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体

搜索文档
ICTS信息展前瞻!数字蝶变·智造新生,9月相约5.2馆开启工业未来式!
半导体芯闻· 2025-08-05 18:10
软件铸魂,芯片筑基 全域智联加速蝶变 展览介绍 2025年9月23日-27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 5.2馆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ICTS)作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核心专业展之 一,以" 数字蝶变·智造新生 "为主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前 沿成果。 数字蝶变 · 智造新生 2025中国工博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 "算力的秘密"集成电路展区 ICTS作为工博会最重要的专业展之一,紧贴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热点,洞察全 球视野和热议话题,重点关注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工业操作系统与 软件APP、工业AI场景应用、物联网、边缘计算、信息安全、新一代数据存储与芯 片、数字化工厂、工业品电商与数字化供应链 等热议话题,是国内以工业互联网技 业人士呈现一场标杆盛会。 三大亮点深度呈现 术及场景应用为展示核心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展会之一,是以工业数字化发展 集中展示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突破与协同创新成果 "AI的叛逆"工业智能体/工业软件展区 核心国产替代化并 聚焦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三大领域,全面展现AI赋能 下工业软件的数智化跃迁,为制造业转型注入创新动能 为核心内容的会 ...
晚报 | 7月14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7-13 22:29
RISC-V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将于2025年7月16至19日在上海举办,预计吸引2000名线下观众(80%来自产业界),线上覆盖超50万人次 [1] - RISC-V架构凭借开源免费、设计灵活等优势快速崛起,2030年产品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40% [1] - 华泰证券认为RISC-V是国产芯片弯道超车机遇,中国在软件、应用及开发者生态三方面表现突出 [1] 创新药 - 国家医保局同步调整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与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药明康德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207.99亿元(同比+20.64%) [2] - 中金公司指出创新药出海交易火热推动板块估值上修,内需CRO有望受益于BD资金反哺 [2] - 长江证券认为医药行业估值筑底完成,2025下半年创新出海+内需复苏为主线,CDMO订单趋势积极 [2] 智能体 - 工信部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研发工业智能体,支持企业试点建设并制订工业智能技术体系图谱 [3] - 中证报预计AI手机/AI PC 2027年市占率将超50%/80%,AI Agent有望实现语音指令替代App操作 [3] - IDC数据显示AI与工具适配将拓展能力边界,工业智能体提升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3] 环保 - 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装置试产成功,采用一步法化学循环工艺转化高附加值原料 [4] - 中证报指出废塑料资源化市场规模2025年达1200亿元,2030年突破4000亿元(CAGR超10%) [4] - 技术突破+政策支持+高值化需求驱动行业爆发,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4] 氢能源 - 醇氢电动生态联盟成立,整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博世等产业链资源 [5] - 中证报称醇氢电动技术可弥补纯电/氢燃料短板,是商用车新能源化最优路径 [5] 保险 - 财政部强化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2025年起纳入5年周期指标,一季度险资股票投资比例升至8.4%(环比+0.8%) [6] - 分析师预计新机制将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6] 行业政策 - 工信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政策持续 [8] - 发改委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等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 [8]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改革配套规则,新增科创成长层等指引 [7] 其他行业动态 - 智元/宇树中标中国移动1.2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9] -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下线首桶铀,月之暗面发布Kimi K2模型 [9] - 稀土磁材板块龙头业绩大增,两大厂商宣布提价 [13] - 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等组建醇氢联盟,推动商用车新能源化 [5]
工信部: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
快讯· 2025-07-11 19: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 - 深化关键融合技术攻关 支持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 [1] - 组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揭榜挂帅"攻关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 [1] - 鼓励研发推广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 支持一批企业开展智能体试点建设 [1] - 提升工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 支持工业智能技术研发 制订工业智能技术体系图谱 [1]
化工数字化转型:如何打开新格局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12:36
展会概况 - 2025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暨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在上海举行,吸引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领军企业及约2万名专业观众参加 [1] - 展会聚焦制造业数字化全场景,同期举办"AI赋能化工行业创新发展"论坛,探讨AI等数字技术如何推动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 [1] AI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 AI技术正在重塑化工行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行业应布局AI+制造、AI+研发、AI+决策、AI+安全的平台建设思路 [2] - 通过集成全生命周期数据、破除数据孤岛、实现标准化,为AI应用准备高质量数据 [2] - 浙江正凯集团应用"工业智能体+通用智能体"双轮体系,文档处理速度提升30%~40%,会议处理事务效率提升40%~50% [2] 数字化赋能企业出海 - 化工企业出海成功公式为"战略前瞻性×运营韧性×价值升级",数字技术为品牌建设提供新动能 [3] - 企业可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以实现国际化,跨国企业分享了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及本土化建设实践经验 [3] - 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工具和平台助力品牌建设,如"WhatsApp+SCRM一体化营销"等集成社媒营销案例 [3] - 企业出海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未来需在海外扎根、向绿色跃迁、用数字赋能 [3] 化工行业数智生态建设 - 建议建立从设计交付到后端"三废"治理的化工行业全生命周期数智生态,构建更安全高效的工业体系 [4] - 数字化交付在石化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具备核心价值,中国石化应用数字化交付大幅降低运维成本,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提升运维效率 [4] - AI和数字化手段在新材料研发、技术集成和技术交付过程中发挥耦合赋能效应,推动材料科学向高效化、精准化和智能化跃迁 [4] 数字化转型与安全生产 -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实时风险预警和精准管控 [5]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安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行业应加强协作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 [5] - 部分企业提议筹建"化工数字化创新联盟",将数智化转型经验与方案推广至产业链上下游 [5]
“世界工厂”拥抱“芯”技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2:29
东莞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发展 - 东莞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在5月持续升温 首个战略科学家团队成果首发 该团队以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杨晓波教授为核心 在TGV三维封装工艺 低功耗AI芯片 MEMS传感器 AI-AOI视觉检测 等离子刻蚀设备等核心赛道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 [2] - 团队成果凝聚电子科技大学科学家们"十年磨一剑"的坚持 体现东莞"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机制 东莞正通过集中资源"击穿"产业链 从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到引进大科学装置 大平台 再到组建创新联合体 [2] 战略科学家团队五大创新成果 - TGV3 0技术:全球首创亚10微米通孔 10:1深径比三维封装技术 实现晶圆级与板级量产能力 [4] - "能感存算"一体AI芯片:功耗仅70mW 集成自取能与多模态传感功能 [4] - PLP等离子刻蚀设备:打破国际垄断的面板级封装核心设备 技术指标比肩国际巨头 [5] - 毫米波雷达芯片:应用于低空监测的相控阵雷达芯片 性能国际领先 [5] - 全自动晶圆AI-AOI检测设备:检测精度达0 072微米 填补国内高端检测装备空白 [5] TGV三维集成工艺技术突破 - TGV3 0技术为第三代玻璃通孔技术 应用于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算力芯片 3D集成半导体 光电子组件等领域 支撑新一代通信 物联网 军事电子等场景 [7] - 相较于2 0版本 实现三大突破:超细孔径(亚10微米)提高芯片集成度 超平滑孔壁减少信号影响 超高深径比实现高密度互联 [7] 数联智造全自动晶圆检测设备 - 全自动显微镜级晶圆AI-AOI检测设备OM可同时进行宏观和微观检测 宏观检测可一次性将12英寸晶圆正反面清晰成像 达到毫米级要求 [9] - 微观检测实现50倍物镜自动对焦成像 0 072微米级自动量测 设备超90%零部件国产化 成本比同类进口产品降低40%-50% [9] 东莞市集成电路产业基础 - 东莞拥有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企业257家 2024年产业营收突破750亿元 封测和设计环节占比超60% 形成以生益科技 利扬芯片 天域半导体为"链主"的产业集群 [11] - 东莞拥有万亿级消费电子产业优势 华为 OPPO vivo等智能终端企业集聚 芯片消费市场庞大 已构建以封装测试 设计为核心 第三代半导体为特色的完整产业链 [11] 东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模式 - 创新中心按"政府支持 社会资本投资 科研院所牵头 产业链企业共建"机制运作 打造覆盖全研发周期和技术服务要素的平台 包括芯片可靠性实验室 失效分析实验室 SIP封装工程中心等 [13] - 中心选定先进封装和工业软件为发展方向 利用广东"强芯行动"和"铸魂工程"政策 结合东莞先进封装企业资源 智能终端企业需求等"天时地利" [15] - 已引进15个科研团队 培育40余家产业链企业 其中三分之一为中心推动成果转化和持股孵化的项目 [17] 资源整合与商业化进展 - 创新中心以"股东"身份深度孵化企业 实现从技术攻关到市场落地的全链条赋能 企业间高效协同 如数联智造首台检测设备直接供给三叠纪使用 [17][18] - 中心模式复制至工业软件领域 成电智能推出"工业智能体" 实现制造业全流程数字化 通过自研小模型和DeepSeek支持自然语言查询和业务管理 [20] 先进封装行业前景与资本布局 -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2023年达378亿美元 预计2029年达89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1% AI芯片和智能终端升级推动对先进封装技术更高需求 [21] - 东莞集成电路创新中心签署十余项合作协议 包括设立东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成果转化基金 推动技术联合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 [23] - 东莞拥有散裂中子源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 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正以"集中资源击穿产业链"方式探索科技与制造深度融合 [25]
A股晚间热点 | 中央汇金成8家公司实控人 什么信号?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23:27
中央汇金成为8家券商实控人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批成为长城国瑞证券、东兴证券、信达证券等8家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人 [1] - "汇金系"券商股权调整可能推动证券行业新一轮并购 重点关注同一实控人下的行政化并购与市场化并购机会 [1] 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 工信部强调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强化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攻关 [2] - 加快建设工业高质量数据集 培育"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低成本工具 [2] 上市公司分红政策 - 上交所将推动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 增加分红频次 用好回购、并购重组等市值管理工具 [3] - A股已有近1300家上市公司执行2024年年度分配方案 单日超80家公司进行除权除息 [9][10] 中国资产吸引力 - 摩根士丹利等四大机构唱多中国资产 指出MSCI香港指数本益比约9倍接近历史低点 全球投资者仓位严重偏低 [5][6] - 前4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 外交部称中国制造仍是全球市场刚需 [8]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 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建立三级规划体系强化产业导向 [7] 海外市场动态 - 美国5月非农就业新增13.9万人超预期 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恢复降息 [12][13] - 印度央行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至5.5%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00个基点 [14] - 美国财政部罕见敦促日本央行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支持日元汇率正常化 [15] AI产业投资机会 - 四川省3万余名领导干部集中学习AI 天风证券建议关注光模块、液冷等AI基础设施及出海、卫星领域 [17] - 脑机接口、机器人、低空经济、芯片等领域获市场关注 SpaceX入局芯片先进封装 [19] 上市公司公告 - 万科A获深铁集团30亿元借款 宏辉果蔬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18] - 共创草坪提示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菲林格尔控制权转让存变数 [21]
冯诺依曼研究院成立深港科技合作再添AI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7:45
研究院成立与定位 - 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冯诺依曼研究院,整合具身智能、生成式AI及先进超级运算等技术,推动跨学科协作 [1] - 研究院由计算机视觉与AI领域知名专家贾佳亚领衔,他是思谋集团创始人 [1] - 研究院定位为大湾区首个"全链条实战型"AI研究院,聚焦五大前沿领域: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可信人工智能、虚实融合空间、医疗AI应用 [2] - 研究院突破传统高校纯学术模式,通过专业实验室、校企联合攻关等机制,实现从论文到产品的快速跨越 [2] 战略目标与产学研合作 - 香港特区政府推行"AI+"策略,目标是将AI融入各行各业 [1] - 研究院将成为开拓AI应用场景与推动研究成果商业化的平台 [1] - 思谋集团与科大成立研究院,实践了与港投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培育 [1] - 研究院期望通过探索AI创新与应用,孵化更多独角兽,构建更完善的AI生态圈 [1] 研究方向与技术重点 - 研究院聚焦五大AI关键领域:新一代多模态AI系统、增强AI逻辑推理能力、机器人智能技术、AI驱动的3D理解与生成、大模型改革医疗保健服务 [2] - 思谋科技深度融合"AI大脑+全栈机器人"技术,已成为AI独角兽企业 [2] - 思谋科技服务近300家全球大型制造业企业 [2] 人才培养计划 - 研究院启动"AI探索者:人工智能学校教育计划",构建覆盖全港的青少年科创培养体系 [3] - 计划将培训超100名博士生,为香港储备AI新生代力量 [3] - 通过科普讲座、开放实验室、特色课程等举措培养人才 [3] 深港协同与产业落地 - 香港发挥国际资本、高校科研和全球人才优势,深圳依托制造业集群和供应链体系 [4] - 思谋科技构建"创新策源+产业落地"的双向赋能体系,总部在香港,研发中心和工厂在深圳 [5] - 深港协同实现"上午算法调试,下午部署测试,当晚样品生产"的高效机制 [5] - 思谋工业智能体已在特斯拉、比亚迪等300家工厂实现24小时无间断作业,操作精度达0.01mm级 [4]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机器人?
投资界· 2025-05-09 14:36
具身智能与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 具身智能机器人Vonnex具备多模态感知系统,可同时处理视觉、力觉、声纹信息,已在教育等场景应用 [1] - 大湾区首个实战型AI研究院"冯诺依曼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聚焦具身智能和产业智能化转型,由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担任院长 [4] - 非人形工业机器人凭借专为产线打磨的AI技术已实现商业化落地,而人形机器人仍处于表演阶段 [4][6] 商业化落地案例 - 思谋科技工业智能体进入全球300家龙头企业流水线,客户包括特斯拉、京东方、比亚迪等 [7][9] - 优必选获得工业制造场景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越疆科技协作机器人主要落地工业场景 [10] - 思谋科技成立5年累计检测工业品近百亿件,覆盖车类制造、新能源、3C等行业 [13] 行业痛点与挑战 - 工业智能化面临高定制化成本、高试错风险、高集成难度的"三高焦虑" [12] - 算法技术成熟度不足,智能体在工业场景的专业性和通用性有待提升 [12] - 产业链条长且复杂,跨学科集成减缓了智能体产品发展速度 [12] 投资与市场趋势 - 人形机器人估值泡沫涌现,工业机器人融资估值相对冷静但爆发空间巨大 [15] - 工业场景需求明确且稳定,智能体成本可控更易商业化 [16] -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2024-2027年将率先应用于工厂,消费市场预计2028-2031年 [16] 未来发展方向 - 工业4.0时代以工业智能体为标志的智能化革命加速到来,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17] - 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17] - 行业共识是优先在工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产业价值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