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器械
icon
搜索文档
英科医疗: 财务报告管理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7-09 00:12
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提升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水平,规 范公司财务行为,维护公司股东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深圳证 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2 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企业会 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等相 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全资子公 司与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子公司")。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 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 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 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 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等。 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的项目相互参照。 第四条 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企 ...
加大研发投入 新华医疗微创腔镜产品线持续扩容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4
公司动态 - 新华医疗子公司新华手术器械的胸腹腔内窥镜产品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该产品可适配医用内窥镜摄像系统和微创腔镜手术器械,具有超清成像、耐高温高压灭菌等特点 [1] - 产品丰富了公司微创腔镜手术产品种类,提高了配套能力 [1] - 国内同行业有20家公司已取得同类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2024年度公司完成了4K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胸腹腔内窥镜等7个全新二类产品注册取证 [2] - 公司微创外科技术及手术"微创化"水平得到提升,高端内窥镜市场竞争力提高 [2]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攻克了"4K+荧光+3D"三合一融合成像等核心技术 [2] - 开展微创耗材研发工作,"设备+器械+耗材"微创产品体系搭建初见成效 [2] - 今年以来3D荧光电子内窥镜、荧光内窥镜冷光源等产品陆续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 行业分析 - 国内硬镜市场容量约为110亿元,2016-2024年复合增速为12.46% [3] - 白光硬镜市场规模为75亿元,荧光硬镜产品仍处于快速普及阶段 [3] - 胸腹腔内窥镜领域竞争比较激烈 [2]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3] 市场策略 - 产品种类增加可提高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吸引更多客户 [2] - 行业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 需引进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3] - 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
政策、市场、资本、人才四轮驱动 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动力足
证券日报· 2025-07-08 23:43
创新药械审批加速 - 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43个创新医疗器械45个同比分别增长59%和87% [1] - 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逐年增长从2019年19个增至2024年65个 [2] - 政策改革红利推动产业转化特别审查程序和优先审批通道缩短上市周期 [3] 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 中国医疗器械总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7298亿元增至2024年9417亿元预计2035年达18134亿元 [2] - 高端医疗装备领域聚焦医用机器人、AI医疗器械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市场资本人才四轮驱动:医保报销倾斜基层市场扩容医疗投资基金崛起海归与本土人才融合 [3] - 地方政策支持如重庆智慧医疗装备行动计划深圳全链条支持措施 [4] 上市公司动态 -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亚辉龙等公司产品入选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项目 [5] - 博济医药子公司九泰药械累计为近20项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提供临床试验服务 [5] - 宝莱特推出麻醉视频喉镜和智能肠内营养泵新品后者已获二类注册证 [5] 产业升级路径 - 上市公司通过研发投入加速产业化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合作 [6] - 建议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6]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6周):通医药招股书梳理,关注放射性配体疗法的发展-20250708
国信证券· 2025-07-08 22: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持续推荐关注创新药行业,国产创新药临床数据和进度竞争力增强,出海趋势加强,年初至今对外授权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 [3] - 放射性配体在靶向治疗及诊疗合一领域有独特优势,先通医药有望成港股18A“核药第一股”,其构建了全面且差异化产品管线,核心产品有显著疗效与安全性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先通医药招股书梳理 - 放射性配体在靶向治疗及诊疗合一领域优势明显,可克服耐药性,实现诊疗无缝衔接和效果实时监测,与多种治疗方式联用潜力强 [2][11] - 核药领域出现“重磅炸弹”级别药物,全球放射性药物市场预计自2024年97亿美元增至2035年573亿美元,中国预计自2024年74亿元增至2035年758亿元 [12][15] - 中国GEP - NETs和前列腺癌诊疗需求大,2030年中国SSTR靶向RDC市场规模近20亿,PSMA靶向RDC市场规模预计达70亿 [16] - 先通医药成立于2005年,2025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已构建产品管线,首款靶向PSMA的PET示踪剂预计2026年获批 [17] - 先通医药自2017年完成9轮融资,累计约29亿,2024年12月投后估值51.88亿,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约27.03% [21] - 核心管理层有医学、药学、化学背景和丰富从业经验 [24] - 产品管线聚焦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三项临近商业化,8项处于临床或IND支持性阶段,4项处于IIT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27] - 核心产品XTR008是潜在首个靶向SSTR的治疗用放射性配体,III期临床试验显示疗效与安全性显著,预计2026年获NDA批准 [2][30] - 公司建立196人研发团队,采取“合作 + 自产”策略获取核素,搭建生产平台;2024年收入4406万,归母净亏损缩窄至683万,研发投入2.28亿,在手现金10.04亿 [34][35] 新股上市跟踪 - 泰德医药6月30日上市,是全球第三大多肽CRDMO,提供全周期服务,在超50个国家有客户关系 [39] - 拨康视云 - B 7月3日上市,是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有两款核心产品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 [39] - 大众口腔6月30日招股申购,是华中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以直营连锁模式经营 [39] 本周行情回顾 - A股市场生物医药板块上涨3.64%,强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等子板块均上涨 [1][40] - A股涨幅居前的有塞力医疗、广生堂等,跌幅居前的有力诺药包、新赣江等 [40]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52%,医疗保健板块上涨4.89%,制药、生物科技等子板块有不同涨幅 [41] - 港股涨幅居前的有康方生物、基石药业 - B等,跌幅居前的有健康之路、阿里健康等 [41] 板块估值情况 - 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5.12x,高于全部A股的19.24x,各子板块市盈率有差异 [45] 推荐标的 - 迈瑞医疗是国产医疗器械龙头,研发销售强,国际化成果显著,种子业务放量,“三瑞”方案引领升级 [49] - 药明康德是新药研发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一体化、端到端”服务能满足多元化需求 [49] - 新产业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龙头,装机基础带动试剂销售,国际化和平台化开启新成长曲线 [49] - 惠泰医疗专注电生理和介入类医疗器械,品种齐全、规模领先,迈瑞收购后有望全方位赋能 [49] - 开立医疗是“超声 + 软镜”行业领军企业,新业务成长可期,2025年新产品提升产品力 [50] - 澳华内镜是国产软镜设备龙头,旗舰产品性能好,下一代产品研发顺利,招投标复苏有望带动业绩 [50] - 艾德生物是肿瘤精准诊断领域龙头,产品线布局领先,产品出海空间大 [50] - 爱博医疗是国内首家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状体厂家,隐形眼镜放量,在研管线丰富,平台化和国际化潜力大 [50] - 金域医学高强度研发和数字化转型驱动盈利能力提升 [51] - 诺泰生物是国产多肽原料药领先企业,加大销售拓展力度有望突破 [51] - 康方生物是双抗龙头,在研管线丰富,依沃西和卡度尼利已商业化,有望成重磅品种 [51] - 科伦博泰生物 - B的ADC产品临床数据优秀,与默沙东合作利于全球商业化,2025年后产品销售放量 [52] - 和黄医药是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呋喹替尼放量,赛沃替尼和索乐匹尼布有上市进展 [52] - 康诺亚 - B的司普奇拜单抗获批多个适应症,有望通过国谈进医保 [52] - 三生制药是生物制药领军企业,在多领域有研发销售经验 [53] - 药明合联是全球ADC CRDMO龙头,一站式平台综合能力领先,未来业务有望较快增长 [53] - 爱康医疗是3D打印人工关节领域龙头,产品线全,集采提升份额,骨生物材料和数字化骨科是新增长点 [53] - 远大医药加速创新转型,构建“梯度化 + 差异化”管线,期待钇[90Y]微球注射液放量 [53] - 固生堂是中医医疗服务龙头,“线上 + 线下”服务网络市占率领先,诊疗量等指标提升,“国医AI分身”有促进作用 [54]
知名基金经理二季度调仓路线曝光:加仓军工,医药板块存分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21:24
医药股分歧 - 市场对医药板块的分歧集中在估值与业绩兑现、创新药研发风险与回报、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政策影响及短期波动等方面 [2][10] - 东方生物二季度上涨5.56%,基金经理操作分化:万民远管理的融通健康产业加仓77.83万股至500.01万股(占流通股2.48%),而广发价值核心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一季度末持股400.62万股) [4][5][6] - 迈威生物二季度股价涨逾40%,但遭基金经理减持:金笑非管理的鹏华医药科技减持117.3万股至310.56万股,陆彬管理的3只基金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一季度末持股均超300万股) [8] 军工板块热度提升 - 公募基金加仓军工板块:主动权益基金近期加仓国防军工行业0.17%,晶品特装二季度涨幅41%,获李晓星(银华基金)、陈韫中(广发基金)加仓 [11][12][13][14] - 军工板块交易活跃:6月30日当周成交额达4298.88亿元(年内最高),中证全指成交占比6.14%(历史新高),主要军工ETF规模421.90亿元(历史新高) [15] 创新药与非创新药表现 - 创新药估值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估值已透支未来业绩,需依赖管线临床数据或BD落地催化,迈威生物6个交易日涨幅超8% [9][10] - 非创新药业绩分化:受集采和经济环境影响,需筛选业绩边际改善标的 [10] 三季度投资方向 - 重点关注高股息、科技成长、创新药:广发基金建议哑铃型配置,创新药回调后具布局价值,医疗器械因招投标回暖或迎业绩改善 [19] - 科技成长板块需产业催化:AI等产业链进展或成行情启动关键,银行因高股息率(4.5%以上)仍是保险资金抱团方向 [20] 基金经理调仓动态 - 医药股波段操作明显:东方生物获融通健康产业增持但遭广发价值核心清仓,迈威生物虽减持但股价仍上涨 [4][5][6][8] - 军工板块加仓案例:晶品特装获广发中小盘增持14.59万股至165.12万股,银华心怡新进前十大股东(持股84.01万股) [13]
赛科希德收盘上涨1.12%,滚动市盈率25.42倍,总市值26.8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8 20:13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8日收盘价25.31元,上涨1.12%,总市值26.86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25.42倍,创64天新低 [1] - 静态市盈率PE为23.77倍,市净率1.62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1.58倍,中值37.46倍 [1]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55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50倍,中值2.52倍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6725户,较上次增加1118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血栓与止血体外诊断领域的检测仪器、试剂及耗材 [1] - 主要产品包括凝血测试仪、血流变测试仪、血小板聚集测试仪及配套试剂耗材 [1] - 2024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863.93万元,同比下滑9.47% [1] - 净利润2313.29万元,同比下滑23.98% [1] - 销售毛利率62.49% [1] 同业估值对比 - 九安医疗PE最低为10.26倍,总市值173.11亿元 [2] - 英科医疗PE 10.38倍,总市值163.97亿元 [2] - 山东药玻市净率1.78倍,总市值146.46亿元 [2]
安必平收盘上涨1.43%,滚动市盈率1213.14倍,总市值27.1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8 20:13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8日收盘价为29.01元,上涨1.43% [1] - 滚动市盈率PE达1213.14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 总市值为27.14亿元 [1] - 市净率为2.18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1.58倍,中值37.46倍 [1] - 公司在行业市盈率排名中位列第122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50倍,中值2.52倍 [2]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6.91亿元,中值52.26亿元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0309户,较上次增加4393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 [1] - 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肿瘤筛查及诊断试剂、自动化设备及辅助诊断人工智能软件 [1] - 主要产品包括肿瘤筛查及诊断试剂、自动化设备、辅助诊断人工智能软件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254.35万元,同比下降28.51% [1] - 净利润-1106.45万元,同比下降238.49% [1] - 销售毛利率61.97% [1] 同业比较 - 九安医疗PE(TTM)10.26倍,总市值173.11亿元 [2] - 英科医疗PE(TTM)10.38倍,总市值163.97亿元 [2] - 新华医疗PE(TTM)14.33倍,总市值91.85亿元 [2]
普门科技收盘上涨1.24%,滚动市盈率19.22倍,总市值56.0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8 20:13
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体外诊断、临床医疗、皮肤医美和消费者健康产品的研发、制 造、全球销售和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医用产品、家用产品、检验设备、检验试剂。2024年1月,普 门科技再次荣获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三部委颁发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示范企 业"荣誉称号;普门科技、重庆普门创的"微管内表面耐磨超疏水涂层及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项目获 得"2023年度'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3年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名单》,全资子公司广东普门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普门科技 与重庆大学合作项目"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荣获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 的"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亿元,同比-29.69%;净利润5368.47万元, 同比-49.93%,销售毛利率64.97%。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3普门科技19.2216.242.6656.09亿行业平均 51.5849.144.50106 ...
安旭生物收盘上涨1.24%,滚动市盈率31.92倍,总市值49.8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8 19:55
最新一期业绩显示,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10.90%;净利润3402.96万元, 同比-51.52%,销售毛利率42.32%。 序号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13安旭生物31.9225.920.9549.84亿行业平均 51.5849.144.50106.91亿行业中值37.4637.882.5252.26亿1九安医疗10.2610.370.81173.11亿2英科医疗 10.3811.190.92163.97亿3新华医疗14.3313.281.1791.85亿4振德医疗15.3714.490.9855.79亿5奥美医疗 15.4115.101.5855.66亿6山东药玻15.4815.531.78146.46亿7康德莱15.8515.861.3134.16亿8奥泰生物 16.5417.441.3452.74亿9维力医疗16.5917.251.9537.84亿10九强生物16.6315.462.0482.37亿11安杰思 17.7317.942.1552.64亿12三鑫医疗18.8718.883.1042.94亿 7月8日,安旭生物今日收盘39.22元, ...
欧盟“拉网式”设限中国商品,中国被迫反制,中欧贸易战开始了?
搜狐财经· 2025-07-08 17:43
中欧贸易摩擦现状 - 中欧贸易摩擦频繁升级,欧洲对中国商品采取"拉网式"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启动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1] - 中国明确表示将对欧盟医疗器械进口实施反制措施,电动汽车关税谈判尚未定论[1] - 法国财政部长警告中国商品在欧洲市场份额已接近50%,工业部长称中国资金涌入欧洲是"定时炸弹"[5] - 法国等国家使用《国际采购工具》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光伏板等产业[5] 欧洲立场与担忧 - 欧洲认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损害其经济利益,担心中国廉价商品挤垮欧洲制造业[2][5] - 法国经济学专家称欧洲制造业是"命根子",法国官员表示需要改变游戏规则应对中国商品冲击[5] - 欧洲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感到压力,特别是中国高端核磁共振设备即将进入欧洲医院[11] - 西门子、飞利浦等欧洲公司在中国高端医疗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年出口额超200亿美元[20]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是基于国内产业申请和严格调查程序,符合世贸组织规则[14] - 中国反制措施旨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而非重创欧盟,通过实际行动传递信号[15] - 中国医疗产品年出口欧盟近170亿美元,同时中国每年进口超600亿美元商品[20] - 中国贸易反制措施被外界评价为"系统且成熟"的"外科手术",快速精准且致命[22] 中欧经贸关系演变 - 过去中欧经贸关系以互惠为主,德国汽车和法国白兰地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9] - 随着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物美价廉商品大举进入欧洲市场,打破原有平衡[11] - 中欧经济关系从互依互赖变成博弈武器,贸易争端墙壁迅速加高[22] - 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出现分歧,经济界希望维持合作,政治精英倾向对华遏制[17] 外部影响因素 - 美国贸易政策影响欧盟决策,跨大西洋安全关系使欧盟对华政策受华盛顿影响[24] - 俄乌冲突给中欧贸易摩擦增添地缘政治色彩,欧洲不满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25] - 欧盟曾是美国贸易大棒受害者,但未选择与中国合作应对共同外部压力[24] 未来展望 - 中欧关系处于关键十字路口,需要共同绘制新的"互惠地图"[25] - 欧盟需停止无端指责和单边制裁,回到世贸组织框架下平等对话[26] - 中国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与欧盟探索更广阔合作空间[26] - 欧盟面临选择:合作共赢或对抗孤立,结果掌握在欧盟自己手中[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