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导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马衍伟:推动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6-30 09:51
高温超导产业发展机遇 -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性质,可实现大容量无阻输电、超强磁场等应用,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方向[3][4] - 我国在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如YBCO)、二硼化镁超导材料和新型铁基超导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已具备千米级线材生产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4] - 高温超导电力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包括建成全球首座超导变电站、国际首条1.2公里高温超导电缆商业化示范段投运,以及10千伏三相同轴高温超导交流电缆投入运行[5] 高温超导材料应用场景 - 在超导磁体应用领域,我国研制出26特斯拉/50毫米孔径高场超导磁体、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以及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生长设备[5] - 商业化聚变堆需求推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爆发,全球需求自2020年提升10倍以上,达到每年数千公里,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达数千亿级[6] - 高能加速器领域需求增长,欧洲和我国规划使用16—24特斯拉高场超导磁体,将带动数千吨超导材料需求[6]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材料制备成本偏高,如YBCO超导线材市场价格为150美元/千安米,距离大规模应用目标(50美元/千安米)仍有差距[8] - 关键技术存在短板,高端超导磁体和核磁共振谱仪依赖进口,产业化能力不足[9] - 产业链配套不完善,部分科研装备、高纯原材料和高质量靶材依赖国外进口,面临断供风险[9] 产学研融合推动发展 - 需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性能材料制备及高场强电应用关键技术[10] - 强化产业协同,上游加强原材料自主可控,中游提升配套装备和技术保障,下游构建应用牵引的反馈闭环[10] - 构建创新生态,鼓励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效产业创新体系[11]
五家外企诠释为何依然青睐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6-28 23:16
外资企业青睐中国市场的原因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电梯保有量全球第一,在用电梯超过1100万部,接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总和 [2] - 中国政府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老旧小区电梯更新获超长期国债支持,服役超过15年的电扶梯接近百万台且年均增长超两位数 [2] - 2019-2024年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6万亿元提升至1.8万亿元,利润率持续领先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4] 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天津波音工厂50%生产材料由中国制造供应 [4] -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超过1600家供应商,与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构成绿色供应链体系 [4] - GE医疗磁共振东半球总部是美国以外唯一具备磁共振全链条制造能力的基地,全球每两台磁共振产品中有一台产自中国 [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5] - 西部超导为GE医疗开发特种设备和绝缘工艺,产品质量远超全球其他供应商 [6] - 弗兰德在华近四年投资超十亿元,中国风电领域的挑战锤炼了其快速响应与成本管控能力,反哺全球市场 [8]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 2025年1-5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 [9] - 半数以上日本受访企业计划2025年增加或保持对华投资,76%在华英资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投资,超一半德资企业未来两年将增加投资 [9] - GE医疗天津基地获批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全球保税维修业务,成为京津冀首个医疗器械保税维修试点企业 [8]
【看新股】上海超导拟科创板IPO:2024年扭亏为盈 客户集中度较高值得关注
新华财经· 2025-06-27 07:14
公司IPO及募资计划 - 上海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198.1561万股,募集资金用于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一期)[1] - 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58.74%,从3577.99万元增长至23952.56万元[4]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294.7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亏损2611.39万元,2023年亏损390.98万元)[4] -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销量从2022年68.72千米增长至2024年955.47千米[9] 主营业务分析 -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是核心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69.84%提升至2024年97.8%[1] - 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从2022年262元/米降至2024年92.91元/米,毛利率从27.17%提升至61.46%[9] -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连续3年排名第一[2] 股权结构 - 无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分散[3] - 第一大股东精达股份持股18.15%,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22.38%[3] - 第二大股东共青城超达持股10.92%[3] 客户与市场情况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2022-2024年分别为74.24%、87.45%、81.93%[10][12] - 客户包括南方电网、中国科学院、联创超导、CFS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2]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大科学装置等[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能批量供货的生产商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1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FFJ、SuperPower、SuNAM、东部超导等[12] - 行业内企业普遍积极扩产,新进入者增加,跨区域竞争加剧[12]
拿地即开工 交地即交证 近百亩土地“五证连发” “张江速度”护航上海超导“快跑”
解放日报· 2025-06-26 09:36
公司发展 -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高温超导材料核心供应商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客户覆盖180多家国内外单位 [1] - 公司2011年从上海交大起步 2014年迁入张江 2022年完成年产量从200公里至2000公里的产能跃升 [1] - 公司计划3年内将产能从2000公里扩展至2万公里 目前正在建设100亩规模的新工厂 [2] 行业地位 - 全球仅三四家超导材料企业年出货量超100公里 上海超导是唯一实际年出货量超1000公里的企业 [1] - 中国超导材料在性能 交付能力及产品一致性方面已具备绝对领先优势 [2] 产能扩张 - 公司选址张江康桥工业区建设新工厂 以每亩低于预期一半以上的价格获得100亩工业用地 [2] - 张江科学城建设办公室组建审批服务专班 实现拿地当天"五证连发"(用地规划许可证 设计方案批复 审图证 施工许可证 土地不动产权证) [3] - 公司预计新产能将帮助其在全球竞争中领先对手一个身位 [4] 政策支持 - 张江通过土地"限价"政策大幅降低工业用地价格 助力优质企业低成本落地 [2] - 张江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 为超导等新兴产业提供高效审批服务 [3]
上海超导科技IPO:技术光环下的财务隐忧与领导人迷雾
搜狐财经· 2025-06-20 21:58
IPO基本信息 - 上海超导科创板IPO于2025年6月18日获受理 计划募资12亿元 [1][3] - 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18日 注册资本5.2亿元 法定代表人为马韬 定位高温超导材料研发商 [3] - IPO进程:2024年11月28日启动辅导(中金公司辅导) 2025年6月18日获受理(中金保荐) [3] 业务与客户结构 - 客户集中度畸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贡献81.93%营收 其中中国科学院占比30.26% 联创超导24.20% 能量奇点14.77% [5][6] - 国家电网招标量2024年下滑30% 导致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180天增至287天 [5] - 技术商业化存疑:核聚变装置(如洪荒70)未商业化放量 医疗设备处试验阶段 行业预计大规模应用需5-10年培育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快速增长:0.35亿元→0.83亿元→2.39亿元 2024年净利润扭亏为0.72亿元(前两年亏损) [12] - 2024年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达52% 前五大客户中联创超导、能量奇点等成立不足5年 交易真实性待考 [12] - 募投项目拟新增6000公里年产能(现有1000公里) 但2024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仅约50公里 供需严重错配 [12] 公司治理与监管风险 - 董事长马韬背景信息有限 其控制的共青城超达投资含3家2021年注销的关联公司 其中上海超导能源曾因税务违规被处罚 [8][10] - 监管可能质询:技术变现能力、无控股股东架构下的决策机制、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及关联交易披露 [13]
可控核聚变系列 - 高温超导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高温超导行业、光伏行业、核聚变行业、电力行业、交通行业、PCB 板材行业 - **公司**:上海超导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超导材料分类及特性** - 超导材料理论上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二类可形成混合态,实用化程度高;实用化超导分为低温和高温超导,高温超导可在液氮条件下工作,更具应用前景[1][3] - 超导材料与半导体本质区别在于超导在临界温度以下零电阻,主要性质有零电阻、麦斯纳效应和约瑟夫森效应,在强电应用有优势[2] 2. **高温超导带材类型及特点** - 高温超导带材分铜基和铁基,铜基含铋系和 YBCO,铋系已商业化但磁场下性能衰减快、成本高,YBCO 性能稳定成本低;中国铁基超导有显著突破和应用[1][5] 3. **高温与低温超导对比优势** - 高温超导临界磁场高,可用液氮制冷,避免液氦受限问题,在科研和医疗设备逐渐替代低温超导[1][6] 4. **中国铁基高温超导成就** - 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型铁基获国家重大奖项,产生几位院士,能生产 100 米长铁基带材,制造全铁基磁体等[7] 5. **超导材料性能与工作温度关系** - 超导材料在 4.2K 液氦时性能比 77K 高约十倍,很多材料在 10K 或 20K 使用,可降低制冷难度、耗电量和应用门槛[9] 6. **临界电流密度影响** - 高温超导材料临界电流密度可达兆安每平方厘米量级,能通过更大电流,实现更紧凑磁体设计和更强磁场[10] 7. **高温与低温超导材料特性和加工区别** - 高温超导是陶瓷类,加工成带材需复杂真空镀膜工艺,成本高;低温超导是金属合金类,采用拉拔工艺,加工简单[11][12] 8. **高温超导行业发展现状及空间** - 低温超导技术成熟,降本空间有限;高温超导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在性能、产率和设备优化方面有提升空间[13] 9. **超导带材组成及加工** - 高温超导带材由基带、缓冲层、超导层和保护层组成,基带主流是哈氏合金,仍依赖进口;缓冲层氧化镁重要,主流采用 IBAD 离子束辅助沉积;超导层材料主要是钇钡铜氧或稀土钡铜氧,加工方式多样;银保护层需两面镀银,镀铜工序依应用而定[14][18][19][21][22] 10. **超导带材应用领域** - 核聚变领域用于电流引线、B 型线圈、中心螺旋管、极向场线圈和 D 型线圈等;电力领域有高温超导示范项目、超导限流器、变压器和风力发电机等应用;交通领域用于磁悬浮列车、电动船舶和飞机等[24][26] 11. **核聚变设备研发成本** - 包括研发成本(工艺优化、设备优化、专利申请、测试分析和人员工资)和生产环节原材料成本,国产化和大规模采购可降成本[27] 12. **反冲层真空镀膜技术优势** - 在 PCB 板材中利用率高,辅料成本低,可优化抛光液和水使用效率,但包装费用高,产能低时成本高[28] 13. **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成本** - 单位成本从 2022 年 260 元/米降至 2024 年 92 元/米,未来仍有下降空间,取决于规格和市场需求[29] 14. **上海超导公司情况** - 净利率高、市占率达 80%,原因是前期设备折旧完成、政府支持和扩产早,但随其他公司发展,情况可能变化[3][30][31] 15. **高温超导材料行业价格** - 未来价格受性能、价格、工期等因素影响,中国市场有低价竞争趋势,能否维持当前价格视市场情况而定[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硅衬底厚度变薄可减少材料使用、使带材紧凑,产生更强磁场;机械抛光可减少化学溶液使用;CSP 未产业化,用于实验室[17] - 超导限流器利用无阻和高电阻特性保护电网,提高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15][16]
拟募资12亿!上海科创集团投资的上海超导科创板IPO获受理,国内市占率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6-18 20:30
公司IPO进展 - 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审计机构为致同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为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 [1] 股东支持历程 - 上海科创集团自2014年起持续投资上海超导 在技术路线争议期提供关键资金支持 帮助重建生产流程和标准体系 [3] - 2022年协助完成并购重组并引入战略投资人 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3] - 股东采用"有事召之即来 无事从不打搅"的赋能式管理风格 [4] 技术及行业地位 - 公司实现全球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批量年产千公里级(12mm宽) 为国际唯二具备该产能的企业 [4] - 自主研发生产线 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2022-2024)第一 2025年市占率超80% [4] - 产品应用于可控核聚变 超导电力 大科学装置等六大领域 是全球可控核聚变龙头企业的国内唯一批量供应商 [4] 客户与合作网络 - 客户涵盖美国CFS 英国TE 南方电网 中车长客 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 [4] - 与能量奇点 星环聚能 联创超导等创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4] 发展历程 - 从上海交大实验室孵化 现已成为全球高温超导材料领军企业 [4] - 完成从实验室技术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突破 实现"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产业落地 [3][4]
精达股份:参股公司上海超导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快讯· 2025-06-18 19:35
公司动态 - 精达股份参股的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已于2025年6月18日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1] - 精达股份持有上海超导9458.75万股,持股比例为18.15% [1] 行业信息 - 上海超导专注于高温超导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上海超导是国际上唯二实现批量年产千公里级以上(12mm宽)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生产商之一 [1]
超导材料:供需紧张,核聚变加速的重要驱动
2025-06-16 23:2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1 超导材料分类与技术路线 - 超导材料分为低温超导(临界温度<25K,如铌钛合金)和高温超导(临界温度≥25K,如铋锶钙铜氧系)[2] - 按磁场响应分为第一类(单一临界磁场)和第二类(双临界磁场)超导体[2] - 高温超导带材多层结构包括金属基带、缓冲层、超导层和保护层[7] - 制备工艺包括IBAD、PVD(平整薄膜)、CVD等[7] 2 超导材料制备工艺与优缺点 - 超导层制备方法: - PLD法:薄膜密度高但设备昂贵[8] - MOCVD法:大面积均匀但原料成本高[8][9] - MOD法:原料利用率高但技术难度大[9] - 国内外企业技术路线差异: - 上海超导/胜驰科技:PLD工艺[10] - 东布超导/Superpower:MOCVD路线[10] - 上创超导/美国超导:MOD技术[10] 3 核聚变领域应用 - ITER项目磁体投资占比28%,EAST项目磁体投资数十亿元[11] - 低温超导用于ITER磁体系统(18个环向场线圈等)[11] - 高温超导应用于Spark项目(全高温超导路线)[11][13] - 高温超导可提升磁场强度,降低核聚变装置成本[13]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核聚变行业加速发展,实验堆/示范堆规划启动[12] - 试验堆投资进度约10%,下半年招标将展开[12] - 超导材料工序紧张,需求端持续提升[12][14] - 国内企业总产能7,000公里,良率限制实际产量[3][15] 5 主要企业动态 - 上海超导: - 2025年产量4,000公里,计划2027年扩产至4倍[16] - 市场份额领先,良率行业前列[16] - 东部超导: - MOCVD工艺优势,永鼎控股稀缺标的[17] - 西部超导: - 低温磁体龙头,扩展高性能磁体业务[18] - 联创光电: - 主导星火1号项目,先发工艺积累优势[18][19] 6 供需与市场机会 - 星火1号项目需求1.5万-2万公里,供需紧张[3][15] - 关注企业: - 金达股份/永林股份/西部超导:订单潜力大[3][19] - 国光电器/安泰科技:设备及组件环节龙头[19] 7 技术发展前景 - 高温超导渗透率提升,未来技术趋势[6] - 需突破规模化制备瓶颈,降低成本[4][6] - 室温超导尚未跨越应用门槛[5]
核创纪元系列:超导材料:供需紧张,核聚变加速的重要驱动
长江证券· 2025-06-16 22: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超导材料供需紧张,是核聚变加速的重要驱动,高温超导材料性能更优有望成趋势,在核聚变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相关产业链核心价值环节公司值得关注 [1][8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超导材料:类型多样、应用广泛 - 超导是具备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特征的先进材料,1911 年首次发现,有零电阻、迈斯纳、量子隧穿三大效应 [11][13] - 超导材料类型多样,按临界温度分低温、高温超导,按外磁场响应程度分第一、二类超导体,按材料类型分元素、合金或化合物、氧化物超导体等,按低温处理方式分液氦、液氢、液氮温区超导体和常温超导体 [14][16][21] - 低温超导材料技术成熟但成本高,高温超导材料性能优、成本低但处于早期商业化阶段,新一代核聚变装置考虑采用高温超导材料 [22] - 高温超导材料主要分铜基、铁基和氢基三大类,技术路线包括 PLD、MOCVD、MOD 等,超导带材核心构造由金属基带、缓冲层和超导层组成 [24][26][35] 超导成为核聚变产业加速的重要技术 - 超导磁体是托卡马克装置关键组成部分,可创造强磁场、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ITER 磁体系统成本占比约 28% [38][44] - ITER 磁体系统由环向场、极向场、校正场超导磁体系统和中心螺管组成,均采用低温超导材料 [46][54][55] - 高温超导有助于提升磁场强度、降低建造成本,新一代核聚变装置如 SPARC 采用高温超导磁体技术,能量奇点、星环聚能等公司在高温超导磁体领域取得突破 [59][67][68] - “星火一号”项目计划 2025 年完成技术验证,2029 年发电并入电网,2035 - 2040 年商业化,核心依托联创光电高温超导技术 [82] 产业链核心价值环节,供需格局紧张 - 超导材料环节供需紧张,带材供应紧张,磁体价值量突出,龙头格局稳固 [85] - 国内代表公司有精达股份、永鼎股份、联创光电等,国外代表公司有 MetOx Technologies、Faraday Factory Japan 等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