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娱乐

搜索文档
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平顶山市石龙区掀起夏日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6-10 23:05
夜经济活动概况 - 平顶山市石龙区圣德商业街举办夜经济啤酒美食节 活动融合文化演出与商业消费 打造"演艺+商业"多元消费场景 [1][3] - 活动包含专业歌手乐队表演、杂技戏曲演出、长街大排档美食及非遗展销 形成"吃购娱"一站式综合消费场景 [3][8] - 活动时间从即日起持续至8月底 贯穿整个暑期 通过文艺演出为区域商业引流 [8] 消费场景与效果 - 商业街餐饮摊位营业额实现明显突破 摊主反馈演出带来大量人气 在家门口获得可观收入 [8] - 居民开启"白天宅晚上逛"模式 活动精准满足市民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现场人潮涌动 [6][8] - 消费者反馈活动氛围热烈 音乐与美食结合带来久违的休闲体验 [5]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 石龙区持续探索夜经济发展 培育多业态夜间消费场景 打造"夜石龙"特色品牌 [10] - 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宣传夜经济打卡地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0] - 通过夜经济与文化体育音乐等产业融合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0]
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体验,北京推出21项举措扩大时尚消费
新京报· 2025-06-09 16:40
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挖掘科技文化优势强化时尚消费载体建设提出4大行动和21项任务 [1] - 方案涵盖文商旅体科各领域提供"可观可感可及"的时尚消费指南 [1] 时尚场景育新行动 - 规划建设四片国际消费体验区构建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时尚消费空间体系 [2] - 鼓励非标商业通过城市更新释放新空间支持传统街区构建京味与现代交融的地标 [2] - 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鼓励"小而美"特色博物馆开放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达百家 [2] - 培育天桥现代演艺群落三里屯-亮马河国际文化演艺区等演艺集聚区 [2] 健康休闲功能区建设 - 整合体育资源打造赛事运动健身休闲聚集区培育徒步骑行露营冰雪等近山消费场景 [3] - 利用滨水空间开展游船桨板垂钓等亲水活动配套精品民宿餐饮设施 [3] - 挖掘烟袋斜街模式口等特色街区历史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3] 时尚活动提升行动 - 推动中国国际时装周北京时装周与商圈联动增强"即秀即售"体验 [4] - 优化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动电影艺术与时尚产业融合 [4] - 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WTT大满贯等赛事与商圈互动激发赛事经济 [4] - 开展跑酷飞盘桨板等户外时尚活动普及"快乐冰雪季"群众运动 [4] 文艺展演精品活动 - 开展"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引进国际化艺术性剧目扩充演唱会驻场演出供给 [5] - 创新"会馆有戏"演出推出"小而精"演艺产品打造北京博物馆季文创市集 [5] - 举办北京国际非遗周公园艺术季鼓励各区举办户外音乐节灯光节 [5] 时尚品牌创新行动 - 支持商圈改造吸引全球优质品牌设立首店旗舰店培育本土定制品牌 [7] - 支持东城西城朝阳等区打造时尚消费品首发中心海淀怀柔培育科技电子首发中心 [7] - 鼓励老字号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京企直卖"线上平台推动国潮品牌发展 [7] - 建设特色餐饮街区支持餐饮首店推动餐饮与赛事演出等场景联动 [7] 时尚产业赋能行动 - 依托张家湾设计小镇搭建国际设计交流平台强化设计赋能 [8] - 聚焦数智电子智能出行领域应用新技术优化人机交互体验 [8] - 支持智能家居开发鼓励医美产品研发创新推出VR购物AR试穿等新场景 [8] - 推动影视作品融合时尚元素与品牌跨界联名推出衍生品 [8] 城市氛围营造 - 强化绿道无界公园花园式街区等载体丰富花园城市景观 [9] - 打造兼具生态人文活力的城市微观精品片区织补时尚空间 [9] - 推出京郊主题旅游线路均衡布局"夜京城"地标打造夜游推荐指南 [9] - 鼓励公园博物馆延时开放推出夜游博物馆夜游公园活动 [9]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创新消费力”打造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北京样本”
北京商报· 2025-05-28 17:35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 - 传统消费增长引擎承压 新世代消费者崛起 兴趣消费 区域经济等新增长点涌现 [1] - 北京市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 以创新消费力为支点 撬动市场资源高效流通 为全国消费市场提供北京样本 [1] 北京市创新商品消费新供给 - 家电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4] - 北京老字号总数达274家 平均每年吸引落地品牌首店近千家 [4] - 泡泡玛特海外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 [4] 北京市创新融合消费新场景 - 打造街区 近山 亲水 演艺 赛事 数字 夜间融合矩阵 推出亮马河风情水岸等百余个融合消费场景 [4] - 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光影票根激活消费 看见殷商大展凭票根一站式逛吃通州 [4] 北京市创新迭代消费新模式 - 备案大模型超百款领跑全国 打造首钢一高炉科幻乐园 举办全国首场数字音乐会 机器人马拉松 [4] - 2024年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超4成 [4] - 中国国际时装周 北京时装周影响力持续提升 非标商业新模式加速涌现 [4] 北京市创新优化消费新环境 - 大型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办理时限压缩超80% [5] - 对商圈文体融合 餐饮进公园 景区等给予资金扶持 [5] - 主要商圈完善多语种服务 跨境支付设施 首批三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试运营 [5] - 2024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9倍 创历史新高 [5]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 - 国家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 [5] - 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围绕六个方面提出20余项政策措施 [5] 商业企业应对策略 - 主动以创新重塑供给 做强消费向新力 [6] - 主动以开放打破边界 融入国内循环 [6] - 主动以责任引领变革 激活发展可持续力 [6]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 打造全国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本”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18
5月28日上午,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主论坛在北京开幕。主论坛以"创新消费力 统一大市场"为主 题,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出席并致辞。 第一,创新商品消费的新供给,夯实统一大市场的根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北京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销售额近220亿元,今年1—4月, 泡泡玛特海外市场营收增速同比增长了5倍;北京老字号总数达到274家。这几年北京平均每年吸引落地的品牌首店近千家。 姚珂在致辞中具体介绍了北京坚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以创新消费力为支点,撬动市场资源高效流通、区域协同互促共进,为全国消费市场高 质量发展提供"北京样本"的实践行动。 第二,创新融合消费新场景,构建统一大市场的生态。打造街区、近山、亲水、演艺、赛事、数字、夜间融合矩阵,推出了"亮马河风情水岸"等百余个融合 消费场景,进行资源联动,提升融合效应;北京国际电影节以"光影票根"激活消费热潮;《看·见殷商》大展开启了"观展+美食+购物"一站式文化体验,凭 票根就可以一站式逛吃通州。 第三,创新迭代消费新模式,提升统一大市场的活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了应用创新,备案大模 ...
卡游携专家熊丙奇、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反欺凌教育创新产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22:41
5月26日,在全国五月法治宣传月期间,"法治护航成长共建阳光校园"主题活动在上海市北郊学校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指导,虹口区教育局、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协办,上海市北郊学校承办。 在此次主题活动上,泛娱乐企业卡游联合教育专家熊丙奇、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对校园欺凌说 "不"》反欺凌教育图书及配套互动卡牌,在现场首次亮 相。在活动现场,卡游还向上海市北郊学校捐赠1000套产品。 近年来,校园欺凌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卡游与南方都市报联合发布的《预防校园欺凌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显示,43.01%的受访者表示 "见过" 欺凌行为, 12.83%的人 "经历过" 欺凌,而未成年人对欺凌行为的法律认知、应对策略普遍不足。 卡游方面透露,配套的反欺凌教育卡牌则发挥卡游在原创美术设计优势,以温暖明快的色彩、拟人化小动物形象构建亲和化视觉体系,并创新性采用 "莫尔 条纹解密卡" 。"解密卡"利用了"莫尔条纹现象"光学原理,将解密卡对应部分贴合图片,谜底提示或知识便会显现,让青少年在拆解谜题的过程中,潜移默 化掌握欺凌识别技巧、沟通干预方法及自我保护技能 ...
4家京企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新京报· 2025-05-26 19:10
北京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12.4亿元,同比增长6.7% [1] - 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1.4%,居全国第一 [1] - 2024年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15906.9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超70% [1] - 北京拥有16家国家文化和科技示范基地,数量全国第一 [1] - 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20559.0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市文化产业收入比重91.3% [1] - 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5851.4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总额754.2亿元,同比增长33.7% [3] - 一季度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4177.6亿元,同比增长14.0%,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71.4% [3] 政策支持与产业驱动 - 北京推出《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及《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3] 重点企业表现 快手科技 - 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拥有超600万用户,累计生成6500万视频和1.75亿图片,图生视频赛道全球榜首 [4] - 联合9位知名导演推出中国首个AIGC导演共创计划 [4] 微梦创科(微博) - 在文化出海、文旅融合、数字消费领域持续发力 [4] - 联合发起焕新非遗计划,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8亿 [4] 爱奇艺 - AI技术应用于内容策划、制作、宣发等环节 [4] - 基于IP打造VR全感剧场《风起洛阳》,2024年获文化相关国家专利584个,国际专利7个,累计专利申请10912件 [4][5]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 2024年组织演出12885场,助力地方打造文化地标与文旅融合新场景 [5] - 联合出品13部优质剧目,音乐剧《飞天》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5]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将于11月举办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9
大会概况 - 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将于11月下旬在广州举办,主题为"数智科技创新驱动,文化金融全链赋能" [1] - 大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设立,已连续成功举办2023年、2024年两届,旨在促进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1] - 采用"1+4"模式:1场主题大会+4项专题活动(投融资对接会、招商活动、科技展示、企业定制活动) [1] 大会内容聚焦 - 围绕"新质生产力"组织四大类项目投融资对接: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数字创意、文化IP [1] - 计划推出高引领性文化投资项目、发布高质量产业研究成果、展示前沿文化科技成果 [1] 大会创新亮点 - 全链条金融服务:新增银行、基金、保险等机构参与,设置股权投资/项目投资/创投/并购等专场 [2] - 高成长项目挖掘:在港澳、北上广深等9个城市进行项目推介,扩大投资机构合作范围 [2] - 强化大湾区特色:举办港澳项目/文化出海专场,落实广东5月22日文化产业政策 [2] 往届成果数据 - 2024年大会从263个报名项目中优选40个路演,52家企业签约,意向投资金额超56亿元 [2] - 2024年发布7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150亿元 [2] - 杰森娱乐集团案例:路演后融资估值增长3倍,复合增长率超200%,2025Q1营收同比增3.71倍,净利润同比增4.38倍 [2]
阿里巴巴重回正轨,马云开始反击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35
阿里巴巴国际化战略 - 公司承认过去五年在国际化进程中遭遇挫折 部分国家市场失败 如跨境B2C独立站AllyLikes月均访问量从2021年9月23万峰值降至2022年11月2.4万 [1][3] - 调整国际化策略 聚焦重点区域 强化本土化运营 管理团队本地化成为关键原则 [3]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2%至335.79亿元 亏损缩窄至35.74亿元 Lazada变现率和运营效率提升显著 [4][5] 核心业务布局 - 明确三大战略方向:电商(核心优势) 云计算 AI技术应用 三者深度融合支撑转型为"AI驱动科技公司" [7] - 电商领域AI实现全链路覆盖 重构搜索推荐算法 天猫618首次由AI全链路驱动 提升商家经营效率 [14][15] - 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8%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 [13] 组织变革与资产优化 - 剥离非核心资产 74亿元出售银泰股权 123亿元出售高鑫零售78.7%股份 剔除后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 [8][13] - 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 阿里影业拟更名大麦娱乐 实施"内容+科技"双轮驱动战略 已实现季度盈利 [22][23][25] - 公司整体定位回归创业状态 复刻"湖畔小屋" 创始人参与动员 各业务集团启动创新变革 [16][17][21]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合并收入236.454亿元(32.584亿美元) 同比增长7% 淘天集团收入101.369亿元(13.969亿美元)同比增长9% [5] - 国际零售商业收入27.603亿元(3.8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 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2.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0% [5] - 菜鸟集团收入21.573亿元(2.973亿美元)同比下降12% 云计算与AI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5][13]
中外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证券时报· 2025-05-24 10:18
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 本届文博会成为中外文化产业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内企业积极"出海",外国客商踊跃"走进来" [1] - 文化产业双向奔赴不仅拉动双边文化和服务贸易增长,还对中外文化及其他领域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1][8] - 文博会吸引了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家海外展商参展,11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专业观众参会 [7] 国内企业出海表现 蓝色光标 - 2024年公司总收入超600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收入480亿元,占比约80% [3] - 出海业务涵盖媒介投放、内容创意、IP打造、网红营销、全案策划等核心板块,并开发了鲁班跨境通等SaaS产品 [4] - 全球化布局覆盖新加坡、越南、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全球业务矩阵 [4] - 推出VR文旅出海产品,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已在海外多次巡展并广受欢迎 [3] 泡泡玛特 - 2018年成立海外事业中心,从B2C转向DTC模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超500家线下门店 [5] - 2024年在越南、印尼等5国开设首家门店,并入驻巴黎卢浮宫,成为首个进驻该艺术殿堂的中国潮玩品牌 [5] - 2024年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收入占比达38.9% [5] - 全球消费者对潮流IP的审美追求具有共通性,热爱文化、潮流和美好故事内容 [6] 外国客商参与情况 - 文博会10号馆集中展示印度、韩国、越南、土耳其等国家的文化产品,具有浓厚异域风情 [7][10] - 韩国展区带来银器茶具、手工艺品等产品,埃及展区的复刻宝藏成为"网红"展品 [10] - 印度展区以"市集"形式呈现细密画、家居、饮食等特色文化 [10] 文化出海建议 - 加强对出海目的地法律、政策、文化习俗的研究,提高跨文化互动能力,避免商业纠纷 [9] - 发挥数字文化产品优势,包括网络文学、游戏、动漫、微短剧等形态,利用国内平台和创作能力出海 [9] - 持续优化迭代文化产品,提升创意投入和综合能力,应对跨国文娱巨头的竞争 [11]
实探文博会丨中外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证券时报· 2025-05-24 10:13
文博会核心观点 - 本届文博会成为中外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重要平台,国内企业积极"出海",外国客商踊跃"走进来" [1][2] - 文化产业双向奔赴不仅拉动双边贸易增长,还促进文化及其他领域交流 [2][13] - 展会增设文化出海展区,打造超级贸易平台 [4] 国内企业出海表现 蓝色光标 - 2024年总收入超600亿元,海外业务收入480亿元,占比80% [5] - 推出VR文旅出海产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单次体验时长15分钟,海外巡展反响热烈 [5] - 出海业务覆盖媒介投放、内容创意、IP打造、网红营销等全链条,开发SaaS工具如鲁班跨境通等 [6] - 全球化布局覆盖中国主要城市及新加坡、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地区 [6] 泡泡玛特 - 2018年启动海外拓展,2022年转向DTC模式,已在30多国开设超500家线下门店 [7] - 2024年新增越南、意大利等5国首店,入驻巴黎卢浮宫,海外营收50.7亿元(同比+375.2%),占比38.9% [7] - 认为全球消费者对潮流IP的审美需求具有共通性 [8] 外国客商参与情况 - 吸引65国305家海外展商及110国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 [10] - 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首次亮相,法兰克福书展重返 [10] - 印度、韩国、埃及等展区呈现本土特色文化产品,如印度细密画、埃及复刻宝藏等 [11][14] 专家建议 - 需深入研究目标市场法律、文化及消费习惯,避免文化冲突 [15] - 发挥数字文化产品优势(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依托国内平台及创作能力加速出海 [15] - 持续优化产品迭代能力,应对国际巨头竞争(如《黑神话:悟空》案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