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10:48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在会上上线。"星火·链网"旨在推动产业链全要素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研 发生产协同效能。此次上线的苏州超级节点将聚焦信任与智能两大领域,为长三角地区超50万家企业提 供可信存证、数字资产、可信供应链等核心服务。 工业互联网十年成果总结及未来展望、《工业互联网与石化行业、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指南》、工业 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数据集等也于同期发布。 这是苏州市第二次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作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工业大市,苏州天然具有与工业互联 网的亲和力。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当 前,苏州已累计建成5G基站6.1万个,实现全市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2025年苏州的"新年第一 会"聚焦新型工业化,也将工业互联网摆在重要位置。 苏州市市长吴庆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充分发挥工业互 联网引领带动高端化跃升、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赋能新型工业化,努力打造全 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看来,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经济社 会运 ...
工信部:要加快智能算力建设布局 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
快讯· 2025-05-23 19:01
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 - 工信部强调用好人工智能作为"关键变量",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融合发展 [1] - 需夯实互联互通基础,高标准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 [1] 工业数据与算力建设 - 将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高价值、高纯度、高可用性"工业语料库和多模态数据集 [1] - 推动建设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鼓励基础大模型向工业领域开源共享 [1] - 加快智能算力建设布局,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 [1]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数据、模型、知识、算法加速集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上线 将服务长三角超50万家企业
苏州日报· 2025-05-23 06:12
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 -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面深度互联和系统打通,未来每个工厂都将拥有数字孪生工厂,数字生成工具将自主调动工厂资源 [1] - 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在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展示,未来发展前景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焦点 [1]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 -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正式上线,标志着苏州在工业互联网可信数据网络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1] - 作为国家级基础设施,"星火·链网"旨在推动产业链全要素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研发生产协同效能 [1] - 苏州超级节点聚焦信任与智能领域,为长三角地区超50万家企业提供可信存证、数字资产、可信供应链等核心服务 [1] - 该节点可为每台设备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打破数据平台间的信息孤岛 [1]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 -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正式启动,围绕苏州优势产业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该中心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助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 - 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大规模应用浪潮,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的建设顺应了这一趋势 [2]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5-23 06:12
工业互联网大会核心内容 -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开幕 主题为"数智创新 深化赋能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 [1] - 大会探索数字化 智能化发展新模式 共创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1] - 江苏省领导 工信部总工程师 苏州市领导等出席大会 [1][3][4] 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 - 江苏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3] - 江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3] - 下一步将把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关键一招 [3] - 计划超前布局新型网络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深化融合应用创新 [3] - 目标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3] 工信部政策方向 - 工信部将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 夯实工业连接基础 [3] - 计划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打造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 [3] - 加快智能计算建设布局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3] - 希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3]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规划 - 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 [4] -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引领带动高端化跃升 智能化转型 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4] - 目标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4] 大会成果发布 - 发布工业互联网十年成果总结及未来展望 [4] - 发布《工业互联网与石化行业 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指南》 [4] - 发布工业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数据集 [4] - 上线"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 [4] - 启动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 [4]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8
行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对人才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1] -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达1900万人,传统产业人才过剩率超35%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黑灯工厂"模式加速替代低技能岗位,数据科学家等新型岗位需求激增 [1] 国际竞争与人才流动 - 发达国家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限制敏感学科领域对华交流 [2] -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马太效应",顶尖人才向创新生态完善区域集聚度提升27% [2] - 汽车制造行业反映高校教学内容滞后,部分装备知识已淘汰10年 [2]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 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和交叉学科中心 [3] - 深化工科硕博培养改革,推进"天才少年"书院制试点和"大师带徒"定制培养机制 [3] - 推广清华"姚班"模式,建立青年人才与国家重大项目结合开发体系 [3] 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 搭建政府-企业-院校协作平台,实现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深度整合 [4] - 建立校企"旋转门"机制,吸引产业人才任教,改革科研院所人事制度 [4] - 构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资历框架,发挥头部企业和创投机构作用 [4] 政策协同与资源配置 -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接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5] - 推动教育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整体协同,形成精准政策体系 [5] - 统筹战略规划,实现资源通盘部署和一体化配置 [5]
连接千行百业,AI注入动力 工业互联网十年磨一剑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自2015年推进产业化实践以来,工业互联网已取得重要突破,以5G为突破口,通过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连接 [1] - 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已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1] - 工业互联网发展经历两大变化:从单系统自动化转向全链条数字协同,从设备能力扩展到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 [1]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 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AI质检、机器人高精度抓取、工业大模型等应用广泛 [2]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1.8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6700亿个 [3] - 数据驱动成为高频词,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沉淀数据打造天智工业大模型,升级为智能体平台 [3] 技术应用路线 -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形成两条技术路线:场景化小模型从外围应用走向深度分析,大模型虽处初期但能力持续增强 [3] - 工业大小模型分布呈"正反微笑曲线",大模型应用于知识密集型研发设计,小模型应用于生产管控等细分场景 [4] - 未来大模型将提升泛化性与综合分析能力,与小模型协同加速全链条变革,深度融入设计各环节 [4] 规模化应用案例 - 工业互联网优化某汽车主机厂供应链体系,仓库资金占用率降低23%,生产渠道零部件配套率近100% [6] -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普及,全国700家5G标杆工厂产能平均提升近20%,运营成本下降近15% [6] - 工业互联网企业携手产业链出海,徐工汉云布局九大数据中心节点,蓝卓在海外开源覆盖10余国家8000多家工厂 [6][7] 未来发展方向 - 工业互联网发展关键在于规模化应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新型工业网络将重塑工业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7] - 制造模式将向柔性智能的高效自主化方向发展,智能体广泛存在于工厂场景,通过大模型实现高度自主生产 [7] - 行业需夯实工业连接基础,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打造专业大模型,加快智能计算布局 [7]
智造苏州 向“新”而跃
苏州日报· 2025-05-22 06:37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 [2] - 苏州出台《"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创新提升行动(2023-2025)》,目标到2025年实现阶段性跃升 [2] - 苏州提出"苏州智造十大行动",打造全球领先的"智造之城" [4] 基础设施与生态优势 - 苏州累计建成5G基站6.1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46个,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 [3] - 苏州拥有17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日化、汽车零部件、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 [3] - 16家国家级双跨平台落户苏州,培育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和52个省级重点平台 [3] 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 - 福莱盈电子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智能生产,2023年产值增长30% [4] - 普达迪泰科技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精密测量设备,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如FAST射电望远镜 [4] - 天瞳威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超3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出海 [5]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苏州维伟思医疗的AI心电监测仪实时识别异常心律,服务数万患者 [5] - 苏州厨芯科技为全国近4万家餐饮门店提供智能清洁和烹饪服务 [5] - 苏州目标到2026年打造四大万亿级产业,培育15个超千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目标5万亿 [6] 安全与人才建设 - 苏州同维电子、苏州联通等3家企业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典型案例 [6] - 苏州拥有157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和7家省级工业信息安全服务支撑机构 [6] - 苏州构建多层次人才供给链,包括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和国家级实训基地 [6] 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 苏州推广"龙头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协同发展模式 [7] - 苏州作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打造省内领先的5G工厂项目 [7]
内蒙古自治区纵深推进5G规模化融合应用数字化转型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6:59
5G规模化融合应用数字化转型大会 - 大会由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通信管理办公室及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联合主办,汇聚400余名各界精英共商数字化转型[2] - 主题为"助企行动 数智领航",旨在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并培育新质生产力[2] - 内蒙古5G应用已渗透矿业、医疗、教育等领域,需坚持融合赋能推进数字化转型[2]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战略发布 - 公司发布"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出AI+轻量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效率[3] - 展示绿色高效发展、人工智能、算力与5G融合的创新成果,推动千行百业转型[3] - 成立"益企共创"生态联盟,与多家企业签约共建呼和浩特数转示范标杆[3] 行业技术趋势与案例 - 5G融入工业互联网将拓展工业互联网能力,加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4] - 华为展示5G-A技术"一网多用"特性,加速企业数智化转型[4] - 内蒙古三主粮公司分享数字化转型经验,证实转型带来积极变化[4] 政策与生态合作 - 强调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4] - 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将联合各方研发新技术、培育产品生态赋能产业[4]
职业教育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经济网· 2025-05-19 14:33
职业教育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活动 - 活动由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共同举办,是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重点活动之一 [1]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难题,需强化政策协同推动产业与人才政策结合 [1] - 建议明确需求导向,开展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引导职业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化专业设置 [1] 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措施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议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开展《工业互联网人才图谱和培养指南》研究 [1] - 推动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融合,培养熟悉工业场景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 [1] - 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数字人才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创新载体 [1] 典型案例与平台建设 - 活动发布22个职业教育赋能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涵盖人才培养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向 [1] - 九江市数字人才培训基地启动,将建设江西省首个数字技术工程师评价中心 [2] - 基地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九江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工业发展集团共同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2] 活动成效与未来方向 - 活动展示职业教育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与典型经验 [2] - 搭建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 [2]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1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事实上,从《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对服务型制造作出部署,并将其定位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的重要方向。那么,服务型制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其二,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服务型制造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原料采购、产品生产、 物流运输等各环节,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实现跨产业、跨产品、跨场景的供给侧贯通与全产业链运 营流程优化。利益相关方由单纯的交易关系转向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形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 体。产业组织关系也由传统的静态链状模式向动态、灵活、稳定的拓扑结构转变,从而显著提升产业 链、供应链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的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例如,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 供基于大数据的消费趋势指引,在订单峰值期间将订单自动分配至最优产线,提升产能错峰利用率,实 现柔性生产。 其三,利于营造创新生态。服务型制造业务边界的扩展,要求企业整合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等多领 域技术,倒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合作。此外,通过融通制造和服务的一揽子需求,企业 与供应链合作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