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业
icon
搜索文档
高涨、25.1亿元……借助“关键词+数据”感受出游热情 共享节日喜庆氛围
央视网· 2025-10-03 11:56
接待国内旅游团近3000个 同比增长超10% 央视网消息:10月2日,北京秋高气爽。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人气高涨,超过64万市民游客在游园中共同感受节日的喜 庆氛围。 国庆中秋假期第二天,陕西接待国内来陕旅游团2943个,同比增长10.5%。 陕西文旅部门通过监测重点A级旅游景区客流情况,对分别是华山景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墙景区、咸阳博物院等 6个景区发布客流预警信息。 其中,天坛公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吸引不少游客前往,陶然亭、玉渊潭等公园则成为市民游客短途出行的首选。 接待国内游客75.5万人次 旅游花费4.5亿元 记者从宁夏文旅厅获悉,国庆中秋假期第二天,宁夏共接待国内游客75.5万人次,旅游花费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9.8%。 宁夏5A级景区沙坡头、沙湖生态旅游区、青铜峡大峡谷、水洞沟是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几个核心景区10月2日共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 接待国内游客近334万人次 356个景区免门票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假期第二天,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333.97万人次,同比增长10.27%,实现总花费23.72亿元。 这个假期,内蒙 ...
旅游景点迎假期客流高峰 新场景带来新体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3 09:29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一共有8天,各旅游城市、景区也如期迎来客流高峰。 各地文旅市场推出沉浸式体验、夜游等新场景、新活动,给游客带来新的体验。 国庆中秋假期,上海各大景区迎来大客流。在外滩风景区,全天累计客流超过56万人次,同比增长21.8%,南京路步行街同比增长超12.8%。昨晚7点左右, 外滩滨水区域瞬时客流达到了全天最高的5.7万,为保障游客有序安全浏览,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路口"开关式"过马路再次开启,对前往江堤的游客进行均 衡分流。 0:00 福建福鼎:太姥山迎客流高峰 共赏壮美地质遗迹 从今天早上7时开始,福建福鼎的太姥山就已经有不少的游客进入景区参观了。太姥山是非常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的滨海山岳型景区,这里有奇峰54座、 360处奇石、100多处洞穴,探索这样的地质遗迹可谓是乐趣非凡。 上海:外滩"开关"再启 客流大幅增长 停留更长时间 河北邯郸:千亩向日葵盛放 农耕体验活动带火乡村游 现在,河北邯郸复兴区的千亩油葵正值盛花期,村里精心种植了"笑脸""日之光"等多个品种的向日葵,与点缀其中的万寿菊、百日草交织成五彩斑斓的花 海。当地以花为媒,农文旅融合,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给游客带来"玩在花海中,宿 ...
各地推出丰富文体旅活动 丰富假日生活、激发消费活力
央广网· 2025-10-03 09:12
假期里的吉林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许多游客被"大国重器"所吸引,发出阵阵感叹。 沈阳游客王先生:没想到航展结束后还能看到这么多精彩内容,以前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战机,现 在能近距离接触,感到非常震撼。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结束后,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实现常态化运营,蓝天公园、 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全年面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旅游的新地标。 游客:比赛非常精彩,可以看到各个高校的学子都在全力完成这次比赛。 各地文化街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甘肃兰州老街,掐丝珐琅技艺、唐卡绘制等展演让游客 忍不住驻足。手工艺人张雪卉正现场进行敦煌泥版画创作。 成都市新津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杨凡介绍,比赛之余,九大配套活动同步开展,啤酒 节、火锅季和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都吸引游客前来。 杨凡:这既是一场赛事,又是一种文化交流。正逢国庆假期,我们也把商家组织到南河两岸现场, 很受市民游客的欢迎。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庆中秋假期, 各地推出一系列文体旅活动,丰富群众假日生活,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辉勇:长春航空文化展 ...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献上国庆中秋“商文旅大餐”
内蒙古日报· 2025-10-03 08:13
为切实让利消费者,回民区聚焦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通过政、银、企三方联动, 以"金秋惠购节 乐享回民区!"为口号,紧扣"金秋聚惠·悦享消费"主题,投入千万资金补贴,以实打实 的优惠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元、更实惠、更有感的消费体验,将节日"流量"转化为消费市场"留量"与经 济发展"增量"。 回民区还以区域内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精准匹配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策划推出景区 景点、网红打卡点、文博场所、特色美食街区、商圈购物5条精品旅游线路。由文旅新业态勾勒出的回 民区"全域可游""沉浸式体验"文旅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过足瘾"。 从浸润心灵的文化盛宴,到点燃热情的商圈促销,再到藏着诗与远方的文博场所、景区景点趣游、 美食品鉴……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为满足群众假日文化旅游需求,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以文旅深度 融合为核心、以"跨界融合"为主线,聚焦"商文旅融合",着力丰富商文旅活动和产品供给,全方位构 建"处处有场景、时时能体验、人人可参与"的全域文旅新生态,让市民和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畅享花样 假期。 "双节"期间,回民区锚定"以文惠民、以文化人"核心,以文艺展演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 情怀,重点 ...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河南日报· 2025-10-03 07:28
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 - 郭家河乡结合红色资源和自然生态推出"重走红军路"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当地已有餐饮民宿20多家[7] - 田铺大塆作为河南首个创客小镇和中国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农家乐年收入超30万元[7] - 新县将全县作为红色大景区编制总体规划,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8] 万仙山文旅产业转型 - 郭亮洞由村民历时5年用12吨钢钎、2万个石方在绝壁上开凿1250米通道,现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8] - 郭亮村80%农户经营民宿,户均年收入近20万元,大学生返乡当民宿主理人成为新趋势[9] - 南坪村发展生态+康养路径,推出每月3000元康养套餐吸引长住客,实现全年无淡季经营[9] 小秦岭生态修复与科研价值 - 保护区投入2.8亿元进行生态修复,关停1189个坑口,清运784万吨矿渣,栽植89.5万株苗木[11] - 2024年7月设立河南省黄河流域小秦岭生态修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11] - 2024年记录到狍野生种群,2025年豹猫影像登上央视,单点位监测到12种珍稀野生动物[12] 嵩山文化遗产价值 -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砖塔,汉三阙为古建筑类001-003号国宝,保存有千年历史印记[13] - 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代表佛教、道教、儒家文化和谐共存,周公测影台和元代观星台体现天文文明发源地地位[14] - 从黄帝建都到大禹治水,嵩山地区见证夏商周到汉唐宋等重大历史进程,被称为中华文明发动机[14] 老界岭康养旅游产业 - 景区主峰海拔2222.5米,暑期平均气温22℃,负氧离子浓度超3万个/立方厘米,形成天然氧吧[15][16] - 太平镇现有民宿500余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以上,人均年增收1.5万元[16] - 景区构建全季旅游格局,推出养生宴、山茱萸主题民宿,设置中医理疗室开展康养服务项目[17]
探寻旅游消费新密钥 2025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发展大会在安徽祁门举办
搜狐财经· 2025-10-03 05:33
9月28日,2025长三角慢生活旅游发展大会在安徽省祁门县举办。本次大会聚焦"探寻旅游消费密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来自学 界、旅游业界的专家学者及来自长三角各地文旅部门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长三角旅游业未来发展路径。会上正式发布了"长三角慢生活旅游消费体验 品质目的地"八大类荣誉榜单,共有60家单位入选。 与会嘉宾围绕多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包括:如何探索多元路径促进文旅产品焕新升级,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为旅游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实 支撑;如何围绕游客的体验需求,以更高的服务品质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充实旅游业的里子,让地方旅游业既能吸引来游客更能留得 住游客;如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机会,将"流量"转化成"留量"等,以期推动长三角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策赋能新业态,助推长三角"慢旅游"提质升级 2025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力。4月印发的《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提出48条举措,支持旅游列车、空中 游览等新业态发展;9月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出19条具体措 ...
国庆假期第二天,广东4A级及以上景区游客同比增长4.2%
南方都市报· 2025-10-02 22:17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假期第二天(10月2日),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461.5万 人次,同比增长4.2%(按可比口径,下同);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61.6万人次,同比增 长3.2%;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35.9万人次,同比增长2.4%;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 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40.7万人次,同比增长3.1%;纳入监测的80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34.1万人,同 比增长1.4%。 优化旅游"软服务" 10月2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继续紧扣国庆、中秋双节主题,以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旅游促消费等活动,点线 面结合,大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优化旅游"软服务",持续释放"文旅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全省文化惠 民活动线上线下联动、精彩纷呈,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所持续免费开放,"四 季村晚""广东村歌"、广场舞展演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等活动热闹开展。 魅力非遗助力假期文旅 10月2日,广州粤剧院广州红豆粤剧团在化州市杨梅镇林屋村文化广场演出粤剧传统例戏《贺寿》、粤剧《梦断香 销四十年》,预计观 ...
重访网红城|天水:一座不“退烧”的西北小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2 22:16
文旅市场复苏趋势 - 国庆中秋超长假期期间,文旅市场复苏趋势持续,多地景区门票售罄[1] - 2024年天水市接待游客59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3%[18] - 麦积山大景区在全国5A景区排行榜中冲至第八位,高居西北第一[18] 网红城市现象与影响 - 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一批中小城市成为网红城市,被重新发现[2] - 天水因一碗麻辣烫在2024年春天成为继淄博、哈尔滨之后的又一座网红城市,走红前其GDP未破千亿,人口不足300万[4] - 流量为天水打开窗口,伏羲庙、麦积山等文化瑰宝出现在旅游排行榜上,洋芋、辣椒、花椒等农产品借热度走出大山[4] 麻辣烫产业现状与发展 - 自麻辣烫爆火后,天水麻辣烫店铺数量稳定在1400家左右,比走红前增长五倍[8] - 头部商家如“马玉林”、“哈海英”已开始布局预包装麻辣烫产品,该产品在线下门店、超市、火车站随处可见[8] - 与全国性品牌相比,天水麻辣烫产业呈现“小、散、弱”特点,家庭作坊式经营居多,品牌意识薄弱,创新动力不足[10] - 预包装产品缺乏本地标准化食品生产企业,头部品牌需向外寻求产能支持,如马玉林与宝鸡厂家合作,哈海英依托重庆工厂代工[10] 政府与行业应对措施 - 当地政府迅速响应,文旅部门优化硬件,政府单位提供车位,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巡查,市民组织爱心车队和志愿者服务[15] - 天水申请将麻辣烫纳入“中华名小吃”名录,推动品牌出海,并启动“天水麻辣烫”集体商标注册[10] - 天水市商务局牵头成立“麻辣烫产业协会”,整合经营、加工、原料等环节企业,下一步考虑自建工厂、研发标准化半成品[10] - 政府借势建立长效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督、服务质量提升、城市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升级纳入常态化管理[17] 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化 - 流量高潮退去后,天水文旅呈现平稳持续的“长尾效应”,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来源地从周边省份扩展至东部、沿海城市[16] - 麻辣烫作为引流入口,使天水的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被看重,当地政府系统推出11条产业链方案,编制投资机会清单实现靶向招商[21] - 截至2024年11月底,天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3个,总投资798.63亿元[22] - 在2024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间的招商推介会上,天水独揽20个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达17.22亿元,客商参与度较前两年翻了几番[21]
假期出行客流高位运行 旅游线路升温
央视网· 2025-10-02 20:1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10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近2.9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2%。 10月2日,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6亿人次,同比增长1.9%。一批新通车的高速公路和新改扩建的农村公路,进一步激活了区域旅游经济。民航方面, 多家航司在热门旅游城市间加密航线,增加宽体机投放,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3.2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10月2日开始,铁路中短途客流攀升,预计发送旅客1930万人次,多地铁路局 在热门方向增加运力,还结合区域特色开通旅游专列。郑渝高铁与文旅部门联动,旅客凭车票可享受沿线30多家景区的免票或折扣优惠;川青铁路优化运行 图并加开夜间高铁,保障旅客赏秋便利。 ...
美国政府“停摆”首日:数十万雇员停薪
财联社· 2025-10-02 18:34
政府停摆对公共服务的影响 - 联邦政府停摆导致约75万名联邦雇员被迫停薪休假[1][2] - 美国商务部下属专利与商标办公室计划在其1.4万名员工中裁减1%[3] - 国家公园管理局约三分之二雇员被迫停薪休假 该机构管理着400多处景点[4] 旅游业与景点运营冲击 - 华盛顿国会游客中心、华盛顿纪念碑、费城自由钟、维克斯堡国家军事公园等标志性景点因政府停摆而关闭[4][5] - 史密森学会运营的多家博物馆将利用前一年度剩余经费维持开放至10月6日[5] - 国家公园道路、观景台等露天场所基本保持开放 但缺乏可通行区域的公园将关闭 若发生资源破坏或垃圾堆积 已开放区域也可能关闭[4] 航空业运营压力与安全风险 - 美国联邦航空局超过4.4万名员工中已有逾1.1万人被迫停薪休假 超过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必须暂时无薪上班[7] - 美国运输安全局和联邦航空局本就面临人员短缺问题 政府停摆可能导致航班起降节奏放缓 引发更多延误或取消[7] - 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岗员工仅10800名 为数十年来最低水平 而现有编制应为14633人 员工还在使用不可靠的设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