[10] - 未来竞争焦点集中于AI大模型与专家系统融合、核心数据资产建设及多能融合系统优化能力[11]
深度|零碳园区催生新一轮“综合能源服务热”,谁在抢滩万亿级风口
第一财经· 2025-09-14 09:25
行业概览 - 综合能源服务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市场潜力规模预计从2020-2025年的0.8万亿-1.2万亿元增长至2035年的1.3万亿-1.8万亿元[5] - 行业经历三大发展阶段:萌芽期(2010-2016年)、市场培育期(2017-2021年)和商业推广期(2022年至今)[8] - 2022年行业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被纳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国家规划[8]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催化:2023年6月《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要求园区可再生能源供给占比50%以上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9] - 技术推动:AI算法广泛应用、新能源设备成本下降及电力市场加速建设构成行业核心发展要素[8] - 需求升级:企业面临降本增效(如浙江电芯企业年制冷费达3000万元)、能源结构多元化及碳减排硬指标压力[6][9] 商业模式创新 - 轻资产模式:通过AI算法平台进行能源管理 如链宇科技为商业综合体优化能效实现年省电费近百万元[6][14] - 重资产模式:投资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获取长期收益 如新奥能源通过设备改造为纺织厂降低14%用能成本 年节约400万元[11] - 混合模式:头部企业普遍采用轻重结合策略 以轻资产服务建立客户关系 通过重资产投资形成核心竞争力[15] 技术应用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多能互补与智能调度 如西门子能源系统使共享集团资阳生产基地实现能耗异常自动预警[3] - AI技术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工具 通用算法框架可快速适配不同场景 在虚拟电厂和传统节能运维领域需求激增[15] - 碳足迹管理延伸:智慧能源管理系统(DigiPlant iEMS)帮助供应链节能减排 应对欧盟2026年碳关税征收[10] 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包括燃气发电企业、电力装备企业、虚拟电厂运营商、科技公司(阿里、百度)、制造业巨头(宝钢)及房地产公司[7] - 竞争焦点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从单一节能向"电能碳"协同管理转变[8] - 行业呈现三大特点:技术驱动取代资源依赖、场景深耕取代规模扩张、盈利模式从能源差价转向服务溢价[7] 典型案例 - 西门子能源为共享集团提供能碳管理系统 实现单位产品能耗降低及运维无人值守[3] - 新奥能源在肇庆纺织厂实施蒸汽模式改造、屋顶光伏建设及泛能微网管理 通过长期合同分享节能收益[11] - 链宇科技聚焦暖通空调系统节能 可为年能耗200万元以上客户节省15%能源消耗(约30万元利润空间)[14] 发展趋势 - 零碳园区建设带来新机遇 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优先度提升[9] - 行业从单点投资转向"轻重结合"模式 未来竞争将集中在运营与交易能力[14][15] - 增值服务拓展成为新方向 包括参与碳市场、绿证交易及培养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如聘请20年经验行业专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