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
搜索文档
大行科工股东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高盛(亚洲)证券 转仓市值5234.76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5 08:36
股票转仓情况 - 股东于9月12日将股票由花旗银行转入高盛(亚洲)证券 [1] - 转仓市值达5234.76万港元 [1] - 转仓股份占比13.11% [1]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 [1] - 按2024年折叠自行车零售量及零售额计均位居行业首位 [1] 首次公开发行表现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收到约22.39万份有效申请 [1] - 认购倍数达7558.4倍 [1] - 超越毛记葵涌2018年创下的6289倍纪录 [1] - 成为港股市场新一代"超购王" [1] 估值水平分析 - IPO发行总市值为15.67亿港元 [1] - 招股价对应静态市盈率约27.4倍 [1] - 估值水平高于行业平均的22倍 [1] 行业定位 - 公司被认定为自行车行业细分领域龙头 [1] - 目前处于业务增长阶段 [1]
商贸零售行业跟踪周报:大行科工港股上市,关注“骑行热”新消费趋势-20250914
东吴证券· 2025-09-14 16:20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大行科工作为折叠自行车行业龙头港股上市,受益于"骑行热"新消费趋势,业绩呈现高增长[1][5] - 折叠自行车行业呈现消费升级趋势,中高端产品渗透率及客单价双提升,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5][18][25] - 全球及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未来五年预计保持双位数复合增长,分别达11.8%和21.2%[5][24][29] 大行科工经营表现 - 2024年及2025年1-4月营业收入分别为4.51亿元和1.85亿元,同比增长50%和47%[5][10] - 同期归母净利润达0.52亿元和0.22亿元,同比增长50%和69%[5][10] - 毛利率稳定在33%,归母净利率维持在12%,显著高于同业巨大机械(净利率2%)和美利达(净利率6%)[5][13] - 销售费用率从2022年6.3%升至2025年1-4月11.2%,主因高端化及线上直销渠道占比提升[5][13][16] - 中端产品(建议零售价2500-5000元)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51%升至2025年1-4月68%,高端产品(5000元以上)占比稳定在10%[5][18][21] 行业竞争格局 - 大行科工2024年以36.5%零售额份额位居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第一,全球市场以2.9%份额排名第二[5][23] - 国内主要竞争者包括迪卡侬(份额25.7%)、小布(Brompton,5.7%)等,全球市场头部企业为小布(份额6.2%)、迪卡侬等[5][23] 市场规模与趋势 - 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2021年达4084亿元,2022年回落至3803亿元,预计2024-2029年CAGR为11.8%[5][24][27]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中高端产品占零售额86.5%,2019-2024年高端和中端产品零售额CAGR分别为22.7%和17.7%[5][25][28] - 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规模从2019年4亿元增至2024年17亿元,CAGR达31.6%,预计2024-2029年CAGR为21.2%[5][29][32] - 骑行运动渗透率提升及客单价上升驱动新消费趋势,契合城市通勤及休闲需求[5][30] 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9月8日至14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上涨0.85%,沪深300指数上涨1.38%[31][36] - 年初至今(1月2日至9月14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累计上涨7.06%,创业板指涨幅达41.04%[31][37]
一年卖出23万辆,中产撑起“折叠车第一股”
36氪· 2025-09-14 09:24
上市表现与市场热度 - 公司于9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开盘价67.5港元,较发行价49.5港元大幅高开36.36% [2] - 在暗盘交易时段,股价涨幅一度高达203%至150港元 [2] - 本次IPO计划集资额约为3.9亿港元,公开认购部分获超7500倍超额认购,成为港股新的“超购王”,一手中签率仅为0.02% [2][3]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于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6.3%;同时位居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首位,市场份额达6.2% [9] - 2024年全年,公司共售出22.95万辆自行车 [10] - 公司年营收从2022年的2.54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4年的4.5亿元人民币 [14] 产品与定价策略 - 公司产品主要覆盖1000至5000元价格带,并划分为大众市场(2500元以下)、中端市场(2500-5000元)和高端市场(5000元以上) [10] - 2500-5000元的中端市场是公司的营收支柱,该部分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达到69.7% [11] - 2024年前9个月,公司在中端市场售出11.27万辆折叠自行车,平均售价为2129元人民币,销量较2023年同期的6.61万辆接近翻倍 [11][12] 销售渠道与业务拓展 - 在中国内地线下市场,公司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30个省级行政区的680个零售点 [14] - 线上渠道已进驻京东、天猫、抖音及拼多多等主要电商平台 [14] - 公司计划以畅销车型为基础,打造全方位自行车产品阵容,满足城市上班族、探险爱好者及竞赛骑手等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 [14] 行业背景与增长动力 - 自2020年以来,户外运动市场整体爆发提升了骑行运动热度,骑行相关笔记在小红书的点击量已超过100亿 [3] - 折叠自行车因其轻便特性,更适合大众日常休闲场景,在北京、上海、成都和杭州等城市已成为潮流出行单品 [3] - 中国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均消费保持在较高水平,骑行人均花费为4033元,参与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 [17] 创始人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由韩德玮于1982年创立,其曾在航天与国防领域工作,并参与过阿波罗登月计划,有媒体称其为“中国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 [4][6] - 韩德玮持有公司约88.56%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6]
深圳市桔子行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3 14:51
公司基本信息 - 深圳市桔子行走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伍文贵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1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1] - 业务涉及机械设备销售、租赁、研发及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 [1] - 公司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 [1] - 公司业务包括汽车轮毂制造、汽车装饰用品制造与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与零售 [1] - 公司经营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1] - 公司业务包含汽车销售、残疾人座车制造与销售 [1] - 公司涉及自行车制造、自行车修理、自行车及零配件零售与批发 [1] - 公司经营电动自行车维修与销售、助动自行车、代步车及零配件销售 [1] - 公司业务包括智能仓储装备销售、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仓储设备租赁服务 [1] - 公司从事国内贸易代理、进出口代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 [1] - 许可经营项目为城市公共交通、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 [1]
大行科工(02543)股东将股票由高盛(亚洲)证券转入富途证券国际香港 转仓市值1.83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8:48
公司股权变动 - 股东于9月11日将股票由高盛(亚洲)证券转入富途证券国际香港 [1] - 转仓市值为1.83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44.49% [1]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公司 [1] - 按2024年折叠自行车零售量及零售额计均位居首位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收到约22.39万份有效申请 [1] - 认购倍数达7558.4倍 超越毛记葵涌2018年6289倍纪录 成为港股新一代"超购王" [1] - IPO发行总市值为15.67亿港元 [1] - 招股价对应静态市盈率约27.4倍 高于行业平均估值22倍 [1] 行业分析师观点 - 公司被认定为自行车行业细分领域龙头 [1] - 公司目前处于增长阶段 [1]
大行科工股东将股票由高盛(亚洲)证券转入富途证券国际香港 转仓市值1.83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2 08:44
股票转仓动态 - 股东于9月11日将股票由高盛(亚洲)证券转入富途证券国际香港 [1] - 转仓市值为1.83亿港元 占公司股份比例44.49% [1]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 [1] - 按2024年折叠自行车零售量及零售额计均位居行业首位 [1] IPO市场表现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收到约22.39万份有效申请 [1] - 认购倍数达7558.4倍 超越毛记葵涌2018年创下的6289倍纪录 [1] - 成为港股市场新一代"超购王" [1] 估值分析 - IPO发行总市值为15.67亿港元 [1] - 招股价对应静态市盈率约27.4倍 [1] - 估值水平高于行业平均的22倍 [1] 行业定位 - 公司被认定为自行车行业细分领域龙头 [1] - 目前处于业务增长阶段 [1]
6688倍超购新王诞生!大行科工上市前分红6000万元,九成落入创始人腰包
华夏时报· 2025-09-11 18:41
资本市场表现 - 大行科工以6688倍超额认购成为港股新一任"超购王" 打破毛记葵涌纪录 [2] - 上市首日股价早盘涨近40% 收盘涨幅缩窄至14.95% 当日换手率达104% 总市值18.02亿港元 [4] - 后续两个交易日连续下跌 分别下跌8.96%和2.7% 报收50.4港元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3.1%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31亿元、0.35亿元、0.52亿元 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3] - 报告期内累计分红约6000万元 创始人通过直接持股88.56%和员工持股平台控制合计90.16%股权 [3][4] 募资用途规划 - 约30%募集资金(约1.03亿港元)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 [3] - 其中6500万港元用于惠州新生产设施建设 预计2027年第一季度投产 年产能20万辆 [3] - 另外约30%资金(约1.03亿港元)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 [3] 市场竞争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算 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26.3% [2][6] - 按零售额计算 市场份额为36.5% 显示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2][6] - 折叠自行车销售收入占比持续超过96% 2024年达到97.4% [6] 行业发展状况 - 全球自行车行业零售量从2019年1.65亿辆增至2024年1.79亿辆 复合年增长率1.7% [6] - 零售额从2019年2661亿元增至2024年432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0.2% [6] - 折叠自行车占全球行业零售额5.3% 零售量2.1% 仍属小众细分领域 [6] 业务多元化进展 - 产品组合已扩展至公路自行车、登山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6] - 但目前除折叠自行车外其他产品未见很大起色 收入贡献仍高度依赖主业 [6] - 面临市场天花板低、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偏好多变等发展掣肘 [7]
朝闻国盛:优选景气轮动,博弈产业催化
国盛证券· 2025-09-02 09:00
核心观点 - 9月策略建议优选景气轮动与产业催化机会,整体趋势保持乐观 [5] - 存储产业升级聚焦HBM、3D DRAM及定制化存储三大方向,HBM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70亿美元增至2030年980亿美元(CAGR 33%) [9] - 大众消费品行业呈现收入修复但业绩分化特征,其中乳制品Q2净利润同比+48.5%,调味品毛利率同比+2.9pct,零食板块净利润同比-40.3% [16][17][18][23] 策略观点 - 9月配置层面优选景气轮动,交易层面博弈产业催化 [5] - 推荐标的覆盖有色、化工、食饮、农业、电新及地产等多行业龙头,包括兴业银锡、道氏技术、温氏股份等 [7] - 海外市场建议关注消费龙头(泡泡玛特)、能源企业(中国秦发)、港股地产(绿城中国)及AI相关硬件企业 [7] 行业数据追踪 - 基本面高频指数127.4点,同比增5.5点 [6] - 工业生产指数126.6点,同比增5.2点 [8] - 商品房销售指数43.0点,同比下降6.4点 [8] - CPI/PPI月环比预测分别为0.1%/0.2% [8] - 交运指数130.2点,同比增9.4点;融资指数235.6点,同比增29.9点 [8] 电子存储产业 - HBM成为DRAM增长核心驱动力,SK海力士已出货HBM4样品,三星计划2025年底量产HBM4 [9] - 3D DRAM通过垂直架构突破制程限制,三星开发VCT DRAM,SK海力士推进VG DRAM [10] - 3D DRAM降低EUV依赖度,长鑫存储采用横向堆叠技术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12] - W2W键合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1000亿日元增至2030年3000亿日元 [11] - 定制化存储助力端侧AI,华邦CUBE、南亚科、兆易创新等厂商进展显著 [12][13] 食品饮料行业 餐饮供应链 - 25H1营收236.7亿元(同比-0.6%),净利润16.6亿元(同比-16.5%) [16] - Q2营收121.7亿元(同比+1.8%),净利润8.2亿元(同比-22.6%) [16] 调味品 - 25H1营收345.7亿元(同比+4.9%),净利润63.2亿元(同比+7.4%) [17] - Q2毛利率35.6%(同比+2.9pct),销售费用率9.2%(同比+0.8pct) [17] 乳制品 - 25H1营收937.2亿元(同比+1.3%),净利润82.9亿元(同比-0.3%) [18] - Q2净利润29.7亿元(同比+48.5%),原奶均价3.08元/kg(同比-11.7%) [18] 保健品 - 25H1营收116.7亿元(同比-7.6%),净利润16.2亿元(同比-0.6%) [19] - 线上电商销售额740亿元,抖音平台增长75.3% [19] 零食板块 - 25H1营收255.1亿元(同比-2.2%),净利润10.9亿元(同比-40.3%) [23]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国内品牌数量同比-10.4% [19][23] 重点公司分析 大行科工(轻工制造) - 折叠自行车零售量市占率26.3%,零售额市占率36.5% [26] - 经典车型P8累计销量超15万辆 [26] 新大陆(计算机) - 25H1营收40.20亿元(同比+10.54%),净利润5.95亿元(同比+12.36%) [27] 双林股份(汽车) - 25H1营收25.2亿元(同比+20.1%),净利润2.9亿元(同比+15.7%) [29] - 丝杠业务项目落地加速 [29] 豪能股份(汽车) - 25H1营收12.5亿元(同比+10.3%),净利润1.84亿元(同比+13.5%) [31] - 切入机器人减速器产品,开发行星减速机及摆线减速机 [34] 拓普集团(汽车) - 25H1营收129亿元(同比+6%),净利润13亿元(同比-11%) [37] - 机器人业务收入0.1亿元(同比+22%),液冷产品对接华为、NVIDIA等客户 [40] 三花智控(汽车) - 25H1营收163亿元(同比+19%),净利润21.1亿元(同比+39%) [47] - 机器人执行器生产基地总投资38亿元,与绿的谐波设立合资公司 [49] 新泉股份(汽车) - 25H1营收75亿元(同比+21%),净利润4.2亿元(同比+3%) [50] - 收购安徽瑞琪切入座椅领域,客户含奇瑞、理想等 [52] 建发股份(地产) - 25H1营收3153亿元(同比-1.2%),净利润8.4亿元(同比-29.9%) [41] - 供应链业务营收2678亿元(同比+1.6%),地产营收441亿元(同比-13.8%) [41] 小商品城(计算机&商贸零售) - 25H1营收77.13亿元(同比+13.99%),净利润16.91亿元(同比+16.78%) [46] C-REITs市场 - 已上市REITs总市值2185.3亿元,平均单只市值30亿元 [28] - 本周65支REITs上涨,周均涨幅1.49% [28] - 首单外资消费C-REIT获批 [28]
德国计划五年后成为“自行车之国”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行业发展趋势 - 德国自行车出行人数持续增加 在人口超过50万的15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自行车普及率呈持续增长态势[1] - 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占比从2018年的15%跃升至去年的38%[1] - 自行车旅游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德国境内有165条经官方认证的优质骑行线路 吸引超半数成年人选择骑行度假[2] 政府政策与投资 - 2017至2030年间德国投入约3.9亿欧元专款建设自行车干道 其中80%资金由政府统筹拨付[2] - 通过《道路交通法规》第十二修正案 简化自行车道审批流程 力推低速自行车街建设[2] - 实施国家自行车计划3.0 目标在2030年成为自行车之国[3] 基础设施建设 - 自行车干道不设红绿灯 设计时速20至30公里 鲁尔区RS1线首期路段使通勤时间缩短30%至40%[2] - 构建贯通城乡的高质量自行车道路网络 配套完善的路标 休息区及交通接驳设施[2] - 在大城市推行专属自行车道占用部分机动车道 交叉路口自行车享有优先通行权等措施[3] 社会参与机制 - 德国自行车俱乐部开设全天候服务热线 动员约1.2万名跨州志愿者为骑行者提供全链条保障[2] - 亚琛市凭借公众参与机制创新荣获交通共融特别奖[1] - 拟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探寻不影响汽车通行效率前提下的骑行解决方案[3]
2017年至2030年投入约3.9亿欧元专款建设自行车干道 德国计划五年后成为“自行车之国”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10
城市自行车环境建设成果 - 亚琛市荣获交通共融特别奖 埃尔兰根和法兰克福分获不同人口规模组别榜首[1] - 德国每两年组织自行车气候测试 展现城市骑行环境建设成果[1] - 人口超50万的15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自行车普及率持续增长 明斯特市半数以上居民以自行车为主要代步工具[1] - 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占比从2018年15%跃升至去年38% 丘陵城市因自行车道建设与电动自行车普及迎来骑行热潮[1] 政府政策与基础设施投资 - 2017至2030年间投入3.9亿欧元专款建设自行车干道 其中80%资金由政府统筹拨付[2] - 自行车干道设计时速20至30公里且不设红绿灯 鲁尔区RS1线使通勤时间缩短30%至40%[2] - 通过《道路交通法规》第十二修正案 简化自行车道审批流程并力推低速自行车街建设[2] - 构建联邦-州-市三级联动机制 建设贯通城乡的高质量自行车道路网络[2] 自行车旅游经济发展 - 德国境内有165条官方认证优质骑行线路 串联海德堡古城等景观[2] - 配套完善路标休息区及交通接驳设施 吸引超半数成年人选择骑行度假[2] - 不来梅自行车旅游大会新增4条线路 进一步丰富骑游选择[2] - 自行车俱乐部开设全天候服务热线并动员1.2万名跨州志愿者提供全链条保障[2] 国家战略与发展挑战 - 实施国家自行车计划3.0 目标2030年成为自行车之国[3] - 大城市专属自行车道占用机动车道等措施引发汽车驾驶者不满[3] - 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行仍以机动车为主 骑行多作为休闲活动[3] - 拟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探寻不影响汽车通行效率的骑行解决方案[3] 行业影响与可持续性 - 自行车出行人数持续增加 深度融入德国民众生活[1] - 推动产业升级与骑游经济发展 自行车旅游成为新经济增长点[2] - 联邦交通部部长表示更优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印证绿色出行的可持续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