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球化战略

搜索文档
三一重工闯关港交所上市,将募资用于扩大海外制造能力等
搜狐财经· 2025-07-06 00:15
公司概况 - 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11月,前身为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84.7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向文波 [5]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89年,由梁稳根等四人创立涟源市焊接材料厂,1994年改组为工程机械制造公司 [3] - 控股股东集团(包括三一集团及8位自然人)共同持有公司总股本约33.73% [3] - 按2020-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累计收入计,公司为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企业,产品销往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6] 股权结构 - 三一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9.26%(2,480,088,257股)[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0.25%(868,679,405股)[6] - 梁稳根个人持股2.78%(235,840,517股)[6]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中国证券金融股份(2.75%)、上证50ETF(1.28%)等机构投资者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08.39亿元、740.19亿元、783.83亿元 [7] - 同期毛利分别为182.96亿元、195.76亿元、209.03亿元,毛利率从22.6%提升至26.7% [7][8] - 净利润从44.33亿元增长至60.93亿元,净利率从5.5%提升至7.8% [7][8] - 挖掘机械为最大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303.74亿元收入,占比38.8% [8] 生产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5座工厂,覆盖江苏、上海、湖南等国内基地及德国、印度等海外基地 [7] - 海外制造能力扩展为本次港股募资主要用途之一 [9] 港股上市进展 - 2025年2月公告拟赴港上市,5月22日递交招股书 [1][3] - 募资拟用于全球销售网络建设、海外产能扩张及营运资金 [9] -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控股股东认定标准及海外项目具体情况 [9] - 需就关联方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性质出具说明 [10]
海天味业H股发行火爆预计筹资92亿 程雪成功突围首季盈利22亿延续增长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0
公司H股上市情况 - H股招股结束融资申购倍数高达698.57倍,超额认购超过930倍,融资申购额达4000亿港元左右 [2] - 最终发行价定为招股价上限36.3港元/股,预计融资101亿港元(约92亿元人民币) [2][8] - 全球发售2.79亿股H股(含行使超额配股权),其中香港发售1579.43万股,国际发售2.47亿股 [8][9] - 吸引8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29亿股(约47亿港元),包括高瓴资本、GIC、瑞银资管等机构 [9] - 公开发售部分超39万人认购,创下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以来的打新盛况 [6][9] 管理层变动与业绩表现 - 2024年9月原董事长庞康退居二线,由1992年加入公司的程雪接任董事长 [3][13] - 2022-2023年受"双标门"事件影响,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降7.09%至61.98亿元,2023年降9.21%至56.27亿元) [12] - 2024年业绩逆转:营收269.01亿元(+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12.75%) [13] - 2024年一季度延续增长:营收83.15亿元(+8.08%),净利润22.02亿元(+14.77%) [13] 全球化战略规划 - 港股上市主要目的为推进全球化,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竞争力 [15] - 募集资金分配:30%用于产能扩张与供应链数字化,20%用于产品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15] - 已设立海天国际投资等子公司,计划2025年在印尼建厂并布局欧洲生产基地 [15] - 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按2024年营收测算约40亿元) [17] - 计划将海外原材料采购比例提升至50%以上 [15] 历史财务数据 - 2011-2021年连续十年营收净利双增,2021年营收250.04亿元(+9.71%),净利润66.71亿元(+4.18%) [11] - 2022年营收256.10亿元(+2.42%)增速放缓,净利润首次出现年度下滑 [12] - 2023年营收245.59亿元(-4.10%),净利润56.27亿元(-9.21%),首次年度双降 [12]
香港,正上演现象级IPO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6-17 14:36
港股IPO热潮 - 2025年香港IPO市场迎来热潮,港交所时隔六年重新登顶全球IPO募资额第一,宁德时代募资353亿港元刷新纪录,恒瑞医药、蜜雪集团、东鹏饮料等龙头企业相继上市 [2] - 截至5月底已有26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完成IPO,累计融资740亿港元,超过过去三年总和(8家),超150家企业排队中,包括募资超10亿美元的大型项目 [3] - 上市公司覆盖新能源、医药、消费、科技等核心行业,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标志性企业通过"二次上市"或"A+H模式"重塑港股产业版图 [3] 打新市场表现 - 新股涨幅显著,7只新股涨幅超100%,布鲁可涨幅达200.4%,蜜雪集团以328亿港元市值成为新茶饮第一股 [3] - 截至6月10日31家新公司登陆港股,近60%首日股价上涨,映恩生物单签收益超1.1万港元,蜜雪集团、布鲁可等热门股带来高收益 [4] - 上市结构从零星分布转向以A+H双重上市、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全面提速,港股市场逐步回归全球资本市场主舞台 [4][5] 企业选择港股的原因 - A股主板要求连续三年盈利,科创板审核流程复杂(平均180天以上),港股审核更快(如宁德时代仅用128天),成为资金需求紧迫企业的首选 [6]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递表、压缩散户配售比例(宁德时代散户配售仅7.5%)、提升审核效率,改革后国际资本认购踊跃(宁德时代基石订单超30倍认购) [7] - 港股遵循国际规则,为企业全球化提供支持,宁德时代90%募资用于匈牙利超级工厂,美的集团用于全球研发,中概股二次上市获取国际信用背书 [7]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新能源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成为"爆款",吸引科威特投资局、阿布扎比投资局、高瓴资本等21家国际机构 [7] - 消费行业蜜雪集团市值328亿港元,布鲁可涨幅200.4%,反映新茶饮和玩具赛道热度 [3][4] - 医药行业恒瑞医药、映恩生物表现亮眼,后者单签收益超1.1万港元 [3][4] 市场结构与趋势 - 港股从边缘化海外窗口转向全球主舞台,A+H模式成为主流,国际资本参与度提升 [4][5][7] - 科技股估值尚未完全修复,ATM等平台型企业处于盈利转型期,外资对地缘政治保持谨慎 [8] - 兴业证券预测港股指数"震荡向上",但部分热门股面临短期回调压力,需警惕盲目跟风上市风险 [8][9]
1300亿,潮汕大佬又要敲钟了
投资界· 2025-01-21 15:35
东鹏饮料赴港二次上市计划 - 公司正接近与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合作,计划2025年赴港二次上市,预计募资10亿美元 [5]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H"上市大军新成员,与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宁德时代等企业并列 [5] - 公司相关人员回应称已与投行沟通港股上市政策,但未直接否认上市计划 [11] 公司财务与市值表现 - 截至2024年1月21日,公司市值达1300亿元,较2021年A股上市时的260亿元增长显著 [7][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5.58亿元,同比增长45.34%;2023年总营收突破100亿元,净利润20亿元 [10] - 2021年5月27日A股上市后迅速涨停,成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 [7] 全球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公司2024年3月公告拟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11] - 2024年底宣布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拓展软饮料生产与贸易业务 [11] - 2022年曾计划瑞士发行GDR但因政策收紧终止,现转战港股作为国际化桥梁 [10][11] 创始人林木勤与公司发展历程 - 潮汕商人林木勤2003年接手濒临破产的东鹏饮料(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主导品牌转型 [13] - 2009年推出带防尘盖的瓶装东鹏特饮,通过差异化策略打开广东市场 [13] - 2013年邀请谢霆锋代言,2016年主打年轻化营销,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 [13] - 公司拒绝数十次外部投资,仅接受加华资本一家外部投资人 [14] 行业"A+H"上市潮动态 - 宁德时代拟最晚2026年6月前赴港上市,海天味业、三花智控、赛力斯等A股公司亦筹备港股IPO [17][18][19] - 赴港上市潮主因包括全球化战略需求、港交所降低A股公司赴港门槛(2024年12月新规)及海外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关注 [21][22] - 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等已率先完成"A+H"两地上市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