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饮
icon
搜索文档
爱施德前三季度实现营收超390亿元 旗下品牌门店再扩容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5 10:40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3.7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亿元 [1] - 截至三季度末货币资金46.95亿元,较年初增长46.58%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7.01亿元,同比增长129.21% [1] 消费电子与苹果产业链 - iPhone 17系列在中美两地开售前10天销量较上代增长约14% [1] - 预计2025年iPhone 17系列全年销量将达9600万至1亿台,带动苹果全年出货量达2.3亿部至2.4亿部 [1] - 天猫"双11"首小时苹果成交额破亿元,不到两小时即超过去年全天 [2] - 苹果17系列在硬件上实现AI影像、仿生芯片、iOS 26等全方位升级,拉开AI端侧设备创新序幕 [2] 公司核心业务与渠道 - 公司旗下"Coodoo"品牌新增自营苹果APR门店46家,总门店数达246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渠道规模 [2] - 作为国内苹果渠道的重要合作伙伴,公司凭借多年的品牌与渠道深耕,稳居行业头部 [2] - 苹果旺季与AI端侧创新带来的产业链加单,将推动公司渠道业务增长 [3] 新消费业务拓展 - 公司旗下茶饮品牌"茶小开""悦小开"在无糖茶、中式养生水、果蔬茶三大品类形成差异化布局 [2] - 2025年中国茶饮市场统计规模达227亿元,同比增幅38.2% [3] - 公司凭借渠道、供应链及品牌孵化优势,有望在健康饮品高成长赛道中推动产业发展 [3] 战略投资与未来发展 - 公司旗下爱施德智城基金已完成对杭州云深处科技、赛感科技两家创新企业的投资,重点布局AI智算、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 [3] - 公司探索"产业+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 [3] - 从中长期看,公司在新消费与产业投资的战略布局,将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引擎 [3]
奈雪生活全国首店闭店 茶饮巨头转型阵痛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7:55
回溯发展历程,奈雪生活的前身是2018年开业的"奈雪梦工厂",彼时这家近2000平方米的门店集合了茶 饮、烘焙、简餐、零售等多元业态,一度成为深圳"网红打卡地"。 深圳南山海岸城,这个曾见证新茶饮业态创新高光时刻的商圈,近日迎来一则令人唏嘘的消息——奈雪 生活全国首店正式闭店。 南都·湾财社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原奈雪生活门店已围起施工围挡,围挡上"泡泡玛特主题店即将入 驻"的海报格外醒目。这家2022年8月开业的"超级品牌试验田",在运营三年多后悄然退场,其前身正是 2018年奈雪打造的首个业态创新标杆"奈雪梦工厂",从梦工厂到奈雪生活的迭代,这都曾被视为新茶饮 探索"大店模式"的重要尝试。不过,标杆大店的黯然离场,也把茶饮行业的转型阵痛与创新挑战摆上台 前。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部分门店调整形成对比的是,奈雪的国际化布局正传来新进展,其美国首店已于 2025年10月在纽约法拉盛正式开业,标志着品牌开启海外市场新征程。 仓促试验? 从"现象级首店"到"悄然闭店" 与此同时,奈雪在产品战略上也频繁"变脸"。为了迎合"健康消费"趋势,上半年推出"每日蔬果瓶""蔬 果酸奶昔"系列,发起"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甚至开 ...
奈雪生活全国首店闭店,茶饮巨头转型阵痛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17:37
公司核心动态 - 深圳南山海岸城的奈雪生活全国首店正式闭店,该店前身为2018年开业的奈雪梦工厂,是公司探索“大店模式”的重要尝试 [1] - 闭店原因为租约到期后未续约,原址将由泡泡玛特主题店入驻 [1][6] - 公司国际化布局取得新进展,美国首店于2025年10月在纽约法拉盛开业,开业首周吸引大量消费者,三天营业额近8.7万美元 [3][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关闭132家直营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共拥有1638家茶饮店,其中直营门店1321家,加盟门店317家 [8] - 公司业绩表现欠佳,上市四年累计净亏损近15亿元,仅在2023年实现微盈利 [8] 业务模式与战略调整 - 奈雪生活定位为“品牌共创平台”,近1000平方米空间曾汇集16个品牌,包括10家首店品牌,尝试“共享运营、流量互通、联合营销”的共创模式 [4] - 但共享流量的实际效果不及预期,分摊的运营成本不低 [6] - 公司战略出现摇摆,早期坚持全直营模式以维护高端形象,后因高成本、低效率问题启动加盟模式,计划向中低线城市下沉 [9] - 产品战略频繁调整,为迎合健康消费趋势,2025年上半年推出“每日蔬果瓶”等系列产品,并开设30家“奈雪green”轻饮轻食店,部分门店在“五一”假期订单量环比激增超300% [9][1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奈雪生活首店的闭店是新茶饮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缩影,头部品牌面临“规模扩张”与“单店盈利”的双重考验 [9] - 行业竞争白热化,高端品牌与中端品牌相互向对方市场突围 [9] - 行业创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未来趋势是围绕“核心品类+场景深化”展开,而非简单叠加无关业态 [11] - 在消费回归理性的时代,依靠“首店噱头”和“空间堆砌”的创新模式已难以为继 [11]
股市面面观|港股“新消费三姐妹”集体回调逾30%,背后发生了什么?
新华财经· 2025-10-24 15:25
新消费板块近期市场表现 - 以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蜜雪集团为代表的“新消费三姐妹”股价近期经历显著回撤,截至10月23日港股收盘,蜜雪集团跌近5%,近5个交易日跌幅约10%;泡泡玛特跌9.3%,近5个交易日跌幅达19.3%;老铺黄金近5个交易日跌幅为13.8% [1] - 从年内高点计算,老铺黄金、蜜雪集团、泡泡玛特分别回调约37.5%、35.3%、31.7%,三家明星股合计蒸发市值超2800亿港元 [2] - 此次资本市场的集体转向被分析为高估值下业绩兑现压力推动的估值回归,而非企业基本面恶化所致 [1]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板块对比 - 今年以来新消费领域(如潮玩、宠物、茶饮、轻奢)凭借“质价比”与“情绪经济”驱动,以远超传统消费的增速崛起,泡泡玛特、老铺黄金以及蜜雪冰城等个股股价年内均翻倍 [2] - 同期,传统消费板块表现疲软,中证消费指数年内下跌0.47%,中证白酒指数逆势跌6.10% [2] - 估值方面,新消费巨头动态市盈率从高位显著回落,老铺黄金从超150倍回落至35倍,泡泡玛特从128倍回落至42倍,蜜雪集团从48倍回落至26.7倍 [2] - 对比传统消费龙头与国际公司,贵州茅台动态市盈率为20.4倍,迪士尼为23.7倍,孩之宝为22.3倍,LVMH为17.9倍 [3] 市场情绪与估值分析 - 有分析指出新消费整体出现过热现象,股价存在泡沫 [3] - 板块成交额占大盘成交额的比例可显示市场情绪,截至2025年8月1日,新消费股近一年成交额占比分位数为76.7%,处历史高位,提示交易风险 [3] - 使用PEG指标衡量,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当前PEG均低于1,意味着在估值适中的基础上仍具备较强的盈利增长预期 [4] 公司基本面与增长前景 - 泡泡玛特近期披露的三季报业绩亮眼,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海外收益增长365%-370%,较上半年204%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仍在加速 [4] - 但有分析预计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然后从2026年开始放缓 [5] - 老铺黄金试图用奢侈品的玩法颠覆黄金珠宝行业,但黄金的特殊属性使其难以完全复制传统奢侈品商业模式,金价上涨过快可能导致金饰消费量下滑,其二手市场回收行情不如传统奢侈品牌,品牌溢价能力存疑 [5] - 摩根大通将泡泡玛特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认为股价调整后估值已具吸引力,第三季度财报、节假日销售及LABUBU动画等将成为未来催化剂 [6] - 花旗报告预期老铺黄金2026年自由现金流将实现转正,强劲金价加上产品加价有助提升其2026年盈利能见度 [6] 核心竞争指标与未来驱动力 - 产品的复购率、使用频次、二手市场价格以及定价权被视为判断新消费公司营收前景的重要指标 [6] - 泡泡玛特依托盲盒机制实现高复购率,其复购率达50.7%,会员贡献93.1%销售额;老铺黄金通过奢侈品化定价和会员服务,35万会员贡献60%复购,形成强客户粘性 [6] - 海外收入占比成为衡量营收前景的重要指标,泡泡玛特的海外收入占比由2021年的23%升至2024年的39%,名创优品从4%升至39% [7] -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增速显著,亚太、美洲和欧洲的销售增速分别达到170%-175%、1265%-1270%和735%-740,显示全球化扩张仍处于早期阶段 [7] - 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消费旺季到来及海外新店密集开业,有望推动泡泡玛特延续高增长;公司正推进多元业态落地,探索IP的多业态孵化和平台化运营 [7]
古茗(01364.HK):潜心深耕 积厚成器
格隆汇· 2025-10-24 14:37
公司概况与商业模式 -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价茶饮品牌,门店数量在二线及以下城市以及乡镇区域达到领先水准 [1] -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向加盟门店销售商品和设备,构建了业内最大的冷链仓储及物流设施系统 [1] - 公司的经营主张是"新鲜美味、出品一致、价格亲民",通过高质价比和稳定品控驱动消费者复购 [2] 公司竞争优势与运营策略 - 前端市场策略是将高线市场主流单品以高质价比形式复制到下沉市场,产品销售潜力能见度高 [2] - 后端供应链通过鲜果规模化采购和自建冷链车队强化成本管控及品质保障,支撑区域扩张 [2] - 公司通过加盟商在店、数字化运营等手段对门店出品实现有力管控,积累系统性运营优势 [2] - 公司采用地域加密策略,强化供应链规模优势,对未来门店数量的展望为3.5~4.0万家 [2][3]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预计"十五五"期间国内现制茶饮市场规模有望跨越5000亿元,容量复合年增长率近15% [3] - 中价茶饮赛道对比咖啡及平价茶饮,份额整合空间较大,公司市占率提升空间可期 [3] - 在需求风口减弱背景下,公司凭借扎实的供应链和运营管理,以更高品质认同形成更强复购表现 [3] 财务表现与估值 - 维持公司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预测为21.9亿元、25.0亿元、28.8亿元 [3] - 对应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4%、+14%、+15%,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4倍、21倍、18倍 [3]
霸王茶姬上海东方明珠店开业
新浪科技· 2025-10-24 14:20
10月24日,现代东方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上海东方明珠塔门店正式开业。东方明珠塔作为上海乃至中国的 标志性建筑,是国内外游客的必去"打卡点",其因巨大的天然客流被品牌视为"黄金点位"。 目前,霸王茶姬的全球化战略正加速度推进,其门店网络已不再局限于购物中心,而是密集落地于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旅游地标。 今年,其全球"最高"门店于10月15日正式亮相泰国曼谷王权大京都大厦74层观景台。9月份,在中国香 港湾仔利东街(喜帖街)开设了其全球规模最大的"超级茶仓"。该店面积超1000平方米,共两层,提供 常规茶饮的同时,创新设置了"煮、煎、点、泡"等传统茶艺体验区。 责任编辑:江钰涵 ...
36氪首发|「UMe Tea优米茶铺」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华人工程师在北美开奶茶店
36氪· 2025-10-24 12:41
融资情况 - 公司近期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Conductive Ventures领投,iFlyvc和EGP(明裕创投)跟投 [1] - 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团队完善和湾区门店加密 [1] - 公司在2023年6月曾完成由iFlyvc投资的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3] 业务发展与规模 - 公司门店数量已从两年前的9家增长至27家,计划到2025年底扩展至33家 [3] - 除3家作为试点的加盟店外,其余门店均为直营模式 [3] - 公司已与美国某餐饮供应链巨头建立长期合作,实现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等服务的集中化 [3] 市场定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是一家颇具美国本土感的新茶饮品牌,从美国本土消费者口味偏好出发,同时融入中国新茶饮品牌优势 [1] - 面对中国茶饮品牌出海北美的竞争,公司顾客中非亚裔人群占比约为60%,亚裔客户也以印度、越南、韩国人为主,与出海中国品牌交集不明显 [3] - 美国茶饮市场格局分散,2023年有6635家奶茶店,预计2025年增至约8000家,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超过5% [11] 经营业绩与策略 - 今年以来公司单店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0% [4] - 公司主营品类包括奶盖茶、水果茶、烘焙甜品、小吃等,约30个SKU,盐酥鸡销量占比已达到30% [1][5] - 公司当前策略是选定主阵地、不断加密门店、建立品牌认知,新开门店及新签门店均位于加州旧金山湾区,门店间平均距离约3英里 [11] - 公司认为加州市场能承载两三百家门店,下一步业务重心包括团队架构完善、数字化与供应链继续提升、继续加密湾区门店 [11] 产品与运营特色 - 公司产品开发围绕三大思路:基础款微升级、追潮流趋势、根据应季水果和节日上新,上新频率为每月两次 [6] - 公司注重本土化,例如为墨西哥人较多的湾区推出辣芒果类冰沙,菜单分类清晰以满足不同饮食需求 [5] - 经典珍珠奶茶、芒果和抹茶类单品销售表现良好 [5] - 营销上从年轻人情绪价值切入,兔子盲盒、集卡等活动在社交媒体引发大量自然传播,集卡活动曾促使门店业绩翻数倍 [9] 发展路径 - 公司希望先深耕区域性市场,做一个加州本土品牌,把供应链基本功练好再图扩张,发展路径上希望向古茗学习 [11] - 公司认为美国市场节奏难以像国内一样“快”, due to 商业体对单一业态占比的控制以及严格的法规 [11]
中国奶茶地图:“两广”之外,这个省被严重低估了
36氪· 2025-10-24 10:30
行业整体规模与分布 - 全国奶茶饮品门店总数达478,480家 [1] - 广东省门店数量以89,870家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门店总数的18.78% [1] - 江苏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门店数量分别为30,676家和26,404家,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1] - 海南省是每万人拥有奶茶店数量最多的省份,密度为每万人8.7家,其常住人口刚过1000万,支撑起9000多家奶茶店 [6] -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每万人奶茶店拥有量分别为7.03家和5.27家,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6] 重点区域市场特征 - 广东省市场由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千店以上规模品牌主导,同时聚集了喜茶、奈雪等众多本土起家的品牌 [6] - 江苏省市场高度成熟,蜜雪冰城、CoCo都可、古茗为门店数前三品牌,本土品牌如7分甜、百分茶等支撑半壁江山 [6]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不仅是茶饮原料供应大省,也诞生了阿嬷手作、煲珠公等特色连锁品牌,是行业公认的茶饮重镇 [6] - 北京市从过去的“奶茶荒漠”转变为品牌战略高地,2024年以来吸引柠季、爷爷不泡茶等多个品牌开设首店 [12] - 2025年茶饮品牌进京趋势持续,阿嬷手作北京首店开业当天点单小程序一度挤爆,排队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 [14] - 面对北京高昂的运营成本,品牌普遍采取精品化与体验升级路线,例如霸王茶姬开设全国首家茶苑主题店,融入北京四合院元素 [14] - 北京市也跑出了煮叶、隆延茶铺等特色品牌,以及凭借奶饮定位赢得市场的Blueglass和兰熊鲜奶 [16] 特色区域市场与本土品牌发展 - 海南省饮品需求受常年高温天气和旅游业蓬勃发展驱动,2025年前三季度茶馆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96.49% [16][18] - 海南市场以外来连锁品牌为主,本土代表性品牌老盐季以“老盐+鲜果”为特色,开出100余家门店,老盐系列年销量达1000万杯 [18] - 除连锁品牌外,水果炒冰、清补凉等传统冷饮店是重要补充,虎婆冷饮店凭借水果现炒出品在三亚等地开出约10家门店 [20] - 云南省拥有17,573家奶茶店,每万人拥有3.78家,排名第六,本土品牌善于利用地方风物构建竞争力 [22] - 麒麟大口茶坚持极致单品路线,8年只卖一杯茶,已开出近200家门店;柠气云南茶则全面植入云南文化符号,构建云南风味地图 [22][24] - 青海省每万人拥有3.17家奶茶店,跻身全国前十,其1879家门店大部分为外来连锁品牌,是品牌全国扩张与渠道下沉的缩影 [26][28] - 青海本土品牌宝葫芦凭借牦牛鲜奶茶等特色产品开出约10家门店,当地酸奶坊等传统品类也形成了鲜明区域特色 [28][30]
东南亚门店突破200家后,甜啦啦出海的下一步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4 10:25
出品/茶咖观察 作者/刘淑娟 然而,随着中国品牌纷纷南下,叠加本土茶饮品牌的崛起,东南亚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商品同质化、价格战与营销战初现端倪。 作为门店数量排名第五的茶饮品牌,甜啦啦已在全球拥有超过8000家签约门店,其中,东南亚市场门店数量突破200家,仅印尼市场就布局了近130家,且仍 在高速增长。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保障了单店效率,门店日均营业额1万元人民币,部分新店开业时能冲到3万元人民币。 图:甜啦啦东南亚门店分布情况 这意味着,甜啦啦的已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为我们观察中国现制茶饮品牌出海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真实样本。 此前,甜啦啦海外负责人谢观海在一场活动中曾分享了以往在东南亚踩的"坑":一是文化差异的隐性壁垒,比如印尼团队的6位当地华人高管竟有5种不同信 仰;二是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印尼盾两年内汇率从 1:1900 跌至 1:2250;三是合作对象的选择;四是门店选址的逻辑。 编辑/蒙嘉怡 国内现制茶饮市场的拥挤,已是肉眼可见的事实。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门店数量的持续增长让品牌愈发艰难。 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已成为行业摆脱同质化竞争、寻求突破的集体共识与迫切需求。据壹览商业数据 ...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1024
东吴证券· 2025-10-24 10:10
宏观策略:解读“十五五”规划线索 - 经济增长目标转向以定性为主,“十五五”期间可能不设五年定量目标,但隐含要求名义GDP增速不低于5.5%,实际GDP增速不低于4.7% [1][9] - 发展目标新增“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任务领域与“十四五”一致但顺序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社会民生排序更靠前 [1][9] - 现代产业体系定位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方向是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目标从“十四五”的“四国”增至“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五国 [10] - 内需战略更强调消费与投资结合,注重供需双向互动,并着力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性障碍 [10] - 对外开放提升至第五位,强调制度型开放和自主开放,注重双向投资合作 [10] - 区域发展首次强调四大战略叠加效应,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避免产业同质化 [11] 固收金工:科创债ETF成分券套利机会 - 科创债ETF倾向于纳入隐含评级AA+及以上、发行规模在40亿元及以下的中小规模个券,尤其青睐规模20亿元以内、发行人为央国企的公募公司债与金融债 [2][12] - 成分券在债券期限上偏好3年期和5年期的中短期品种,且新发行或上市时间不长的个券入选可能性更大 [2][12] - 市场表现层面,ETF青睐调整前15日内有成交且当日换手率超过3%的个券,以及日均跟踪指数偏离度低于0.04%的债券 [3][13] - 被纳入ETF的个券可因被动资金集中建仓获得短期价格推动,并中长期受益于流动性优化和信用资质背书 [12] 公司点评:南华期货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微降1.92%,但第三季度手续费净收入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2% [4][14] - 盈利预测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亿元、5.37亿元、5.8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8.12倍、24.67倍、22.59倍 [4][14] 公司点评:劲仔食品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6.8亿元,同比增长6.5%,收入增速转正,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净利率8.8%环比改善0.4个百分点 [5][15][1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3.5亿元、3.9亿元,对应PE为23倍、16倍、14倍,核心品类鱼制品实现双位数增长 [5][16] 公司点评:杭叉集团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13%,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提升至23.5% [6][17] - 公司加速布局智慧物流与具身智能,收购国自机器人并拟发布人形机器人X1系列,盈利预测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2亿元、24亿元、27亿元 [6][17] 公司点评:广电计量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30%超预期,营收9.4亿元,同比增长15%,受益于特殊行业、汽车、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板块景气度 [6][18] - 盈利预测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4.2亿元、5.0亿元、5.9亿元,并拟定增不超过13亿元投向航空装备、AI芯片、卫星互联网测试平台 [6][18] 公司点评:古茗 - 作为中价茶饮龙头,通过高质价比和稳定品控驱动复购,依托业内最大冷链网络支撑下沉市场扩张,预计门店数量有望达到3.5-4.0万家 [7][19][20] - 盈利预测维持2025-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21.9亿元、25.0亿元、28.8亿元,对应PE为24倍、21倍、18倍,看好现制茶饮赛道规模有望跨越5000亿元 [7][20] 公司点评:热景生物 - 核心产品SGC001为全球首款心肌梗死治疗抗体药物,临床前数据显示可降低心梗体积最高达53%,提升心功能射血分数最高达175% [8][21] - 公司积极布局创新药管线,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0.14亿元、0.16亿元,主业IVD及创新药平台合计估值潜力达480亿元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