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聚焦特色种源新赛道 开展农业科技集成创新
新华财经· 2025-07-06 08:32
行业动态 - 第五届全国玉米科技青年论坛在上海召开 聚焦特色种源新赛道和农业科技攻关 [1] - 上海重点突破生物育种"底盘"技术 建立快速精准育种技术体系 创制和改良突破性新品种 [1] - 上海是我国最早从事鲜食玉米研究和应用的地区之一 选育的"金菲""申科甜811""黑金699"等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 [1] 公司研究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团队经过三代人60多年积累 形成较强学科优势和业界影响力 [1] - 2018年上海市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联合建立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 [1] - "申科甜811"连续两年(2023-2024)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全国农业主导品种 [1] 行业前景 -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产业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2] - 当前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气候变化挑战加剧 国际竞争激烈等新形势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为迫切 [2] - 青年科技工作者将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 助推玉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水产种业由“养得好”向“加工强”迈进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产业园项目进展 - 东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27个 总投资33 33亿元 [1][2] -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达76%以上 2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约6 3亿元 3个项目已投产见效 [2][3] -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2万亩 覆盖东方市西侧部分海域和陆域 直接惠及2 8万户约11 4万沿海群众 [2]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产业园热带海水鱼鱼卵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25% 鱼苗占比约12% [2] - 石斑鱼新品种"龙虎杂交斑"市场占有率突破70% [2] - 鳄鱼小镇年出栏商品鳄近10万尾 养殖规模占全国总量80%以上 [2]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产业园从"养得好"向"加工强 链条长 融合深"迈进 推进热带特色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3] - 已建成国家名贵鱼种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东星斑育种育苗生产基地等核心项目1740 6亩 [2] - 集聚院士工作站2个 院士创新平台2个 建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 [3] 招商引资与合作 - 2023年招引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0个 跟踪服务涉农项目42个 [3] - 与20余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 引入主导产业专家团队10个 [3]
农林牧渔行业2025年中报前瞻:养殖盈利兑现,“后周期”景气上行,宠物食品龙头延续较快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5 23: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农林牧渔行业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农林牧渔行业整体盈利明显改善,生猪养殖、饲料业、宠物食品、动物保健表现较好;单Q2业绩增速预计晓鸣股份、回盛生物扭亏为盈,邦基科技+1192%、牧原股份+93%、神农集团+80%、中宠股份+39%、乖宝宠物+31%表现较好 [4] 各子行业情况总结 生猪养殖 - 25H1生猪供给增长,猪价震荡走平,全国生猪均价14.80元/kg,同比-4.2%;养殖场户优化成本,5千 - 1万头养殖场平均养殖完全成本13.32元/kg,同比-7.2%;养殖盈利兑现,25H1自繁自养养殖平均盈利69.04元/头,24H1为 - 24.82元/头;预计25Q2多数猪企业绩增长,头均盈利因成本差异分化 [4] 禽养殖 - 白鸡:供给过剩、需求低迷,景气探底,25H1商品代鸡苗销售均价2.4元/羽,同比-21%,鸡肉分割品25H1销售均价9.0元/kg,同比-5% [4] - 黄鸡:供给平稳、需求低迷,叠加成本下行、猪价回落,价格同比明显下行,25H1青脚麻鸡销售均价8.9元/kg,同比-19% [4] - 蛋鸡:受海外引种断档与种鸡端竞争格局优化影响,2025年蛋鸡苗价格上涨,25H1国内商品代蛋鸡苗销售均价4.3元/羽,同比+39% [4] 宠物食品 - 国内:2025年行业高景气且增速加快,1 - 5月宠物食品线上GMV同比+17%;龙头企业新品推出加快,产品力、品牌力增强,1 - 5月乖宝宠物、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线上GMV分别同比+51%、+26%、+33% [4] - 境外:受美国加关税影响,2025年4月、5月中国宠物食品对美出口额分别同比-45%、-37% [4] 动物保健 - 兽用疫苗:2025年1 - 5月共批签发疫苗9128批,同比+15.8%,预计25H1疫苗企业业绩恢复增长,部分企业因新产品销售推进增速更快 [4] - 兽用制剂与原料药:竞争格局改善叠加需求回暖,兽用制剂销售显著复苏;截止5月,泰乐菌素与泰万菌素价格分别为300、410元/公斤,同比分别+39.8%、+9.3% [4] 种业 - 22 - 24年玉米价格连续下跌,玉米种子行业制种面积高企、供过于求,价格于24/25销售季开始下降;行业竞争激烈,对品种抗病性要求提高,部分大品种推广面积下滑、库存高企,龙头种企业绩预计承压 [4] 重点公司2025年中报前瞻 |子行业|公司名称|25Q2E同比|25H1E同比| | ---- | ---- | ---- | ---- | |猪养殖|牧原股份|+93%|+1189%| |猪养殖|温氏股份|-2%|+239%| |猪养殖|巨星农牧|+14%|扭亏| |猪养殖|神农集团|+80%|+270%| |禽养殖|圣农发展|+22%|+241%| |禽养殖|晓鸣股份|扭亏|扭亏| |禽养殖|益生股份|-59%|-91%| |禽养殖|立华股份|-80%|-47%| |饲料业|邦基科技|+1192%|+190%| |饲料业|天马科技|+21%|+38%| |饲料业|海大集团|+7%|+24%| |宠物食品|乖宝宠物|+31%|+34%| |宠物食品|中宠股份|+39%|+48%| |宠物食品|路斯股份|-8%|+3%| |宠物食品|佩蒂股份|0%|-20%| |动物保健|科前生物|+22%|+23%| |动物保健|瑞普生物|+33%|+33%| |动物保健|回盛生物|扭亏|扭亏| |动物保健|普莱柯|+7%|+39%| |种植业|诺普信|-69%|+19%| |种植业|隆平高科|-115%|-106%| |种植业|登海种业|-20%|-19%| [5]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
证券时报· 2025-07-05 22:28
农业领域发展 - 强调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包括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1]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作用[1]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 -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1] - 加强农民工稳岗就业支持,包括跟踪监测、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1] 医疗健康领域发展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攻关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及"卡脖子"技术[2] -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短板[2] - 加快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2] 区域经济与产业调研 - 实地调研深圳市、广州市的港口码头、科创中心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了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展[1] - 走访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重点关注产品创新及应用情况[2]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时强调: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快讯· 2025-07-05 20:05
农业科技创新 - 强调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包括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 [1]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作用 [1]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1] 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攻关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及"卡脖子"技术 [2] - 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 - 加快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短板,满足高质量医疗需求 [2] - 构建药品医疗器械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 区域经济与产业调研 - 实地考察深圳市、广州市的港口码头、科创中心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 [1] - 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及农民工稳岗就业进展 [1]
卖玉米种子3年收入11亿元,正大种业成立29年冲击北交所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25
公司IPO进展 - 正大种业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 [2] - 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 主营玉米种子研发、生产、销售 具备"育繁推一体化"体系 [2] - 截至2024年底 累计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68项 在售审定玉米品种71个 覆盖中国四大玉米主产区 [2] 募投项目 - 拟募集资金3.63亿元 用于三个项目:云南种子加工中心(2.64亿元)、张掖玉米种子加工二期(5435.87万元)、襄阳核心试验站(4447.25万元) [3] - 项目总投资3.78亿元 募集资金占比96%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4.09亿元(+28.3%)、3.80亿元(-7.1%) [4][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469万元、8843万元(-6.6%)、8113万元(-8.25%) [4][5] - 毛利率从2022年47.13%降至2024年40.71% [4] - 加权平均ROE从33.17%(2022)降至16.97%(2024) [4] 业务结构 - 种子业务收入占比超88% 其中玉米种子为核心 [5] - 2022-2024年种子业务收入分别为3.07亿元、3.53亿元(+15%)、3.53亿元(持平) [5][6] 销售驱动因素 - 2023年销量增长15.87%带动收入增长4549万元 单价下降0.91%抵消324万元 [6] - 2024年销量增4.45%抵消单价降4.26%的影响 玉米现货价格走低抑制种植需求 [7]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7.04%降至2024年5.37% [4]
“天稻”下凡,“薯光”闪耀!河源农业向“新”提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9:0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河源东源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实现5200亩稻田全程机械化种植,仅需6名工作人员管理,其中1500亩示范田实现无人化耕作[9][10] - 农场采用无人植保机巡航监测水稻长势,智能农机可24小时完成多种田间作业[2][11] - 两造水稻收割后,5000亩农场将全部种植"航天稻"品种[3] 水稻育种创新成果 - 兆华种业联合华南农大建立国家水稻育种创新研究院,利用生物育种和航天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15][16] - "华航香银针"航天水稻品种通过广东省审定,被认定为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2024年推广25万亩,销售额900万元[17][18] - 该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均优于对照种美香占2号,多次创下亩产新纪录[19][20] - 2024年水稻制种面积达5300亩,产值5000万元,预计2025年将达1万亩,产值1亿元[22][23] 马铃薯种业突破 - 河源灯塔盆地建成广东省首个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填补广东规模化马铃薯脱毒种薯育种空白[43][44] - 基地首期工程每年可培育2000万粒脱毒微型薯,首批预计收获800万粒[30][45] - 气雾栽培技术使每株苗产出微型薯数量是传统方法的30倍[47] - 将有效解决广东马铃薯种薯"北薯南调"问题,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品种适应性[33][36] 畜禽种业发展 - 东瑞股份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年供应祖代及以上种猪5.6万头、父母代种猪13.5万头,种猪年产值约6.5亿元[57][58] - 广弘种业南方国鸡种业基地预计年供应家禽种苗超400万套、鸡苗8000万羽,年产值约2亿元[71][72] - 天翔达鸽业存栏种鸽15万对,年出栏原种种鸽15万对,"天翔1号"是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原种种鸽[76][77][78]
作为中国农业的“芯片”,国产种子也需要DeepSeek时刻
观察者网· 2025-07-04 17:56
中国农业新气象:本土化"超级蔬菜"崛起 - 健康管理普及推动羽衣甘蓝等"洋食材"进入中国市场,但存在口味、烹饪方式与国人习惯不匹配的问题 [1] - 本土零售企业如盒马率先布局国产创新型"超级蔬菜"赛道,推出本土化改良品种如板蓝根青菜(菘油1号)和亚非皱叶青菜 [1] - 亚非皱叶青菜相比羽衣甘蓝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口感脆嫩鲜甜,适配中式烹饪,上市后月环比销售增长达80% [1] 亚非皱叶青菜的研发与优势 - 亚非种业从全球收集300多份羽衣甘蓝材料,培育出兼具营养与风味的亚非皱叶青菜,嫩叶、菜薹、老叶均可食用或加工 [4][9] - 新品种针对中国消费者"甜口"偏好和烹饪习惯研发,维C含量高于国外品种,适口性更优 [9] - 研发团队通过改良种子春化特性(冬性)和优化花期,使其更符合国内消费习惯和农业生产实际 [10] 种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 中国种业存在部分种子(如番茄、西兰花、胡萝卜)对外依赖严重的短板,部分进口种子被设计为"雄性不育"以限制发展 [6] - 行业专家强调掌握种源可控的重要性,避免被"卡脖子",需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以获取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 [4][6] -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指出,种子企业需突破初级发展阶段,通过创新防止低价竞争等低质量内卷 [6] 供应链延伸与市场潜力 - 亚非皱叶青菜可加工成蔬菜粉或用于奶茶供应链,参考欧洲、日本市场应用模式,提升供应链附加值 [11] - 本土化改良使"超级蔬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适配,包括榨汁、沙拉、中式烹饪及深加工 [9][11]
跨村联建整合资源,嘉祥县探索共富公司模式助乡村连片振兴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17:22
共富公司发展模式 - 嘉祥县通过跨村联建党组织牵头成立共富公司,整合17个行政村的资源,以资金入股、资产评估入股方式统一管理运营,实现村庄抱团发展[4] - 共富公司盘活闲置校舍3处、厂房1处、宅基地147处及土地40余亩,包装成资源包吸引乡村振兴合伙人,已带动就业300余人,村集体增收126万元[4][6] - 该模式突破单村资源限制,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动、服务联享激活产业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1][9] 产业联营案例 - 万福村闲置校舍改造为手套加工工坊,招引济宁德霖手套制品有限公司设厂,带动村民月增收3000元,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3][4] - 向阳村联合种业公司开展育种业务,土地亩均收益从1000元增至1400元,共富公司整合联建村土地达3000亩规模,促成与山东鲁担种业合作[9] - 共富工坊覆盖手套加工、灯笼加工、食用菌培育等特色产业,7处闲置资产被盘活,形成完整产业链适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4][6] 资源整合与招商策略 - 共富公司对入驻企业提供厂房改造、环境美化及食堂配套,实现拎包入住,强化营商环境以吸引长期合作[5] - 通过集中打包招商,将分散的土地资源整合为规模化基地,满足企业用地需求,提升议价能力与经营效率[9] - 依托嘉祥县滑雪手套产业优势,精准匹配本地用工需求与闲置资源,形成产业协同效应[4]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10
水稻新品种"华航香银针" - "华航香银针"水稻新品种在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大面积种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等特点,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 - 该品种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达到720公斤/亩的产量指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1] - "华航香银针"育种周期仅为4年,相比传统水稻育种8-10年的周期大幅缩短 [2] 智慧育种技术创新 - 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与企业合作打造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1] - 现代育种流程重构为精准可控的"数字环节",包括种质资源鉴定与基因定位、AI算法设计智能育种方案等,减少田间试验成本 [1] - 育种方式从"看见之后再选择"转变为"先预测再验证",使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提高效率和精准度 [2]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平台 -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现代育种中发挥"数字引擎"作用,弥合传统经验育种与智慧育种间的鸿沟 [3] - 平台帮助科学家准确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大大加速生物育种进程,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3] - 该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