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搜索文档
西贝危机后,茶饮仍未走出信任生死局
36氪· 2025-10-23 12:13
西贝预制菜事件及其影响 - 西贝因预制菜问题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导致其全国门店单日营收暴跌超100万元,北京最大门店堂食客流下降近七成 [1] - 该事件暴露了中国餐饮行业在品类定义模糊和规范缺失方面的基础性问题 [1] 现制茶饮行业的信任危机 - 2024年末“冰勃朗事件”引发舆论风波,测评发现部分主打健康理念的茶饮品牌仍在使用与植脂末成分高度相似的非氢化基底乳原料 [2] - 2021至2025年间,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关于“奶茶植脂末”、“奶茶反式脂肪酸”等关键词的年均讨论量增长超200% [4] - 超九成受访者介意茶饮产品中使用植脂末、奶精粉等原料 [8] 行业标准与透明度问题 - 尽管“真茶、真奶、真果、真糖”的理念自2012年萌芽,但相关食安概念仍停留在倡议阶段,未能形成硬性行业标准 [8] - 消费者对原料透明度提出深入质疑,包括用料是否全部公开、“真奶”的具体定义以及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 [4] 异业竞争者的挑战 - 乳业通过提升品质(如鲜奶、A2牛奶、提纯乳)和严格标准(如禁止灭菌乳使用复原乳),为消费者提供了自制茶饮的可能并倒逼茶饮行业革新 [9] - 瑞幸咖啡通过低价策略(如送1亿杯9.9元下午茶)和发布《品质轻乳茶“三个100”标准》倡议,动摇了茶饮品牌的核心客群 [11] - 瓶装奶茶赛道重新活跃,统一、康师傅、怡宝等品牌通过推出无糖茶思路新品、挖掘地域风味和低价策略进行竞争 [12] 茶饮品牌的应对与自救 - 喜茶反思行业“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的弊端,转向关注原料独特性和健康属性,新品被消费者评价为“喜妃回宫” [9][14] - 一点点和CoCo都可等品牌采用“过渡分级+长期迭代”策略,承诺“0植物油、0氢化基底乳、0植脂末”,并提供升级鲜奶选项 [16] - 现制茶饮渗透率已逼近95%的天花板,行业增长逻辑转向“持续挖掘单客价值” [17]
瑞幸、喜茶都来“挖宝”,这种地方风味悄悄主宰奶茶圈?
36氪· 2025-10-23 10:48
行业趋势:云南风味饮品成为创新主流 - 近期饮品创新中,云南元素成为绝对主角,从茶饮、咖啡到酸奶,云南风味饮品密集涌现 [1][3] - 瑞幸咖啡推出酸角美式,喜茶使用牛肝菌、松茸酱油、酸木瓜、木姜子等云南食材,奈雪引入云南传统小吃米布,均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1][3] - 众多品牌跟进云南风,吾饮良品酸角系列产品7天销量达35万杯,兵立王酸立方咖啡区域销量稳居前五,复购率高居前三 [3][5] 市场热度与消费者接受度 - 云南风味饮品在社交媒体获得巨大关注,抖音上云南奶茶相关话题播放量超千万,小红书单条笔记吸引超10万次浏览 [7] - 云贵餐厅持续火爆带动消费者对地域特色接受度提升,云南食材成为饮品品牌争相开发的资源 [7] 云南本土品牌的崛起与特点 - 云南本土茶饮品牌展现出旺盛内生力,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云南力量,代表性品牌包括霸王茶姬、麒麟大口茶、上山喝茶、寅乐萃等 [9] - 云南茶叶总产量超50万吨,其中约15%直供新茶饮产业,本土品牌将产地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9][11] - 霸王茶姬招牌产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突破12.5亿杯,2024年原茶采购量超1.3万吨,云南占比过半 [11] 产品策略:深挖本土特色食材 - 本土品牌深度开发家门口食材,寅乐萃以米布为核心推出系列产品,象子茶铺选用滇橄榄、酸木瓜等外地少见野果打造稀缺性产品 [13][15] - 柠气深挖当地风物,推动糯米香柠檬茶品类发展,并拓展野生菌系列、非遗汽锅茶等产品线,试图构建完整的云南风味矩阵 [15] 品牌建设:售卖云南生活方式 - 本土品牌注重售卖云南生活方式,上山喝茶通过空间设计、茶山主题展览等方式展现云南茶文化,麒麟大口茶将制茶工艺转化为标准化SOP并融入表演元素 [17][18] - 街头罐罐奶茶以质朴的烟火气展现地道云南茶生活,并被复制到全国各地 [20] 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方向 - 茶饮行业竞争格局明朗,区域茶饮品牌以清晰的差异化表达展现出爆发力,云南茶饮是其中一股强大力量 [21] - 行业共识是利用地域属性构建文化认同感,茶饮在地化创新已从水果、食材拓展至更广领域,未来竞争核心是拥有不可复制的独特资源 [23]
霸王茶姬还能火多久?
36氪· 2025-10-22 16:22
行业核心观点 - 新茶饮行业竞争焦点从“多开店”的规模导向转向“开好店”的效率导向 [1] - 行业从野蛮生长期进入精耕细作的转型阵痛期,正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2][10] - 投资逻辑从关注规模扩张速度转向全产业链能力与效率提升 [4] 霸王茶姬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67.25亿元,同比增长21.61%,但净利润同比下降38.22%至7.55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 [1] - 单店月销售额同比下滑24.37%,同店GMV增速持续六个季度走低 [1] - 在“新茶饮六小龙”中净利润降幅最大,而蜜雪冰城和古茗净利润分别增长42.9%和121.5% [2] 霸王茶姬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用“大单品策略”,最畅销三款产品贡献约一半GMV,招牌产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突破6亿杯 [3] - 物流成本占GMV比重不到1%,显著低于2%的行业平均水平,库存周转天数约5.3天,效率领先 [3] - 定位高端路线,产品定价15-18元,门店集中于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核心商圈,主打“现代东方茶”概念 [1][3] - 明确不参与外卖补贴战,避免为短期数据牺牲长期品牌健康 [5]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一二线城市市场渗透率接近饱和,门店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2家,客单价15元以上品牌同店销售额平均下降18.7% [4] - 过去一年有15.7万家奶茶店和5.2万家咖啡店从市场消失,行业洗牌加速 [3] - 行业进入“折叠态竞争”,消费理性化与升级需求并存,高低端品牌互攻腹地 [10] 霸王茶姬与星巴克的对比差距 - 星巴克通过“第三空间”构建社交属性和品牌忠诚度,霸王茶姬门店多数停留在“制作与销售”初级形态 [5] - 星巴克完成从品牌到文化的升级,成为生活方式象征,霸王茶姬仍停留在国风符号复制阶段 [5] - 星巴克以直营为主确保体验一致性,霸王茶姬主要依靠加盟模式,面临质量控制挑战 [7] - 供应链能力是最大差距,蜜雪冰城通过全球供应链网络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 [5] 霸王茶姬海外市场表现与挑战 - 海外市场GMV同比增长77.37%,但对总体业绩贡献不足 [6]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已超4800家并建立本地化仓储体系,霸王茶姬全球供应链能力待提高 [6] - 出海面临四重挑战:文化差异与产品本土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品牌认知与市场竞争、定价策略与盈利模式 [11] 新茶饮行业演进阶段 - 1.0-3.0时代为产品创新驱动,完成从粉末冲调到鲜奶基底的升级和初步品牌化 [9] - 4.0时代(2019-2023)为下沉市场爆发期,供应链效率成为决胜关键 [10] - 5.0时代(2023至今)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竞争维度转向“单店盈利能力×规模扩张能力” [10]
重磅!霸王茶姬升级郑钦文为全球代言人,东方茶饮借体育精神加速 “出海”
经济观察报· 2025-10-09 22:23
品牌战略升级 - 霸王茶姬将代言人郑钦文从“全球健康大使”升级为“全球品牌代言人”,标志着品牌战略的关键信号[1] - 品牌将合作关系从“商业合作”转化为“情感伙伴”,通过“23岁生日”等个人化节点弱化营销属性,塑造温暖立体的品牌形象[1] - 使用“感谢这一路的相伴”和“自然而然加深”等表述,强调双方自2024年合作以来的连贯性与真诚度,为长期绑定埋下情感伏笔[1] 全球化战略与品牌定位 - 代言人职能从聚焦健康理念宣导的“价值观契合”,升级为承载品牌文化、国际传播与市场扩张的核心载体[2] - 此举旨在将品牌形象从“健康茶饮代表”延伸为“东方文化出海符号”,以应对中国茶饮市场的“红海竞争”[2] - 郑钦文作为品牌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将“体育 + 全球传播”的融合提至新高度,暗示品牌全球化布局加速[2] 代言人选择依据 - 郑钦文在2025年6月创下世界单打第4的排名,并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斩获女子单打金牌,是全球体育圈的高关注度人物[3] - 其“坚韧、自律、正能量”的公众形象与霸王茶姬“健康、年轻、有文化底蕴”的品牌定位高度契合[3] - 双方自2024年的“健康大使”合作已通过生日互动、赛事节点赠饮等活动实现“形象共振”,为升级打下坚实基础[4] 公司发展历程与全球化成果 - 品牌2017年诞生于云南,以京剧《霸王别姬》为灵感,坚持“少即是多”的产品策略,以“伯牙绝弦”等产品进行东方茶文化的现代诠释[6] - 2019年于马来西亚开设首店后,陆续进入新加坡、美国等市场,门店设计延续青砖灰瓦、榫卯结构的东方风格[6] - 202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全球门店超7000家,海外门店突破200家,标志着“东方茶”获得资本市场认可[6] 品牌精神与文化叙事 - 选择郑钦文是“品牌精神”与“体育精神”的深度绑定,其从小镇女孩到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成长路径与品牌“从云南到全球”的历程高度契合[7] - 体育的全球化属性让“坚韧、优雅、健康”的东方精神传递更具穿透力,使品牌找到走向世界的“情感密码”[7] - 合作是长线的“文化布局”而非短期流量曝光,旨在塑造一个能承载“东方茶精神”的“品牌化身”,实现品牌与代言人的“双向成就”[8]
新茶饮们,提速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13:39
行业扩张态势 - 新茶饮品牌出海速度空前,门店遍布全球,从东南亚到纽约时代广场、加州苹果总部均有布局 [2]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茶饮品牌合计营业收入达315.81亿元,同比增长30.12% [5] - 喜茶海外门店总数突破100家,一年内激增六倍,覆盖28个海外城市与都市圈 [2][5] 主要品牌进展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迎来第200家门店,并与泰国本土巨头合资深入东南亚市场,其海外GMV达2.35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 [2] - 喜茶在纽约时代广场的LAB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杯以上,并采取高举高打策略锚定全球核心地标 [5] - 茶百道北美首店于纽约开业,并已进驻新加坡市场,计划下半年深耕韩国与东南亚,推动欧美多国首店落地 [5][6] - 蜜雪冰城在哈萨克斯坦开设首家中亚门店并签约十几家,计划在美洲市场初期采用直营模式 [6] - 柠季海外签约门店达18家,布局北美、东南亚等地 [2] 本土化策略 - 品牌注重产品本土化创新,喜茶在海外推出限定产品“加州落日”,其“抹云椰蓝”产品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突破5亿次,全球销量累计超70万杯 [8] - 茶百道在马来西亚定制上线茉莉生椰拿铁等产品,霸王茶姬将其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在马来西亚直译命名以促进文化融合 [8] - 霸王茶姬为适应泰国法规,让渡51%控股权,以1.424亿泰铢与当地三大巨头深度合作,迅速打通本地资源 [9] 供应链与运营挑战 - 供应链稳定、本土化人才积累与组织架构适配是规模化布局的关键挑战,出海复杂程度远超初期预判 [2] - 喜茶在欧美搭建系统化供应链,采用“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茶百道则根据各国监管政策灵活平衡统一输出与本地采购 [9] - 柠季考察在墨西哥、佛罗里达等地种植柠檬的可能性,已实现奶源、糖类及部分水果产地直采 [9] - 蜜雪冰城在印尼与越南市场实施存量门店优化,因早期海外运营体系不成熟而在开店管店上走过弯路 [6] 市场选择与渠道策略 - 东南亚市场占据中国茶饮出海71%份额,但市场高度碎片化,品牌开始将目光投向消费力更强的北美、欧洲 [5][13] - 在美国市场,气候与供应链是选址第一性原则,柠季将美国总部设于洛杉矶,考量其热周期、物流优势及成本 [12] - 北美市场要求门店面积超100平方米以容纳座位区,营销逻辑依赖Google地图和邮件营销,并对“Drive-thru”模式有强烈需求 [12] - 日韩市场目前新茶饮品牌布局较少,占比约10%,但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的消费群体正在扩大 [13] 未来发展重心 - 行业迈入深耕阶段,重心从开店速度转向组建海外团队、构建体系、提升单店运营质量与品牌长期价值 [6][14] - 决胜关键在于观察年轻人聚集地及喜好,将品牌基因深植于异国街区的日常生活,本土化深度将丈量品牌生存长度 [14]
新茶饮们,提速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13:33
行业扩张态势 - 新茶饮品牌出海速度空前,门店遍布全球,从东南亚到纽约时代广场、加州苹果总部等地 [1]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上市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茶姬)合计营业收入达315.81亿元,同比增长30.12%,增加73.11亿元 [2] - 行业目光从成熟的东南亚市场转向消费力更强的北美、欧洲等新重点目标 [4] 主要品牌出海进展 - 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迎来第200家门店,并与泰国本土巨头合资深入东南亚市场,其海外GMV达2.35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 [1] - 喜茶海外门店总数突破100家,一年内激增六倍,覆盖28个海外城市与都市圈,其纽约时代广场LAB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杯以上 [1][4] - 柠季海外签约门店达18家,布局北美、东南亚等地 [1] - 茶百道进驻新加坡并实现双店同步开业,其北美首店于美国纽约开业 [4] 本土化战略与产品创新 - 品牌强调出海核心是做当地人生意而非华人生意,产品研发需在保持品牌特色同时激活本土基因 [7] - 喜茶在海外推出融合本地风味的限定产品,如"加州落日",其"抹云椰蓝"产品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突破5亿次,全球销量超70万杯 [7] - 茶百道在马来西亚定制上线茉莉生椰拿铁等产品,霸王茶姬将其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在马来西亚直译命名以促进文化融合 [7] - 品牌根据当地要求调整门店形态,北美市场普遍要求门店面积超100平方米以容纳座位区与外摆,并需适应"Drive-thru"模式 [10] 供应链与运营模式 - 喜茶在欧美搭建系统化供应链,采用"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保障稳定供应 [8] - 茶百道根据各国监管政策灵活平衡国内统一输出与本地采购 [8] - 柠季考察在墨西哥、佛罗里达等地种植柠檬的可能性,奶源、糖类及部分水果已实现产地直采 [8] - 霸王茶姬为适应泰国法规,让渡51%控股权,以1.424亿泰铢与当地三大巨头深度合作换取资源优势,实现高效落地 [8] - 蜜雪冰城在美洲市场初期采用直营模式以打磨单店模型和建立品牌影响力 [5] 市场挑战与战略调整 - 出海面临供应链稳定、本土化人才积累与组织架构适配等远超预期的挑战,需与当地团队反复磨合 [1] - 蜜雪冰城在其早期进入的印尼与越南市场实施存量门店优化,导致门店数量回落,承认初期运营体系不成熟导致走了弯路 [5] - 东南亚市场虽占中国茶饮出海71%份额,但其高度碎片化,新加坡最多开50家,马来西亚不过百余家,体量不及国内一省,且法律法规研读需要时间成本 [11] - 日韩市场目前以早期出海品牌为主,新茶饮品牌布局较少占比约10%,但当地消费者对茶饮品质要求提升,愿意支付溢价的群体正在扩大 [11]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度过快速扩张期,迈入深耕阶段,重心转向组建海外团队、构建体系,更关注开店质量与关键指标而非单纯求快 [12] - 决胜关键在于观察年轻人聚集地及喜好,将品牌基因深植于异国街区的日常生活,本土化深度将丈量品牌生存长度 [12] - 茶百道未来海外业务成功取决于单店运营质量与品牌长期价值提升,将继续深耕韩国与东南亚并推动欧美多国首店落地 [5]
2025年第39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9-30 08:07
预制菜消费者接受度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因用餐场景而异,连锁快餐店接受度最高超过50%,高端餐厅最低仅8.8%,其他场景中超六成消费者明确拒绝[3] - 95%的受访者接受预制菜价格上限为50元,认为餐厅不应以现做菜标准定价[3] - 消费者普遍认同预制菜应体现便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核心关注点为食品安全、知情权及合理定价[3] 冰红茶市场格局 - 冰红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康师傅占据超过60%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规模达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50亿元[4] - 冰红茶通过"减糖"和"气泡"等创新吸引消费者,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品牌也密集推出新品[4] - 无糖茶市场虽增长,但有糖茶仍占较大份额,冰红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4] 全球食品饮料百强 - 2024年全球食品饮料企业排名中,百事超越雀巢位居第一,营收918亿美元,雀巢营收913.54亿瑞士法郎,JBS分列第二、第三[5] - 百事增长驱动力包括产品创新(如Rockstar能量饮料、bubly气泡水)和AI技术应用(如回收系统Oscar Sort)[5] - 中国企业万洲国际、贵州茅台等6家上榜,茅台净利润增长15.38%,伊利营收1157.8亿元,海外业务表现亮眼[5] 零售与餐饮融合 - 超市如永辉、物美推出平价快餐食堂,以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餐饮店则借鉴超市模式,通过开放式陈列、透明定价和自助服务提升体验[6] - 这一趋势源于消费者对性价比和新鲜食材的需求,以及餐饮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创新[6] - 业态融合带来运营复杂度增加和成本平衡的挑战,其长期发展仍需市场检验[6] 乳业市场结构 - 中国乳业市场液态奶占比过高达92.7%,而深加工产品如奶酪、黄油不足7.3%,结构失衡,2024年牛奶产量下降2.9%,原奶价格跌至15年最低[8] - 消费端年轻人偏好植物奶替代品,液态奶需求下滑,伊利、蒙牛液态奶业务均出现负增长,蒙牛下滑11.2%,伊利下降2.1%[8] - 奶粉和奶酪逆势增长,伊利奶粉营收增长14.3%,成人功能性奶粉成为新亮点,蒙牛旗下妙可蓝多奶酪业务占比达83.67%[8] 茶饮行业效率化 - 中国茶饮行业从品牌化转向快消品化,价格战和规模效率成为竞争核心,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加盟商人均开店2.4家[9] - 行业门槛提高,三线以下城市成新增长点,但同质化竞争加剧,加盟商成本压力增大[9] - 茶饮与咖啡品类界限模糊,内卷加剧,未来生存依赖更高运营效率和规模效应[9] 养生饮品新趋势 - 竹蔗茅根水成为养生饮品市场爆款,线上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500万,其成功源于健康趋势、国潮文化复兴和便捷性三大因素[10] - 胖东来以亲民价格和全食材配方主打家庭市场,山姆联合同仁堂升级高端养生属性,盒马则凭借高颜值和社交属性吸引年轻人[10] - 中式养生水赛道潜力巨大,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计超过88%[10] 本地生活榜单竞争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生成榜单,强调"永不商业化",试图解决虚假评论和刷榜问题[12] - 高德通过"行为+信用"双重机制,结合AI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本地生活市场竞争加剧,美团同日宣布升级大众点评业务[12] - 高德的优势在于真实行为数据,但面临用户互动不足等挑战,未来市场可能走向行为数据与UGC互补的模式[12] 日本预制菜经验 - 日本民众对预制菜接受度高达90%,得益于技术创新、严格监管及与生活需求的高度契合[13] - 日本企业通过精细工艺和先进技术确保预制菜口感接近现做,冷链物流网络保障食品新鲜度[13] - 预制菜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如上班族的效率工具、老年人的贴心方案,消费者信任源于稳定的安全记录和持续的产品创新[13] 餐饮夜经济 - 今年夏季高温持续,夜经济成为餐饮行业重要增长点,长沙、上海、成都等城市夜间消费占比达60%[14] - 夜间餐饮消费占比显著提升,18-24点消费金额占比近半,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偏好多元体验如社交、电竞、二次元等[14] - 餐饮品牌通过"餐饮Plus"模式,如海底捞的夜宵派对、B站联名活动,满足情绪价值和圈层认同,推动行业向"场景化、生态化"发展[14] 茶餐厅市场转型 - 茶餐厅2024年市场规模达285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门店超2.8万家,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15] - 茶餐厅面临产品同质化、性价比低、供应链成本高、品类老化等痛点,进入调整转型阶段[15] - 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产品创新、门店风格多样化及轻量化模型寻求转型,未来供应链建设、产品创新和年轻化策略将成为关键增长点[15] 大容量饮料消费 - 1L装瓶装饮料因价格实惠、容量大,成为白领工位新宠,年轻人将其视为社交货币和减压工具[16] - 饮料鄙视链中,冰红茶、茉莉清茶等因口感或价格优势占据不同地位,而东方树叶则成为高端选择[16] - 尽管被贴上"不健康"标签,但打工人看中其性价比和提神效果,品牌也趁机推出新口味抢占市场[16] 冰淇淋市场变化 - 2025年夏季冰淇淋市场消费选择多样化导致传统雪糕需求下降,消费者更注重健康与性价比,推动迷你雪糕崛起[17] - 高端雪糕品牌如钟薛高、茅台冰淇淋和哈根达斯因价格过高、创新不足而遇冷,平价雪糕销量亦下滑[17] - 文创雪糕凭借文化IP和场景消费走红,行业趋势显示冰淇淋正从解暑食品转向健康化、个性化和场景化的复合赛道[17] 方便面行业现状 - 2022年全球方便面需求量达1212亿份,同比增长4%,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37.2%,居全球首位[19] - 中国方便面市场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口感、质量和价格要求提高,2022年中国需求量450.7亿份,增长2.5%[19] - 康师傅2022年营收787.17亿元,方便面业务占296.34亿元,未来行业将聚焦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19] 高端无糖茶饮 - 康师傅旗下高端茶饮品牌"茶的传人"推出的东方美人无糖茶饮在抖音直播间83分钟售罄5万瓶,二手平台溢价超200%[20] - 无糖茶饮市场近年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达401.6亿元,消费需求从解渴转向情感与文化认同[20] - 农夫山泉、三得利等品牌已布局高端市场,未来市场将分化成大众产品和精品路线,品牌需靠品质和文化取胜[20] 无糖饮品心智战 - 无糖饮品在中国已从小众选择变为全民消费,消费者追求成分透明和健康功能,推动市场从"标签消费"转向"知识消费"[21] - 三得利等品牌面临新挑战,需在成分、价格和社交属性上竞争,东方树叶凭借"0添加"标签赢得信任[21] - 无糖茶逐渐成为水的替代品,价格战随之而来,未来市场可能分化为功能化、平价化和社交化三条路径[21] 赛百味本土化 - 赛百味中国推出"星厨炙感"系列新品,首次与米其林星厨俞斌合作,将中式传统风味融入西式三明治[23] - 新品采用澳洲牛肉等高端食材,搭配黄豆酱、芝麻酱等中式调料,还原辛香微咸的京味儿特色,展现深度本土化战略[23] - 2023年是赛百味品牌60周年及入华30年,中国门店突破1000家,近年来加速本土化,推出照烧肥牛三明治等爆款[23] 坚果行业标准 - 三只松鼠联合发布《熟制松子制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推出高端产品"大满坚果-满松",旨在提升松子品类质量评价体系[24] - 该标准设定了严苛指标,规范原料和加工环节,坚果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24] - 三只松鼠与京东的跨界合作瞄准消费者对高品质坚果的需求,通过全链路溯源和科技手段确保产品品质[24] 娃哈哈品牌迭代 - 娃哈哈集团计划在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旨在解决品牌合规问题并吸引年轻消费者,新品牌名保留"娃"字以延续认知[25] - 经销商对新品牌持观望态度,担忧库存消化和渠道政策,娃哈哈承诺过渡期双品牌并行,并提供额外返利以安抚经销商[25] - 宗馥莉此前已推动管理层换血和渠道改革,但成效待显,品牌焕新需结合产品创新才能立足市场[25] 周黑鸭战略调整 - 周黑鸭面对业绩下滑,2023年营收27.4亿元,净利1.15亿元,2024年净利同比降15%,创始人周富裕2024年重新掌舵[27] - 公司通过关店(两年净关952家)、提升单店收入(2025年上半年单店收入增17.1%)及产品创新等措施调整战略[27] - 国内卤味市场增速放缓,2024年规模1573亿元,增速3.7%,行业集体承压,周黑鸭加速出海,进军东南亚市场[27] 茶饮国际获奖 - 霸王茶姬获得2025世界饮料创新奖,凭借单品"伯牙绝弦"获最佳天然/有机饮品大奖,并斩获最佳加工/生产创新荣誉奖[28] - 该产品以茉莉雪芽茶底搭配牛乳,全球销量超12.5亿杯,品牌创新的萃茶技术和可持续理念获评审认可[28] - 霸王茶姬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国品牌,其获奖展现了中国茶饮行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趋势[28] 即时零售跨界 - 朴朴超市试点推出外卖业务"朴朴厨房",主打亲民价格和自营品牌,餐品定价多在13-20元,配送时效约30分钟[29] - 该业务依托朴朴现有供应链和配送团队,强调食材安全和透明厨房,即时零售巨头如美团、京东也纷纷布局外卖市场[29] - 行业竞争持续升级,外卖和即时零售边界逐渐模糊,朴朴此举被视为在即时零售竞争加剧下的流量互导策略[29] 老字号创新 - 义利Bread概念店主打"现制现售"模式,门店日均销售1300多个面包,因需求火爆计划产能翻倍,目前游客占比超60%[30] - 老字号需坚守质量根本,同时通过产品与模式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如推出不同门店形式及现烤产品[30] - 门店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标准化流程应对现烤行业的高成本挑战,未来计划拓展至热门商圈和景区[30] 零食高价困局 - 薛记炒货因高价策略引发消费者争议,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业绩下滑,开始调整战略转向性价比路线[31] - 公司大规模开放加盟并收缩直营业务,同时拓展电商,但成本高、品牌定位转变难及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仍存[31] - 零食行业护城河难建,薛记需在规模与盈利间找到平衡,其困境折射出消费行业高端化尝试与市场现实的碰撞[31]
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20250927
艾瑞咨询· 2025-09-27 17:1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供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因场景差异显著 连锁快餐店接受度超50% 高端餐厅仅8.8% [2] - 冰红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康师傅占超60%份额 2024年市场规模300亿元 2025年预计增至350亿元 [2] - 全球食品饮料百强榜中百事以918亿美元营收重回第一 雀巢以913.54亿瑞士法郎位列第二 [4] - 乳业市场结构失衡 液态奶占比92.7% 深加工产品不足7.3% 蒙牛液态奶业务下滑11.2% 伊利奶粉营收增长14.3% [5] - 茶饮行业转向快消品化竞争 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 加盟商人均开店2.4家 [6] - 竹蔗茅根水成为养生饮品爆款 线上小红书笔记超2500万 未来五年复合增速预计超88% [7] - 日本预制菜接受度达90% 得益于技术创新和严格监管 [8] - 夜经济成为餐饮增长点 部分城市夜间消费占比达60% [8] - 茶餐厅2024年市场规模285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300亿元 [10] - 中国方便面全球需求量占比37.2% 居全球首位 2022年需求量450.7亿份 [11] 头部品牌动态 - 康师傅高端无糖茶饮"茶的传人"在抖音直播间83分钟售罄5万瓶 二手平台溢价超200% [14] - 无糖茶饮2023年市场规模达401.6亿元 消费需求转向情感与文化认同 [14] - 赛百味中国推出本土化新品"星厨炙感"系列 中国门店突破1000家 [15] - 三只松鼠联合发布《熟制松子制品质量要求》团体标准 2025年坚果市场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 [16] - 娃哈哈计划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应对市场份额下滑 [17] - 周黑鸭2023年营收27.4亿元 净利1.15亿元 2024年净利同比降15% [17] - 霸王茶姬获2025世界饮料创新奖 单品"伯牙绝弦"全球销量超12.5亿杯 [18] - 朴朴超市试点外卖业务"朴朴厨房" 餐品定价13-20元 配送时效约30分钟 [18] - 义利Bread概念店日均销售1300多个面包 游客占比超60% 计划翻倍产能 [20] - 薛记炒货因高价策略面临挑战 转向性价比路线并开放加盟 [20] 产品技术创新 - 冰红茶通过"减糖"和"气泡"创新吸引消费者 [2] - 百事通过产品创新(如Rockstar能量饮料)和AI技术应用驱动增长 [4] - 乳企通过产品创新(如多功能奶粉、奶酪零食)寻求转型 [5] - 冰淇淋市场向健康化、个性化发展 迷你雪糕和文创雪糕崛起 [11] - 无糖茶饮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强调成分透明和健康功能 [14] - 赛百味融合中式传统风味与西式三明治 采用澳洲牛肉等高端食材 [15] - 霸王茶姬创新萃茶技术 受咖啡萃取启发 [18] 市场格局与竞争 - 茶饮行业头部品牌通过快速扩张和供应链优化提升效率 [6] - 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用户行为数据 挑战大众点评 [7] - 超市与餐饮业态双向融合 永辉、物美推出平价快餐食堂 [4] - 外卖与即时零售边界模糊 美团、京东布局外卖市场 [18] - 卤味市场2024年规模1573亿元 增速放缓至3.7% [17] 消费趋势 - 消费者对预制菜价格接受上限为50元 强调便捷、安全、低成本 [2] - 年轻人偏好植物奶替代品 推动液态奶需求下滑 [5] - 养生饮品契合健康趋势 主打天然、低糖和清洁标签 [7] - 1L装"工地饮料"因性价比成为白领工位新宠 [10] - 消费者对冰淇淋更注重健康与性价比 推动迷你雪糕崛起 [11]
过去十年,哪些“超级奶茶”封神了?
36氪· 2025-09-25 08:52
行业核心观点 - 新茶饮行业经历了从2015年至2025年的黄金十年发展,由一系列现象级爆款产品驱动行业持续进化 [2][3][35] 2016年:新茶饮篇章开启 - 芝士奶盖茶破圈,喜茶推出芝士茗茶系列,凭借真奶真茶的品质升级与传统奶茶形成区隔 [4] - 鲜果茶兴起,奈雪推出霸气水果茶系列,开启鲜果茶新体验 [4][6] - 喜茶与奈雪等品牌结合新鲜水果、茶叶与芝士,推出芝士水果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6] 2017-2018年:细分品类爆发 - 黑糖品类引爆市场,鹿角巷推出黑糖鹿丸鲜奶,以独特虎纹挂壁和口感快速走红 [8] - 乐乐茶推出脏脏茶,借势脏脏包热度引发广泛关注 [8] - 水果茶加速升级,奈雪升级霸气草莓与霸气芝士草莓,喜茶多肉葡萄问世并在其后6年蝉联销量冠军 [11] - 多肉葡萄引领行业进入葡萄季,古茗、奈雪、乐乐茶等相关葡萄饮品长期受热捧 [13] - 细分品类爆发,书亦烧仙草以半杯都是料卖点迅速打开市场,2018年门店突破1000家 [14] - 沪上阿姨凭借现煮五谷茶定位高速扩张,年内达成千店规模 [16] - 7分甜聚焦芒果饮品卖爆杨枝甘露,一只酸奶牛以酸奶紫米露站稳酸奶赛道 [16] 2019-2020年:奶油顶风靡与饮品丰富化 - 豆乳奶茶流行,SEVENBUS豆乳单品创下日销超1300杯纪录 [17] - 茶百道豆乳玉麒麟以咸香奶盖加黄豆粉的独特口感成为品牌代表作 [17] - 高颜值奶油顶产品成为门店标配,茶颜悦色幽兰拿铁以奶油顶加碧根果碎成就经典符号 [19] - 饮品进入八宝粥时代,奶冻、茶冻、芋圆、芋泥等丰富底料与坚果碎、奥利奥碎等顶料构建丰富味觉层次 [19] 2021-2022年:小众水果奇袭与果咖流行 - 小众水果走红,奈雪推出霸气玉油柑产品,销量一度超过招牌霸气芝士草莓 [21] - 喜茶将油柑与杨桃、橄榄结合打造系列产品,引发原料断货与涨价 [21] - 黄皮接棒成为新热点,益禾堂与喜茶等品牌推出相关产品,推动刺梨、芭乐等更多小众水果进入菜单 [23] - 大桶装成为高性价比代名词,甜啦啦将一桶水果茶做成品牌经典款 [23] - 柠檬茶品类热度升级,喜茶集中上架4款香水柠檬茶,柠季等品牌凭借大单品策略实现规模化发展并获得融资 [24] - 果咖流行,瑞幸生椰拿铁成为现象级爆款,4年卖出超12亿杯 [26] - 喜茶推出生打椰椰拿铁等产品,古茗、茶百道等品牌跟进,橙C美式、葡萄冷萃等水果加咖啡产品流行 [26] - 星巴克带来冰震浓缩,通过大力震摇呈现绵密顺滑口感,引领重做经典款趋势 [28] 2023-2024年:健康化趋势主导 - 健康诉求提升,清爽低负担成关键词,轻乳茶成为现象级品类 [29] - 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等品牌快速崛起,古茗、茶百道等密集布局,伯牙绝弦等产品成爆款 [29] - 消费者追求强茶感,品牌使用大红袍、龙井等名优茶底,并进行真奶真茶0植脂末的原料升级 [29] - 牛油果酸奶昔异军突起,茉酸奶借此打开知名度,7分甜、书亦烧仙草等推出类似产品 [31] - 主打超级植物的果蔬茶成为新热点,喜茶羽衣纤体瓶登顶复购榜首,全系列年销量超1亿杯 [31] - 蜜雪冰城冰鲜柠檬水年销量超10亿杯,验证超级单品巨大能量 [31] 2025年:健康基础上的风味浓郁化 - 益禾堂薄荷奶绿开年刷屏,泰式咸法酪席卷半个饮品圈 [33] - 黑糖珍珠、焦糖布蕾、果味冰奶等爆款指向同一趋势:在健康底色上,饮品风味更浓郁、更具层次感、更有记忆点 [33]
一场外卖大战,霸王茶姬为啥被打懵了?
虎嗅· 2025-09-23 15:30
公司近期表现 - 霸王茶姬曾是新茶饮界的"当红炸子鸡"和商场里的"排队王" [1] - 公司主打产品"伯牙绝弦"曾出现一杯难求的市场状况 [1] - 公司以"东方星巴克"为旗号进行市场定位并实现估值快速增长 [1] -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表现不佳 被形容为"一杯过了夜的奶茶 有点透心凉" [1] - 公司近期市场形象从"排队王"转变为"跌停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