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

搜索文档
西安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西安日报· 2025-04-29 11:45
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 2023年末西安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47.08万个,较2018年末增长91.1% [1] - 个体经营户65.13万个,较2018年末增长22.3% [1]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29.73万人,较2018年末增长31.5%,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68.4% [2]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38.26万人,女性占比48.4% [2] 行业分布 - 法人单位前三行业:批发和零售业12.78万个(27.2%)、建筑业8.62万个(1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17万个(15.2%) [1] - 个体经营户前三行业:批发和零售业28.59万个(43.9%)、住宿和餐饮业12.08万个(1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31万个(9.7%) [2]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前三行业:建筑业96.23万人(18.2%)、制造业69.45万人(13.1%)、批发和零售业65.03万人(12.3%) [2] 高技术产业与数字经济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00个,较2018年末增长68.9%,占制造业27.4% [4] - 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3571.60亿元,较2018年增长104.0%,占制造业35.9%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45903个,营业收入6555.70亿元,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占比54.7% [6] 研发与创新 - 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支出116.49亿元,较2018年增长73.6%,专利申请量3502件(发明专利申请1942件) [4]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30.96亿元,较2018年增长89.2%,专利申请量10857件(发明专利申请5337件) [6] 新兴服务业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9824个,较2018年末增长155.4%,从业人员32.54万人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36144个,较2018年末增长109.8%,资产总计8919.29亿元,营业收入2080.41亿元 [3]
一季度杭州GDP增长5.2%
杭州日报· 2025-04-29 10:31
宏观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5715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比上年全年和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0.5和0.1个百分点 [1] - 第二产业增长5.8% 第三产业增长5.0% 二三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1] 工业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3亿元 同比增长7.0%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9% 汽车制造业增长16.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7% [1]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0%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 装备制造业增长11.6% 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0 2.4和4.6个百分点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7.4% 工业机器人增长62.7% 集成电路增长34.3% [1]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4371亿元 同比增长5.0% [2] - 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4.5%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9%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5亿元 同比增长6.3% 比上年全年加快3.5个百分点 [2] - 汽车类零售额298亿元 增长16.8%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9.6% [2]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34.1%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8.1% [2] 对外贸易 - 货物进出口总额2103亿元 同比增长10.8% 比上年全年加快4.4个百分点 [2] - 出口1471亿元 增长18.7% 民营企业出口1115亿元 增长19.3% 占货物出口的75.8%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712亿元 增长23.7% 高于全部出口增速5.0个百分点 [2] 居民收入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2元 同比增长4.3% [2] 营商环境 - 新设市场经营主体8.4万户 同比增长11% 其中新设企业3.7万户 增长15% [3] - 个体经营户总量突破百万户 [3]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文化企业发展稳中有升
快讯· 2025-04-29 09:44
文化及相关产业总体表现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4年全年快0.2个百分点 [1] - 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3120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比2024年全年快0.8个百分点 [1] - 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3个行业大类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0.5%、8.6%和7.5% [1] 文化新业态发展 - 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484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3个百分点 [2] - 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3.5% [2]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艺术业、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出版、互联网广告服务5个行业小类增速突出,同比分别增长36.8%、24.2%、23.1%、19.8%和16.4% [2] 文化服务业表现 - 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569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2024年全年快2.0个百分点 [2] - 文化服务业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4.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2] - 文化服务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3.0%,拉动增长5.1个百分点 [2]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和1.6% [2] 企业盈利能力 - 一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44亿元,同比增长29.1% [3] -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09%,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 [3] - 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4个行业利润带动作用明显 [3]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2%
国家统计局· 2025-04-29 09:3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939亿元,同比增长6.2%[1][3] - 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484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快于整体6.3个百分点[1][3] - 文化企业利润总额2744亿元,同比增长29.1%,营业收入利润率8.09%,同比提升1.43个百分点[2][3] 分产业类型表现 - 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9417亿元,同比增长1.6%,占总营收27.7%[1][3]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5953亿元,同比增长3.3%,占比17.5%[1][3] - 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18569亿元,同比增长9.7%,占比54.7%[1][3] 分领域表现 - 文化核心领域营业收入23120亿元,同比增长7.1%,占比68.1%[1][3] - 文化相关领域营业收入10819亿元,同比增长4.2%,占比31.9%[1][3] 分行业类别表现 - 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4716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领先[2][3] - 内容创作生产营业收入7763亿元,同比增长7.5%,占比22.9%[2][3] - 创意设计服务营业收入5918亿元,同比增长8.6%,占比17.4%[2][3] - 文化投资运营行业唯一负增长,营业收入110亿元,同比下降0.2%[2][3] 分区域表现 - 东部地区营业收入27151亿元,同比增长6.3%,占比80%[2][3] - 西部地区增速最快,营业收入2725亿元,同比增长8.0%[2][3] - 中部地区营业收入3739亿元,同比增长4.1%[2][3] - 东北地区营业收入325亿元,同比增长5.8%[2][3] 资产运营效率 - 文化企业资产总计213346亿元,同比增长6.6%[2][3] - 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63.6元,同比减少0.3元[2][3]
到底能退多少税?外国人为什么爱上来中国“扫货” ?
央视新闻· 2025-04-29 06:59
入境游消费趋势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 外国游客呈现"中国游"转向"中国购"趋势 [1][5] - 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 同比增长77.8% 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额分别增长1.2倍和1.3倍 [10][19] - 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同比增长40% 沉浸式体验消费崛起 如湖州咖啡市集单日吸引近万中外游客 [15][19] 离境退税政策效果 - 六部门推出8项举措提高购物便利性 包括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至2万元 [1] - "即买即退"试点地区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 是整体离境退税增速的18倍 上海一季度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6亿元(+85%) [3][9] - 现行退税率为含税价11% 1万元消费可省约900元(扣除2%手续费) 上海587家退税商店中284家实现"即买即退" [2][9] 外国游客消费偏好变化 - 服装鞋类(新加坡/韩国游客) 珠宝护肤品(德国游客) 中式定制礼服(委内瑞拉游客)成新宠 [8][12][13] - 国潮商品表现突出 中轴线建筑拼插礼盒成销售C位 带动商店3月销售额环比增47% [12] - 科技产品需求激增 深圳无人机店营业额同比增300% 虚拟现实国风项目受印度游客青睐 [17][19] 商业设施升级 - 上海设立7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覆盖核心商圈 单商场月均退税业务超300笔 [5][8] - 深圳南山区引进22家品牌首店 通过首展/首秀等创新形式吸引境外客群 [17] - 景区计划增加社交属性业态(餐酒吧/夜经济/户外运动)以强化游客留存 [19]
离境退税再升级,“购在中国”迎来万亿商机
环球时报· 2025-04-29 06:30
政策优化 - 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将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并放宽备案条件[1] - 政策新增老字号产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产品等优质商品供应,丰富退税商品种类[2] - 北京社科院专家指出政策优化与国货扩容是激发入境消费的两大抓手,降低中小商户参与门槛[2] 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北京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商品销售额达2.7亿元同比翻倍,CBD和王府井商圈占比超90%[3] - 北京老字号品牌中成药、丝绸等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8%,王府井集团旗下商场退税业务笔数增长超280%[3] - 上海一季度退税商品销售额7.6亿元同比增长85%,重庆退税金额同比增近5倍[3] 消费趋势 - 传统工艺鞋服、国产化妆品等特色商品售价50-1000元,吸引外国游客消费[2] - 国际旅游媒体预测退税政策将吸引购买力高的国际游客,奢侈品消费倾向高的国家游客受益显著[5][6] - 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带动退税商店生意蓬勃发展[4] 服务升级 - 北京推出多语种《离境退税指南》和电子地图,支持7种语言和实时导航功能[4] - 民航局推动机场增设退税商店,打造"候机+购物"一站式体验,提升政策认知度[8] - 专家建议通过数据驱动打通民航、铁路与退税系统,联合营销提升商品曝光[9] 行业机遇 - 全球因美国关税政策出现3万亿美元需求缺口,中国消费市场或填补空白[1][6] - 摩根士丹利分析中国当前年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未来5年目标增加3万亿美元[6] - 2024年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增速为全国18倍[4]
四部门详解稳经济稳就业若干举措:扩内需政策将在二季度加快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21:31
政策工具箱与逆周期调节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常态化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 [1] - 扩内需政策将加快在二季度靠前发力,推动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实施 [2] 扩内需政策落地 -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为3000亿元,前两批已下达1600亿元,剩余1400亿元将陆续下达 [2] - 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为4.4万亿元,截至4月28日已发行1.19万亿元,尚有超3万亿元待发行 [2] -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将吸引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2] 促消费与扩投资 - 提振消费方面,将陆续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后续1400亿元资金,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创设专项再贷款工具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3] - 扩大投资方面,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和社会领域投资,制定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 [3] - 畅通循环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3] 货币政策支持 - 人民银行将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4] - 聚焦文旅体育、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4] -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4] 外贸与就业支持 - 商务部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稳外贸政策落地见效,持续丰富稳外贸政策工具箱,适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措施 [6]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落实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新热点打造等重点领域出台激励政策 [8] - 央行将更大力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9] 外贸企业应对措施 - 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一揽子"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推动"三增三减"措施 [7] - 政策层面可以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帮助出口转内销或转向非美市场,加大政策托底力度 [9][10] - 部分企业可以考虑在海外分散配置产能,通过与当地企业合资,将生产工序放在对美低关税的区域 [10]
重庆百货: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9.23%
快讯· 2025-04-28 19:54
重庆百货(600729)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42.76亿元,同比下降11.85%;净利润为4.75亿元, 同比增长9.23%。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可选消费指数报2521.9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北汽蓝谷等
金融界· 2025-04-28 16:33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可选消费指数报2521.90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6.26%,近三个月下跌0.49%,年至今下跌0.83% [1] - 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样本按行业分类标准分为11个行业,反映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实施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四川长虹(2.11%)、老铺黄金(2.07%)、供销大集(1.99%)、零跑汽车(1.8%)、福耀玻璃(1.76%)、同程旅行(1.55%)、北汽蓝谷(1.46%)、伯特利(1.45%)、长城汽车(1.45%)、永辉超市(1.43%)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3.43%、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4.15%、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22.42% [2] 行业分布 - 乘用车及零部件占比43.12%、耐用消费品占比18.17%、纺织服装与珠宝占比14.86%、零售业占比12.63%、消费者服务占比11.21% [2]
一季度湖北GDP为13543.49亿元 同比增长6.3%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4:47
湖北省一季度经济数据 总体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同比增长6.3%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828.69亿元,增长3.2%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5344.85亿元,增长6.4%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7369.95亿元,增长6.5% [1]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6.42亿元,同比增长3.4% [1] - 猪牛羊禽肉产量121.72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96.84万吨,增长6.2% [1] - 生猪存栏2434.76万头,增长5.5%;出栏1229.49万头,增长5.2% [1] - 蔬菜产量1007.60万吨,增长3.8%;水果产量28.45万吨,增长10.1% [1]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4%,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6.4% [1] - 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件、光纤、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5.4%、43.0%、40.1%、1.1倍 [1] - 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4.46亿元,同比增长13.7% [2] 服务业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3] - 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29.54亿元,同比增长13.8% [3]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3%、23.8%、36.3% [3]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 [4] - 制造业投资增长12.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5% [4]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6.0%、64.0% [4]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7.19亿元,同比增长7.3% [5] - 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1%、26.3% [5] - 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24.3% [6] 对外贸易 - 进出口总额1743.1亿元,同比增长16.6% [7] - 出口1246.2亿元,增长22.4%;进口496.9亿元,增长4.2% [7]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9.2%,占出口额的比重为54.7% [7]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 [7]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2% [8] 就业与收入 - 城镇新增就业22.30万人 [9]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75元,同比增长5.4% [1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26元,增长5.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