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全球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A+H”模式热潮涌动 龙头企业密集赴港上市
证券日报· 2025-09-04 00:43
A+H上市趋势 - 8月份至今已有近30家A股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进展 [1] - 行业龙头立讯精密和胜宏科技等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政策端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并简化申请程序 [1] 港股市场优势 - 港股市场具有更理想估值、更佳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承接能力 [1] - 港股平台有利于企业国际化战略推进并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2] - 香港资本市场国际化平台可帮助企业获得全球媒体和投资者关注 [4] 行业分布特征 - 赴港上市企业覆盖半导体、机械、医药、食品、传媒等多个行业 [2] - 半导体行业公司数量最多成为赴港上市主力军 [2] - 医药、新能源、互联网营销等新领域企业也崭露头角 [2] 企业上市动因 - 圣邦微电子拟上市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并多元化融资渠道 [2] - 格林美旨在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2] - 若羽臣希望通过赴港上市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开拓全球市场 [3] 战略发展目标 - 胜宏科技上市旨在支持高端产能扩张和AI算力技术研发 [4] - 企业通过H股上市可提升海外交付能力和国际客户服务深度 [4] - A+H双轨模式成为企业叩开国际资本市场大门的高效途径 [4] 政策支持展望 - 科企专线等新政策落地将推动更多生物科技及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6] - 香港国际融资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全球资本并实现出海战略 [5] - 港股市场为半导体企业提供广阔融资渠道与长期稳定资金 [2]
牧原股份上半年实现高盈利高分红 先进生产力输出助企业迈入下一增长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1:22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64.63亿元 同比增长34.46% [1] - 净利润107.9亿元 同比增长952.9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73.51亿元 同比增长12.13% [1] - 半年度现金分红50.02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47.5% [8] - 上半年现金分红与股份回购总额61.12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58.04% [8] 成本控制进展 - 生猪生产成本从1月13.1元/公斤降至7月11.8元/公斤 [3] - 优秀场线成本降至11元/公斤以下 [1][3] - 成本下降主要源于生产成绩改善与单位期间费用下降 [3] - 全年成本目标为平均12元/公斤 年底计划降至11元/公斤 [3] - 上半年屠宰生猪1141.48万头 同比增长110.87% [4] - 屠宰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72% [4] 技术与管理优化 - 通过种猪品种改良推动成本下降 [4] - 应用楼房养猪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4层空气过滤系统等先进技术 [6] - 内部成本离散度明显收窄 通过资源整合帮助落后场线改善 [3] - 持续开展疾病净化以提升健康管理水平 [4] 国际化战略布局 - 2024年9月与越南BAF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提供技术服务 [5] - 2025年3月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立全资子公司 [5] - 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5] - 海外业务采用轻资产模式 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6] - 未来计划探索海外新建产能和收并购等多元化模式 [7] - 越南年生猪需求规模达4500-5000万头 猪肉消费量全球前五 [5][6] 财务状况改善 - 资产负债率56.06% 较一季度末下降3.14个百分点 [9] - 负债总额较年初下降56亿元 降负债目标完成过半 [9] - 2024-2026年度现金分红比例承诺不低于可供分配利润40% [8] 行业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呈现高位震荡回落态势 [2] - 东南亚地区受非洲猪瘟影响 猪价高位运行 [6] - 越南猪肉产量占牲畜肉类总产量60%左右 [5]
87家A股公司筹划赴港上市,10家市值超千亿,港交所新规加速全球化布局
金融界· 2025-08-16 19:36
A股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87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筹划发行H股,其中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有10家,500亿至1000亿元的有8家,200亿至500亿元的有33家 [2] - 香港IPO市场前7个月共有53只新股上市,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按年升幅超过6倍,A+H股上市公司数量占比接近20% [2] - 香港交易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将A+H股发行人发行H股股份最低比例由15%下调至10%,或发行股份市值至少30亿港元 [2] 企业赴港上市动机 - 美锦能源筹划H股上市旨在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1][3] - 多家企业选择赴港上市的核心动机集中在全球化战略布局和融资需求,如拓展海外市场、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 [3]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尤其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对多元化融资渠道需求迫切 [3] 美锦能源业务概况 - 美锦能源是国内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拥有焦化产能715万吨/年,煤炭产能630万吨/年,已形成"煤-焦-气-化"完整产业链 [3]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香港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相对灵活的上市条件,使其成为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重要选择 [3] - A+H股上市的公司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11家,反映出内地优质企业对香港资本市场的青睐程度不断提升 [2]
中微半导筹划香港上市,科创板芯片设计企业开启全球化新征程
新浪财经· 2025-07-22 20:25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7月21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及第二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审议通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 [1] - 本次发行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多元化融资渠道 并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1] - 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为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 公司将选择适当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上市 [1] 审批进展与后续安排 - 本次发行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并需取得中国证监会 香港联交所及香港证监会等相关机构的备案 批准或核准 [1] - 公司正积极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相关具体工作 目前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1]
三一重工闯关港交所上市,将募资用于扩大海外制造能力等
搜狐财经· 2025-07-06 00:15
公司概况 - 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11月,前身为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84.7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向文波 [5]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89年,由梁稳根等四人创立涟源市焊接材料厂,1994年改组为工程机械制造公司 [3] - 控股股东集团(包括三一集团及8位自然人)共同持有公司总股本约33.73% [3] - 按2020-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累计收入计,公司为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企业,产品销往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6] 股权结构 - 三一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29.26%(2,480,088,257股)[6]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0.25%(868,679,405股)[6] - 梁稳根个人持股2.78%(235,840,517股)[6]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中国证券金融股份(2.75%)、上证50ETF(1.28%)等机构投资者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08.39亿元、740.19亿元、783.83亿元 [7] - 同期毛利分别为182.96亿元、195.76亿元、209.03亿元,毛利率从22.6%提升至26.7% [7][8] - 净利润从44.33亿元增长至60.93亿元,净利率从5.5%提升至7.8% [7][8] - 挖掘机械为最大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303.74亿元收入,占比38.8% [8] 生产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5座工厂,覆盖江苏、上海、湖南等国内基地及德国、印度等海外基地 [7] - 海外制造能力扩展为本次港股募资主要用途之一 [9] 港股上市进展 - 2025年2月公告拟赴港上市,5月22日递交招股书 [1][3] - 募资拟用于全球销售网络建设、海外产能扩张及营运资金 [9] -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控股股东认定标准及海外项目具体情况 [9] - 需就关联方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性质出具说明 [10]
海天味业H股发行火爆预计筹资92亿 程雪成功突围首季盈利22亿延续增长
长江商报· 2025-06-18 07:40
公司H股上市情况 - H股招股结束融资申购倍数高达698.57倍,超额认购超过930倍,融资申购额达4000亿港元左右 [2] - 最终发行价定为招股价上限36.3港元/股,预计融资101亿港元(约92亿元人民币) [2][8] - 全球发售2.79亿股H股(含行使超额配股权),其中香港发售1579.43万股,国际发售2.47亿股 [8][9] - 吸引8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1.29亿股(约47亿港元),包括高瓴资本、GIC、瑞银资管等机构 [9] - 公开发售部分超39万人认购,创下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以来的打新盛况 [6][9] 管理层变动与业绩表现 - 2024年9月原董事长庞康退居二线,由1992年加入公司的程雪接任董事长 [3][13] - 2022-2023年受"双标门"事件影响,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2022年降7.09%至61.98亿元,2023年降9.21%至56.27亿元) [12] - 2024年业绩逆转:营收269.01亿元(+9.53%),归母净利润63.44亿元(+12.75%) [13] - 2024年一季度延续增长:营收83.15亿元(+8.08%),净利润22.02亿元(+14.77%) [13] 全球化战略规划 - 港股上市主要目的为推进全球化,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及竞争力 [15] - 募集资金分配:30%用于产能扩张与供应链数字化,20%用于产品研发,20%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15] - 已设立海天国际投资等子公司,计划2025年在印尼建厂并布局欧洲生产基地 [15] - 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按2024年营收测算约40亿元) [17] - 计划将海外原材料采购比例提升至50%以上 [15] 历史财务数据 - 2011-2021年连续十年营收净利双增,2021年营收250.04亿元(+9.71%),净利润66.71亿元(+4.18%) [11] - 2022年营收256.10亿元(+2.42%)增速放缓,净利润首次出现年度下滑 [12] - 2023年营收245.59亿元(-4.10%),净利润56.27亿元(-9.21%),首次年度双降 [12]
香港,正上演现象级IPO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6-17 14:36
港股IPO热潮 - 2025年香港IPO市场迎来热潮,港交所时隔六年重新登顶全球IPO募资额第一,宁德时代募资353亿港元刷新纪录,恒瑞医药、蜜雪集团、东鹏饮料等龙头企业相继上市 [2] - 截至5月底已有26家内地企业在港交所完成IPO,累计融资740亿港元,超过过去三年总和(8家),超150家企业排队中,包括募资超10亿美元的大型项目 [3] - 上市公司覆盖新能源、医药、消费、科技等核心行业,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标志性企业通过"二次上市"或"A+H模式"重塑港股产业版图 [3] 打新市场表现 - 新股涨幅显著,7只新股涨幅超100%,布鲁可涨幅达200.4%,蜜雪集团以328亿港元市值成为新茶饮第一股 [3] - 截至6月10日31家新公司登陆港股,近60%首日股价上涨,映恩生物单签收益超1.1万港元,蜜雪集团、布鲁可等热门股带来高收益 [4] - 上市结构从零星分布转向以A+H双重上市、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全面提速,港股市场逐步回归全球资本市场主舞台 [4][5] 企业选择港股的原因 - A股主板要求连续三年盈利,科创板审核流程复杂(平均180天以上),港股审核更快(如宁德时代仅用128天),成为资金需求紧迫企业的首选 [6]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递表、压缩散户配售比例(宁德时代散户配售仅7.5%)、提升审核效率,改革后国际资本认购踊跃(宁德时代基石订单超30倍认购) [7] - 港股遵循国际规则,为企业全球化提供支持,宁德时代90%募资用于匈牙利超级工厂,美的集团用于全球研发,中概股二次上市获取国际信用背书 [7] 行业与公司动态 - 新能源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成为"爆款",吸引科威特投资局、阿布扎比投资局、高瓴资本等21家国际机构 [7] - 消费行业蜜雪集团市值328亿港元,布鲁可涨幅200.4%,反映新茶饮和玩具赛道热度 [3][4] - 医药行业恒瑞医药、映恩生物表现亮眼,后者单签收益超1.1万港元 [3][4] 市场结构与趋势 - 港股从边缘化海外窗口转向全球主舞台,A+H模式成为主流,国际资本参与度提升 [4][5][7] - 科技股估值尚未完全修复,ATM等平台型企业处于盈利转型期,外资对地缘政治保持谨慎 [8] - 兴业证券预测港股指数"震荡向上",但部分热门股面临短期回调压力,需警惕盲目跟风上市风险 [8][9]
1300亿,潮汕大佬又要敲钟了
投资界· 2025-01-21 15:35
东鹏饮料赴港二次上市计划 - 公司正接近与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合作,计划2025年赴港二次上市,预计募资10亿美元 [5]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H"上市大军新成员,与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宁德时代等企业并列 [5] - 公司相关人员回应称已与投行沟通港股上市政策,但未直接否认上市计划 [11] 公司财务与市值表现 - 截至2024年1月21日,公司市值达1300亿元,较2021年A股上市时的260亿元增长显著 [7][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5.58亿元,同比增长45.34%;2023年总营收突破100亿元,净利润20亿元 [10] - 2021年5月27日A股上市后迅速涨停,成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 [7] 全球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公司2024年3月公告拟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11] - 2024年底宣布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拓展软饮料生产与贸易业务 [11] - 2022年曾计划瑞士发行GDR但因政策收紧终止,现转战港股作为国际化桥梁 [10][11] 创始人林木勤与公司发展历程 - 潮汕商人林木勤2003年接手濒临破产的东鹏饮料(年产值不足2000万元),主导品牌转型 [13] - 2009年推出带防尘盖的瓶装东鹏特饮,通过差异化策略打开广东市场 [13] - 2013年邀请谢霆锋代言,2016年主打年轻化营销,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 [13] - 公司拒绝数十次外部投资,仅接受加华资本一家外部投资人 [14] 行业"A+H"上市潮动态 - 宁德时代拟最晚2026年6月前赴港上市,海天味业、三花智控、赛力斯等A股公司亦筹备港股IPO [17][18][19] - 赴港上市潮主因包括全球化战略需求、港交所降低A股公司赴港门槛(2024年12月新规)及海外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关注 [21][22] - 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等已率先完成"A+H"两地上市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