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搜索文档
农林牧渔行业2025年中报前瞻:养殖盈利兑现,“后周期”景气上行,宠物食品龙头延续较快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5 23: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农林牧渔行业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农林牧渔行业整体盈利明显改善,生猪养殖、饲料业、宠物食品、动物保健表现较好;单Q2业绩增速预计晓鸣股份、回盛生物扭亏为盈,邦基科技+1192%、牧原股份+93%、神农集团+80%、中宠股份+39%、乖宝宠物+31%表现较好 [4] 各子行业情况总结 生猪养殖 - 25H1生猪供给增长,猪价震荡走平,全国生猪均价14.80元/kg,同比-4.2%;养殖场户优化成本,5千 - 1万头养殖场平均养殖完全成本13.32元/kg,同比-7.2%;养殖盈利兑现,25H1自繁自养养殖平均盈利69.04元/头,24H1为 - 24.82元/头;预计25Q2多数猪企业绩增长,头均盈利因成本差异分化 [4] 禽养殖 - 白鸡:供给过剩、需求低迷,景气探底,25H1商品代鸡苗销售均价2.4元/羽,同比-21%,鸡肉分割品25H1销售均价9.0元/kg,同比-5% [4] - 黄鸡:供给平稳、需求低迷,叠加成本下行、猪价回落,价格同比明显下行,25H1青脚麻鸡销售均价8.9元/kg,同比-19% [4] - 蛋鸡:受海外引种断档与种鸡端竞争格局优化影响,2025年蛋鸡苗价格上涨,25H1国内商品代蛋鸡苗销售均价4.3元/羽,同比+39% [4] 宠物食品 - 国内:2025年行业高景气且增速加快,1 - 5月宠物食品线上GMV同比+17%;龙头企业新品推出加快,产品力、品牌力增强,1 - 5月乖宝宠物、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线上GMV分别同比+51%、+26%、+33% [4] - 境外:受美国加关税影响,2025年4月、5月中国宠物食品对美出口额分别同比-45%、-37% [4] 动物保健 - 兽用疫苗:2025年1 - 5月共批签发疫苗9128批,同比+15.8%,预计25H1疫苗企业业绩恢复增长,部分企业因新产品销售推进增速更快 [4] - 兽用制剂与原料药:竞争格局改善叠加需求回暖,兽用制剂销售显著复苏;截止5月,泰乐菌素与泰万菌素价格分别为300、410元/公斤,同比分别+39.8%、+9.3% [4] 种业 - 22 - 24年玉米价格连续下跌,玉米种子行业制种面积高企、供过于求,价格于24/25销售季开始下降;行业竞争激烈,对品种抗病性要求提高,部分大品种推广面积下滑、库存高企,龙头种企业绩预计承压 [4] 重点公司2025年中报前瞻 |子行业|公司名称|25Q2E同比|25H1E同比| | ---- | ---- | ---- | ---- | |猪养殖|牧原股份|+93%|+1189%| |猪养殖|温氏股份|-2%|+239%| |猪养殖|巨星农牧|+14%|扭亏| |猪养殖|神农集团|+80%|+270%| |禽养殖|圣农发展|+22%|+241%| |禽养殖|晓鸣股份|扭亏|扭亏| |禽养殖|益生股份|-59%|-91%| |禽养殖|立华股份|-80%|-47%| |饲料业|邦基科技|+1192%|+190%| |饲料业|天马科技|+21%|+38%| |饲料业|海大集团|+7%|+24%| |宠物食品|乖宝宠物|+31%|+34%| |宠物食品|中宠股份|+39%|+48%| |宠物食品|路斯股份|-8%|+3%| |宠物食品|佩蒂股份|0%|-20%| |动物保健|科前生物|+22%|+23%| |动物保健|瑞普生物|+33%|+33%| |动物保健|回盛生物|扭亏|扭亏| |动物保健|普莱柯|+7%|+39%| |种植业|诺普信|-69%|+19%| |种植业|隆平高科|-115%|-106%| |种植业|登海种业|-20%|-19%| [5]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
证券时报· 2025-07-05 22:28
农业领域发展 - 强调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包括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1]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作用[1]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 -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1] - 加强农民工稳岗就业支持,包括跟踪监测、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1] 医疗健康领域发展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攻关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及"卡脖子"技术[2] -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短板[2] - 加快构建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2] 区域经济与产业调研 - 实地调研深圳市、广州市的港口码头、科创中心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了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展[1] - 走访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重点关注产品创新及应用情况[2]
刘国中在广东调研时强调:有力有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快讯· 2025-07-05 20:05
农业科技创新 - 强调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重点领域包括种业、农机、饲料、种植养殖技术等 [1] -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大面积集成推广,发挥农业科技为农服务、联农带农作用 [1] - 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推广农用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 -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1] 医疗器械研发应用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鼓励企业、医院和科研机构攻关药品医疗器械前沿科技及"卡脖子"技术 [2] - 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2] - 加快补齐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短板,满足高质量医疗需求 [2] - 构建药品医疗器械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2] 区域经济与产业调研 - 实地考察深圳市、广州市的港口码头、科创中心及农业、农机、电子、跨境电商等企业 [1] - 关注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及农民工稳岗就业进展 [1]
卖玉米种子3年收入11亿元,正大种业成立29年冲击北交所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25
公司IPO进展 - 正大种业北交所IPO获受理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 [2] - 公司成立于1996年7月 主营玉米种子研发、生产、销售 具备"育繁推一体化"体系 [2] - 截至2024年底 累计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68项 在售审定玉米品种71个 覆盖中国四大玉米主产区 [2] 募投项目 - 拟募集资金3.63亿元 用于三个项目:云南种子加工中心(2.64亿元)、张掖玉米种子加工二期(5435.87万元)、襄阳核心试验站(4447.25万元) [3] - 项目总投资3.78亿元 募集资金占比96%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9亿元、4.09亿元(+28.3%)、3.80亿元(-7.1%) [4][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469万元、8843万元(-6.6%)、8113万元(-8.25%) [4][5] - 毛利率从2022年47.13%降至2024年40.71% [4] - 加权平均ROE从33.17%(2022)降至16.97%(2024) [4] 业务结构 - 种子业务收入占比超88% 其中玉米种子为核心 [5] - 2022-2024年种子业务收入分别为3.07亿元、3.53亿元(+15%)、3.53亿元(持平) [5][6] 销售驱动因素 - 2023年销量增长15.87%带动收入增长4549万元 单价下降0.91%抵消324万元 [6] - 2024年销量增4.45%抵消单价降4.26%的影响 玉米现货价格走低抑制种植需求 [7]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7.04%降至2024年5.37% [4]
“天稻”下凡,“薯光”闪耀!河源农业向“新”提质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9:0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河源东源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实现5200亩稻田全程机械化种植,仅需6名工作人员管理,其中1500亩示范田实现无人化耕作[9][10] - 农场采用无人植保机巡航监测水稻长势,智能农机可24小时完成多种田间作业[2][11] - 两造水稻收割后,5000亩农场将全部种植"航天稻"品种[3] 水稻育种创新成果 - 兆华种业联合华南农大建立国家水稻育种创新研究院,利用生物育种和航天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15][16] - "华航香银针"航天水稻品种通过广东省审定,被认定为2025年度超级稻品种,2024年推广25万亩,销售额900万元[17][18] - 该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均优于对照种美香占2号,多次创下亩产新纪录[19][20] - 2024年水稻制种面积达5300亩,产值5000万元,预计2025年将达1万亩,产值1亿元[22][23] 马铃薯种业突破 - 河源灯塔盆地建成广东省首个马铃薯南繁育种基地,填补广东规模化马铃薯脱毒种薯育种空白[43][44] - 基地首期工程每年可培育2000万粒脱毒微型薯,首批预计收获800万粒[30][45] - 气雾栽培技术使每株苗产出微型薯数量是传统方法的30倍[47] - 将有效解决广东马铃薯种薯"北薯南调"问题,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品种适应性[33][36] 畜禽种业发展 - 东瑞股份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年供应祖代及以上种猪5.6万头、父母代种猪13.5万头,种猪年产值约6.5亿元[57][58] - 广弘种业南方国鸡种业基地预计年供应家禽种苗超400万套、鸡苗8000万羽,年产值约2亿元[71][72] - 天翔达鸽业存栏种鸽15万对,年出栏原种种鸽15万对,"天翔1号"是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原种种鸽[76][77][78]
作为中国农业的“芯片”,国产种子也需要DeepSeek时刻
观察者网· 2025-07-04 17:56
中国农业新气象:本土化"超级蔬菜"崛起 - 健康管理普及推动羽衣甘蓝等"洋食材"进入中国市场,但存在口味、烹饪方式与国人习惯不匹配的问题 [1] - 本土零售企业如盒马率先布局国产创新型"超级蔬菜"赛道,推出本土化改良品种如板蓝根青菜(菘油1号)和亚非皱叶青菜 [1] - 亚非皱叶青菜相比羽衣甘蓝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口感脆嫩鲜甜,适配中式烹饪,上市后月环比销售增长达80% [1] 亚非皱叶青菜的研发与优势 - 亚非种业从全球收集300多份羽衣甘蓝材料,培育出兼具营养与风味的亚非皱叶青菜,嫩叶、菜薹、老叶均可食用或加工 [4][9] - 新品种针对中国消费者"甜口"偏好和烹饪习惯研发,维C含量高于国外品种,适口性更优 [9] - 研发团队通过改良种子春化特性(冬性)和优化花期,使其更符合国内消费习惯和农业生产实际 [10] 种业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 中国种业存在部分种子(如番茄、西兰花、胡萝卜)对外依赖严重的短板,部分进口种子被设计为"雄性不育"以限制发展 [6] - 行业专家强调掌握种源可控的重要性,避免被"卡脖子",需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以获取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 [4][6] -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指出,种子企业需突破初级发展阶段,通过创新防止低价竞争等低质量内卷 [6] 供应链延伸与市场潜力 - 亚非皱叶青菜可加工成蔬菜粉或用于奶茶供应链,参考欧洲、日本市场应用模式,提升供应链附加值 [11] - 本土化改良使"超级蔬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适配,包括榨汁、沙拉、中式烹饪及深加工 [9][11]
跨村联建整合资源,嘉祥县探索共富公司模式助乡村连片振兴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17:22
共富公司发展模式 - 嘉祥县通过跨村联建党组织牵头成立共富公司,整合17个行政村的资源,以资金入股、资产评估入股方式统一管理运营,实现村庄抱团发展[4] - 共富公司盘活闲置校舍3处、厂房1处、宅基地147处及土地40余亩,包装成资源包吸引乡村振兴合伙人,已带动就业300余人,村集体增收126万元[4][6] - 该模式突破单村资源限制,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营、治理联动、服务联享激活产业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1][9] 产业联营案例 - 万福村闲置校舍改造为手套加工工坊,招引济宁德霖手套制品有限公司设厂,带动村民月增收3000元,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3][4] - 向阳村联合种业公司开展育种业务,土地亩均收益从1000元增至1400元,共富公司整合联建村土地达3000亩规模,促成与山东鲁担种业合作[9] - 共富工坊覆盖手套加工、灯笼加工、食用菌培育等特色产业,7处闲置资产被盘活,形成完整产业链适配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4][6] 资源整合与招商策略 - 共富公司对入驻企业提供厂房改造、环境美化及食堂配套,实现拎包入住,强化营商环境以吸引长期合作[5] - 通过集中打包招商,将分散的土地资源整合为规模化基地,满足企业用地需求,提升议价能力与经营效率[9] - 依托嘉祥县滑雪手套产业优势,精准匹配本地用工需求与闲置资源,形成产业协同效应[4]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9:10
水稻新品种"华航香银针" - "华航香银针"水稻新品种在广东省河源、梅州、江门等地大面积种植,具有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性强等特点,成为当地米业企业主打品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 - 该品种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达到720公斤/亩的产量指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5年超级稻品种 [1] - "华航香银针"育种周期仅为4年,相比传统水稻育种8-10年的周期大幅缩短 [2] 智慧育种技术创新 - 华南农业大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与企业合作打造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1] - 现代育种流程重构为精准可控的"数字环节",包括种质资源鉴定与基因定位、AI算法设计智能育种方案等,减少田间试验成本 [1] - 育种方式从"看见之后再选择"转变为"先预测再验证",使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提高效率和精准度 [2]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平台 - 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现代育种中发挥"数字引擎"作用,弥合传统经验育种与智慧育种间的鸿沟 [3] - 平台帮助科学家准确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大大加速生物育种进程,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3] - 该平台推动育种科研从"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 [1]
在奋斗中唱响劳动者之歌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大国重器发展 - 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焊工张腾蛟完成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首台西气东输压缩机组、首套10万空分压缩机组等20余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管路焊接任务,焊接数百台管路无质量事故 [2] - 浙江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罗明浩从事半导体材料设备及工艺研究近20年,解决炉体高真空和铝液除气等难题,成功运转国内首个高纯铝精炼铸造设备 [3]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机载信息系统专家刘宇辉研发"飞机远程诊断与实时跟踪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升国内航司国际竞争力 [3] 产业工人与技术突破 - 罗明浩强调核心技术需自主探索,团队攻克半导体材料设备多项技术难题 [3] - 刘宇辉在航空电子领域深耕29年,带领团队创新突破,提升飞机维修领域自主权 [3]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吴嘉楠参与14个变电站验收,积累丰富异常及事故处理经验,保障清洁能源高效输送 [7][8] 农业与种业创新 -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育成68个大豆新品种,推广面积超1.9亿亩,创造经济效益80亿元以上 [7] 传统艺术与服务业发展 - 江西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所长杨俊整理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52个、曲牌423首,培训专业演员2000多人次 [4] - 陕西康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王荣荣培养高级家政人才800余名,带动就业2000余人 [4] 公共事业与基层贡献 - 宁夏银川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驾驶员杨彦锋安全行车百万公里,实现零事故、零投诉 [4][5][6] - 西藏日喀则市消防救援支队宾守朋参与灭火抢险救援1000余起,包括2025年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 [7]
吴江八坼政协力量助推种业振兴
新华日报· 2025-07-04 06:04
种业中心建设背景 - 吴江区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八坼基地)在吴江八坼街道汤华村正式揭牌[1] - 项目落地得益于区政协委员依托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深入履职[1] - 前期通过调研常熟种业集团、苏州农发集团获取经验[1] 项目建设过程 - 政协组织多方代表围绕建设方案、投资预算、功能布局等关键问题进行协商[1] - 协商议事获评苏州市"2024年度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优秀典型案例"[1] - 项目在招投标环节遇到困难时,政协委员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完成廉政备案和专家评审[2] - 政协委员持续关注工程进度,协助解决主入口规划、资金保障等问题[2] 项目运营成效 - 2024年下半年完成销售麦种225万公斤[2] - 带动汤华村产业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增收[2] - 推动吴江未来种业公司完成全区小麦供种工作[2] - 计划开发利用2000平方米屋顶资源引进光伏项目[2] 未来发展计划 - 重点开展优质种源繁育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 -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打造特色种业品牌[3] -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