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

搜索文档
擎画“科技-产业-金融”新蓝图 书写科技金融的“深圳答卷”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深圳科技创新发展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增速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均居全国城市第二 [2] -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2.3%,"20+8"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3]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居首,研发投入强度跃升至6.46% [2]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科技金融服务 - 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突破1600亿元,服务信贷客户超5000户,近五年融资余额与信贷户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超20%和70% [4] - 独创"三位一体"特色评审机制,聚焦人才结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含金量等维度,授信流程最快15个工作日 [6] - 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创产品族群",包括"科知贷"、"研发贷"、"并购贷"等,落地深圳首笔著作权质押融资及广东省首笔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8] 数字化与生态构建 - 数字化平台上线后高效审批新拓展前沿硬科技企业超130户,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 [9][10] - 与深交所联合举办超20场投融资路演,帮助120家中小科技企业对接投资机构,促进"四链融合" [9] - 分支行专业团队协同走访前沿硬科技企业超221户,信贷转化率超60% [7] 产业深度服务案例 - 服务激光全产业链企业,包括LC科技、HMX激光等,形成服务"制造业当家"的金融网络 [6][7] - RWD科技通过数字化模型精准识别,快速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个性化国际结算方案 [10]
40起融资、5亿单笔纪录!2025上半年科学仪器行业谁在吸金?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14:01
科学仪器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科学仪器行业公开披露40起融资事件,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1][3] - 半导体专用设备服务商通嘉宏瑞完成B轮5亿元融资,为期内单笔金额最高 [3][22] - 妙顺生物与楚光三维在半年内分别完成两轮融资,显示资本持续加码 [3][24][37] 地域与融资规模分布 - 长三角地区融资占比达48.72%,受益于科研基础、产业生态及政策资源集聚 [6] - 千万级以上融资项目占比20.51%(8家),超亿元项目占比43.59%(17家) [6] - 融资轮次以初创和成长期为主:早期阶段11起,中期21起,中后期6起,股权融资1起 [6] 色质谱赛道发展 - 艾捷博雅、华谱科仪等企业完成融资,国产替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化"推进 [8] - 华谱科仪获超亿元融资,重点投向下一代产品研发和全球渠道扩展 [8][27] - 依利特科技实现HPLC整机与色谱柱商业化量产,艾捷博雅聚焦多肽/核酸分离技术 [8] - 国科新智专注质谱仪"卡脖子"环节,高端液质联用、便携质谱成突破方向 [8][9] 生命科学仪器领域 - 2025年上半年15家企业获融资,覆盖蛋白组学、细胞分析等高增长赛道 [11] - 真迈生物C+轮融资2.8亿元,利德健康天使轮近亿元创三年早期融资纪录 [11][28][34] - 政策支持("十四五"规划、优先采购制度)加速技术验证向产品化落地 [11] 半导体检测与光学传感 - 半导体检测、光学测量领域融资超10起,通嘉宏瑞5亿元B轮融资用于真空系统研发 [13][22] - 芯片国产化推动本土检测设备需求,智能制造/医疗影像驱动高精度光学技术应用 [13] 行业趋势 - 投融资向"场景化应用落地"倾斜,AI驱动、自动化整合成创新引擎 [14] - 科学仪器行业从硬件主导转向软件、数据与服务深度融合 [14]
跨国仪器企业CEO薪酬榜:榜首换人,收入超2亿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公司CEO薪酬榜单分析 核心观点 - 赛默飞CEO以3044.96万美元(约2.19亿元)薪酬登顶,同比大幅增长60.4%,主要得益于公司营收增长428.8亿美元(同比增63.4%)[1][3][6] - 行业整体承压,13家跨国仪器企业中仅4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从15.7%下滑至11.6%[2][6][11] - CEO薪酬与业绩挂钩引发关注,布鲁克CEO薪酬占净利润比例最高达5.02%,赛默飞最低仅0.48%[3][9] 薪酬榜单关键数据 - **TOP5薪酬CEO**:赛默飞(3044.96万)、丹纳赫(2210.72万)、安捷伦(1661.92万)、因美纳(1480.29万)、阿美特克(1462.57万),均超亿元人民币[3][6] - **薪酬增幅显著者**:因美纳CEO(+215.5%)、赛默飞CEO(+60.4%)、瑞孚迪CEO(+30.6%)[3][6] - **薪酬下降者**:梅特勒托利多(-23.9%)、赛莱默(-2.3%)、布鲁克(-6.0%)[3][6] 企业业绩与薪酬关联性 - **业绩驱动型**:赛默飞CEO高薪与公司双增长直接相关,安捷伦通过降本增效实现净利润增长(12.91亿美元)[3][6][8] - **争议案例**:因美纳CEO薪酬1480万美元(同比增215.5%),但公司营收降43.7%、净亏损12.21亿美元[3][7] - **女性高管表现**:伟励拓女性CEO Jennifer Honeycutt薪酬1153.24万美元(同比增22.8%),位列第七[3][8] 行业薪酬结构分析 - **薪酬组成**:包含薪资、股票奖励、期权奖励、非股权激励等,安捷伦因CEO交替出现双薪酬数据(904万与1661万)[3][4][5] - **国际对比**:14家国产仪器企业中仅安图生物董事长薪酬破亿(1.61亿元),与丹纳赫CEO相当[7] - **员工薪酬**:因美纳员工中位数薪酬138432美元(同比增2.2%),连续多年领跑行业[7] 高管薪酬合理性标准 - **经济学约束**:需满足参与约束(不低于机会成本)和激励相容约束(与股东利益挂钩)[10] - **业绩挂钩必要性**:当企业净利润低于行业均值而高管薪酬高于均值时,被视为不合理[11] - **行业背景**:21家上市仪器企业净利润总额198亿美元同比微降,战略分化加剧[11]
贝士德新建天津工厂开工奠基:一期项目年产2000台吸附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天津工厂建设 - 贝士德吸附仪器天津工厂一期项目开工,规划年产2000台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建筑面积约10000㎡,产能远超北京工厂[2][10] - 工厂定位为研发制造基地,深度参与设计以契合吸附类仪器生产需求,包括气体供应、恒温、洁净车间等定制化设施[10] - 建设目的包括吸引人才、解决员工安家落户问题,促进技术积累与创新可持续发展,实现多方共赢[9] 公司发展战略 - 专注吸附表征仪器领域,拥有全系列全球领先的吸附表征解决方案,未来3-5年目标建成国际领先的研发制造基地[14] - 不涉足非吸附领域市场,强调专注度与专业性以实现全球化突破[14] - 核心战略包括提升产品性能、定制化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并拓展欧洲、北美高端市场,设立区域代理与服务中心[1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近年推出的BSD-660系列全自动高通量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成功占领高端市场,解决客户痛点并创造研发价值[12] - 国产替代背景下强调提升"内功",包括仪器准确性、稳定性、创新性及技术服务,认为政策推动有限,用户更关注性能[12] -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性能与服务优势建立差异化竞争力[12] 市场定位与全球化 - 国内市场已处领先地位,但海外份额较低,新工厂将加速国际化进程[11] - 全球化路径包括产品认证、本地化适配、核心部件性能对标国际标准[11] - 坚持吸附表征细分领域深耕,通过迭代更新巩固技术领先性[14]
夏日宠粉er:仪器及消耗品选型采购咨询活动,京东E卡限时领取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江苏加快国产科研仪器研发 - 面对科技竞争加剧 江苏正加速推进国产科研仪器的自主研发和验证应用 以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1] 仪器选型采购咨询活动 - 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面向终端买家用户提供5-15元京东E卡奖励[3] - 奖励标准:消耗品类5元/条 仪器类10元/条 指定品类及国产替代类15元/条[3][4] - 国产替代需求可享受四大特权服务:技术进展追踪 仪器试用 选型咨询 厂商资源对接[4] 指定仪器品类清单 - 涵盖流式细胞仪 PCR仪 pH计等基础设备[4] - 包含X射线衍射仪 气相色谱仪 扫描电镜等高端分析仪器[4] - 涉及细胞计数器 生物3D打印机 原子层沉积设备等前沿领域装置[4][5] 仪采通平台服务 - 针对科学仪器采购痛点 提供八大专业服务方案[7] - 平台定位为科学仪器专业采购服务平台 重点解决选型效率问题[7] 注:活动规则中明确经销商不参与奖励 所有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3][6]
半年吸金15亿!国产生命科学仪器赛道融资事件回顾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上半年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共完成13笔融资,总金额约15亿元,融资数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但金额远超2024年同期 [2] - 融资轮次分布均衡,A轮4笔、B轮4笔、C轮3笔、天使轮2笔,显示资本对早期和中后期项目的双重青睐 [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案例包括奥素科技、达普生物等10家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10] 细分赛道分析 测序产业 - 测序仪相关企业占据2025年上半年融资主导地位,包括今是科技、赛陆医疗等4家,占比超30% [3] - 真迈生物以2.8亿元C+轮融资成为金额最高案例,其高通量测序仪在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应用扩大 [3] - 今是科技的纳米孔测序仪凭借长读长、低成本优势在传染病检测和基因组研究中崭露头角 [3] - 测序仪市场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3] 合成生物学 - 合成生物学自2024年起成为投资热点,2025年延续这一趋势 [4] - 英赛斯(C轮数亿元)的核酸合成仪服务于基因编辑和疫苗研发,契合全球mRNA技术发展浪潮 [4] - 领挚科技的DNA合成仪(A轮数千万元)瞄准合成生物学底层工具需求 [4] - 政策支持(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下游应用扩展是推动融资的核心动力 [4] 技术创新趋势 - 天鹜科技(A轮超亿元)结合AI与生物计算开发智能化实验设计工具,可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5] - 超维景(B轮超亿元)的多光子显微镜突破传统成像限制,在神经科学和肿瘤研究中潜力巨大 [5] - 追光生物(天使+轮)的光电微流控平台将光学与微流控技术结合,为单细胞分析提供新方案 [5] - 技术创新正从单一设备向跨学科融合演进,AI、光学、微流控等技术整合成为提升国产仪器竞争力的关键 [5] 行业整合与国产替代 - 利德健康的天使轮融资近亿元,定位"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综合供应商",目标是通过并购整合打造本土仪器巨头 [6] - 行业集中度提升、全产业链价值以及政策红利是推动整合的核心逻辑 [6] - 国产仪器厂商仍需面对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品牌认可度提升等挑战 [7] -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推动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快速发展 [7] 未来展望 - 资本正从"广撒网"转向"精聚焦",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的企业更受青睐 [8] - 行业有望在3-5年内诞生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8]
泉果基金投教活动研判板块布局逻辑,调研足迹触及锂电、消费等
新浪财经· 2025-06-24 16:39
中国资产投资机会 - 中国在AI应用场景、先进制造和消费升级领域加速培育新动能 [1] - 泉果基金近期调研方向包括新能源锂电工艺创新、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和健康消费趋势 [1] - 调研公司包括藏格矿业(三代提锂技术收率超80%)、聚光科技(突破核心部件壁垒)和西麦食品(拓展功能性燕麦产品) [1] 泉果基金表现与持仓 - 泉果旗下主力产品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回报达10.16% [1] - 前十大重仓股中科技与新能源龙头合计占比53.37%,形成"双轮驱动"结构 [1] - 宁德时代H股调入港股通,打破传统港股折价惯例,显示中国优势资产的流动性溢价重估 [1] 行业动态与展望 - 2025年AI终端智能化将迎来产品爆发周期,锂电龙头已走出行业底部重拾增长 [2] - 盛新锂能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三季度即将量产,藏格矿业麻米错盐湖提锂技术完成百人团队储备 [2]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企业盈利"U"形修复仍是主旋律,科技、消费及金融三条主线值得关注 [2] 泉果基金规模与策略 - 泉果基金管理规模达170.9亿元,年内持续强化对产业趋势的捕捉能力 [2] - 泉果基金的调研轨迹与持仓动向为投资者解码结构性机会提供重要参照 [2]
八成营收下滑,近3年跨国仪器巨头在华业绩大起底
仪器信息网· 2025-06-23 16:18
跨国仪器企业在华业绩表现 - 2024年跨国仪器企业在华营收普遍下滑,仅默克实现5.8%增长,其余企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4] - 2024年华营收超10亿美元的企业共3家:默克(32.98亿)、丹纳赫(28.05亿)、安捷伦(12.20亿) [4][5][6][7] - 营收前五名企业:默克(32.98亿,+5.8%)、丹纳赫(28.05亿,-10.8%)、安捷伦(12.20亿,-11.6%)、岛津(6.30亿,-8.5%)、梅特勒-托利多(6.22亿,-12.1%) [5][6][7][8] - 超八成上榜企业2024年在华营收同比下降,部分企业连续两年下滑,如因美纳(2023年-18.6%,2024年-19.8%) [8] 跨国企业在华业绩占比变化 - 安捷伦2024年在华业绩占比18.74%,同比下降7.2%,较2022年21.89%的高位明显下滑 [9] - 梅特勒-托利多2024年在华占比16.06%,较2022年21.02%下降明显 [9] - 丹纳赫2024年在华占比11.75%,同比下降10.7% [9] - 部分企业占比逆势增长:rivvity2024年在华占比16.33%,同比上升41.0% [9] 历史业绩对比分析 - 2022年跨国企业在华业绩呈现暴增态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0] - 2022年安捷伦在华营收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岛津营收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10] - 赛多利斯2022年在华营收5.15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显著 [10] - 艾本德2022年在华营收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68% [10] 企业具体表现分析 - 丹纳赫2024年约12%销售额来自中国,受中国政策环境影响显著 [11] - 沃特世2024年在华销售额3.97亿美元,较2022年5.65亿美元下降30% [12] - 安捷伦业务下滑主要源于制药市场客户资本支出压力 [12] - 梅特勒-托利多2024年在华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总利润29%、全球产量30% [13] 市场环境变化因素 - 国内仪器企业技术快速提升,部分国产高端仪器性能接近国际水平 [14]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贸易摩擦、汇率波动增加跨国企业运营成本 [14] - 跨国企业加速战略调整,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本地化生产 [15] - 中国市场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长期潜力仍被看好 [15]
21家破亿,2024国产仪器上市企业出海战报
仪器信息网· 2025-06-20 15:4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43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海外营收总额达34707亿元,创历史新高 [6][10] - 超60%公司实现海外营收增长,27家增长vs14家下滑,21家海外营收过亿元,16家海外营收占比超20% [6][7] - 行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展现韧性,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并贯彻出海战略 [2] 头部企业表现 - 迈瑞医疗以16434亿元海外营收蝉联榜首,同比增长2128%,占行业总海外营收473%,接近其余42家总和18273亿元 [3][10] - 迈瑞医疗全球化布局覆盖190+国家,在13国建立本地化生产,2024年突破115家海外高端实验室 [10] - 舜宇光学以9602亿元位列第二,但海外营收近三年首次回落至百亿以下,同比下降633% [3][13] - 理邦仪器首次突破10亿大关,以1098亿元位列第三,同比增长1454% [3][13] 高增长企业亮点 - 皖仪科技海外营收同比飙升44723%,南华仪器增长33452%,博讯生物增长18901%,纳微科技增长12219% [6][13] - 泰坦科技和力合科技首次公布海外营收数据,均实现100%增长,分别达249183万元和2646万元 [14] - 华盛昌海外营收717亿元,占总营收8875%,通过新增海外品牌合作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17] 梯队分布特征 - **第一梯队**(>10亿):迈瑞医疗、舜宇光学、理邦仪器3家,理邦为新晋成员 [13] - **第二梯队**(1-10亿):18家腰部企业构成中坚力量 [13] - **第三梯队**(<1亿):19家数量最多,其中11家实现增长,活力较强 [13] 国际化战略案例 - 皖仪科技实施"产品领先、质量上上、价格中上、服务至上"竞争策略,实现连年3-6倍增长 [13] - 力合科技响应"一带一路"政策,产品应用于10+国家和地区 [14] - 泰坦科技通过渠道商合作与并购加速自主品牌出海 [14] 下行压力与挑战 - 14家企业海外营收下滑,舜宇光学、华大智造、海尔生物等出现连续两年负增长 [15] - 高德红外海外营收同比下降5076%,天准科技下降2401%,钢研纳克下降2402% [3][7][4]
富煌钢构终止11.4亿关联收购中科视界 净利已连降3年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1:24
交易终止公告 - 富煌钢构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中科视界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原因为市场环境、交易周期及二级市场因素变化 [1] - 交易终止不涉及违约责任,不会对公司现有经营及中小股东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 交易标的评估 - 中科视界100%股权评估值为11.4亿元,较基准日净资产增值7.49亿元,增值率191.22% [2][3] - 交易作价11.4亿元,其中70%以股份支付(7.98亿元),30%以现金支付(3.42亿元),发行价4.30元/股 [3][4] 交易支付结构 - 富煌建设作为最大交易对方,获得3.97亿元对价(39.45%股权),其中股份对价3.23亿元,现金对价0.75亿元 [4] - 其他主要交易对方包括孟君(2.78亿元对价)、吕盼稂(0.93亿元对价)等17方,合计支付11.4亿元 [4] 配套融资计划 -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亿元,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中介费用,发行股份不超过总股本30% [5][6] 关联交易与股权结构 - 富煌建设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33.22%),杨俊斌为实际控制人 [6][7]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富煌建设同时为中科视界控股股东(控制76.27%股权) [6][7]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中科视界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91亿元、2.22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07亿元、0.2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12亿元、0.42亿元 [9][10] - 业绩承诺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57亿元,其中2027年目标0.73亿元 [10] 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 富煌钢构2025Q1营收9.33亿元(同比+1.65%),扣非净利润0.15亿元(同比+40.98%) [11] - 2024年营收39.37亿元(同比-15.06%),净利润0.51亿元(同比-46.5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63亿元(同比+215.08%) [12] 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为钢结构制造,标的公司主营高速视觉测量技术,两者无显著协同效应,但有助于向高科技领域转型并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13] 交易性质与中介机构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重组上市,独立财务顾问为华泰联合证券与国元证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