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业
icon
搜索文档
钞票垒成造船厂!全球订单潮水般涌向中国,美国急得跺脚却无可奈何!
搜狐财经· 2025-08-14 14:35
全球造船市场格局变化 - 挪威船东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再次送往中国造船厂 显示市场选择明确[1] - 中国船舶集团2028年生产计划已排满 与美国通用动力电船公司未完工核潜艇外壳锈迹斑斑形成对比[1] - 全球每十份新船建造合同中 中国船企包揽近八成市场份额[7] 中国造船业订单与交付表现 - 卡塔尔一次性签下36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7] - 2023年全球下水商用船舶中中国产品占据50%份额 2024年呈现两位数增长[7] - 新船订单占全球总量比例突破70% 手持订单占比超过60%[7] - 船舶出口额一年内增长84% 总金额突破1700亿元人民币[7] 国际客户与合作关系 - 德国船东代表催促加快集装箱船生产进度 巴西验船师专注检查焊缝[1] - 欧洲航运公司要求新船必须采用中国制造绿色环保动力系统 否则拒绝签署协议[3] - 希腊航运企业将大批油轮订单投向大连造船厂 阿联酋富豪在上海外高桥订购集装箱船[7] - 巴西淡水河谷在扬子江畔建造巨型矿砂船[7] 技术与效率优势 - 中国船厂LNG船建造效率达到日本三菱重工两倍以上[3] - 从钢板切割到试航仅需18个月 堪比高速铁路运营效率[8] - 报价比欧美传统造船强国低30%-50%[7] - 智能焊接机器人昼夜不停运转 三班轮替赶工模式[8] 产业协同与制造能力 - 辽宁特种钢铁厂生产高强度船用钢板 河南重型机械基地供应大功率低速柴油机[8] - 上海电子科技园区完成智能导航系统船舱集成调试[8] - 获得全球近70%环保船舶订单 甲醇燃料和氨动力系统成为常规配置[8] 美国造船业现状对比 - 美国本土造船业衰败至难以承担军舰基本维护费用[3] - 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维修需排队超过36个月 关键零部件原始供应商已停止运营[5] - 西海岸造船厂关键技术岗位时薪25美元仍无人问津[5] - 全球悬挂美国国旗远洋商船不足百艘 中国船队超过5000艘巨型货轮[5] 军工制造能力 - 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展现惊人军工转换能力 民用生产线可快速改造为军用补给舰生产基地[3] - 美国仅剩四家造船厂具备维修海军舰艇能力 二战时期曾有五十多座大型造船厂[5]
造船业大周期来临:订单加速交付 上市船企有望迎业绩拐点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行业概况 - 2023年1-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9 6%、72 6%和53 2%,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 3%、67 2%和46 8%,均居世界第一 [1] - 2023-2025年中国新船订单预计交付量为1713万/1688万/1429万修正总吨,高价订单进入收获期,头部造船厂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1] - 造船业自2020年复苏,2021年全球造船活跃产能利用率达93 9%,2022年新接订单多在2024年后交付,行业呈现产能偏紧状态 [2] 企业经营 - 广船国际累计承接32艘7000-9200车系列汽车滚装船订单,全球市场份额25%,居世界第一,且多为高利润LNG船型 [3] - 外高桥造船厂船坞饱和,承担国产邮轮调试及集装箱船、汽车船订单,已交付多艘高难度高利润LNG船 [3] - 2023年1-5月74家重点船企累计收入1376 4亿元(同比+31 3%),利润总额46 4亿元(扭亏为盈),行业利润率3 37%(同比+3 76个百分点),5月单月利润率达5 85%(同比+3 61个百分点) [3] 上市公司业绩 - 中国重工一季度扭亏为盈,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 9-2 1亿元(同比扭亏) [4][5] - 亚星锚链一季度净利润5895 62万元(同比+122 02%),扣非净利润4545 57万元(同比+48 14%) [4] - 中国海防一季度营收4 37亿元,扣非净利润562 75万元(同比+24 10%) [4] - 中船科技一季度营收6 70亿元,扣非净利润1034 67万元(同比+271 51%) [4] - 天海防务一季度营收6 58亿元,扣非净利润869 91万元(同比+1720 25%) [4] - 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净利润5-6亿元(同比+155 43%-206 51%),三季度扣非净利润有望迎来拐点 [5] 产业链动态 - 造船大周期带动拖船和修船公司谋求上市:洲际船务(港股IPO)、中联航运(筹划上市)、锦江航运(IPO过会)、国航远洋(北交所上市)、德翔海运(港股二次上市申请) [6]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因订单爆满和业绩兑现期来临加速资本运作 [6] 行业驱动因素 - 克拉克森造船价格指数较2023年初上升3%,较2021年初上升33%,造船价格持续上涨 [2] - 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下跌降低造船成本,利润空间扩大 [2] - 量价齐升叠加钢价下行推动行业盈利复苏,业绩改善拐点陆续显现 [5]
扬子江船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7%,中国龙头船企业绩普增,手持订单结构升级优化
华夏时报· 2025-08-11 17:1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贝贝 上海报道 8月7日,我国最大民营船企扬子江船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扬子江船业")披露,2025年上半年, 集团总收入为129亿元(人民币,下同),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7%,达42亿元,毛利率 提升7.8个百分点至34.5%。 同期,主要受2024年订单基数过高、市场情绪等因素影响,扬子江船业新签订单14艘,价值5.4亿美 元,仅完成年度60亿美元接单目标的约9%。就公司对航运板块的发展规划、后续经营策略的调整等问 题,8月8日,《华夏时报》记者向该公司总经办拨打了电话,但无法接通,记者于8月7日下午发送的采 访提纲亦未获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扬子江船业完成了对舟山常石造船的注资,舟山常石造船现已正式成为 扬子江船业持股34%的联营公司。随着舟山常石造船的加入,上半年扬子江船业联营公司和合营企业的 利润份额同比大增79.0%,达到4.814亿元,主要由扬子三井造船贡献利润3.2亿元,常石舟山贡献利润 1.6亿元。 订单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共承接14艘、价值5.4亿美元的新船订单,包括12艘集装箱船和2艘散货 船,但仅实现年度接 ...
长春航空展将于9月举办,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涨1.3%,长城军工、航天晨光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0:45
市场表现 - 8月11日创业板指涨1.00%,沪指跌0.10%,深成指涨0.71% [1]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当日涨1.31%,成交额超2700万元,换手率超5% [1] - 成分股中长城军工、航天晨光涨停,内蒙一机、航天电子、国科军工等多股跟涨 [1] - 该ETF连续2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3400万元,上个交易日吸金1200万元 [1] ETF与行业特征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年内份额新增率超115%,位居同标的第一 [2] - 该ETF跟踪国证航天指数,国防军工行业权重占比近98%,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2] - 指数中航空装备与航天装备两大核心板块权重占比67%,聚焦大飞机研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 [2] 行业动态与催化事件 - 长春航空展将于9月19日至23日举办,涵盖飞行表演、eVTOL动态展演、无人机集群表演及低空经济展等活动 [2]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进入最后阶段,8月13日起停牌,中国船舶将通过换股吸并中国重工全部资产 [3]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建议战术配置景气改善领域如存储、软件、通用自动化等,战略配置看好军工等行业 [3] - 中航证券指出军工板块月线三连阳,短期或面临波动压力,但长期逻辑坚实 [3]
中船系千亿级重组落地,新华出海制造指数连续11周上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8 18:53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 - 中国船舶将以新增30.53亿股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合并后存续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年度营收突破1300亿元,手持订单载重吨达5492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5%,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订单量第一的上市船企 [1] - 合并核心目标为化解同业竞争问题,释放全产业链协同效应,中国船舶主力船型包括集运、LNG/VLEC等,中国重工聚焦油轮与干散货船、军船和海工装备,技术互补性强 [2] - 合并后公司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超14%,新签订单量全球占比超16%,年度营收和利润规模将分别超过1000亿元与50亿元级别 [3] 业绩表现 - 中国船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净利润36.14亿元;中国重工营收554.36亿元,净利润13.11亿元 [3] - 2025年半年报预增:中国船舶归母净利润28亿元至31亿元,同比增长98%至119%;中国重工归母净利润15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82%至238% [3] 中国造船业竞争力 - 产业集群优势: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基地年造船能力分别达800万吨、1000万吨、500万吨,覆盖集装箱船、LNG船、军船等全谱系船型 [4] - 技术突破:中国船厂已具备建造LNG运输船、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船型能力,沪东中华等企业进入全球LNG建造第一梯队 [4] - 全球市场份额:2024年三大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份额分别为55.7%、74.1%和63.1%,集装箱船、散货船、LNG船订单占比达73%、69%、30% [5] 市场行情 - 新华制造出海指数本周涨3.02%,航海装备、工程机械为主要贡献行业,中国船舶周涨幅达15.08%,中国重工涨11.23% [1][6] - 制造出海指数连续11周上行,新型工业化新政及军品订单驱动业绩增长预期,内蒙一机、春风动力等样本股涨超15% [5][6]
采矿业利润上涨 下游生产经营负重
北京商报· 2025-08-08 14:59
大宗商品涨价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仍在持续,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27日发布的数据,受大宗商品价格 上涨等因素影响,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实现了快速增长。不过,下游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 过,成本提高、利润收缩难免影响企业发展的信心,稳岗就业问题也亟待解决。未来为下游企业特别是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相应的措施和补贴,进一步打击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行为成为必然之举。 采矿业利润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3.5亿元,同比增长1.06倍。 各行业盈利均好于去年同期。41个工业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均增加(或扭亏为盈、减亏)。其中,有10个行 业利润增速超过100%,占24.4%;有14个行业利润增长50%-100%,占34.1%。与2019年同期相比,有30 个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占73.2%。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解读称,上游采矿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原材料制造业保持较快增 长,主要是受市场需求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 与上游企业利润增长不同的是,下游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钢铁工业为例,5月24日,中国钢 铁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指出,由于4月份以来钢 ...
年均交付27艘 中国造船业纪录持续刷新
央视新闻· 2025-08-08 12:59
船舶交付 -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外高桥造船公司交付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GRANDE TIANJIN"号,具备9000车标准装载能力,兼容电动车、传统燃料汽车及重型滚装货物 [1] - 该船采用新型低油耗主机、节能装置,显著降低能耗,实现靠泊零碳排放,并获得意大利船级社"氨燃料预留"认证,为未来零碳燃料改装预留技术空间 [1] - "GRANDE TIANJIN"号船坞及码头建造周期仅179天,刷新同型船建造纪录,拟定于8月19日开启首航,主要搭载中国新能源汽车并运营中欧间航线 [1] 公司里程碑 - 外高桥造船自2003年交付首制15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11"以来,累计完工交付600艘(座)船舶及海工平台共计1亿202万载重吨 [2] - 公司以年均27艘/4637万载重吨的交付效率持续刷新中国造船业纪录 [2] - 建造能力覆盖大型邮轮、中大型油船、中大型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海上钻采及海上生产储卸油装置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完整产品谱系 [2] - 成为全球唯一可同时建造民用船舶、海工装备和大型邮轮的企业 [2]
全球最大上市船企来了,“两船”完成合并在即,股价双双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3:28
合并交易核心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证监会正式批复 两公司股票自8月13日起停牌 [1] - 异议股东可执行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1853.85万股对应30.01元/股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32305.32万股对应4.03元/股 总价值分别为5.56亿元和13.02亿元 [1] - 现金选择权执行概率较低 因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2] 合并后企业规模与协同效应 - 合并后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越南北车合并3000亿元规模 [4] - 2024年两家公司营收合计1340.2亿元(中国船舶785.84亿元+中国重工554.36亿元) 净利润合计49.25亿元(36.14亿元+13.11亿元) [4] - 订单总量达5492万载重吨(中国船舶2461万载重吨+中国重工3031万载重吨) 占全球手持订单总量15% 为全球最大单一船舶法人主体 [4] - 实现绿色船舶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共享 细分市场突破与议价能力提升 [3][4]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合并顺应央企整合潮流 自交易所受理至证监会批复仅71天 体现监管支持力度 [5] - 全球造船行业处于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显著增强 [8] - 通过整合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 促进造修船技术融合升级 改善治理结构 [8] - 重组推动中国船舶集团建成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强化全球行业领军地位 [8] 市场环境与挑战 - 合并期间受美国贸易摩擦影响 中国船舶股价曾跌至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7% [7] - 中国通过开辟新航线 强化东盟中东合作 推动船舶制造业重拾信心 [7]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船只产能稀缺 供给矛盾突出 [8]
中船防务再涨超7% 预计上半年纯利同比增超两倍 中船系重组步伐加快
智通财经· 2025-08-06 10:13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中船防务股价上涨7.14%至17.7港元,成交额1.1亿港元 [1] - 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4.6亿元至5.4亿元,同比增长213.25%至267.73% [1] 行业分析与盈利预测 - 建银国际上调中船防务2025至27年净利润预测24%至32%,主要基于毛利率假设更乐观及造船业季节性因素 [1] - 附属公司黄埔文冲持有约540亿元人民币新船订单储备,预计2025至27年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 [1] 行业整合动态 - 中国船舶重工拟被中国船舶工业以发行A股方式吸收合并,交易已获证监会同意注册 [1] - 市场预期此次合并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船防务,形成"三船合并"格局 [1]
“两船”完成合并在即,总资产超40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08:00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合并进展 - 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已获证监会批复 两家公司股票将于8月13日起停牌 合并后中国重工将退市 [2] - 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持股1853.85万股 现金选择权价格30.01元/股 对应5.56亿元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持股32305.32万股 价格4.03元/股 对应13.02亿元 [5] - 当前中国船舶股价35.0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溢价16.6% 执行现金选择权概率较低 [5] 合并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同属中国船舶集团 技术互补 南船主营集运/LNG/特种船 北船聚焦油轮/干散货船/军船/海工装备 [7] - 合并后将实现绿色技术互通 军民融合经验共享 细分市场突破 议价能力提升 [7] - 2024年末两家公司总资产超4000亿元 超过南北车合并规模 合并后营收将超1000亿元 利润超50亿元 [7] 行业地位与订单情况 - 合并后手持订单合计5492万载重吨 占全球15% 为全球最大单一船舶法人主体 中国船舶订单价值2169.62亿元 中国重工订单价值2337.68亿元 [8] - 全球造船产能持续退出 高附加值船型产能稀缺 行业供给矛盾突出 中国船企订单预计长期满负荷 [11] 合并时间线与政策支持 - 2024年9月首次披露合并计划 2025年1月获国资委原则同意 2025年7月4日上交所审核通过 7月18日证监会批复注册 [8] - 从交易所受理到证监会批复仅71天 体现对央企资本化整合的支持力度 [8] 行业周期与重组影响 - 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国船厂接单能力较上一周期显著增强 [11] - 合并将整合科研生产资源 推动技术融合升级 改善治理结构 实现产业与资本协同 [11] - 重组助力中国船舶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 成为全球行业领军者 [11] 外部环境与股价波动 - 美国301调查及港口费用政策曾导致股价下跌 中国船舶4月8日股价26.71元/股 较现金选择权折让11.7% [10] - 中国开辟新航线 强化区域合作 推动船舶认证体系 行业信心逐步恢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