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
搜索文档
东鹏饮料:更新赴港上市申请 上半年短期借款余额6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0:38
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向香港联交所更新了发行H股并上市的申请资料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37% [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5亿元,同比增幅达37.22% [1] 资产配置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达39.13亿元,主要由银行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构成 [1] - 债权投资余额为22.60亿元,以安全性较高的大额存单及定期存款为主 [1]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66.64亿元,包含私募股权基金及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等 [1] - 2025年4月股东大会授权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10亿元的范围内择机购买理财产品 [1] 负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余额为61.28亿元,主要为贴现借款,利率区间控制在1.00%至1.95% [1] - 合同负债余额为36.67亿元,主要包含应付销售返利与折扣及预收货款 [1]
王老吉WALOVI国际罐亮相全球最大食品展Anuga
中证网· 2025-10-13 09:51
公司国际化进展 - 王老吉WALOVI国际罐在德国科隆Anuga食品饮料展上正式宣布于德国上市,这是该产品继今年8月全球发布后首次在海外市场上市 [1] - 此次上市活动标志着公司国际化战略在欧洲核心市场取得重要突破 [1]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欧洲市场布局,通过大型商超、餐饮渠道等构建复合型市场网络 [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王老吉国际罐已推出四款产品,包括洛神珠红经典款、烟雨天青气泡款、光明曦橙无糖款和琉璃耀金原味款 [1] - 公司希望以国际罐为代表的天然植物饮品成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并成为欧洲消费者的日常选择 [1] - 公司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口味习惯推进本地化适配 [2] 行业平台与渠道 - Anuga食品饮料展是全球食品饮料行业最大展会,今年汇聚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约7800家展商,吸引超过17万名专业观众到场 [1] - 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美国Costco、Amazon等主流渠道 [2] - 公司通过品牌标识焕新、产品矩阵升级和渠道协同推进,构建了覆盖多国的出海路径 [2] 公司全球化模式 - 公司依托"PCBC(产品、渠道、品牌、文化)"全球化价值模型,在产品研发、供应链配套、市场拓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形成了具有可复制性的国际化模式 [2]
2025年1-4月中国饮料产量为5959万吨 累计增长3.9%
产业信息网· 2025-10-13 09:19
上市企业:养元饮品(603156),承德露露(000848),东鹏饮料(605499),均瑶健康(605388)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中国饮料产量为1549万吨,同比增长6%;2025年1-4月中国饮料 累计产量为5959万吨,累计增长3.9%。 2020-2025年1-4月中国饮料产量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
东鹏饮料20251012
2025-10-13 09:00
纪要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东鹏饮料 [1] * 行业:能量饮料行业 东南亚市场软饮料行业 [2][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收入增长潜力与战略 * 东鹏饮料远期整体收入体量有望达到350亿元甚至更高 [2][4]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能量饮料主产品(远期空间200-250亿元)电解质水等补水产品(远期空间约50亿元)以及果汁茶新品类(远期空间约二三十亿元) [4] * 公司通过出海战略开辟新增长曲线 预计到2030年在东南亚重点市场有望实现50亿人民币收入 [3][11][16] * 公司销售财年即将结束 未来两到三年收入端复合增速强劲 利润端三年维度可保持20%左右增长 [11] 东南亚市场选择的原因 * 东南亚地区具备强大的经济增长韧性 2010-2023年人均GDP复合增速达4%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5% [5] * 该地区拥有显著人口红利 总人口约7亿占全球8.5% 且多数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不到10% 形成庞大消费市场 [5] 东南亚能量饮料市场现状 * 2024年东南亚能量饮料市场规模达42亿美元(约300亿人民币) 过去5年复合增速超过6% [2][6] * 市场呈现梯队分化 越南柬埔寨和泰国为第一梯队 占比70%以上 缅甸菲律宾印尼占比23% 新加坡马来和老挝规模较小约1.6亿美元 [6][14] * 各国驱动因素各异 越南和柬埔寨是量价齐升市场 印尼呈现量增价跌趋势 泰国市场相对饱和 缅甸因政局动荡由通胀驱动价格上涨 [6][13][14] 重点国家市场特点 * 越南是东南亚最大能量饮料市场 2024年规模接近15亿元 过去5年复合增速超10% 市场格局稳定 天丝红牛份额40% 百事凭借草莓口味产品份额达25% [7] * 柬埔寨市场人均消费额47美元为东南亚最高 2024年规模约8亿美元 百事凭借高性价比占据60%份额 卡拉宝占26% 韩国Backer品牌占10% [8][9] * 印尼市场规模仅2.5亿美元 不到越南1/5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 过去五年销量增速14%但价格下跌9% 本土品牌通过低价产品蚕食头部品牌份额 [10][12] 公司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 公司成立海外事业部并由核心高管带队 在越南印尼等核心市场设立子公司 推行激励方案鼓励员工赴海外发展 [15] * 产能布局规划五个生产基地(天津中山海南昆明及印尼) 总投资额超过55亿元 多个工厂靠近东南亚以降低物流成本 [15] * 渠道策略以线下为主 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进入传统渠道 已在印尼实现销售并在马来西亚找到专业分销商 [15] * 品牌营销采取逐步渗透策略 通过赞助赛事提升品牌调性 再通过线下互动增强消费者粘性 [15] 其他重要内容 * 东南亚各国市场被分类为高潜力市场(越南柬埔寨印尼)通胀驱动市场(缅甸)成熟稳定市场(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存量饱和市场(泰国) [14] * 公司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目标为 印尼30% 柬埔寨和缅甸20% 越南和菲律宾10%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 泰国因竞争激烈暂不预期高份额 [16] * 结合东南亚出海及其他业务 公司总营收规模有望突破330至350亿人民币 有望成为全球化公司 [17]
8点1氪丨美团推出骑手屏蔽顾客功能;宗庆后弟弟推出新品牌,全面对打“娃小宗”;小米YU9实车谍照曝光
36氪· 2025-10-13 08:02
智能手机行业动态 - 小米连续两周排名中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在9月29日至10月5日黄金周期间以21.2%的份额登顶 [7] - 小米17系列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台,同期销量超上代20% [7] - vivo已对某MCN机构提起商业诋毁诉讼,案件已正式立案 [2][7]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 - 疑似小米第三款车型YU9谍照曝光,新车或为增程式混动,配备80度电池,纯电续航超400公里,车身尺寸超5米2 [3] - 比亚迪确认宋PLUS即将停产,由海狮06作为换代车型,宋PLUS曾创下157万辆销售纪录 [6] - 大众汽车与地平线机器人成立合资企业,旨在开发高性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在中国测试,成果可全球部署 [8] - 广州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可实现53秒下线一辆定制化车辆 [11] 人工智能与半导体产业 - 高瓴投资张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工厂,并列举了多个创新案例 [8] - 市场监管总局对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未依法申报进行立案调查,高通回应正积极配合调查 [9] - 杭州中欣晶圆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办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 [13] - 闻泰科技谴责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以“合规”为名试图改变公司股权结构的行为 [10] 互联网与科技平台 - 美团在七个城市试点上线骑手评价及屏蔽用户功能,骑手可对辱骂、威胁顾客选择“不再接单”,屏蔽有效期为365天 [2] - 东航宣布国内“空中快线”宽体机Wi-Fi全舱全程免费,不再区分舱位 [6] 企业资本运作与IPO - 三一重工港交所IPO通过聆讯,独家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14] - 上海剑桥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独家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 [15] - 八马茶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 [16] - 滴普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民银资本、国泰君安国际、浦银国际、交银国际 [17] 物流与供应链 - 深圳无人机日均运输快件已达2万票,无人车日均快件处理量超7万票 [10] - 截至10月11日,中国今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7天达到 [10] 消费品牌与市场竞争 - 宗泽后推出“娃小智”品牌对打宗馥莉的“娃小宗”,已签约153家经销商,首次拿货不低于3万元即可成为代理 [2] - “王老吉”商标大战再起,加多宝集团声明拥有海外6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王老吉商标所有权,王老吉官方回应称“有事找法院” [6] 高管交易与公司治理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10月份持续减持公司股票,10月1日至10日期间累计套现超1.13亿美元,目前仍持有超过7060万股 [2][9] - 特斯拉将于11月6日举行股东大会,表决马斯克薪酬方案等关键提案 [12]
东鹏饮料资本梦不灭二度递表港股 业绩狂飙林木勤家族累计变现超50亿
长江商报· 2025-10-13 07:34
这是东鹏饮料年内第二次递表。其首次递表在半年前的4月3日,10月3日,相关材料失效。 2021年5月,东鹏饮料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至今不过4年多。 执着于IPO上市的背后,是东鹏饮料的资本之梦未灭。2022年,东鹏饮料还曾计划赴瑞士上市。 东鹏饮料已经成长为中国功能饮料之王,经营业绩出现狂飙之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不差钱的东鹏饮料(605499.SH)执意在港股通过IPO上市。 10月9日,东鹏饮料递表香港联交所,开启新一轮IPO征程。 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30.38亿元、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历经连续6年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 利润分别达到158.39亿元、33.27亿元。这几年,其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长逾14倍。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同 比增速均超过30%。 业绩狂飙、不缺钱的东鹏饮料仍然做着资本梦,公司称,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备受关注的是,林木勤家族开启了变现盛宴,减持套现、高比例现金分红接连上演。 根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估算,截至目前,林木勤家族累计已变现超过50亿元。 执着IPO与"大存大贷" 东鹏饮料再度递表港股。 ...
宗馥莉受困911亿娃哈哈商标权辞职单干 押注“娃小宗”锚定年销售额300亿前景难测
长江商报· 2025-10-13 07:30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于2025年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 [1][4] - 此次辞职是继2024年7月辞去总经理职务后,宗馥莉的第二次重要职务变动 [3] - 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职务由许思敏接任,董事长职位目前空缺 [14] 商标权历史遗留问题 - 核心矛盾为估值达91187亿元的“娃哈哈”系列商标的权属与使用问题 [2][6][9] - 商标问题历史根源可追溯至1996年与法国达能的合作及后续的“达娃之争” [6] - 2025年2月,娃哈哈集团声明计划将387件商标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因高度关注及质疑被叫停 [6][9] - 根据通知,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9] 宗馥莉的新业务动向 - 因商标困局,宗馥莉决定独立经营新品牌“娃小宗” [2][11][12] - “娃小宗”商标由宏胜集团所有,宏胜饮料在2025年2月至5月申请注册了数十个相关商标 [12][13] - 新品牌“娃小宗”的年销售目标定为300亿元,相当于娃哈哈当前营收规模的近八成 [2][13] - 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12] 公司内部治理与竞争格局 - 宗馥莉在任期间推行了现代化管理制度、数字化管理及供应链调整,撼动了原有的经销商体系和“现款现货”制度 [14] - 娃哈哈集团关停了18家分厂的生产线,同时宗馥莉大力发展其掌控的“宏胜系”公司以扩建新产能 [12] - 新品牌面临内部竞争,宗泽后推出的“娃小智”品牌已开启招商,声称配方与娃哈哈相同但价格更低,并已签约153家客户 [13]
孙颖莎香飘飘同款秒售罄
经济观察网· 2025-10-13 07:16
产品市场表现 - 香飘飘奶茶引发抢购热潮,开售仅数秒便全网售罄 [1] - 产品因独特的口感和代言人孙颖莎的高人气备受追捧 [1] - 公司将加紧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1] 品牌营销合作 - 与体育明星孙颖莎的合作证明了其在市场上的强大号召力 [1] - 消费者购买行为部分源于对代言人孙颖莎的支持与喜爱 [1]
从宗馥莉到王思聪,为何企二代陷“接班困局”?
搜狐财经· 2025-10-13 07:13
娃哈哈集团管理层变动 -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馥莉于9月12日正式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及总经理等全部职务 [1] - 该决定经股东会与董事会程序确认,标志着其在掌舵仅一年后退出权力核心 [1] 宗馥莉的改革举措与挑战 - 宗馥莉主张品牌年轻化、管理数字化、市场国际化,试图将娃哈哈带入新时代 [1] - 其主导推出的新包装、新口味及跨界联名等举措在老一代经销商与消费者中遭遇反弹,例如2024年推出的"AD钙奶"新系列线下动销率不足预期的60% [3] - 试图引入数据驱动决策、KPI考核及数字化管理系统,但遭到中层管理者与老经销商的抵制 [3] - 今年年初试图将387件"娃哈哈"商标从集团转移至其控制的宏胜系公司,被杭州国资紧急叫停,暴露了与集团最大股东之间的信任裂痕 [6] - 辞职的直接导火索是"商标使用不合规"问题,其决定另起炉灶推出自有品牌"娃小宗" [6] 中国民营企业二代接班困境案例 - 万达集团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归国后创办普思资本投资电竞、娱乐等领域,但随投资失利及万达战略收缩,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并于2020年从万达系高管名单中消失 [7][9] - 碧桂园杨国强之女杨惠妍在2023年接任董事会主席后恰逢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公司陷入债务危机,其接班更像是一场"危机托管" [9] -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作为职业经理人接班的典范,通过尊重组织文化并推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实现了平稳过渡 [9] 企二代接班难的深层矛盾 - 代际理念冲突表现为父辈创业者依靠直觉、人情与胆识,而企二代普遍信奉数据、流程与制度 [10] - 组织惰性与路径依赖问题突出,例如娃哈哈的"联销体"、万达的商业地产模式等成功模式在新时代成为变革的包袱 [10] - 家族企业存在复杂的股权结构与利益关系,接班是能力问题更是信任与权力的博弈 [10] 对家族企业传承的启示 - 企二代接班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变革的意愿与能力,而非接班人是否留学或拥有海归背景 [11] - 接班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一场系统性重构,需要组织愿意改变并为新一代让出空间 [13] - 传承的本质是创造未来,需要的不仅是继承者,更是变革者 [14]
二代接班没有“大女主”
北京商报· 2025-10-12 23:13
与上一次以退为进不同,宗馥莉这一次无疑是"一拍两散"。 一年前的辞职风波以宗馥莉稍占上风告终,在国资股东多方协调下,宗馥莉重回公司。而这一次被视为 宗馥莉与娃哈哈渐行渐远的分水岭。 种种迹象显示,此番辞呈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多线考虑、反复博弈后的理性回撤。 宗庆后离去引发的遗产之争、公司股权之争接连爆发,个人财富分割与娃哈哈控制权争夺纵横交织,将 娃哈哈与宗馥莉一同置于聚光灯下,接受社会舆论的次次考问。 而这一兼具国民情感附着与当代流量汇聚的老牌饮料企业,亦成为中国当代企业治理所面临难题的典型 镜像,大量崛起于扩大开放的家族企业,都在经历公司治理与二代接班的结构性矛盾。 事实上,数十年来围绕娃哈哈的控制权,已经发生过多次或明或暗的争斗,但始终绕不过二代接班权力 更迭的终极命题。 500多天前,许多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顺利的交接班,市场默认"独女"走上台前,开启属于她的娃哈哈 新时代。 然而,在过去的500多天里,围绕娃哈哈与宗馥莉上演的一幕幕,很像短剧,剧情跌宕起伏,形势常在 一个节点骤然生变。 从眼前来看,有的只是一个急于破旧立新又困于利益盘根错节的改革者,一个看似大权在握又难以拥有 稳定"基本盘"的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