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平台经济,价格行为将进一步规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8:59
经营者自主定价权保护 - 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降价、让利或进行促销活动 [2] - 禁止平台限制流量、屏蔽店铺或下架商品以干预平台内经营者价格行为 [2][3] - 保障平台内经营者在不同平台依法自主定价的权利 [2][4] 价格标示行为规范 - 要求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明码标价 包括配送费、支付方式、分时定价规则等 [5][8] - 动态定价需提前向社会公开定价规则及影响因素 [5] - 附带服务(如安装、延长保修)需显著位置明码标价 [5] - 竞价排名商品或服务需显著标明"广告" [6] 促销活动透明度要求 - 需在页面显著位置公示促销规则、期限、适用范围及折价基准 [7][8] - 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标明具体计算办法 [7] - 禁止虚假宣传补贴金额和力度 需明确标示补贴对象、方式及参与条件 [7][8] 价格竞争行为监管 - 禁止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以排挤竞争对手或扰乱市场秩序 [9][10] - 允许长期免费且有利于创新的商业模式豁免低于成本销售限制 [9][10] - 禁止基于大数据杀熟 对同一商品在同等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 [10][11] 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 自动续费或扣款需提前显著通知用户扣款时间、金额及价格变化 [12] - 提供便捷的自动续费取消途径 [12] - 免密支付、搭售服务需显著展示选项并提供取消渠道 [12]
创新价格治理方式 护航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解读
中国经济网· 2025-08-23 16:05
平台经济地位与作用 - 平台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和载体 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扩大内需和就业创业提供新空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1] 价格行为规范背景 - 互联网平台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实施的价格行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 - 平台经济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2] -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具有显著"双边市场"特征和"技术赋能"属性[2] - 规范价格行为是构建常态化监管机制 推动平台经济发展从"扩规模"到"优质量"的制度基石[2] 行为规则主要内容 - 文件共30条 围绕经营者自主定价 价格标示行为 价格竞争行为 消费者价格权益保护和监督机制构建治理框架[3] - 将"经营者自主定价"置于首要位置 鼓励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3] - 禁止平台经营者通过限制流量等技术手段干预平台内经营者交易价格[3] - 对"明码标价"和"预估价格标示"提出具体要求 建立标准化价格公示机制[4] - 要求提前公开差别定价和动态定价规则 防止算法技术滥用[4] - 要求公示补贴 促销规则 遏制"虚假满减""先涨后降"等行为[4] - 规定免密支付 自动续费等服务需以显著方式展示相关选项并提供便捷取消途径[4] - 鼓励建立价格争议在线解决机制 商品质量承诺和担保制度[4] 规则实施特点 -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制定 在监管制度和要求上保持稳定性[5] - 对用户长期免费且有利于创新进步和长远福利的商业模式可不认定为违法[5] - 将为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6] 规则实施机制 - 需要政府 平台经营者 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协同共治[7] - 政府需要强化监管统筹 优化制度供给 细化配套政策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7] - 平台经营者需要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治理 完善平台合规体系 承担主体责任[7] - 需要制度创新 技术赋能 信用建设多措并举 形成"制度牵引—技术支撑—信用约束—社会共治"的治理生态[7] - 建议加强规则与现有法律制度体系衔接 建立规则动态调整机制[7] - 推进部门数据共享 建立跨部门联动监测网络 利用数智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7] - 实施价格合规信用承诺制度 形成价格信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7]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基金报· 2025-08-23 15:30
《行为规则》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来源:新闻联播 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经济领域涉及的经营者众多,其价格行为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特别是 价格标示、大数据定价 等受到广泛关注 。 为营造有序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行法律法规对经营者 价格行为作出一般性规定,但在平台经济领域如何更好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实化监管要求, 引导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在征求有关部门、地方、平台经营者和平台 内经营者、经济和法律领域专家、消费者、社会团体意见基础上,研究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 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为规则》)。 围绕维护价格竞争秩序、明确价格诚信要求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监管要求, 为经营 者价格竞争行为提供指引 ,引导经营者有序竞争、公平竞争。 4.构建协同共治机制。 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形成监管合力;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依法引导 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自觉规范价格行为;推动平台经营者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构建良 ...
规范定价、补贴等行为,三部门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搜狐财经· 2025-08-23 11:53
核心观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旨在规范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 强化经营者自主定价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 构建公平透明的数字交易环境 [1][3][4] 经营者定价规范 - 明确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的基本要求 禁止平台通过限制流量、屏蔽店铺、下架商品等措施不合理干预定价权 [2] - 要求平台经营者不得控制或剥夺平台内经营者的自主定价权利 保障其合法经营自由 [3] 价格标示与透明度 - 细化明码标价规定 要求商品和服务价格标示规范统一 [2] - 强制公开价格促销、补贴、差别定价、动态定价、竞价排名等规则 接受社会监督 [2] 价格竞争秩序 - 围绕价格诚信和竞争秩序提出具体认定标准与监管要求 引导经营者有序公平竞争 [2] - 通过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3] 消费者权益保护 - 要求平台以显著方式展示免密支付、搭售保险、交通服务、自动续费等选项 并提供便捷取消途径 [4][5] - 回应平台经济新出现的价格行为 更大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 协同监管机制 - 构建政府部门协同、行业协会自律、平台内部合规管理的三方共治机制 [2][6] - 推动监管部门、平台经营者、行业协会各司其职 实现政府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相结合 [6] 实施时间表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8月23日至9月22日 后续将修改完善并适时印发 [3] - 规则正式出台时将设置适应调整期 为经营者预留合规过渡时间 [3]
规范定价、补贴等行为,三部门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11:47
政策框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8月23日至9月22日 [1][2] - 政策按照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思路 引导经营者自觉规范价格行为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 - 政策出台时将为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 [2] 经营者定价权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的基本要求 特别要求平台经营者不得采取限制流量、屏蔽店铺、下架商品等措施对平台内经营者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 [1] - 保护平台内经营者自主定价权 避免经营者的定价权被超级平台、超级企业所控制 保障经营者自主合法经营权利 [1][2] - 真正让定价权回归经营者 有助于构建透明公平的数字平台交易环境 [2] 价格标示与公开要求 - 细化明码标价规定 明确销售商品和服务需要遵守的价格标示规范 [1] - 要求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做好价格促销、补贴、差别定价、动态定价、竞价排名等规则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1] - 提供免密支付、搭售保险、交通服务、其他合作平台服务、退票服务、延误补偿等额外服务时 应当以显著方式向消费者展示相关选项并提供便捷取消途径 [5][7] 价格竞争秩序 - 围绕维护价格竞争秩序和明确价格诚信要求 提出具体认定标准和监管要求 [1] - 引导经营者有序竞争、公平竞争 为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提供指引 [1] - 规范平台经济领域新出现的价格行为 更大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4] 协同治理机制 - 构建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合力 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依法引导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自觉规范价格行为 [2] - 推动平台经营者健全内部合规管理制度 构建良好平台生态 [2] - 通过监管部门、平台经营者、行业协会各司其职 实现政府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相结合 制度规范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5]
信息量大!《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8-23 11:00
政策背景与总体思路 - 政策旨在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规范价格行为 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2][3] - 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 事前引导与事中事后监管结合 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3] - 聚焦价格行为规范 公开透明推进 各方协同共治三大方向 [3] 适用范围与对象 - 规则适用于平台经营者(平台企业)和平台内经营者(平台商户) [4] - 自建网站经营者及其他参与平台经济的经营者参照适用 [4] - 平台经营者在平台内自行销售商品或服务时需遵守平台内经营者规定 [4] 自主定价权保障 - 明确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可通过合同订单等方式约定变更价格 [5] - 要求平台经营者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新增变更收费项目需公开征求平台内经营者意见 [5] - 禁止平台通过限制流量 屏蔽店铺等措施不合理干预平台内经营者定价权 [5] 价格标示规范 - 要求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在网站APP等渠道明确标示价格或收费标准 [6] - 促销需真实标明折价基准 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注计算办法 [6]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 不得虚假宣传 并明确公示补贴对象方式及时间等信息 [6] 差别定价与动态定价 - 对不同交易条件消费者实行不同价格需公开相关规则 [7] - 实施分时定价等动态定价需公开规则并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 [7]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低于成本销售扰乱市场秩序 [8] - 允许免费商业模式及正当理由降价(如处理季节性商品)不属于低价倾销 [8] - 禁止基于支付意愿等大数据对同一商品在同等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 [8] 价格诚信要求 - 禁止使用欺骗性误导性语言图片标示价格 [9] - 不得通过虚假折价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服务 [9] - 禁止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 [9] 协同共治机制 - 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将依职责开展监管 进行提醒告诫约谈和执法检查 [10] - 要求平台完善内部合规制度 健全管理规则 设立投诉渠道 履行算法备案手续 [10] - 鼓励行业协会与平台建立沟通机制 维护中小商户合法权益 [10] 实施时间安排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 后续将吸收意见履行程序后印发 [11] - 文件出台时将留出适应调整期供经营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1]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新华社· 2025-08-23 10:46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将根据本次公开 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行为规则,适时印发。行为规则出台时,将为经营者留出必要的适应调 整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行为规则在保护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的基础上,按照促进发展和监管规 范并重,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的思路,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根据价格 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现行规定,行为规则从引导经营者 依法自主定价、规范价格标示和价格竞争行为等方面,为经营者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引导经营者自觉 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魏弘毅、魏玉坤)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平台经济健 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 见稿)》,于23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行为规则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引导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二是明确经营者价格标示要求;三是规 范经营者价格竞争行为;四是构建协同共治机制。 ...
事关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三部门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23 10:25
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监管机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1][3][4] 经营者自主定价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鼓励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升产品服务质量 [7] - 要求平台经营者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公示,新增或变更收费项目需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 [7] - 禁止平台经营者采取限制流量、屏蔽店铺、下架商品等措施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定价权 [1][7] 价格标示要求 - 经营者需在网站、APP、小程序明确标示价格或收费标准,销售商品需标示品名、价格和计价单位,提供服务需标示项目、内容及计价方法 [8] - 促销活动需真实标明折价基准,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明具体计算办法 [8]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开展,不得虚假宣传补贴金额,需在显著位置标示补贴对象、方式、参与条件及起止时间 [8] - 差别定价和动态定价需公开相关规则,并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明确说明 [9]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秩序,但免费商业模式或正当降价处理特殊商品除外 [10] - 禁止基于支付意愿、消费习惯等信息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大数据杀熟) [11] - 要求价格标示不得使用欺骗性语言或图片,禁止虚假折价、价格比较等误导行为 [11] - 禁止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或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 [11] 协同共治机制 - 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将依据职责开展监管,包括提醒、告诫、约谈和执法检查 [12] - 要求平台经营者完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设立价格投诉渠道,建立商品质量管控制度,并履行算法备案手续 [12] - 推动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建立与平台经营者的沟通协商机制以维护中小商户权益 [12] 适用范围与实施时间 - 规则适用于平台经营者(平台企业)和平台内经营者(平台内商户),自建网站经营者参照适用 [6]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后续将评估论证并留出适应调整期供经营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3]
事关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三部门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23 10:15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核心内容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旨在规范平台经济领域价格行为 构建透明常态化监管机制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1][3][4] 经营者自主定价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及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鼓励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7] - 要求平台经营者合理制定并公示收费标准 新增或变更收费项目需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 [7] - 禁止平台经营者采取限制流量、屏蔽店铺、下架商品等措施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定价权 [1][7] 价格标示与透明度要求 - 要求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在网站、APP等渠道明确标示价格或收费标准 不得收取未标明费用 [8] - 促销活动需真实标明折价基准 积分、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明具体计算办法 [8]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开展 在显著位置公示补贴规则、对象、方式及时间等信息 [8] - 差别定价和动态定价需公开相关规则 并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明确说明 [9]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秩序 [10] - 规范大数据定价 无正当理由不得基于用户信息对同一商品设置不同价格 [11] - 要求价格标示不得使用欺骗性语言 禁止虚假折价、价格比较等误导行为 [11] - 禁止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 或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 [11] 协同共治机制构建 - 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网信部门将依据职责开展监管 包括提醒、约谈和执法检查等 [12] - 要求平台经营者完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 设立价格投诉渠道 履行算法备案手续 [12] - 推动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 建立与平台沟通协商机制维护中小商户权益 [12] 规则适用范围 - 规则适用于平台经营者(平台企业)和平台内经营者(平台内商户) 自建网站经营者参照适用 [6] 实施时间安排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 后续将根据反馈完善规则 并为经营者留出适应调整期 [13]
如何引导互联网平台经营者自主定价、规范价格竞争行为?发改委解答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3 10: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为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1] - 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众多 价格行为关系消费者利益的情况 需细化落实价格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2] - 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 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 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价格监管机制[3] 适用范围 - 规则适用于平台经营者(提供网络经营场所 交易撮合等服务的平台企业)和平台内经营者(通过平台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商户)[4] - 平台经营者在平台内自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需遵守平台内经营者规定[4] - 自建网站经营者及其他参与平台经济的经营者参照适用本规则[4] 自主定价规范 - 明确平台经营者与平台内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可通过合同 订单等方式约定变更价格[5] - 要求平台经营者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公示 新增或变更收费项目需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5] - 禁止平台经营者通过限制流量 屏蔽店铺等措施对平台内经营者价格行为进行不合理限制[5] 价格标示要求 - 销售商品需标示品名 价格和计价单位 提供服务需标示服务项目 内容及价格或计价方法[6] - 促销活动需真实标明折价减价基准 积分 礼券等折抵价款需显著标明具体计算办法[6] - 平台补贴需公平公正开展 在显著位置公示补贴对象 方式 参与条件及起止时间等信息[6] 差别定价与动态定价 - 对不同交易条件消费者实行不同价格的 必须公开相关规则[7] - 实施分时定价等动态定价的 应当公开动态定价规则并对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行明确说明[7] 价格竞争行为规范 - 禁止平台经营者强制或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8] - 规范大数据定价 无正当理由不得基于消费者支付能力 习惯等信息设置不同价格[8] - 禁止使用欺骗性语言标示价格 不得通过虚假折价 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9] 协同共治机制 - 发展改革 市场监管 网信部门将依据规则开展监管 包括提醒 告诫 约谈和执法检查[10] - 要求平台经营者完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 设立价格投诉渠道 建立商品质量管控制度[10] - 行业协会需发挥自律作用 与平台建立沟通协商机制维护中小商户权益[11] 实施时间表 -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 后续将深入研究吸收各方意见后履行程序印发[12] - 文件出台时将留出必要适应调整期 便于经营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