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
搜索文档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 (2025年第7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12 16:47
抽检总体情况 - 2025年9月29日至10月28日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抽检食品(含食用农产品)276批次样品 [2] - 其中合格样品256批次,不合格样品20批次,不合格率为7.25% [3] 不合格样品问题类型 - 农药残留超标是主要问题,涉及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噻虫胺、噻虫嗪、吡唑醚菌酯等多种农药,例如铁棍山药中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检测值为2.04 mg/kg,超出标准限值≤0.3 mg/kg [3][4][5][6][7][8] - 肉类水分含量超标,例如牛臀肉水分检测值为78.9 g/100g,超出标准限值≤77.0 g/100g [5] - 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例如清水藕片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值为0.232 g/kg,超出标准限值≤0.1 g/kg [6] - 微生物污染问题,例如双切肠(熟肉制品)菌落总数检测值高达6.4×10⁵ CFU/g和6.9×10⁵ CFU/g,超出标准要求 [8] - 重金属污染问题,例如小米辣中镉(以Cd计)检测值为0.108 mg/kg,超出标准限值≤0.05 mg/kg [8] - 检出违禁药物,例如鸡蛋中检出地美硝唑83.1 μg/kg,标准规定为不得检出 [7] 涉及的企业与产品 - 不合格产品涉及多家知名企业,包括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超市发农大店、超市发魏公村店)、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魏公村分公司、北京旺顺阁五十五餐饮有限公司等 [4][6][8] - 问题产品种类广泛,涵盖蔬菜(如大葱、辣椒、生姜)、水果(如芒果)、肉类(如牛臀肉、牛后腿肉)、蛋类(鸡蛋)、加工食品(如熟肉制品、果茶、盐水渍菜)等 [3][4][5][6][7][8] 检测机构 - 本次抽检由多家权威检测机构承担,包括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中检科(北京测试技术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等 [3][4][5][6][7][8]
服务产业迎政策利好,新消费景气持续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04 18:31
核心观点 - 服务消费迎来政策利好,2026年有望成为服务消费大年,政策持续加码将同时受益需求红利和政策对优质服务供给的培育[3][7] - 情绪价值与符号消费结构性高增长,IP潮玩、黄金珠宝等品类受益于消费从功能性向情绪价值转变的趋势[3][7][9] - 新零售渠道变革重塑产业链,线上线下均迎来变革,零食折扣、社区零售、大卖场调改店将迎来正面竞争[3][7] - AI新技术商业化加速,从内部提效走向2B和2C端商业化产品落地,并带来增量收入[3][7] 服务消费迎诸多催化 - 2025年9月16日商务部联合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围绕五大方面提出19条措施,包括优化假期安排、IP联动新场景、鼓励赛事与文旅联动等[11][12] - 优化假期安排政策若能落地,对服务和旅游消费需求提振最大,旅游需求约束不是价格而是假期时间[13][15] - 服务业占比提升是主要发达国家普遍现象,日本广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70年48.8%提升至2010年71.91%,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1970年突破50%后持续提升至70%以上[16] - 相比商品,服务普遍更容易提价,服务业价格主要受租金和人工成本影响,服务质量提升和技术含量增加驱动服务价格快速上行[21][25] - 中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剔除居住成本后,通信、医疗、体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从2015年31%提升至2024年34%,提升幅度有限[31][32] 旅游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国内旅游收入63,112亿元,同比增长9.8%,旅游市场规模89,908亿元,同比增长9.8%[35] - 在线旅游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32,367亿元,同比增长11.3%,线上化率提升至36%[35] - 交通票务市场未来3年CAGR 5-7%,2025年规模2万亿元;酒店住宿市场未来3年CAGR 10-12%,2025年规模7,900亿元;度假预订市场未来3年CAGR 35%,2025年规模1.9万亿元[36] - OTA市场格局稳定,利润率维持高位,携程海外投放清晰高效,Trip.com海外增速领先其他OTA[49][50][54] 酒店行业分析 - 酒店经营数据降幅收窄,需求相对稳定,2025年以来并未进一步恶化,预计2026年将延续改善趋势[37][40] - 行业供给结构分化,低门槛非连锁供给增速快,截至9月底行业整体客房数同比增9.5%,连锁客房数同比增12%[42][43] - 龙头酒店开店节奏分化,华住自2023Q4增速大幅领先行业,首旅自2023Q3加速,锦江处于增速放缓调整期[45][47] - 酒店对OTA渠道依赖度提高,2024年华住和首旅向携程支付佣金分别相当于2019年393%和176%,但门店数仅相当于2019年206%和196%[52][53] 现制饮品市场 -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空间广阔,2023年市场规模5,175亿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22.5%,现制茶饮复合增长率19.0%,现制咖啡复合增长率36.3%[57][58] - 下沉市场潜力巨大,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大众现制茶饮市场GMV占比从2018年35%提升至2023年42%,2023年一线城市人均现制饮品年消耗量70杯,二线及以下仅16杯[57][58] - 头部品牌推新策略分化,蜜雪冰城采用平价大单品策略,古茗专注高品质果茶且推新频率高,霸王茶姬前三大畅销原叶茶占比61%[60][63] - 供应链重资产与规模化筑壁垒,蜜雪冰城自产食材比例约60%,古茗拥有行业最大冷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配送成本仅占GMV约0.9%[65] 教育行业趋势 - 高中教育仍有7-8年人口红利期,以2025年为例,高中段适龄人口出生日期为2008-2010年,预计2032-2033年起需求才开始大幅下滑[73][78] - 政策支持高中阶段教育扩容,2025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推进职普融通[78] - 中国高中教育普及率显著提升但仍落后发达国家,2020年25岁以上人口完成高中教育比例32%,而美国达91%,法国73%,德国84%[80][83] - 公考培训需求旺盛,2026年国考报名过审人数371.8万人,同比增长8.84%,粉笔AI刷题系统班单日销量突破14,000单[84][86] 符号消费与情绪价值 - IP消费随人口代际变迁而崛起,美国于1960-1970s迎来IP消费黄金时代,日本于1980s进入IP消费爆发期,中国预计在2020s迎来高速增长[94][96][97] - 潮玩IP产业处于高成长期,头部IP实现人群、地域、场景三重破圈,新IP接力验证平台价值,星星人搜索热度在2025年8月后明显提升[98][100] - 名创优品通过IP战略升级实现毛利率提升,合作超50个IP,联名产品占比30%,客单价提升15%-20%,海外市场成为增长主引擎[101][104][108] - 黄金珠宝市场规模稳步扩张,2024年达7,280亿元,黄金品类占比73%,古法金、足金镶嵌等工艺创新驱动价增和市场扩容[113][115][116][123] 新零售渠道变革 - 中国流通体系变革趋势是从厂商主导的深度分销转变为消费者驱动的高效零售,零售商核心能力从选址到选品,最终走向制造型零售[3] - 零售行业在品类和场景维度走向分散,零食折扣、社区零售、大卖场调改店将迎来正面竞争,即时零售依托履约效率优势分流传统渠道[3][7] - 外卖与即时零售竞争格局巨变,由于履约体系变化和订单需求属性不同,竞争尚未结束[3] AI技术商业化 - AI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新的实体设备,如AI眼镜、AI玩具等,在人力资源服务、电商、教育等领域效率提升及商业化进度领先[3][7] - AI相关产品已经从内部管理提效,到2B和2C端商业化产品落地,并带来增量收入[3]
古茗(01364):深度研究:大众现制饮品龙头,冷链快反筑造护城河
东方财富证券· 2025-10-24 20:33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古茗(01364 HK)的投资评级为“增持”,并予以维持 [2][5] 核心观点 - 古茗是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市场龙头,凭借领先的冷链配送与快速反应供应链构筑核心护城河 [1][4] - 公司单店模型优异,门店经营利润率行业领先,同店增长韧性十足,且下沉市场扩张空间广阔 [4][5] - 基于稳健的经营策略、充足的区域拓展空间及稳定的股东回报计划,报告看好其长期成长性 [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古茗创立于2010年,起家于浙江温岭,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在全国200多个城市拥有11,179家门店,其中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达81% [4][14] - 据灼识咨询,按2023年GMV计算,古茗在中国现制茶饮市场份额约为9.1%,仅次于蜜雪冰城;在10-20元价格带的大众市场中市占率第一,达17.7% [4][14]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87.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对应GMV为224亿元,同比增长16.57% [4][27] 行业分析 - 中国现制饮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2023年人均年消费量仅22杯,远低于美国、欧盟(300+杯)和日本(172杯)的水平 [4][43] - 低线市场是主要增长来源,预计2024-2028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1.3%-22.9% [4][43] - 茶饮行业竞争激烈,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37%升至2024年的53%,供应链能力取代品牌效应成为竞争核心 [4][47] - 咖啡行业竞争相对缓和,2024年连锁化率为35.4%,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优势应对成本上升与价格战 [4][61] 单店模型与运营效率 - 2024年古茗单店月均GMV为19.7万元,成熟门店经营利润率可达20%以上,优于行业约15%的平均水平 [4][73] - 2025年上半年,在低基数和外卖大战推动下,单店GMV增速超20%,日均销售杯数达439杯 [4][69][70] - 约40%的杯量通过第三方平台成交,公司在外卖补贴策略上相对克制,注重堂食与加盟商利润健康 [4][78][81] - 公司复购率行业领先,2023年平均季度复购率达5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4][83] 扩张策略与加盟体系 - 公司采用“已有优势省份加密/补白+扩张邻近省市”的稳健扩张策略,已在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等8大省份达成关键规模(门店数超500家) [4][9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门店总数达11,179家,同比增长17.5%,新开门店1,570家,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为80.9% [4][108] - 2025年新加盟政策将首年投入门槛降至23万元,并强调加盟商需亲自在店经营,加盟商带店率为1.9家 [4][108][119] 供应链优势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冷链物流体系,98%的门店可享受两日一配的冷链服务,行业多为四日一配或不配 [4][120]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拥有362辆自有运输车,约75%的门店位于仓库150公里半径内,仓到店配送成本占GMV比例小于1% [4][120][121] - 通过规模化采购和精细化管理,2023年公司水果熟成损耗率降至10%,远低于行业平均约20%的水平 [4][12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19.8亿元、151.8亿元、183.4亿元,增速分别为36%、27%、21% [5][126] - 预计同期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1.2亿元、27.1亿元、32.9亿元,增速分别为37%、28%、21% [5][130] - 对应经调整市盈率分别为24倍、19倍、16倍 [5][130] - 当前港股共有5家茶饮上市企业,参考同业估值,报告认为公司估值具有吸引力 [5][131]
古茗(01364):潜心深耕,积厚成器
东吴证券· 2025-10-23 07:30
投资评级 - 对古茗(01364 HK)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古茗作为大众现制茶饮龙头,通过“新鲜美味、出品一致、价格亲民”的产品组合和独特的地域加密策略,构建了业内最大的冷链仓储及物流系统,其系统性运营优势持续显现,份额提升路径清晰 [8] - 公司前端以高频推新和高质爆品驱动复购,后端通过自建供应链强化成本管控及品质保障,支撑门店扩张与区域加密 [8][39] - 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亿元、25.0亿元、28.8亿元,同比增长44%、14%、15% [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古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价茶饮品牌,截至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量达11,179家,终端GMV在2024财年达224亿元人民币 [14] - 公司专注于果茶、奶茶、咖啡三大品类,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八省建立了超过“关键规模”(门店数超500家)的门店网络,能向97%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 [14] -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商品和设备销售(2024年占比分别为75%和5%),以及加盟管理服务(2024年占比20%) [24][2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归母净利润为14.79亿元,同比增长36.95% [1]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将达123.15亿元,同比增长40.08%,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6.85亿元,同比增长81.61% [1] - 基于Non-GAAP口径,预测2025至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1.94亿元、24.95亿元、28.81亿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24倍、21倍、18倍 [1][8] 产品策略与研发 - 古茗菜单通常保持约30款SKU,定价在10至18元人民币,2024年第三季度果茶、奶茶、咖啡出杯量占比分别为41%、47%、12% [40][42] - 公司注重产品迭代,例如对畅销单品“超A芝士葡萄”的配方进行了11次升级,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总销量超1.8亿杯 [50][53] - 研发团队约120人,研发费用投入领先同业,并与高校合作进行联合研究,建立了系统化的新品研发流程 [55][56][63] 供应链优势 - 公司构建了覆盖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的全链路管控体系,2023年采购了涵盖36个品种约8.5万吨新鲜水果,直采比例达85% [64][65][69] - 拥有4个自建工厂负责茶叶拼配和混合果汁加工,核心工厂产能利用率近80%,并率先在行业应用HPP技术保证果汁新鲜风味 [64][77][82] - 直接运营22个仓库(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4万平方米为冷库)和362辆自有冷链运输车,能为97%以上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 [64][88] 门店运营与加盟体系 - 公司绝大多数门店为加盟模式(2024年第三季度加盟店贡献GMV约99.9%),明确扶持“创业型加盟商”,并提供从选址、培训到数字化管理的全流程支持 [24][94][99] - 通过“门店宝”等数字化系统对门店运营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产品“出品一致”,信息技术团队规模超340人,为行业最大 [102] - 2025年推出“乡镇合伙人2.0”政策,新加盟商首年最低投入约23万元即可开店,以降低资金门槛 [96][97] 行业前景与公司增长潜力 - 国内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在“十五五”期间有望跨越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近15% [8] - 中价茶饮赛道份额整合空间较大,古茗凭借更高的品质认同和复购表现,未来门店数量有望达到3.5万至4.0万家 [8][39] - 相较于平价茶饮,中价茶饮SKU更丰富且短保,对运营效率要求更高,古茗的系统性优势有望持续推动其市占率提升 [39]
甜心皮皮快闪车首亮相!高效店型适配多元场景,助力万店扩张计划
中国食品网· 2025-10-21 14:36
公司活动与品牌曝光 - 新锐茶饮品牌甜心皮皮作为官方合作品牌参与2025爵士上海音乐节,通过快闪车店型进行品牌展示和产品供应 [1] - 公司在音乐节现场提供果茶、乳茶以及冰淇淋等产品,其醒目的红色快闪车造型和可爱IP形象符合年轻人社交打卡趋势,成为活动打卡点 [5] 新店型战略与运营优势 - 公司在爵士上海音乐节首次亮相经过市场调研后推出的常态化、标准化快闪车店型,是行业内首个将快闪车店型常态化的品牌 [3] - 快闪车店型具备灵活性高与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能突破地理限制深入音乐节等热点场景,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3] - 该模式具有低成本与高效率优势,模块化设计降低了初始投入门槛,并能实现资源的快速配置与循环利用,创造高单点运营效益 [3] - 快闪车作为流动品牌名片,能在不同场景下通过统一视觉和线下互动塑造品牌记忆点,深化品牌形象 [3] - 成熟的供应链与运营体系支撑快闪车在任何场景下提供一致、安全稳定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3] 场景化探索与扩张计划 - 公司通过快闪车参加音乐节是对景区、市集、音乐等场景探索的尝试与落地,模式基于场景需求的功能适配、氛围融合与体验互补 [7] - 该灵活高效的落地模式旨在赋能合作伙伴实现低风险试错、高概率成功,推动品牌与创业者共赢扩张 [7] - 公司计划通过此模式实现一年内全国10000家店的扩张目标 [7]
品牌主动营造场景、区域限定创造稀缺、IP内容强化情感:新茶饮成……
新浪财经· 2025-10-04 13:34
行业核心观点 - 新茶饮与咖啡品类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表现抢眼,成为节庆消费的重要参与者和消费者休闲生活的固定组成部分 [2] - 行业通过新品发布、限定联名、区域专属等方式推动“品牌+文旅”的双向奔赴,改写“消费引流”的叙事逻辑 [2] - 新茶饮从单纯的饮品选择转变为连接本地生活与外地游客的文旅媒介,实现品牌传播与城市引流的双赢 [6] 消费者行为模式 - 消费者选择饮品时,口味是首要标准,愿意为符合个人喜好的品牌持续回购 [3] - 情感联结与IP共创成为吸引老用户的重要因素,例如有消费者为茉莉奶白与“Loopy”的联名活动疯狂下单 [3] - 追随心仪品牌、追逐新品已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 [3] - 茶饮消费已形成生活惯性,逛街、会友、小憩时点上一杯成为自然的生活节奏,节假日会显著提升消费频率,例如平时两三天一杯变为假期一天一两杯 [5] - 部分消费者具有固定的消费习惯,日常忠于习惯性选择,新品仅为偶尔尝试 [5] 品牌战略与营销 - 品牌采用“品牌创始店+限定经济+IP联动”的组合策略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 [2] - 通过打造区域限定产品创造稀缺体验,例如霸王茶姬推出“广东限定”系列,吸引外地游客专程打卡 [6] - IP联动有效强化品牌辨识度,将喝茶从消费行为升级为可传播、可记忆的文化体验 [3][6] - 奈雪green店以“健康茶饮”为理念,结合门店空间设计,提供一种生活方式提案 [6] - 品牌通过营造场景满足用户更延展的需求,如提供安静办公、社交的场所 [5] 行业与文旅融合 - 新茶饮店成为旅行路线中的“必经点”和“城市茶饮地标”,例如霸王茶姬的限定系列使普通茶饮店成为打卡节点 [6] - 品牌主动策略打通了“从品牌到场所、从产品到目的地”的转化路径,使新茶饮成为文旅动线中有机、高频的打卡节点 [6] - 新茶饮作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和可携带的在地记忆,悄然重塑假期生活方式 [7]
“A+H”第五次冲击上市,八马茶业能否打破“上市即巅峰”诅咒?
搜狐财经· 2025-09-18 21:42
IPO历程与现状 - 公司历史上第五次冲击IPO 于2024年8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 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 [2]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913.34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06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4398.69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港交所流通 [2] - 公司此前经历三次冲刺A股IPO折戟 2024年1月转战港股递表 后因招股书递交满6个月未完成聆讯而失效 此次为更新招股书后重新递交 [2][7] 行业背景与市场挑战 - 茶饮行业IPO表现分化 “普洱茶第一股”澜沧古茶2023年亏损金额达到3.08亿元 超过前三年的利润总和 股价已不足3港元 [3] - 天福茗茶业绩和股价双双下跌 市值较最高点近乎腰斩 [3] - 港股IPO进程缓慢 显示香港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对茶叶公司上市持谨慎态度 [4] A股上市失败原因 - 公司2013年首次冲刺深交所中小板失败 原因为“精制茶制造业”在A股缺乏明确政策支持且盈利稳定性存疑 [6] - 2018年冲击创业板时 因研发投入占比极低 研发人员仅有10人等创新性问题收到深交所多轮问询 最终于2022年5月主动撤回申请 [7] - 2023年第三次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后被平移审核 但随后再次撤回上市申请 [7] 股东背景与资本联盟 - 公司实控人王文彬 陈雅静之子王焜恒于2020年迎娶安踏体育实控人丁世忠之女丁斯晴 丁世忠当时身家为445亿元 [8] - 实控人之女王佳佳和王佳琳分别嫁予高力集团实控人高力及七匹狼实控人周永伟之子周士渊 [8] - 通过联姻 公司与安踏体育 七匹狼构建起强大的资本产业联盟 三位亲家身家合计高达500亿元 [8][9]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8.1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1.22亿元 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6.47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仅0.98% [9] - 线下加盟毛利率出现下滑 从2022年的43.8%降至2023年的42.5% 2024年前三季度回升至46% 但较此前报告期(如2022年前三季度的54.86%)有明显下降 [9] - 加盟商净增加数量从2023年的169家大幅放缓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9家 加盟费收入从2022年的740万元骤降至2023年的50万元 2024年恢复至120万元 [10] 渠道策略与扩张计划 - 线上渠道增长显著 营收从2022年的4.9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23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从27.2%提升至29.3% 2024年前三季度线上营收为5.53亿元 同比增长14.49% [11]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新增1500家门店 并曾设立子品牌“小马茶趣”尝试奶茶 果茶等品类 但市场反响不大 [10][11] - 公司模式兼具现代连锁业特征和“慢消费”特点 面临新茶饮潮流冲击 扩张前景与资本价值评估存在挑战 [11]
亮相成都IFS、对话蜀茶圈,珠遵新茶饮破浪蓉城
南方农村报· 2025-09-12 19:04
核心观点 - 珠遵新茶饮品牌在成都举办推介活动 旨在通过区域协作和品牌路演扩大市场影响力 推动新茶饮产业高质量发展 [9][12][37][86] - 遵义新茶饮产业集群2024年总产值达7.18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10亿元 [40][41] - 活动汇聚霸王茶姬 茶百道 书亦烧仙草 蜜雪冰城 奈雪的茶 喜茶等头部企业及川黔茶企代表 共同探讨产业协同与创新路径 [14][15][74]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12日在成都IFS举办 以"快耍慢活山海一夏"为主题进行品牌展示 [2][3][4][5] - 由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主办 南方农村报社等机构承办 [17][18] - 近百名来自四川 珠海 遵义三地的茶叶及新茶饮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会 [13]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珠遵协作建设"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 成立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筹) [40] - 通过"长江行"活动将品牌辐射至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 实现东部资源与西部需求对接 [37][86][87] - 推动"茶三角"模式(四川 广东 贵州)实现共研 共拓 共享的多层次合作体系 [44][46] 产业优势与产品创新 - 遵义茶区位于北纬27°黄金产茶带 具备高海拔 低纬度 多云雾的自然环境优势 [57][58] - 产品涵盖轻乳茶 冷萃茶 果茶 茶咖啡等多品类 由贵州两山文旅集团 沃丰茶业等企业现场推介 [62][63][64][65] - 茶饮创新从传统热饮向高附加值功能性终端产品迈进 强调工业化制造推动产业链升级 [49][52][69] 企业合作与实地调研 - 珠遵新茶饮研究院与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新茶饮专委会达成战略合作 [73][74] - 调研团队走访书亦烧仙草(专注烧仙草茶饮16年)和蜀茶实业集团(川内最大茶企之一) 学习供应链模式与市场实践经验 [78][79][80][81][82] - 活动强调"以农为本 助农增收" 目标让遵义茶农每斤增收一元钱 [84]
成都才是真正的奶茶之都
36氪· 2025-09-12 08:01
成都作为新茶饮产业中心的地位 - 成都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的战略要地 春熙路商圈是品牌必争之地 霸王茶姬2021年在此开设全国首家旗舰店 李山山茶事2023年开业即成排队王 喜茶2025年重启DP首店距地铁站仅100米[3] - 成都聚集众多头部品牌总部 茶百道、书亦烧仙草在此出道 霸王茶姬、蜜雪冰城设立双总部之一 本土品牌李山山茶事、树夏、陈多多、丸摩堂正走向全国[5] 消费市场基础 - 成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成为全国六座万亿消费城市之一 与重庆同为西南地区代表[6] - 成都消费结构以食品烟酒为主 2018年恩格尔系数达32.8% 在11个主要城市中最高 显示居民偏好吃喝休闲[6] - 新式小店超10万家 其中咖啡店8500余家 茶饮店6000余家 奶茶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四[7] - 夜间经济活跃 24小时营业奶茶店数量全国第三 仅次于深圳和上海[14] 品牌发展案例 - 茶百道2008年从成都起步 通过加盟模式全国扩张 2024年港股上市 全国门店超8000家 数量居新茶饮品牌第四[8] - 品牌升级熊猫Logo 英文名改为ChaPanda 强化成都地域关联[8] - 新兴品牌快速成长 李山山茶事已进入贵阳、重庆等多地 陈多多在四川拥有500多家门店 其中190多家位于成都[24] 政策支持体系 - 成都发布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服务消费零售额占比超50% 打造特色消费场景100个以上[12] - 四川省经信厅支持发展茶百道、川言茶语等新式茶饮产品 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14] 供应链优势 - 原材料成本占终端销售额30%-40% 成都凭借区位优势成为供应链枢纽[15] - 四川茶叶产量全国第二 茶百道年采购雅安雪芽绿茶数千吨 霸王茶姬与乐山夹江县茶企合作[15] - 水果供应优势显著 安岳柠檬产量占全国80% 蜜雪冰城采购量占50% 采购成本低20%以上 2024年柠檬水销量超10亿杯[17] - 新希望乳业提供奶源支持 鲜奶48小时可达各地门店[18] - 物流网络发达 空中客流量全国第三 货运吞吐量全国第五 铁路货运专列覆盖四大方向 2025年上半年长江班列日均开行8.2列 同比增82%[18] 产业集聚效应 - 头部品牌在成都建立生产基地 茶百道投资100亿元建供应链总部 年产能超10亿根吸管、4亿个注塑杯[19] - 茶百道与霸王茶姬合资成立供应链公司 年产能达6亿只纸杯[19] 国际化发展 -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联结点 助力品牌出海 中欧班列(成渝)2023年开行超5300列全国第一 2025年境外辐射城市达126个[20] - 茶百道建立全球采购+本地加工+国际配送模式 已进入8个国家地区 签约门店超40家[21] - 进口原材料通过成都供应链网络分发 包括越南椰浆、泰国榴莲、欧洲奶制品等[23]
“清凉经济”乘“热”而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29 14:51
清凉经济市场表现 - 空调等制冷电器销量显著增长 京东线下自营门店空调销量同比增长超两倍 全国京东MALL及城市旗舰店空调安装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 [1] - 便携式小家电需求激增 风扇 除湿机 制冰机等电商平台成交额翻倍 义乌太阳能风扇帽海外订单突破50万顶 [1] - 消暑食品饮料消费旺盛 碳酸饮料 冰淇淋等京东成交量环比增长75% 冰粉 果茶等清爽品类成为电商平台热门 [2] 夜间经济与消费场景创新 - 夜间消费占比显著 城市60%消费发生在夜间 淘宝闪购数据显示127个城市夜间订单环比增长超1倍 [2] - 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景加速形成 各地通过夜游 夜演 夜食 夜购等业态拓展消费体验 [2] 产品技术创新趋势 - 降温产品科技融合加速 智能穿戴空调 石墨烯降温贴 便携迷你风扇等创新产品涌现 [3] - 供给端精准匹配需求 厂商通过新材料 新设计升级传统日用品 解决高温消费痛点 [3] 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各地结合暑期消费特点扩大优质供给 推动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 [4] - 产业向智能化发展 鼓励企业技术研发 促进清凉经济多元化 可持续发展 [4] -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清凉经济突破季节性限制 衍生新业态新模式 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