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搜索文档
坚持大生态观,协同推动生态安全、生产绿色、生活美好
中国环境报· 2025-05-20 11:08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 生态安全、生产绿色、生活美好相互依存,以大生态观指导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可强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并促进产品开发提质增效 [1] - 现代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结合是乡村产业振兴重要方向,发展高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可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1] - 福建省武夷山市通过"乡村振兴+绿色产品+全域旅游"模式构建创业支撑体系,开发国家公园风景道等项目提升农民收入及乡村吸引力 [1]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涵盖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目标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生物育种、农业碳中和、土壤检测等原创科技突破,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已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 [2] - 物联网与智能技术引入实现农事活动实时监测,智能农机装备和数字农业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2] - 农业功能跨界突破,从食品供应扩展到生物制造领域,如利用工业尾气生产蛋白质或农业废料转化高附加值产品 [2] 数字农业技术应用 - 数字农业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精准化 [3] - 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实时分析土壤气候数据指导精准施肥灌溉,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升产量质量 [3] - 智能灌溉与精准耕作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汉中】锚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7
经济发展 - 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9% [2] -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68%,实际使用内资增长38.2% [2][3] - 制造业投资增长50.7%,社会资本投资增长26.9% [3] 改革创新 - 转化科技成果56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 [2] - 一般贷款利率下降0.62%,工商业电价每度下降0.024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1.31亿元、用电支出4068万元 [2] - 围绕产业链发布"揭榜挂帅"技术清单23项 [3] 项目建设 - 储备重点项目374个、总投资3264.5亿元,分别增长20%、4% [3] - 1月至4月新签项目231个、总投资133亿元 [3] - 全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40个,总投资223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2亿元 [3] 产业链群 - 集中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签约产业链项目218个、总投资128.9亿元 [3] - 构建"研发+中试+孵化+应用"创新链 [3] 生态建设 - 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全市优良水体达100% [4] -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79%,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 [4] - 生态经济产值达1168亿元 [4] 民生保障 -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2521人 [5]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7.3% [5] - 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个、总投资39.5亿元 [5]
陕西汉中守护秦巴生态 生态经济产值达1168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7:17
水生态保护与绿色转型 - 汉中市实施60个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水网建设项目,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系统性保护,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全市优良水体达100% [1] -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79%,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 [1] - 推进企业和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7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7% [1] - 生态经济产值达1168亿元,涵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集中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绿色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1] - 发展大健康、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1] - 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1] 中医药与绿色能源产业 -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统筹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提取、生物医药、药食同源等产业扩能提质 [2] - 一季度绿色能源产业产值增长6.3%,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项目建设 [2] 数字产业与低空经济 - 实施电竞超算云等90个数字产业项目,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8.3% [2] - 谋划实施"人影"无人机制造等42个项目,推动无人机研发制造,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链 [2]
戴庄建设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镇江日报· 2025-05-15 07:14
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建设 - 戴庄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一期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为全省首家生物多样性研学基地 [1] - 基地投资200余万元,于2022年9月启动,2023年5月投运 [1] - 基地分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和体验中心、研学教室等多个功能区 [1] - 一期工程包括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研学馆和教学馆,占地面积12亩 [2] - 预计每年可吸引5000人次参加研学活动 [2]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戴庄村引进螳螂、青蛙替代农药灭虫,引进水花生甲虫控制杂草,培育土蜜蜂授粉 [2] - 有机稻田动物种类达130种,远超常规稻田的27种 [2] - 和嘉坞生态家庭农场采用生物多样性理念种植,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大大丰富 [3] - 农场采取会员制销售方式,订单式生产,产品被全国消费者接受 [3] - 戴庄村15年前开始探索生物多样性农业和有机种植道路 [3] 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 - 基地将整合戴庄、唐陵、斗门、浮山等村的农业资源、红色资源和特色田园乡村资源 [2] - 与茅山老区红色文化项目合作开发研学课堂,做强研学产业 [2] - 为推动农业与农村资源、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支撑 [2]
【农业行业观察】投资需谨慎!100个农业领域低成本创业项目清单,不行就撤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54
农业低成本创业方向 - 农业领域建议采用轻资产、少投入、轻运营的创业模式,重点推荐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 - 特色种植类包含20个项目,如有机蔬菜大棚种植需投资3-5万元,年回报率超40%,林下散养土鸡投资1-2万元,鸡蛋溢价50%[3] - 农产品加工类包含18个项目,如净菜加工厂需投资8-10万元,毛利率45%,手工红薯粉条投资2-3万元,毛利率70%[3][4] - 农业服务类包含22个项目,如农机共享服务站投资5-8万元,毛利率55%,农业技术短视频代运营投资1-2万元,年收益5-8万元[4] - 农村电商类包含15个项目,如县域助农直播基地投资3-5万元,坑位费2000-5000元/场,社区团购供应链投资2-3万元,加价率15%-20%[4][5] - 休闲农业类包含15个项目,如研学农场投资10-15万元,人均消费120-150元,星空露营基地投资8-10万元,营位费300-500元/晚[4][5] - 循环经济类包含10个项目,如生物质燃料厂投资15-20万元,毛利率54%,厨余垃圾处理站投资12-18万元,毛利率60%[6][13] 行业运营模式 - 特色种植类建议对接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打造订单农业模式[3] - 生态养殖类建议结合农家乐提供现宰现吃体验,拓展B端客户[3] - 庭院经济类建议通过社区团购+短视频直播,主打都市菜园概念[3] - 食品加工类建议对接生鲜电商、连锁超市,开发即食沙拉产品线[5] - 传统工艺类建议注册地理标志,开发非遗体验工坊[5] - 数字农业类建议签约10家农户,打造一村一IP矩阵[5] - 乡村旅游类建议联合天文馆开发星空课堂主题活动[13] 创业核心建议 - 农业创业需先找好销售渠道或订单再启动,80%农业项目成败取决于销售能力[8] - 不建议借钱创业,债务压力会导致经营受限,建议用自有资金小规模验证模式[9][10][11][12] - 创业过程需多请教行业人士,参加行业圈子获取市场反馈,但需保持独立判断能力[15]
从“沙窝子”到“聚宝盆” 墨玉县防沙治沙工作火热进行中
央广网· 2025-05-11 20:56
在新疆墨玉县喀瓦克乡墩库勒村企业防沙治沙点位,一场"绿色战役"正火热进行。河南全林有限公司通过科学治理、产业带动,正将该村的1.27万亩沙地变 为孕育防沙"金宝"的沃土。 目前,该公司在喀瓦克乡防沙地的平整和育苗工作已完成65%,已育种250万株灰枣苗,预计5月10日开始将育苗基地育好的苗移栽至该片防沙田。 防沙治沙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正在平整沙漠 (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摄) 近日,在喀瓦克乡墩库勒村的防沙治沙项目现场,推土机平整后的沙地连绵成片,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灰枣育苗工作。 "从播种到移栽仅需一个月,但每一步都要精细管理。"河南全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灰枣耐旱、耐盐碱,根系发达,兼具生态固沙与经济价值,是治沙与产业结合的优选树种。河南全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本地育苗、本地栽种"模 式,既降低运输成本,又提高成活率,为后续规模化治沙打下基础。 沙漠中的绿色生命 (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摄) 治沙现场,育苗工作有序推进 (日孜完古丽·买吐地 摄) 在防沙治沙作业现场,河南全林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腾飞的身影频繁出现。从土地平整到拱棚育苗,他全程参与技术指导,手把手教周边群众如何育苗。在他 的 ...
形成科技驱动全面绿色转型的新范式
经济日报· 2025-05-10 07:33
绿色科技 - 绿色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改变生产函数将环境要素从外在约束转化为内生变量 [1] - 绿色技术创新突破能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降低工业碳强度,促进城市代谢系统循环,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 - 绿色技术能大幅降低清洁能源使用成本,提升清洁能源转换效率,推动能源分布从资源依附型转向技术主导型 [1] - 绿色技术能重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调整生产系统,实现绿色产业链增值,形成新型绿色价值创造的能量枢纽 [1] 绿色产业 - 绿色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关键载体 [2] - 面向低碳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推动产业创新,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绿色含金量,有利于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集群 [2]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成立绿电碳汇联合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服务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新工具和升级空间,产业创新为新技术应用提供场景和载体,通过技术产业化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通技术—产业—市场全链条,构建绿色产业生态的技术共生网络 [3] - 通过政府政策工具包、产业场景实验室、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协同的创新联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3] - 从国家实验室孵化到风险投资支持的创新接力,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深度 [3] - 搭建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基地—产业化园区三级链条,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增强融合强度 [3]
临平运河探索“高效生态农业”共富路
杭州日报· 2025-05-07 10:16
文旅活动表现 - "大运河2025龙虾垂钓季"活动在"五一"假期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营收超1100万元 [1] - 活动期间辖区10个垂钓商家日均客流量超过3000人,日均营业额超过3万元 [1] - 活动设计了龙虾垂钓、特色美食、户外演艺、文旅集市等项目,持续释放多业态消费活力 [1]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 运河街道实施"稻+X"新型种养模式2000亩,亩均产值突破10000元 [2] - 激活闲置土地4万多平方米,构建露营地、垂钓基地等沉浸式体验场景 [2] - 引入数字农业、智慧渔业等产业项目,提升现有园区并构建高效循环农业体系 [1] 区域品牌建设 - 培育"运河农创""运河研学"等区域品牌 [1] - 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展示馆"和"运河国际研学营地",接待培训约5万人次 [2] - 研学旅游已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产值逾1000万元 [2] 集体经济成效 - 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从2021年2148万元增长至2024年5033.6万元,增幅134% [2] - "奶奶工坊"采用"企业+工坊+农户"模式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增收 [2] - "四好农村路"建设带动餐饮、民宿、营地等关联产业发展 [2] 四季文旅规划 - 打造"春赏花海、夏钓龙虾、秋品稻香、冬享鱼羊"的四季共富文旅环线 [1] - 以大运河为主脉串联各村特色节点 [1] - 龙虾季活动将持续至5月底,预计全年收益超往年 [1]
青创赋能百千万,兴乡筑梦绘云浮
南方农村报· 2025-05-02 12:02
大赛概况 - 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云浮市赛暨第二届"市长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于4月27日在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举办 [2][3] - 大赛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腾讯集团指导,团市委联合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等14家单位共同主办 [3][4] - 主题为"青创助力百千万,兴乡赋能县镇村",吸引30支青年创业队伍参赛 [4][5] 参赛项目领域 - 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绿美广东、城乡融合与乡村运营等领域 [8][9] - 通过非遗传承、生态农业、数字乡村、农旅融合等多元途径形成"技术+产业+文化"融合创新矩阵 [9][10] 获奖项目亮点 - 一等奖项目"罗定肉桂名片破圈推广与全链价值开发"以品牌化战略推动特色农产品全球化 [12][13] - 二等奖项目包括罗定非遗竹编研学创新、粤览木易山居度假民宿、菊花全产业链助农创业等 [14][15][16] - 三等奖项目涵盖智慧农业光伏灌溉、无人机服务、乡村文旅运营、花生主题农文旅综合体等 [17][18][19][20][21][22][23][24][25][26] 政策与资源支持 - 中国建设银行云浮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云浮市分行为优秀项目提供授信支持 [33][34] - 大赛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创业培训、落地对接等全方位支持 [35][36] 大赛影响 - 大赛集中展示云浮青年创新力,实践"政策牵引、青年参与、全域赋能"兴乡模式 [37][38] -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推动青年人才在乡村实施抱负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