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业
icon
搜索文档
一只十几元的烤鸭,是美国无法翻越的高山
新消费智库· 2025-06-11 20:46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 - 烤鸭产业链通过鸭绒、鸭舌等高附加值副产品实现成本分摊,使终端烤鸭价格低至20元以下,出厂批发价仅2至3元[8][9][10] - 甘蔗渣、玉米芯等农业副产品被转化为生物质发电燃料或木糖醇等工业原料,广西和山东形成全国领先的循环利用体系[15][18] - 地沟油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上海日均处置量达263吨(2013年的3.1倍),并用于生产生物质绿色甲醇和航空燃料[24][27] 规模效应与资源循环 - 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能力达4亿吨,超过县城以上生活垃圾清运总量3.11亿吨,出现数千万吨处理缺口[22] - 纺织业再生纤维技术领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推动消费前后再生棉生产,天富龙等企业布局差别化复合纤维回收[31][32] - 五金产业以废料为核心利润源,永康等地通过废料循环实现加工成本趋近于零[34] 跨行业协同创新 - 蜜雪冰城通过全产业链布局降低各环节成本1%,与君乐宝合作建养牛场以强化供应链[37] - 湖北潜江形成全球最大甲壳素产业基地,小龙虾虾壳利用率达100%,2024年发布全产业链标准化白皮书[38] - 挪威三文鱼副产品利用率不足10%,而中国移动式炭化炉可将林业残余物高效转化为生物炭[40] 技术驱动的效率突破 - 洛钼集团高压氧浸技术从铜矿中提取钼纯度达99.999%,满足核反应堆标准[31] - 电解铝副产品银拉低全球银价,伴生矿钼的分离技术形成中国独特优势[31] - 牧原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2.5元/公斤,规模化养殖推动行业效率提升[37] 市场与政策协同效应 - 农村垃圾收集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推动废弃物资源化[22] - 新疆"牧光互补"模式结合绿色能源与大农业,形成差异化产业优势[35] - 统一大市场与激烈竞争催生技术创新,如蜜雪冰城低价策略倒逼供应链优化[37][42]
美媒提醒特朗普,关税战正削弱美国,中国超越的“分水岭”已到来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52
直到现在,特朗普还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在超越美国。 看着特朗普第二任期统治下的美国,美国媒体已经开始着急,他们发出提醒,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够重视 起来,不要再继续错误行为了。 特朗普二次"入宫"的政策,真的错了吗? 从特朗普上台开始,他的核心只有一个:利益。他喊着"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做的全是 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的事情。 上任前两个月,特朗普践行自己在竞选时期的承诺:改善国内非法移民的情况、签署各种政令、与马斯 克一起,对各部门下手,做的是"节流"的事情、推动俄乌停火等等。 本以为特朗普此任期真的会就"MAGA"展开行动,然而,上任的第三个月,特朗普就暴露了自己的目 的。 就连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内部也出现了不赞同的声音。更别说这项政策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许 多铁杆盟友因此开始考虑这段关系。 简而言之,关税能够给美国带来多少收入暂且不论,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遭受内外 夹击了。 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唯一超出其预料的就是中国。中国从推出"对等关税"开始就持强烈反对态度,但 特朗普也认为,中国虽然反对,但迟早会接受自己的政策。 他发动了关税战,称关税会让美国好起来,还喊话希望美国民众" ...
2025年5月造船订单总结:二手船价先于新船价企稳,301对中国造船业冲击逐步修复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0 18: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投资评级均为买入 [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01具体落地政策较草案强度大幅减弱,造船利空压力释放,落地后新签订单及船价有望修复 [4] - 关税谈判后看好造船进入预期修复阶段,新签订单及船价有望修复,4 - 5月新签订单中国份额重回首位,301对中国造船业冲击逐步修复 [4] - ST松发资产重组获证监会批复,恒力重工为造船 + 发动机双轮驱动,手持订单金额可观,产能提升显著 [4] - 中国动力发布收回子公司少数股权草案,假设增发的可转债最终全部转股,此方案将增厚公司EPS [4] 各部分总结 船海产业链核心变化 美国301法案落地 - 新方案取消累积收费、设置收费上限、解决单航次多港挂靠问题,只针对中国建造船舶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对部分中国建造船舶豁免,且继续公开意见征询 [7] - 301落地强度低于预期,造船利空压力释放,新签订单及船价有望修复,关税影响分三个阶段,当前造船需求端刺激多,供给紧张持续 [7][13] 恒力重工更新 - ST松发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获证监会批复,恒力重工手持订单金额约134亿美元(含选择权订单),排产至2029年,2025 - 2027年排产量逐年提升 [17] - 恒力重工产业园满产后发动机台数交付水平约为中国动力的40% - 50%,二期产能2025年1月投产,全面达产后产能提升,产品谱系扩张 [19] 中国动力更新 - 中国动力向中船工业集团购买16.51%中船柴油机股权,总交易价格38.14亿元,对中船柴油机总估价240亿元,扣除分红后交易对价231亿元 [24] - 假设100%转股,此次方案增厚公司EPS,2024、2025年EPS分别增厚15%、14% [24] 5月造船市场量价更新 5月造船市场汇总 - 船价方面,新造船价格指数187点,月环比下跌0.22%,二手船价格指数178点,月环比上涨0.11% [27] - 手持订单方面,全球船舶手持订单3.9亿DWT,环比上涨1%,各船型手持订单量有不同变化 [27] - 订单运力比方面,全船型订单占运力比16%,各船型手持订单占比处于不同分位 [27] - 分船型看,5月干散货船及非主流船型为新签订单主力,载重吨和金额口径下各船型订单量及占比有差异 [27] - 分国别看,5月中国为新签订单主力,载重吨和金额口径下中国、日本、韩国新签单量及占比有变化 [27][48] 船价变化 - 2025年5月末新造船价格指数186.69点,环比下跌0.22%,各船型新造船价格指数有不同变化;二手船价格指数177.57点,环比上涨0.11%,各船型二手船价格指数有不同变化 [30] 手持订单 - 2025年5月末全球手持订单量月环比上涨1%,手持订单占运力比环比增长,干散货船、原油轮手持订单运力占比处于历史低位 [33] 新签订单 - 载重吨口径下,5月新签订单315万载重吨,环比下滑70%,干散货船为订单主力,各船型订单量及占比有差异 [34] - CGT口径下,5月新签订单166万CGT,环比下滑64%,豪华邮轮成为主力,各船型订单量及占比有差异 [40] - 金额口径下,5月新签订单73亿美元,环比下滑55%,豪华邮轮成为主力,各船型订单量及占比有差异 [42] 高价订单陆续交付,中船系船厂订单梳理 中船集团交付测算 - 据克拉克森,中船集团2025 - 2027新船交付量持续提升,对应业绩弹性显现,预计交付量同比有不同变化 [51] 中船集团旗下主要船厂交付预测 - 沪东中华、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澄西造船厂、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大连造船厂、山海关造船厂、中船天津造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2025年预计交付运力及2025 - 2027交付量同比变化各有不同 [59][68][75] 低价订单交付尾声,利润逐步释放 - 造船企业利润释放源于毛利率改善,2H2021船价大幅上涨后的高价订单将陆续交付,高价订单占比逐渐成为交付主流,利润逐步释放 [78] 合并产能与市值测算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后产能最大化可达全球总产能的33%(DWT口径)/18%(CGT口径),集团所有造船资产完成合并,产能将占到全球的40%(DWT口径)/23%(CGT口径) [79] - 合并后市值区间为2280 - 4238亿元 [80] 扬子江造船毛利率 - 扬子江2024全年造船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8%,其利润率可作为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利润率变化的领先指标 [85]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PO估值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手持订单金额维持稳定,当前P/Orderbook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距离景气周期1.5倍以上空间充足 [86][90]
日本造船复活的条件(下)美国求援是最后良机
日经中文网· 2025-06-09 15:12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重振计划 - 美国曾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二战后败于日本和欧洲企业,造船能力萎缩至中国的1/200 [1] - 特朗普政府提出重振造船业,要求日本联合建造军民两用船并投资西海岸造船厂 [1] - 美国通过法律强制国内航运船舶必须本土建造,但导致国际竞争力丧失 [1] 韩国企业的快速响应 - 韩国HD现代重工业宣布与美国军工造船企业HII合作,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 [2] - 韩华海洋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并首次承接美国海军4万吨级后勤支援舰大修订单 [3] 日本企业的态度与挑战 - 日本企业认为设计合作可行,但人力与资金不足,尤其难以派遣指导人才赴美 [3] - 川崎重工与中国企业合资的造船公司订单排至2028年,暂不调整对华关系 [4] - 日本企业对美国支援请求持静观态度,更关注国内海运公司投资 [4] 日本国内造船业动态 - 商船三井计划2025年前投资2万亿日元,日本邮船计划2026年前投资1.4万亿日元 [5] - 日本邮船强调从本土采购船只对安全保障的必要性,愿承担一定成本 [6] - 日本船主协会呼吁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如LNG船,认为行业扩张良机已至 [6] 日本造船业合作与重组趋势 - 今治造船等4家公司与3家商船公司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船 [7] - 常石造船与尾道造船启动干散货船联合开发,新来岛DOCKYARD瞄准高附加值船舶市场 [7] - 三菱造船提出行业需合作而非内耗,重组迹象显现 [7] 中国与日本造船业对比 - 中国通过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集中解决设计人才不足问题 [8] - 日本造船业需着眼5-10年规划,抓住行业复苏机会 [8]
“无视”美国港口费,航运巨头继续争购中国船
搜狐财经· 2025-06-08 22:44
中国造船业竞争力 - 尽管美国自4月起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全球买家仍持续采购中国船舶,因中国造船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难以替代 [1] - 地中海航运公司高级副总裁明确表示港口费用不影响其在中国订购船舶的计划,并强调中国造船公司技术能力和实力雄厚 [3] - 中国造船速度远超美国,平均每5天交付一艘新船,而美国年产能仅约1.5艘,且美国造船成本接近亚洲的5倍 [5] 全球航运业趋势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5年内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推动航运公司加大对绿色燃料和脱碳技术的投资,导致新船订单显著增加 [5] - 日本商船三井公司虽暂停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但仍视中国船厂为重要合作伙伴,因全球仅有少数船厂能制造高品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6] 市场份额与订单分布 - 2024年前4个月全球新船订单修正总吨位达1260万吨,中国公司占比54%,韩国占比22%,凸显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主导地位 [6] - 地中海航运公司在中国多家大型造船厂(如长宏国际、广船国际、恒力重工)持续进行船舶建造 [5]
美国下黑手,全球航运巨头:不改,还买中国船
观察者网· 2025-06-06 23:28
全球造船业格局与中国竞争力 - 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绿色船舶订单 涵盖LNG双燃料 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船和电池混合动力船等主流船型[2] - 中国造船厂占据全球50%以上产能 形成"中国+其他"两分天下的市场格局[4][5] - 2025年前四个月全球新船订单1260万CGT 中国占比54% 韩国22% 美国仅0.2%[5][6] 航运巨头对中国造船业的依赖 - 地中海航运(MSC)订购100多艘新船 首选中国造船厂 包括舟山长宏 广船国际 恒力重工等[4] - MSC高级副总裁表示中国造船技术能力无可替代 美国港口收费不影响订购策略[1][2] - 日本商船三井(MOL)虽暂缓中国LNG船订单 但仍将中韩船厂列为重要合作伙伴[5] 美国重振造船业的困境 - 美国仅剩5家能建造大型商用船舶的船厂 新造船成本高昂 劳动力不足 设施有限[6][8] - 摩根大通指出美国在劳动力成本与技术储备方面难以与中国抗衡[4] - 美国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失去竞争优势 近期缺乏商船建造经验[8][10] 绿色航运趋势与订单增长 - IMO要求2050年实现航运净零排放 推动新船订单从2016年8.2%增至2024年41%[2] - 舟山长宏交付MSC的115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另有36艘同类订单在建[5] - 能源转型趋势促使航运公司加速投资新燃料船舶[1][2]
日本造船复活的条件(上)联合开发新一代船
日经中文网· 2025-06-06 15:55
日本造船业现状 - 日本造船业当前面临旺盛需求,船坞排期已排到3年之后,船价保持在高位 [1] - 船价指数从2020年低点上涨1.5倍,2024年达到189.2(以1988年1月为100) [5] - 日本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达到约3.7年的工作量 [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造船新订单份额:中国占69%,韩国占15%,日本仅占7% [5] - 中韩企业在LNG运输船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订单韩国56艘,中国37艘,日本自2016年以来几乎没有订单 [7] - 中韩企业在技术实力方面不断提升,日本企业存在感持续降低 [1][5] 企业业绩表现 - Japan Marine United(JMU)2024财年净利润达199亿日元,同比增长5.4倍,创历史新高 [5] - 三井E&S净利润达390亿日元,同比增长1.6倍 [5] 日本企业的应对策略 - 推进"全日本(All Japan)"体制,包括氨燃料船燃料箱通用化等举措 [7] - 日本国土交通省对16家公司约1200亿日元的零排放船投资提供补贴 [7] - 成立MILES联盟开发液化二氧化碳船,成员包括今治造船、三菱重工等7家公司 [8] 未来挑战与机遇 - 日本企业面临3年后船坞空置期的竞争挑战 [5] - LNG运输船租金处于最低价位,未来新船供应潮持续,销售前景不明朗 [9] - 中国船舶集团已率先完成液化二氧化碳船并交付使用,日本企业面临紧迫竞争 [9] 行业活动与政策影响 - Bari-Ship 2025海事展吸引24国380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 [3] - 日本政府与美国进行第3轮关税谈判,需应对特朗普政府造船业复兴方针 [3]
联合国贸发会议:美关税政策冲击全球渔业贸易
搜狐财经· 2025-06-06 15:45
报告强调,海洋经济驱动全球供应链,支撑就业与粮食体系,并推动全球创新。在关税与气候变化挑战 下,保持海洋贸易的可持续流动对全球发展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 据了解,初级渔业产品指的是未经加工的渔业产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的这份报告显 示,美国是初级渔业产品的净进口大国,2023年美国初级渔业产品出口额为45亿美元,进口额达160亿 美元(约合1149亿元人民币)。目前,美国对几乎所有渔业进口产品加征10%的关税。由于本土生产能 力提升空间有限,美国鱼类产品价格有可能会因关税政策上涨。 报告指出,依据美墨加协定,墨西哥和加拿大两国符合原产地规则的渔业产品可免征关税,但不符合原 产地规则的产品将面临25%的关税。巴西55%的初级渔业产品出口至美国,美国关税可能促使巴西转向 国内市场或其他贸易伙伴。 贸发会议的这份报告还提到,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已经导致造船及港口设施成本上升。对不同市场 实施的非对称性新关税措施可能影响传统双边贸易流动。海洋服务业也会受到冲击,包括海上货物运输 服务需求走弱和海运航线调整。美国上调关税将扰乱传统贸易流动,对消费者和出口商都造成显著影 响。 (央视财 ...
军舰制造成本远高于中国,日本将出手,能否重振美国造船业?
搜狐财经· 2025-06-05 19:09
美日造船业合作 - 美国要求日本增加对美国制造业尤其是造船业的投资 [1] - 日本政府酝酿与美国合作成立日美造船业基金以振兴美国造船产业 [1] - 本轮美日关税谈判可能为日本政府推出的造船业计划注入新活力 [1] 美国造船业现状 - 美国造船行业年船只交付量平均仅18艘全球市场份额约0.1% [3] - 美国军舰造价远高于中国新型中型登陆舰单价4.29亿美元是中国同类产品的13倍星座级护卫舰平均造价16亿美元是中国054B的三倍 [3] - 中国海军055与052D驱逐舰价格分别约为8.8亿美元和5亿美元 [3] - 美国民用船舶竞争力不足市场规模较小完全依靠军用船舶难以支撑行业 [4] 美国造船业挑战 - 高昂人力成本技术工人短缺产业链和基础设施老旧阻碍复兴计划 [5] - 现代造船业产业链复杂需重建整个船舶产业链提升各环节产能 [7] - 美国造船成本是日本和韩国的3到4倍主要受人力成本及供应链溢价影响 [7] 日本造船业现状 - 日本造船企业市场份额从2015年前的三强之一降至2024年的约6% [7] - 日本造船成本高于中国和韩国人力资源短缺和老龄化限制产能 [7] - 日本在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等高端船型领域丧失竞争力订单流向中国和韩国 [7] 全球造船业格局 - 预计2024年中国船企在全球新船订单中市场份额达70%同比增长54% [3] - 韩国造船业市场份额下降至17%左右 [7]
特朗普突然加征进口钢铝关税,从25%从50%,这次可不是乱出拳
搜狐财经· 2025-06-04 23:05
全球造船业格局 - 中国占据全球造船市场主导地位,2023年拿下超70%的新造船订单,在18种主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首位,全球55%的造船完工量来自中国[1] - 美国商船产量严重萎缩,截至2024年仅占全球总量的0.1%,远落后于中国、日本、韩国和法国等竞争对手[3] 美国重工业困境 - 美国工业面临人工成本高、工人短缺、材料供应不足和供应链不完善等系统性挑战,轻工业薄弱导致基础物资短缺,造船业衰退进一步制约全球贸易竞争力[3] - 美国政府曾通过补贴政策试图重振本土造船业并吸引日韩企业投资,但收效甚微,本土企业仍难以参与国际竞争[3] 钢铝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将钢铝进口关税从25%提升至50%,钢铁成本约占商船总成本的30%,该政策旨在刺激本土钢铝产业并迫使外资企业赴美建厂[4] - 关税政策直接干预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原149亿美元收购案因50%关税导致海外迁移不可行,变相迫使日方承诺追加100亿美元在美投资[6][8] 钢铁行业动态 - 中国钢铁企业因2022年房地产调整周期转向出口市场,连续两年保持30%左右的出口增速,低价策略加剧全球竞争压力[6] - 美国钢铁公司在行业压力下寻求出售,日本制铁试图收购以服务在美日系车企,但遭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6][8] 政策战略意图 - 美国通过关税保护本土钢铁产能,防止产业外迁并保障就业,同时为造船业复兴提供原材料基础[4][8] - 政策设计具有双重目标:既维护现有工业体系(如保留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又强制获取外资新增投资(如日本制铁100亿美元承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