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搜索文档
LNG 动力船狂潮:15.3 亿订单掀起航运业赌局,全球贸易链路生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53
航运业环保转型 - 阳明海运投资15.3亿美元订购7艘15000TEU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减排效果比传统燃油船提升近20% [1] - 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分别投入15780TEU和16000TEU级新船,应对IMO的EEXI、CII、EU ETS等环保法规 [1] - LNG动力船的普及将导致舱位成本中新增"绿色溢价",绑定高环保标准船队的货主可能在欧盟碳关税市场获得优势 [1] 全球运力网络重构 - 地中海航运将2.4万TEU巨轮从亚欧线转向非洲航线,因当地港口基建升级和货量激增,直航使中国至西非时效缩短3-5天 [2] - 南美东岸航线引入11000TEU大船,中小货代的拼箱成本结构被重塑 [2] - 阳明2028年到位的12艘新船将稳定中美、中欧航线运力,马士基新船布局强化青岛等北方港口枢纽地位 [2] 燃料供应链变革 - LNG动力船批量入列推动港口加注设施建设,新加坡港因加注效率领先成为新枢纽 [2] - 港口LNG基础设施进度将影响外贸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 [2] 共勤外贸服务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提供国际物流、货运代理、单证财税等综合服务,拥有国内外物流网络和数字化能力 [4][8] - 全国21家分公司,全球280家合作代理,300名员工,服务5000家客户,年营收12亿元 [6][10] - 目标是通过优化人力资源和网络建设,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盈利且信誉良好的综合服务商 [5][9]
为抗衡中国领先地位,韩美“一拍即合”:将为美国重振造船业献力
搜狐财经· 2025-07-16 08:59
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全球新船订单中占据70%份额,韩国仅占17%,美国份额极低[3] - 中国在大型集装箱船、油轮和高技术LNG运输船领域具备全面制造能力,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 中国造船成本优势显著,LNG运输船报价比韩国低10%-20%,得益于完整产业链支撑[3] 美韩造船合作动态 - 韩国现代重工与美国爱迪生·舒埃斯特公司合作,计划2028年交付首批美国本土制造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5] - 美国法律要求其水域商船必须本土制造,限制韩国直接出口[5] - 韩国韩华海洋已完成美国海军"沃利·施艾拉"号大修,计划扩展军舰服务业务[8] 行业竞争关键因素 - 美国面临钢铁产能不足问题,直接影响造船业竞争力[7] - 荷兰专家指出美国缺乏可靠钢铁制造业,短期内难以在成本上与中国竞争[7] - 韩国研究员承认在成本竞争力方面落后中国,影响全球市场份额[7] 长期竞争趋势 - 中国造船业领先地位源于数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建设[10] - 成本控制比技术更重要,完整产业链是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10] - 国际竞争本质是人才和技术竞争,持续创新对保持领先优势至关重要[12]
绿色转型加速 集运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期货日报网· 2025-06-12 09:2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集装箱航运业承担全球超过80%货物运输任务,但每年消耗大量船用燃料油,产生占全球总量3%的二氧化碳排放[1] - 传统船用燃料油(HFO/MGO)碳硫含量高,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对气候和健康造成负面影响[1] - 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050年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比当前增加50%-250%,威胁全球气候目标[1] 国际监管框架 - IMO通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要求2030年排放比2008年降低20%-30%,2040年降低70%-80%,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2] - 2025年4月通过的"IMO净零框架"规定:2028年起船用燃料温室气体强度持续降低,未来20年逐步加严,并计划建立全球碳定价机制[2] 技术转型路径 - 替代燃料应用加速:甲醇、LNG、氢燃料成为新造船/改造首选,地中海航运部署LNG双燃料船,长荣海运和ONE订购甲醇燃料船[3] - 船舶设计优化:新船采用船体结构优化、废热回收系统、空气润滑系统等技术提升燃油效率[3] - IMO设立净零基金奖励零碳燃料船舶,航运联盟通过联营模式共享绿色技术[3] 市场结构变化 - 绿色转型加速行业整合:资金雄厚公司更快投资新技术,小型公司面临生存压力或被整合进大型联盟[3] 转型障碍 - 绿色燃料供应不足:氨燃料技术不成熟,加注/储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4] - 成本压力:绿色燃料价格高昂,IMO补贴难以完全覆盖,部分成本需航运企业自行承担[4] - 港口配套不足:全球仅少数港口具备绿色燃料加注能力,岸电设施普及率低[4] 政策复杂性 - 航运企业需同时满足IMO框架、欧盟FuelEU Maritime等多重法规,合规成本大幅增加[4] - 部分国家对IMO协议持反对意见,政策协调难度增加企业运营风险[4]
前5月数据出炉 我国外贸呈现哪些特点?一文详解
新华网· 2025-06-11 07:27
外贸总体表现 - 前5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 同比增长2.5% 延续增长态势[1][2] - 月度数据呈现逐月改善趋势 1月同比下降2.2% 前2月降幅收窄至1.2% 一季度转正微增1.3% 前4月增速达2.4% 前5月进一步提升至2.5%[2] 装备制造业表现 - 前5月出口装备制造业产品6.22万亿元 同比增长9.2% 占出口总值58.3%[1][6] - 装备制造业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73% 其中5月贡献率高达76.9%[1] - 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电动汽车增长19% 工程机械增长10.7% 船舶增长18.9% 工业机器人增长55.4%[1] - 造船业全球竞争力显著 全球新订单超70%流向中国 手持订单交付期排至2029年 高附加值LNG双燃料船占比过半[7] 民营企业表现 - 前5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0.25万亿元 增长7% 占外贸总值57.1% 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9] - 深圳民营企业表现亮眼 新增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进出口规模占深圳外贸总值超70%[9] - 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AI咖啡机器人企业实现倍增式发展 机械臂月产量达200台 样机交付周期仅168小时[9] - AI全景相机企业连续6年全球市占率第一 新品迭代周期6-12个月[10] 外资企业表现 - 前5月外资企业进出口5.21万亿元 占进出口总值29%[3] - 有进出口实绩外资企业超7.3万家 创5年来同期新高[4] 潮玩产业表现 - 东莞潮玩产业全球领先 全球动漫衍生品25%由东莞制造 中国85%潮玩产自东莞[12] - 传统文化IP创新转化 "十里红妆"系列销往100多国 累计销售230万套 70%产品含中国元素[12][13] - "醒狮"系列在欧洲热销 英国市场年销10万只[13] - 产业基础雄厚 东莞拥有超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和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14] 区域产业协同 - 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 AR眼镜企业拥有近300件专利 产品出口80多国[8] - 深圳产业链优势显著 2小时车程内可获取广泛供应链资源 汇聚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11]
美国下黑手,全球航运巨头:不改,还买中国船
观察者网· 2025-06-06 23:28
全球造船业格局与中国竞争力 - 中国承接全球70%以上绿色船舶订单 涵盖LNG双燃料 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船和电池混合动力船等主流船型[2] - 中国造船厂占据全球50%以上产能 形成"中国+其他"两分天下的市场格局[4][5] - 2025年前四个月全球新船订单1260万CGT 中国占比54% 韩国22% 美国仅0.2%[5][6] 航运巨头对中国造船业的依赖 - 地中海航运(MSC)订购100多艘新船 首选中国造船厂 包括舟山长宏 广船国际 恒力重工等[4] - MSC高级副总裁表示中国造船技术能力无可替代 美国港口收费不影响订购策略[1][2] - 日本商船三井(MOL)虽暂缓中国LNG船订单 但仍将中韩船厂列为重要合作伙伴[5] 美国重振造船业的困境 - 美国仅剩5家能建造大型商用船舶的船厂 新造船成本高昂 劳动力不足 设施有限[6][8] - 摩根大通指出美国在劳动力成本与技术储备方面难以与中国抗衡[4] - 美国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失去竞争优势 近期缺乏商船建造经验[8][10] 绿色航运趋势与订单增长 - IMO要求2050年实现航运净零排放 推动新船订单从2016年8.2%增至2024年41%[2] - 舟山长宏交付MSC的115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 另有36艘同类订单在建[5] - 能源转型趋势促使航运公司加速投资新燃料船舶[1][2]
国网浙江电力服务外贸企业向绿向新主动“破壁”
新华财经· 2025-04-28 16:21
电力数据分析助力经济决策 - 浙江通过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为政府制定稳外贸政策和企业优化生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1] - 国网义乌供电公司通过每日电力数据监测发现企业用电量连续下降并协助企业调整出口策略 [1] - 绍兴供电公司利用光明大模型构建问数智能体自动识别区域行业及企业运行异常设置四类三级预警机制 [1] 绿色能源与外贸转型 - 国网浙江电力通过绿色数智协同创新服务助力外贸企业转型 [1] - 舟山长宏国际斩获欧洲船东价值超百亿元的18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手持订单排至2029年 [1] - LNG双燃料船舶碳排放较传统船型降低20%以上引发企业产能扩张用工增加用电负荷飙升 [2] 电力基础设施升级 - 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对25个低压台区进行配网升级改造化解台区公变重载风险 [2] - 为企业新增近万千瓦级储能项目助其节能降耗减成本 [2] - 国网杭州市临安区供电公司将绿证申领流程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4个工作日 [2] 绿电绿证提升国际竞争力 - 每张绿证对应1000千瓦时绿电4400张证书可抵消企业全年15%的用电碳排放 [2] - 能源与金融跨界融合以利率优惠激励企业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2] - 实施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持续为企业减负 [2] 国内大循环与产业发展 - 国网浙江电力2025年配网物资协议库存招标采购吸引近3000家供应商报名 [3] - 国产北斗设备替代GPS采购金额达1.05亿元带动北斗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 [3] - 义乌小商品城商户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体现浙江精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