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
搜索文档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11月27日和顺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27 19:00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有色光电基膜、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 [2] - 未来经营策略为收缩普通膜产能、聚焦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推进高亮膜、光学涂布膜、锂电绝缘膜等差异化功能膜的生产 [4] - 公司布局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以提高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碳纤维业务 - 碳纤维项目核心生产团队具有丰富行业内实操经验,公司在团队原有技术基础上完成迭代升级 [2] - 依托前期技术积累与定制化进口设备形成硬件支撑,并通过对接行业专家、优化生产工艺强化技术竞争力 [3] - 对碳纤维核心团队考核关键指标(如产品规格、良品率、营收、业绩等),确保技术落地与持续领先 [3] 高亮膜与光学基膜业务 - 高亮膜已完成研发与产线调试,良品率大幅提升,进口涂布设备已安装就绪,可构建从高亮膜至光学涂布膜的完整产品链路 [5] - 产品已通过送样验证,性能与品质获客户积极反馈,计划于2025年12月起正式启动批量生产并锁定明确订单 [5] 行业环境与价格策略 - 普通透明膜价格已略有调整,但目前仍处于加工费无法覆盖折旧的成本倒挂状态 [4] - 公司将积极响应行业自律倡议,坚决杜绝亏本竞争,依托核心技术专利与相关认证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4]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11月19日和顺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9 19:20
公司业务与战略定位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有色光电基膜、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 [2] - 公司坚守“差异化、功能性”定位,构建“膜材稳健增长、碳材创新突破”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5] - 短期以光学膜高端化量产为业绩支撑,长期以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突破为增长主线 [5] 碳纤维项目进展与规划 - 碳纤维项目正按规划推进,核心进展聚焦于碳化环节,已进行碳化设备的升温试车准备工作 [3] - 碳纤维采用集约化产能规划,聚焦M级、T800及以上高性能碳纤维赛道,契合其定制化、小批量、高规格的高端市场特性 [4] - 高性能碳纤维下游核心应用集中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精密场景 [4] 高端光学膜市场与机遇 - 国内高端薄膜年进口量约35万吨,高度依赖进口,核心应用于显示领域的光学薄膜和高端电子电气绝缘膜 [7] - 显示领域的光学薄膜涵盖扩散膜、增亮膜等背光模组核心部件,市场长期由日本东丽等国际巨头主导 [7] - 公司高端光学膜增长动力来自显示领域突破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端电池阻燃膜与绝缘膜布局 [7] - 随着2026年7月动力电池新安全标准实施,高端电池阻燃与绝缘膜需求将大幅增长 [7]
中金:白酒报表有望出清改善 大众食品整体需求低位企稳
智通财经· 2025-11-06 16:24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初至今食饮行业进入新常态,整体消费环境仍显疲弱 [1] - 行业追求高质价比、功能性、健康性及情绪消费的趋势延续 [1][2] - 多数龙头企业聚焦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提升股东回报,经营质量均有所改善 [2] - 行业将延续弱复苏强分化态势,增长更依赖于企业端产品创新、碎片化渠道布局及人群扩圈 [2] 白酒行业 - 白酒行业开始进入渠道库存去化、报表出清的调整后段 [1][3] - 预计2026年白酒报表有望出清改善,上行拐点逐步清晰 [1][3] - 政策影响持续减弱,消费场景在大幅压制基础上迎来稳步修复,促进消费政策深化有望驱动需求提升 [1][3] - 在2025年低基数下,需求同比有望转正,预计2026年上半年行业开始迎来梯次修复 [3] - 优选基本面率先修复、长期发展空间大的龙头酒企,关注报表出清彻底、修复弹性大的次高端 [3] 大众食品行业 - 大众食品行业整体需求低位企稳,子行业表现分化,饮品、休闲零食呈现较好景气度 [2][4] - 质价比、健康与情绪价值消费趋势延续,龙头注重效率改善 [1][4] - 展望2026年,需求端有望低位企稳,潜在消费政策刺激或带来需求温和复苏 [4] - 预计质价比、健康及情绪价值消费风格延续,休闲零食、软饮料等行业整体规模仍将扩容 [4] - 2026年传统消费品龙头有望在基本面筑底后实现收入端温和复苏与效率提升带来的利润率改善 [4]
贵州茅台豪掷300亿“大红包”!深市最大的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连续3日净流入“吸金”近40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11-06 09:46
食品饮料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11月6日09:36,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上涨0.14%,其跟踪指数成分股粤桂股份上涨5.40%,安琪酵母上涨2.25%,养元饮品上涨2.10%,酒鬼酒上涨1.78%,中粮糖业上涨1.60% [3] - 截至11月5日,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最新份额达79.60亿份,创近1年新高 [3] - 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近3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净流入1711.15万元,合计净流入3975.66万元 [3] - 该ETF跟踪中证食品饮料指数,布局高端及次高端白酒龙头股,并覆盖饮料乳品、调味、啤酒等细分板块龙头,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伊利股份、海天味业等 [3] 贵州茅台公司行动 - 贵州茅台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887.63元/股,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此为公司上市以来第二次实施注销式回购 [3][4] - 公司计划进行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3.957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300.01亿元(含税) [4] - 回购与利润分配并举,体现了公司对经营基本面的信心,旨在优化股东回报机制 [4] 泸州老窖资本开支 - 泸州老窖董事会审议通过投资建设泸州老窖历史文化产业园暨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项目,项目建设工期约50个月 [5] - 项目总投资约为14.78亿元,其中包含已用于购置资产的4.2亿元,所需资金由公司自筹 [5] - 该项目旨在系统展示和传播中国白酒及泸州老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5] 食品饮料行业展望 - 行业进入新常态,消费环境疲弱,趋势指向高质价比、功能性、健康性及情绪消费,龙头企业聚焦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经营质量有所改善 [6] - 展望2026年,行业预计延续弱复苏强分化态势,增长更依赖产品创新、碎片化渠道布局及人群扩圈,拥有强大品牌力、产品创新力、渠道掌控力及卓越供应链效率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 [6] - 需求端政策影响预计持续减弱,消费场景将稳步修复,促进消费政策深化有望驱动需求提升,在低基数基础上同比有望转正,上半年开始行业或迎来梯次修复,基本面率先修复的龙头酒企获益最大 [6]
中金2026年展望 | 食品饮料:复苏深化,聚焦高质量增长(要点版)
中金点睛· 2025-11-06 07:52
文章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行业进入弱复苏强分化新常态,增长更依赖产品创新、渠道布局和人群扩圈,拥有强大品牌力、产品创新力、渠道掌控力及高效供应链的企业将实现高质量增长 [3] - 白酒行业报表有望在2026年出清改善,上半年或迎来拐点,建议优选基本面率先修复、长期空间大的龙头酒企,以及报表出清彻底、弹性大的次高端酒企 [4] - 大众食品行业需求低位企稳,质价比、健康与情绪价值消费趋势延续,龙头公司注重效率改善,预计2026年实现收入温和复苏与利润率提升 [4] 白酒行业 - 政策对政商务需求的负向冲击正边际弱化,宴席等大众需求偏刚性,在2025年低基数背景下,2026年白酒动销有望修复至同比转正,上半年行业开始梯次修复 [7] - 酒企战略重点从压货增长转为积极挖掘年轻化等新增量,渠道库存维持合理水平并缓步去化,报表从2025年二季度开始出清,预计2026年调整进入后半程,基本面或在上半年迎来拐点 [8] - 高端酒复苏确定性较强,受益于品牌消费刚性及商务活动增加;次高端报表调整早于行业,企业积极进行产品和渠道创新;地产酒经过库存去化后有望同步修复,组织机制优秀的龙头有望维持份额优势 [9] - 投资主线关注基本面稳健、份额提升的龙头,受益板块修复且分红保障高的标的,以及报表出清彻底有积极变化的弹性标的 [9] 大众食品行业 啤酒 - 2025年行业升级集中在6-10元价格带,但因餐饮景气度低等因素,平均售价增速疲软;龙头企业积极扩充品类寻找新增长曲线 [11] - 预计2026年吨成本同比基本持平,关键变量集中在企业提价及费用节约能力,多元化能力影响长期发展空间 [11] 休闲食品 - 2025年渠道分化明显,会员店、零食量贩等新兴渠道高速增长,电商增长放缓,传统渠道承压 [11] - 2026年线下渠道变革持续,硬折扣、即时零售、商超调改是大势所趋;健康化趋势下魔芋成为行业性大单品,仍处于良性竞争阶段 [11] 软饮料 - 受益于出行、行业创新、冰冻化投入,无糖茶、电解质水等子行业表现亮眼,传统含糖饮品承压;原材料价格下行利好利润率但加剧竞争 [12] - 预计2026年健康化、功能化仍是核心趋势,龙头公司产品推新能力和渠道掌控力形成壁垒,行业竞争有望缓和 [12] 乳制品 - 2025年需求疲弱,包装化液奶需求被现制茶饮/咖啡替代,原奶价格下行造成平均售价压力 [12] - 预计2026年行业温和复苏,龙头乳企保持渠道健康度,关注盈利改善,上游产能去化有望缓解原奶供大于求困境 [12] 调味品 - 2025年因餐饮需求疲软,B端承压,C端增长压力加大,行业增速未见明显提升 [13] - 2026年B端需政策刺激及外食率回升,C端关注头部公司产品升级;需警惕部分包材成本上行风险及大豆价格变化 [13]
多元化消费需求背后:零食品类创新趋势洞察
36氪· 2025-08-20 12:05
行业变革背景 - 零食与烘焙行业正经历从"浅水区"到"深水区"的深度变革,微创新获利时代结束,转向"产品创新+场景挖掘+价值传递"的全新竞争维度[1] - 驱动因素包括居民健康意识提升、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下沉市场潜力释放、量贩渠道崛起及国潮文化盛行[1] - 深水区竞争加剧,企业需深入创新并具备魄力,如农夫山泉坚持十多年开发无糖茶最终成就年销百亿爆品东方树叶[3] 品牌创新四大机会 - **品类创新**:从"口味驱动"转向跨界融合(IP联名)、品类重塑(益生菌奶糖)、场景拓展(代餐/办公场景)[4][5] - **边界重塑**:政策引导健康消费、国潮文化崛起、社交场景需求协同驱动"零食+"新格局[6] - **品牌价值**:消费者主动寻求功能/态度/文化体验,品牌需构建清晰价值主张[7] - **五大创新趋势**:健康化(配料透明)、情绪满足、新中式、功能性(助眠/营养)、灵活餐食(代餐化)[8][9][10][11] 品类创新推动力 - **消费力升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Z世代及下沉市场(如三四线中老年)消费信心强劲[12] - **下沉市场潜力**:卫龙、达利食品等通过下沉渠道实现高渗透,地方特色零食需求旺盛[13][14] - **渠道变革**:量贩零食店(如零食很忙)以高频高性价比促进新品试水,消费者通过体验驱动购买[16] - **个性化需求**:定制化产品(如液体沙拉)和功能性零食受青睐,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推动行业标准升级[17] 零食品类五大趋势 - **健康化**:从"无害"转向"有益",无糖/低GI产品(赤藓糖醇、阿洛酮糖)、药食同源(106种原料)、天然极简配方(冻干水果)成为核心[18][22][23][24] - **情绪满足**:零食功能拓展至代餐、助眠、脑力补充等场景,满足便捷与情绪双重需求[25][27] - **新中式**:国潮IP联名(哪吒/孙悟空)、地域特色(荔浦芋头脆片)带动文化认同[28][30] - **功能性**:通过生物技术或食品工程添加助眠、蛋白补充等功效[32] - **灵活餐食**:92%美国千禧一代以零食代餐,中国早餐面包/蛋白零食需求增长[33] 未来发展方向 - 零食产业从满足口腹之欲转向提供生活解决方案,兼具功能载体与文化传播属性[33] - 全球化战略加速(如卫龙辣条国际化),创新需融合科学内涵、文化底蕴与趣味体验[33]
天风证券:投资者更关注扫地机短期数据 海外中国品牌今年抢份额趋势不改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1:17
扫地机行业背景 - 清洁电器作为刚需品类具备天花板高、渗透率提升快的特点 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渗透率提升较快 [1] - 高效清洁电器替代传统吸尘器是大概率事件 [1] - 美国、日本家用电器渗透率提升过程显示清洁电器渗透率提升快 [1] 产品生命周期与跟踪重点 - 导入期重点跟踪SKU数据(广度大于精度) [1] - 成长期重点跟踪创新周期大小、单品SKU市占率、成本变化 [1] - 成熟期重点跟踪品牌市占率 [1] - 创新周期大小的判断基于供应链、头部品牌参与度、消费者感知度进行评估 [1] 行业发展与展望 - 行业本质围绕"智能性"、"功能性"推进 产品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创新到头" [2] - 随着产品迭代和功能叠加 短期采购成本可能增长 但规模效应形成后上游零部件采购成本有望降低 [2] - 核心国家和地区的扫地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海外有结构提升空间 [2] 行业竞争格局 - 静态看 石头、科沃斯、追觅相对领先 小米占据低端 云鲸中低价位段发力 石头布局中端 科沃斯和追觅偏中高端 [2] - 动态看 当前处于行业成长期 产品力、性价比、营销对竞争格局影响最大 重要性依次排序 [2] 2025年行业展望 - 国内品牌方有望加大4k价位段活水洗地产品布局 头部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3] - 量/价中枢同比预期12%/持平微增 [3] - 海外中国品牌抢份额趋势不改 预计继续拉动行业实现量价齐升 [3]
和顺科技(301237) - 2025年6月23日和顺科技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4 19:2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材料研产销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主要产品包括有色光电基膜、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可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制程、汽车等领域 [2] - 未来秉持“差异化、功能性”理念,立足有色光电基膜,拓展其他功能膜产品,探索新材料领域,布局高性能碳纤维项目 [2] 碳纤维项目相关问题 增产计划 - 公司按既定产能计划建设,未来结合战略规划及客户需求,合理配置业务产能,择机布局产能提升 [3] 战略规划考量 - 碳纤维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公司建设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符合国家战略布局 [3] - 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属高端新材料产业,技术壁垒高,国产化率提升是战略方向,有助于公司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3] 项目进展 - 项目于2024年第三季度启动建设,当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进程有序推进 [3] 应用领域 - 高性能碳纤维应用领域逐渐放宽,延伸至民用航空、3C数码产品、低空飞行器、赛车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3] 产能过剩问题 - 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通用型产品上,T800级以上产品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 碳纤维在新兴领域应用范围扩大,需求整体仍在增长,公司规划产品为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可提供差异化、功能性产品 [3]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普通的电风扇何来不同寻常的量价齐升?
央广网· 2025-06-09 21:10
电风扇市场概况 - 2023年5月21日前电风扇线上市场销售额同比增加26% 销量同比增加9% 均价同比增长16% [1] - 5至7月是电风扇主销季 季节性特征明显 [1] - 市场已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竞争加剧 [4] 市场驱动因素 - 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推动销量增长 [2] - 南方地区入夏早的气候因素利好市场 [2] - 海外市场出口额和出口量逐年增加 东南亚非洲重风力耐用性 欧美市场重环保节能智能化 [5] 消费者需求分析 - 老人小孩偏好电风扇自然风 比空调更友好 [2] - 年轻人追捧便携式风扇 挂脖风扇等个性化产品 [2] - 节能和绿色低碳优势吸引部分消费者 [2] 产品迭代趋势 - 产品分为五大类:落地扇 空气循环扇 冷风扇 塔扇 无叶扇 手持式小风扇属其他类 [3] - 落地扇和空气循环扇销售额占比过半 手持式小风扇受欢迎 [3] - 升级方向包括:基础功能 健康化 智能化 舒适性 场景化五大方面 [3] 产品价格策略 - 价格区间集中在200元到500元 [4] - 基础款 引流款价格较低 利润款 形象款价格较高 [4] - 核心部件简单 整体利润空间有保证 [4] 未来发展方向 - 功能性:实现夏制冷冬制热 打破季节性限制 [5] - 健康化智能化美观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5] - 场景化创新:居家 户外 办公 移动等场景 [6]
新碳酸时代再度开启:美国的气泡水开始养生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9 08:18
益生元气泡水在美国市场的崛起 - 益生元气泡水代表美国碳酸饮料品类升级趋势,核心卖点为健康化+功能性+好喝 [5][6][7] - OLIPOP为品类龙头,2018年成立后实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营收<100万美元→2022年7340万美元→2023年2.5-3亿美元→2024年预计超5亿美元 [10] - 品类整体规模2-3年增长10倍:2022年<1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10亿美元 [11] - 巨头加速入场:可口可乐推出Simply Pop系列(含6g膳食纤维/罐),百事19.5亿美元收购第二大品牌poppi(2023年营收1亿美元) [13][16] 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 健康功能性:益生元(可溶性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OLIPOP/poppi/Simply Pop分别含9g/3g/6g膳食纤维每355ml [23] - 口感创新:保留真实果汁(Simply Pop含25-30%果汁)与碳酸气泡感,未完全追求无糖化 [24] - 年轻客群渗透:OLIPOP在Z世代表现突出,健康化+功能性契合千禧一代需求 [18] - 参照案例:能量饮料品牌Celsius因代谢促进功能实现40倍股价涨幅,2019-2024年营收从7514万增至13.56亿美元 [21] 中国市场机会与挑战 机会点 - 健康趋势契合:功能性健康饮料需求上升,膳食纤维概念已有可口可乐纤维+等试水 [30] - 风味组合策略:复刻经典风味(如可乐味)或创新混搭(西瓜青柠)可能打开市场 [30] - 碳酸饮料基础: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碳酸饮料市场,存在品类创新空间 [26] 挑战 - 缺乏创新叙事基础:美国有"Modern Soda"品类认知,中国碳酸创新仅元气森林等少数成功案例 [27][28] - 消费者教育难度:益生元概念需重新建立认知,现有纤维+产品用户反馈未聚焦功能卖点 [30][31] - 巨头试水失败:农夫山泉多次碳酸创新未果,元气森林可乐产品未达预期 [28] 市场拓展关键 - 产品故事本土化:需重构"益生元促进健康"的沟通话术,明确目标客群定位 [31][32] - 风味与甜度优化:利用果汁替代代糖,提升口感还原度差异化为风味气泡水 [30] - 渠道与营销策略:参考元气森林早期打法,但需避免过度依赖风味组合策略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