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式餐饮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西贝发布致歉信:多款菜品调整为门店现做!10月1日前陆续完成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06
公司致歉与整改声明 - 公司发布致歉信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并表达歉意 [1] - 公司强调始终坚守严格食品安全底线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17] - 全体人员已就顾客关心问题开展逐一改善行动 [3][17] 产品加工工艺调整 - 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将尽可能调整为门店现场加工 [3][17] - 全国门店将于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九项具体工艺调整 [4][17] - 调整涉及食用油升级为非转基因大豆油 [4][17] - 儿童餐系列产品(牛肉焖饭酱/牛肉饼/鳕鱼条)全面改为门店现制 [5][6][7][17] - 核心菜品(烤羊肉串/猪排烩酸菜/肉夹馍卤肉/椒麻鸡/小米粥)实施门店现做方案 [8][9][10][11][12][18] 供应链与保质期优化 - 正与上游供应商沟通缩短产品保质期 [12][18] - 调整需兼顾食品安全与库存周转效率 [12][18] 企业战略转型 - 创始人承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开展经营 [14][18] - 宣布将全面透明化运营并向胖东来学习 [15][18] - 邀请顾客持续监督改善措施并承诺公布进展 [15][18]
西贝门店暂停后厨参观,有门店称:严重影响正常运营
南方都市报· 2025-09-14 19:06
公司运营调整 - 西贝暂停北京、上海、广州部分门店的后厨参观活动 仅维持两天即中止[1][2] - 暂停原因为参观人数过多严重影响门店正常运营 高峰期工作受干扰且引发顾客投诉[2][5] - 深圳及广州部分门店仍开放后厨参观 但需现场登记并遵循要求[5] - 公司改为通过明厨亮灶方式接受媒体监督 以保障食品安全标准及正常经营[1][5] 管理层回应与影响 - 创始人贾国龙承认应对方式有误 宣布将彻底向胖东来学习并推行透明化运营[1][8] - 公司9月10-11日全国门店日营业额分别减少100万元 预计12日减少200万-300万元[8] - 此次事件被管理层称为公司成立以来最大外部危机[8] 产品争议与质疑 - 罗永浩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 直播展示后厨存在多款预处理食材包括去刺黄花鱼柳、复合调味料牛肉酱等[6] - 被曝光产品保质期介于9个月至24个月 羊排腿生产日期显示为2024年9月19日 猪排烩酸菜生产日期为2025年8月31日[6] - 争议焦点在于公司声称"门店100%没有预制菜"被指玩文字游戏 现做菜品与预处理加热存在认知差异[8] 行业相关动态 - 罗永浩呼吁预制菜相关国家法规尽快出台 事件发酵后双方均有意停止争端[8]
西贝下架“罗永浩套餐”,停止开放后厨参观!记者实探上海一门店:个别用餐者情绪激动!西贝或就“冷冻西兰花”发公告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19:05
门店运营情况 - 上海松江区万达广场门店在记者用餐一小时内客流不断增加 12点左右基本实现满座 [1] - 该门店本周六营业额较上周六下滑10%-15% [3] - 上海多家门店流量较罗永浩事件前有所下滑 但也有门店人流量同比上周末上升 [9] 消费者反应 - 主流消费者为父母带孩子用餐 有老顾客表示不会受舆论风波影响 [4] - 部分顾客情绪激动 声称用完预充值金额后不再光顾 主要因冷冻两年西兰花事件 [4] - 部分顾客选择西贝是因为高峰期其他热门餐厅需排队半小时以上 而西贝无需排队 [4] 产品与供应链 - 后厨使用多种冷冻原材料包括鸭饼 南瓜泥 番茄酱等 [6] - 酸汤底料调味酱需零下18摄氏度冷冻存储 保质期9个月 从中央厨房运输后解冻使用 [9] - 使用的西兰花为有机产品 因产量低且易生虫 采用大批量采购保证供应 最长保存期限为两年 [9] 公司应对措施 - 全国门店暂停后厨参观 [1] - 下架"罗永浩套餐" 该套餐包含13道菜 其中1道仅北京有售 [10][12] - 公司表示将发布关于冷冻西兰花的相关公告 [9]
西贝下架“罗永浩套餐”,停止开放后厨参观!记者实探上海一门店:个别用餐者情绪激动!西贝或就“冷冻西兰花”发公告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19:00
门店运营情况 - 上海松江区万达广场门店在用餐高峰期基本实现满座 客流较上周六出现10%-15%的下滑[1] - 主流消费群体为父母带儿童的家庭客户 部分老顾客表示不会受舆论影响[1] - 有顾客因冷冻蔬菜事件表示消费完预充值金额后将不再光顾[1] 产品供应体系 - 门店后厨使用中央厨房配送的冷冻原材料 包括鸭饼、南瓜泥、番茄酱等[2] - 酸汤底料调味酱需零下18摄氏度冷冻存储 保质期为9个月[2] - 采用大批量采购有机西兰花 冷冻保质期最长可达两年[3] 门店管理措施 - 全国门店已暂停后厨参观活动[4] - 下架此前推出的"罗永浩套餐" 该套餐包含13道菜品[4] - 松江万达门店为少数保留灶台的老店 运营时间超过10年[2] 客单价水平 - 罗永浩套餐账单合计663元 包含草原嫩烤羊排(119元)、包香烤鱼(89元)等13个菜品[5] - 单品价格区间为23元至119元 其中6道菜品价格超过40元[5]
西贝这家门店客流不降反增,员工:今天使用的西兰花是8月14日的
第一财经· 2025-09-14 14:40
门店客流影响 - 部分西贝门店人流量较罗永浩事件前下滑20% 复地活力城店中午无需排队[3] - 西贝三林店人流量下滑约10%[3] - 上海中心门店人流量同比上周末增加10%[3] 消费者态度分化 - 部分消费者因认可西贝口味及接受预制菜选择继续支持 如32岁吴女士带小孩就餐[3] - 部分消费者转向同价位现炒餐饮品牌[3] 食材供应与质量控制 - 儿童餐有机西兰花保质期两年但实际使用周期短 复地活力城店当前使用8月27-29日生产产品[3][4] - 有机西兰花来自甘肃有机基地 全国门店统一供应保障有机标准[3] - 采用零下18度冷冻技术保存营养 门店每2-3天供应冻货 蔬菜每日到货[4] - 上海中心门店当前使用8月14日生产西兰花 强调有机种植避免农药使用[4]
罗永浩VS西贝之争:预制菜风口下的认知鸿沟与商业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9-13 17:18
预制菜定义与标准争议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2024年3月明确预制菜定义: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 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 不包括中央厨房菜肴、净菜类及主食类食品[7] - 西贝宣称13道菜品无预制菜 提供作业指导书显示羊排预切割、海鲈鱼冷冻解冻 但强调"现烤现用" 牛肉经预处理腌制 鸡汤由风味鸡汤兑制[2] - 消费者认知与国标存在鸿沟:消费者认为任何非现场从头制作菜品均属预制菜 而国标排除中央厨房产品[9] 企业回应与运营影响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厨房参观 公开13道菜品制作流程[2] - 罗永浩直播回应称不反对预制菜 主张市场透明化 认为现做应基于生鲜食材 批评企业混淆概念[3] - 争议导致西贝营业额下降:9月11日至12日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分别减少100万元 贾国龙称为公司最大外部危机[16] 行业工业化发展与挑战 - 西贝2019年进入预制菜领域 2020年重点发展"贾国龙功夫菜" 在天津投资10亿建中央厨房 拥有近400家门店[10] - 中餐工业化需依赖中央厨房和预加工维持品质稳定性 但消费者不接受"人均一百多吃加热包"模式[11] - 消费者抵触预制菜主因性价比问题 媒体报道消费者认为价格需与预制菜属性匹配[15] 消费者权益与行业规范 - 目前法律未强制要求餐馆明示预制菜使用 江苏省消保委指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涉虚假宣传[17] - 国家已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和《预制菜术语与分类》列入标准立项计划 推动市场规范化[19]
京菜异地游客到店消费订单同比增长43%
北京商报· 2025-09-12 21:11
活动概览 - 第九届中国京菜美食文化节于9月12日在北京隆福寺开幕 主题为“中国京菜、京彩无界” [1] - 活动由北京市商务局、东城区政府指导 北京烹饪协会主办 美团、北京隆福寺协办 燕京啤酒集团等单位支持 [4] - 活动适逢服贸会 跨越中秋节、国庆节 持续至10月底 [1] - 近80家参展单位组成金秋美食市集 涵盖老字号、中轴线非遗技艺、新京菜等 提供超过500种美食 [1] 消费趋势与市场表现 - 北京市消费者对“地道京味儿”相关搜索量近2000万次 同比增长30% [3] - “地道北京味儿”、“特色京菜”等相关评论量近20万条 同比增长78% [3] - 异地消费者对北京菜偏好显著 愿意为地道口味支付超18%的溢价 [4] - 京菜的异地游客到店消费订单同比增长43% [4] - 北京市今年以来通过线上平台售出奶皮子酸奶产品超过1000万杯 [4] - 北京烤鸭通过线上渠道售出订单量超1500万单 约合800万只鸭子 [4] 行业推动与品牌建设 - 活动现场发布“2025中国京菜畅销菜品TOP10” 包括北京挂炉烤鸭、北京焖炉烤鸭、奶皮子酸奶等经典菜品 [4] - 发布第二批“首都市场地理标志食材餐饮示范单位名录” 四季民福、汇贤府、嘉和一品等企业上榜 [4] - 第九届中国京菜美食文化节是2025北京国际美食荟的重要内容 为国际美食之都建设的保留项目 于2017年创办 [4]
罗永浩炮轰,西贝却有中产家庭撑腰
盐财经· 2025-09-12 17:57
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争议 - 罗永浩公开炮轰西贝,称其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2][4]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坚决否认,称罗永浩所点菜品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承诺消费者可参观菜品制作过程[6][8] - 事件持续发酵,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贾国龙则表示要起诉罗永浩[6] 西贝的经营表现与市场定位 - 公司在西北菜品类中占据领先地位,拥有382家门店,远超第二名百姓厨房的153家和九毛九的70家[13] - 西贝人均消费价格达83.66元,虽较去年的98元有所下滑,但仍比九毛九和百姓厨房高出约50%[14] - 尽管面临行业挑战,公司2023年营收突破62亿元,创历史新高,力压九毛九同期的59.86亿元[30] - 2024年公司销售额全国平均下降约10%,创始人贾国龙形容此为“暴击”[30] 西贝的儿童餐战略与成效 - 公司将核心用户群体定位为0-8岁儿童,通过极致化的“儿童友好型服务”吸引带娃家庭[16][19][23] - 儿童餐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暑期家庭带娃就餐客流突破230万,同比增长25%,累计售出儿童餐超400万份[25] - 服务细节包括门店赠送气球风车、提供涂鸦画纸彩笔、配备儿童专用梯凳等,成功提升家庭客群粘性[21][23] - 儿童餐还意外吸引了成年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成人儿童餐”成为热门话题[27] 行业背景与西贝面临的挑战 - 餐饮行业竞争加剧,2024年新注册餐饮企业达357.4万家,企业存量高达1680.6万家,中式正餐门店数增长约17.4%[29] - 公司曾多次尝试拓展第二增长曲线,近十年推出包括燕麦面、麦香村在内的9个副线品牌,但均未能成功[33] - 连锁餐饮使用预制菜是行业普遍现象,有报告指出部分头部餐企预制菜使用比例较高,西贝亦被指预制菜占比超85%[34]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餐饮门店可能存在的虚假宣传,以及行业规范不完善导致的食品安全隐忧[40] 儿童餐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 - 儿童餐饮市场规模庞大,当前规模已达4500亿元,未来五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48] - 众多餐饮品牌纷纷加码儿童餐赛道,例如九毛九开设儿童体验店,海底捞推出联名套餐,探鱼和鲜谭也推出低价或免费儿童餐[49] - 行业分析认为,儿童餐本身毛利率较低,其主要作用是引流,吸引带儿童的家庭顾客消费利润更高的成人餐[45] - 尽管竞争加剧,但儿童餐市场仍被视为增量市场,有巨大的增长空间[48]
罗永浩晒出《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喊话西贝,西贝直播展示袋装鸡汤
齐鲁晚报· 2025-09-12 16:22
9月12日上午,罗永浩再次@西贝贾国龙 喊话,其晒出一份名为《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的文章,表示关于"西贝餐厅的菜品是不是预制菜"这一问题,中国 连锁经营协会早就给出答案。 | 关于"西贝餐厅的菜品是不是预制菜"这一问 | | --- | | 题,其实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早就给出答案。 | | Jug | | 1 8 8 1 1 1 O ZA | | 预制类行业发展预告(金义) | | by Box 1999 | | CALIFICANINE J | | 11, 184 | | OHEA-RIR LEFINISDAS ENGHINNS (LIFORN) BARRIAMS/ ABAC, BART WIES, PARKETHICHESTIAS, STARSMISTO'. | | EDIRECOCERS-TO: ERS, SPO." 3-3-80000. - SURNETS, FO SCHERETRISONA BETRONAL SECTION - STANSE | | INS CREASTINGUE, IN '9' 2' REDINCE Advisories Advisorials | | closintested. | ...
“827新政”发布两周年,A股IPO“蜕变成蝶”,多少家公司主动撤单
华夏时报· 2025-08-29 19:00
政策影响与市场变化 - 证监会2023年8月27日发布"827新政",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深刻重塑IPO市场生态 [2] - 政策实施两年间A股拟上市企业约560家主动撤回IPO申请,形成显著"撤单潮" [2] - 2024年全年主动撤回企业数量400多家,2025年撤单节奏放缓,年内仅78家 [3] 监管措施与典型案例 - 现场检查作为监管利剑发挥关键作用,揭露拟上市企业硬伤 [3] - 新黎明未如实说明实际控制人与前员工利益安排,隐瞒在供应商处任职及参与募投项目建设事实,纸质公章用印记录后补且与系统记录不一致 [4] - 想念食品拒绝阻碍现场检查并销毁证据,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财务内控存在重大缺陷,被上交所予以5年内不接受发行上市申请的纪律处分 [4] - 国金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被公开谴责,上交所2年内不接受相关保荐代表人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4] 企业转向港股市场 - 部分A股撤单企业转战香港市场,2025年以来港股上市浪潮涌动 [5] - 老乡鸡2022年5月申请上交所上市,2023年8月撤回后转战港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5.28亿元、56.51亿元、62.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2亿元、3.75亿元、4.09亿元 [5] - 双登股份2025年8月2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曾在2023年6月向深交所提交申请,2024年4月撤回,2024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供应商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11% [5] 港股政策与挑战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2025年5月联合推出"科企专线",专门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保密形式提交申请 [6] - 政策与A股撤单企业行业分布高度契合,生物医药和电子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盈利要求获更大包容度 [6] - 截至2025年8月27日港股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竞争激烈 [6] - 港股审核易发行难,除龙头公司外发行不易,更欢迎出海或引入国际资本的企业 [6] 券商投行业务影响 - 2024年头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均出现下滑:中信证券40.33亿元(同比-35.43%)、国泰海通30.83亿元(同比-19.72%)、中金公司25.83亿元(同比-20.33%) [7][8] - 中信建投证券24.91亿元(同比-48.14%)、华泰证券21.44亿元(同比-33.39%)、申万宏源证券14.22亿元(同比-27.41%) [7][8] - 2024年3月底证监会针对投行业务乱象发布多份罚单,涉及五矿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华林证券、德邦证券和浙商证券6家券商,处罚原因包括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问题等 [8] 未来监管趋势 - IPO监管将延续"质量优先"基调,更注重适配市场需求,严控"带病申报",强化财务真实性核查和信息披露 [9] - 通过"申报即担责"机制压实中介责任,在确保质量前提下适度加快审核效率 [9] - 预计2025年月均上市企业较2024年更稳定,可能为半导体、新能源等科技创新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