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
搜索文档
大东南跌2.20%,成交额4395.9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96.1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0:1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3日盘中股价下跌2.20%,报3.55元/股,总市值66.68亿元,成交额4395.92万元,换手率0.65%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96.19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15.08万元(买入138.62万元占比3.15%,卖出253.70万元占比5.77%),大单净卖出681.10万元(买入533.61万元占比12.14%,卖出1214.71万元占比27.63%)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3.15%,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个交易日下跌0.56%,近20日下跌17.82%,近60日下跌1.66% [2] - 今年以来8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11日,龙虎榜净卖出1386.91万元,买入总计1.72亿元(占总成交额9.99%),卖出总计1.86亿元(占总成交额10.80%)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浙江大东南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成立于2000年6月8日,于2008年7月28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塑料薄膜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入构成为:BOPP(电容膜)33.84%,BOPET膜33.43%,光学膜19.62%,其他(补充)6.74%,CPP膜6.36%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概念板块包括浙江国资、小盘、铝塑膜、低价、光学等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10月20日,股东户数为12.74万,较上期减少2.25%,人均流通股14741股,较上期增加2.30% [2]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减少1.46%,但归母净利润794.01万元,同比增长151.8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2亿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已退出 [3]
泛亚微透涨2.16%,成交额3962.4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9.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59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16%至78.48元/股,成交额3962.41万元,换手率0.57%,总市值71.42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09.97万元,特大单买入327.48万元(占比8.26%),大单买入1190.85万元(占比30.05%)[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大幅上涨238.73%,近60日上涨43.29%,近5个交易日上涨4.61%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11月8日,于2020年10月16日上市,主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等微观多孔材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ePTFE微透产品35.76%,CMD 14.94%,密封件13.74%,气凝胶11.07%,气体管理产品9.18%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25.65%;归母净利润5443.15万元,同比增长27.5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7700万元 [3]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4125户,较上期增加8.44%;人均流通股22060股,较上期增加19.88%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519068)为新进股东,持股120.96万股,位列第七大流通股东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概念板块包括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车、消费电子、宁德时代概念、华为概念等 [2]
沃顿科技(000920.SZ):公司产品在盐湖提锂及超纯水制备领域均有应用
格隆汇· 2025-10-16 16:28
格隆汇10月16日丨沃顿科技(000920.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在盐湖提锂及超纯水制备领 域均有应用。 ...
长阳科技:固态电池骨架膜已取得头部及腰部客户订单
格隆汇APP· 2025-10-16 16:04
项目进展状态 - CPI薄膜项目目前正在客户验证中 [1] - 布局行业首创的导离子膜尚在开发验证中 [1] 产品商业化进展 - 电解质复合膜基膜(固态电池骨架膜)已取得该行业国内外头部及腰部客户的企业订单 [1] - 该产品市场需求尚未放量,收入金额较小 [1] - 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长阳科技(688299.SH):固态电池骨架膜已取得头部及腰部客户订单
格隆汇· 2025-10-16 16:02
项目进展状态 - CPI薄膜项目目前正在客户验证中 [1] - 布局行业首创的导离子膜尚在开发验证中 [1] 产品商业化与订单情况 - 电解质复合膜基膜(固态电池骨架膜)已取得该行业国内外头部及腰部客户的企业订单 [1] - 该产品市场需求尚未放量,收入金额较小 [1] 财务影响评估 - 电解质复合膜基膜产品短期内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
佛塑科技涨2.41%,成交额2.1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272.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4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公司股价盘中报8.06元/股,上涨2.41%,总市值77.97亿元,成交金额2.14亿元,换手率2.78%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272.97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762.00万元(买入1318.88万元,卖出556.88万元),大单净买入1510.97万元(买入5093.64万元,卖出3582.67万元) [1]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36.49%,近5个交易日、近20个交易日和近60个交易日分别上涨3.07%、5.91%和21.02% [1] 公司基本面与股东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0.99%,归母净利润5299.01万元,同比增长5.20% [2] - 截至10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35万户,较上期增加9.92%,人均流通股为11585股,较上期减少9.02%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0亿元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各类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的生产与销售,收入构成为:双向拉伸薄膜36.69%,渗析防护材料19.68%,塑编阻隔材料15.66%,其他新材料11.53%,光学薄膜9.13%,其他(补充)7.32%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涉及概念板块包括抗菌面料、铝塑膜、石墨烯、锂电池、固态电池等 [1] - 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28日,于2000年5月25日上市 [1]
东材科技涨2.00%,成交额1.0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710.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0: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19.37元/股,成交金额1.02亿元,换手率0.52%,总市值197.2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10.82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43.83万元,大单净买入667.00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大幅上涨160.35%,近60日上涨53.61%,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4.72% [1] - 今年以来已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2日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26日,于2011年5月20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主要为电子材料(28.31%)、新能源材料(27.27%)和光学膜材料(26.23%)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4.31亿元,同比增长14.57% [2] - 2025年1-6月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19.0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1.07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7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26万户,较上期减少9.12% [2] - 人均流通股为27,548股,较上期增加10.0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324.97万股,较上期增加316.62万股 [3] - 景顺长城研究精选股票A(000688)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PCB概念、柔性电子、英伟达概念、OLED、华为概念等 [2]
航天彩虹:公司正积极寻求膜业务逐步转型
证券日报网· 2025-10-13 17:40
膜业务 - 膜业务所处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处于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 [1] - 公司正积极寻求膜业务逐步转型 通过压降委外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 开拓细分市场 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等方式应对 [1] - 公司在行业寒冬期目标为保存现金流实力 逐步减轻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拖累 [1] 无人机业务 - 无人机业务整体经营业绩一直保持稳健 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1] - 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不断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1]
佛塑科技涨2.00%,成交额2.3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43.7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0 10:30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10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8.16元/股,成交额2.32亿元,换手率2.99%,总市值78.9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43.78万元,特大单净买入923.51万元,大单净买入320.26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8.19%,近5日、近20日、近60日分别上涨11.93%、11.32%、20.35%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先进高分子功能薄膜,收入构成为:双向拉伸薄膜36.69%,渗析防护材料19.68%,塑编阻隔材料15.66%,其他新材料11.53%,光学薄膜9.13%,其他(补充)7.32%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0.99%,归母净利润5299.01万元,同比增长5.2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9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0亿元 [3] 股东结构与行业属性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7.60万,较上期减少10.55%,人均流通股12734股,较上期增加11.7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膜材料,概念板块包括铝塑膜、固态电池、石墨烯、锂电池、新能源等 [1]
杜邦,收购!
DT新材料· 2025-10-09 00:04
杜邦收购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 - 杜邦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签署协议,收购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交易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此次收购旨在扩大杜邦反渗透制造业务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版图,服务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工业水净化和再利用需求,并支持生产本地化、增强供应链可靠性和减少碳足迹的战略 [1] - 该生产设施将成为杜邦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和沙特阿拉伯基地之外的第三个反渗透生产基地,杜邦已获得该工厂资质 [1] 反渗透技术与行业格局 - 反渗透技术用于咸淡水脱盐和海水淡化,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发电、食品饮料加工和水回用 [1] - 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具有抗氧化、抗酸碱、高透水性的新型反渗透膜材料,以及低能耗、抗污染、耐高温高压的特种分离膜组件 [1] - 全球反渗透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包括杜邦、日东电工、东丽、陶氏化学、GE、LG化学等,国内主要公司有沃顿科技、杭州水处理、唯赛勃、碧水源、久吾高科、三达膜等 [2]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8日,注册资本6.75亿元人民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是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持股77.78%) [2] - 公司专注于复合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分离膜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并致力于水处理技术推广和工程服务 [2] - 2024年3月,公司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通过建设工程档案验收 [2]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财务状况 - 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169.53万元,净利润亏损1.132亿元,资产总额4.219亿元,净资产3.994亿元 [3] - 2025年1-5月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亏损2090.93万元,资产总额3.939亿元,净资产3.785亿元 [3] - 2025年8月18日,公司10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为5.12亿元 [3] 中化国际控股公司业绩与业务调整 - 中化国际近年业绩欠佳,2023年营业收入542.72亿元,同比下滑37.94%,归母净利润亏损18.48亿元,同比下滑240.99%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8.37亿元,同比减少9.8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44亿元,同比下降5.83%,归母净利润亏损8.86亿元,由盈转亏,同比大降7291.9% [3] - 除出售膜科技公司外,中化国际于2025年8月20日将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转让,该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及电池包,拥有2GWh年产能 [6][7] 中化国际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不顺,其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拥有三元正极材料年产能1万吨,但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21%,总负债达3.01亿元,当年亏损约5.25亿元 [8] -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年产能为2.2GWh,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2.32% [11] - 合作方博郡汽车于2021年进入破产重整,并于2025年6月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 [8] 中化国际核心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 公司化工根基牢固,构建了以环氧树脂、聚合物添加剂、工程塑料、特种纤维为核心的"2+2"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8] - 正在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拥有PBT、PPE、双酚A、环氧树脂等多套大型装置,总产能超40万吨 [9] - 南通星辰的PPE产品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双酚A、PBT、基础环氧树脂等产品国内排名前三,其聚苯醚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年产能5万吨) [9] 中化国际产品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多个基础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高,如烧碱(36万吨/年,利用率103.83%)、苯胺(3万吨/年,利用率104.69%)、硝基氯化苯(8万吨/年,利用率100.10%) [9][11] - 部分新材料产品产能利用率良好,如环氧树脂(35万吨/年,利用率98.89%)、对位芳纶(5500吨/年,利用率98.18%)、尼龙66(4万吨/年,利用率105.50%) [11] - 但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偏低,如50%双氧水(55万吨/年,利用率31.93%)、环氧氯丙烷(25万吨/年,利用率65.32%)、PDH装置(60万吨/年,利用率54.80%) [11] 中化国际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 - 公司特种尼龙(MXD6)项目突破百吨级聚合工艺,产品品质达进口对标水平;聚双环戊二烯(PDCPD)项目完成千吨级工程化初步设计 [9] - 聚乙烯马来酸酐(EMA)吨级装置稳定运行,产品通过客户验证;航空轮胎芳纶帘子线项目部分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测试认证 [9] - 公司还申请了聚苯硫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聚酯复合材料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等新材料专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