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服务

搜索文档
从“夏日限定”变身“全年常驻” 甜蜜经济激活更多文旅消费新场景
央视网· 2025-05-20 13:39
行业概况 - 茂名是全球重要荔枝产地,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产自该地区[1] - 当地拥有世界最大连片荔枝基地,当前正值采摘旺季[1] 销售网络与创新模式 - 已建立4000多家电商和1万多家微商渠道,40%特早熟荔枝通过电商销售[3] - 电商渠道收购均价较传统渠道上涨10%以上[3] - 创新销售模式包括荔枝树认购、消费卡预售、"年份荔"分级销售等[3] - 针对年轻群体推出盲盒定制和节日场景定制,定制订单达7.8万单[3] 产业链延伸 - 开发30多种深加工产品,涵盖冻干食品、糕点、酒类、雪糕等[5] - 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0亿元[5] 文化赋能与基础设施 - 建成广东省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融合农产品展销、非遗体验、特色餐饮[6] - 服务区建筑以"破壳荔果"和"连枝荔叶"为造型,配套660米景观天桥[9] - 引入农产品直播销售和游客服务中心,推动"过路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型[11] - 已引入非遗体验项目,计划结合季节节日策划主题活动[14]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启幕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9 15:53
活动概况 - 2025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活动在团一大广场启动,广州40家文博单位集体亮相[1] - 活动包含AI问答互动、AI文化创意设计、沉浸式戏剧表演、文艺演出及圆桌主题交流等环节[1] - 活动聚焦博物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文化包容、社会服务与可持续发展回应数字化、全球化与多元化需求[1] 文博行业创新 - 博物馆运用智能导览、实时交互、VR虚拟现实、3D建模等技术重构公众与历史的互动方式[1] - 通过"内容+平台"产业优势,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活化千年文明印记[1] - 广州打破行业边界,将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混合展示以促进融合发展[1] 主题区域展示 - 科技赋能区展出"博物馆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AI问答实现古今对话[2] - 有爱无碍区为残障人士提供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文化体验[2] - 无界共创区邀请观众体验AI文创设计,扮演"数字匠人"角色[2] - 多元服务区展示文博单位及科技企业的服务与文创产品[2] 行业交流活动 - 举办"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分享交流会,探讨AI虚实融合、多元服务及青年力量等话题[2] - 文博、高校、科技企业代表共同探索博物馆与公众、城市、科技的深度链接[2]
上海已拥有171座博物馆,全年文创收入4.9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5-17 17:09
博物馆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171座,每14 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1][3] - 2024年全市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949个,接待观众4086万人次,同比增长31 9% [3] - 2024年上海市博物馆文创收入总计超4 9亿元,其中上海博物馆以3 83亿元位居榜首 [3] 文化遗产季活动规划 - 2025年上海文化遗产季围绕"守沪文脉 创享未来"主题推出展览、乐游、市集等六大板块主题活动 [1] - 活动期间推出80项主题展览、百余场线上线下特色活动,涵盖知识竞赛、互动体验等多元形式 [4] - 145家博物馆、73家美术馆将在5月17日至19日实施减免费开放 [5] 智慧化文旅项目 - 市文化旅游局发布首批30项智慧化展示体验项目,包括数字展览、AR互动等前沿技术应用 [4] - 重点项目包括上海博物馆"山水江南"数字展、航海博物馆AR元宇宙体验、天文馆XR沉浸式科普 [4] 线上线下联动 - 大众点评平台推出"守沪文脉"主题游地图,涵盖8条文物寻访线路 [3] - 首届"申活集"文物文创巡回市集在徐家汇书院广场启动,后续将在思南公馆等地接力举办 [4]
科技元素将点亮2025年服贸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21:13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概况 - 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聚焦服务贸易发展热点趋势,设置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洽谈推介、成果发布、配套活动等,科技元素将贯穿展示主线 [1] 专题展设置与亮点 - 各专题展紧扣智慧主题,将科技元素与展示内容、应用场景充分结合 [2]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聚焦高精尖产业,设置电信服务、数字技术、智能制造及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联网、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孵化"引进来"和科技"出海"双向国际服贸特色等展区 [2] - 金融服务专题联合参展机构聚焦"科技""智能"等主题,引入AI等新技术展品和解决方案,打造智汇全球、融通未来2大主题展和首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1个专项展 [2] - 文旅服务专题展示北京市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最新成就和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 [2] - 教育服务专题以"智启未来,融合创新"为主题,设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和"国际教育协同创新"两大核心展区,并将举办"AI重塑教育未来"主题论坛 [2] - 体育服务专题集中呈现职业赛事IP运营、智能健身设备、户外装备科技等前沿成果,打造"体育+科技+消费"沉浸式体验空间 [3] - 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涵盖供应链交通运输服务与商务服务两大领域,集中呈现行业前沿科技与创新成果,重点展示智慧公共交通、智慧物流服务,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安保服务等应用场景 [3] - 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聚焦"科技赋能好房子"主题,呈现中国在"好房子"建设方面的成就,展示优质住宅和智能家居产品 [3]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以"全球服务 共享健康"为永久主题,聚焦科技智能主线,关注医药健康科技创新和数字医疗+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前沿领域,设置智疗云枢创新、全球健康前瞻、银发产业生态、全民健康促进、中医药展区五大展示矩阵 [3] - 环境服务专题从"双碳赋能·焕发创新动力"升级为"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重点展示能源体系建设、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最新成果 [3] 参展企业情况 - 已有近百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希望参展参会 [4] - 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参展企业包括中国各大运营商和阿里巴巴、京东方、智谱AI [4] - 金融服务专题参展企业包括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4] - 教育服务专题参展企业包括科大讯飞、猿力科技、新东方 [4] - 供应链及商务服务专题参展企业包括中粮、中国邮政、美团、安永 [4]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参展企业包括GE医疗、迈瑞医疗、阿斯利康、同仁堂 [4] - 环境服务专题参展企业包括中石油、中海油等 [4] 数字化服务创新 - 服贸会数字平台将打造数字化会展新场景,结合平台数据沉淀,实现企业一键报名激活,历届参会参展人员一键办证,已完成企业报名及人员办证流程等共20项功能开发工作 [4] - 整合贸易匹配服务,提供"找企业""找服务""找伙伴"等服务,优化页面展示结构,突出重点信息展示与信息匹配功能 [5] - 创新打造智慧福燕小助手,基于DeepSeek大模型构建的"智慧福燕助手"将以吉祥物"福燕"形象出现在服贸会数字平台的网页端、移动端 APP、小程序,支持中英文两种语言的智能问答,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便捷服务 [5]
做好“找上门”的外贸生意
新华日报· 2025-05-13 07:35
离境退税新政全面落地 - 中国离境退税新政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 现金退税限额提升至2万元 并推广"即买即退"模式 [1] - 江苏凭借长三角区位优势 制造业集群和丰富文旅资源 有望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1] 打造特色消费地标 - 南京新街口 苏州观前街 无锡太湖广场等核心商圈将率先实现"即买即退"全覆盖 [1] - 计划在苏州园林推出丝绸刺绣"非遗退税专区" 南通家纺城试点"线上预订+线下退税"模式 [1] 提升本土商品竞争力 - 扬州漆器 宜兴紫砂 镇江香醋等本土特色产品可借助新政走向国际市场 [2] - 计划推出"江苏限定版"高附加值电器电子产品 利用2万元退税上限吸引大宗采购 [2] - 试点"退税商店+跨境电商"联动模式 实现"现场体验—线上下单—海外直邮" [2] 打造精细化服务体系 - 将培训"双语退税管家" 提供全流程购物顾问服务 [3] - 开发多语种退税小程序 实现"扫码预审—即时到账—离境核验"全流程线上服务 [3] - 在国际机场设立"离境退税快捷通道" 配备多语种导购机器人 [3] - 设立外卡支付纠纷快速处理基金 承诺争议款项先行垫付 [3] 新政的战略意义 - 新政将"外贸战场"前置到本土消费场景 通过"即买即退"串联文旅 商业和产业升级 [3] - 有助于将江苏文化资源转化为外贸增量 同时展示中国制造的品质与创新 [3]
全国首个文旅MaaS平台推出 MiniMax大模型助推文旅产业转型
中国经营报· 2025-05-08 22:50
文旅行业MaaS服务平台发布 - 全国首个文旅行业MaaS服务平台在上海徐汇模速空间发布,整合文旅资源、优化服务供给,覆盖上海市全域[1] - 平台调用包括MiniMax、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大模型和计算资源,满足多元需求[1] - 多模态模型能快速生成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内容,为文旅产业内容创新注入新动力[1] - AIGC将成为未来文旅行业新的增长点[1] MiniMax技术实力与行业应用 - MiniMax成立仅三年,已实现诸多重大技术突破,成为中国领先的AI初创公司[1] - 自研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的大语言模型MiniMax-01系列为生态伙伴提供技术支持[1] - 视频生成和语音领域多模态模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准[1] - 最新一代语音模型Speech-02在全球知名AI测试榜单Artificial Analysis中排名第一,超越OpenAI与ElevenLabs[2] - 视频模型与应用受全球超20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欢迎[2] MiniMax文旅产业赋能案例 - 积累丰富旅游出行、影视广告、文化场馆等文旅产业场景赋能经验[2] - 为新奥集团打造旅游智伴,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互动式旅行辅助平台[2] - 与小红书合作创建站内搜索Agent,提供旅游建议并提前规划[2] - 3月以视频模型技术支持"牡丹花都"洛阳全球AI创作者大赛[2] 多模态大模型对文旅行业影响 - 多模态大模型极大赋能文旅行业,改变此前高度依赖专业创作者灵感激发与积累的现状[1] - 为线上大屏小屏、线下景区场馆等提供全方位AIGC解决方案[2]
“五一”假期泰安市纳入统计的21家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64.28万人次
齐鲁晚报网· 2025-05-07 10:08
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市21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64 28万人次 同比增长8 90% 实现营业收入6139 45万元 同比增长0 63% 门票收入4098 51万元 同比增长1 02% [1] 文旅产品供给创新 - 东平文旅推出夜游新项目 大宋不夜城升级演艺节目 新增水幕电影和烟花秀 每日演出近200场 带动过夜游客增长 [2] - 全市推出46项假日活动和19项优惠政策 包括文艺演出 创意集市 运动赛事等 泰山景区《封禅大典》改版后门票销售9941张 同比增长30% 净收入138万元 同比增长48% [3] - 跨区域合作加强 与济宁市联合推出"拜圣祈福""水浒文化"等旅游线路 并推出旅游专列9折套餐 [3] 文旅新场景打造 - 文化艺术中心开展"艺术赋能景区"活动 文化馆推出百姓舞台 图书馆举办民俗故事会 美术馆策划5个主题展览 [4] - 泰安文旅驿站日均接待超千人次 百年泰山站老站房改造为文旅地标 [3] 旅游服务优化 - 泰山景区启动一级响应 全员上岗 增设13处夜间执勤点 累计接待咨询游客1 2万人次 [6] - 开通7条旅游公交专线 投入521辆公交车 运送乘客5 13万人次 [6] - "泰山易停"小程序整合7 4万个车位 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 "旅游一件事"平台覆盖2500余个旅游产品 [7] 市场秩序监管 - 联合执法检查85家经营单位 包括25家景区 5家酒店 26家文化场所 [8] - 公安机关累计出动警力7500人次 处理游客纠纷47起 提供救助2375次 交警快处61起外地车辆事故 [8] - 交通部门检查车辆1751辆 清除安全隐患27次 [8]
从“赛事主场”到“消费主场” 大众体育热情燃动为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央视网· 2025-05-04 16:26
体育赛事经济价值提升 - 体育赛事正从单纯竞技活动演变为拉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引擎 "赛事主场"成为"消费主场" [1] - 成都成渝联合城市运动赛以街巷为赛道 融合跑步、飞盘等运动 串联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地标 设计文化探索、公园漫游等主题线路 [4] - 赛事期间推出特色旅游线路、主题餐饮住宿 吸引参赛者亲友 利用赛事影响力打造衍生产品 延长热度周期 [6] 文旅融合新模式 - 成都赛事设置趣味打卡游戏 参与者获得消费券奖励 可直接用于餐饮、娱乐、购物 [4] - 厦门"五一"期间结合羽毛球、田径赛事 在场馆和景区间设计10条文体旅休闲线路 提供沉浸式城市体验 [8] - 专家指出体育赛事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 [8] 运动消费市场增长 - 体育热情激发带动运动装备、户外装备产销两旺 [10] - 成都运动用品门店户外装备选购消费者络绎不绝 [10] - 浙江宁波运动杖生产车间加速组装 三门户外冲锋衣企业因专业化、定制化需求攀升而忙碌 [11]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梨香四季 乡路花开
央广网· 2025-05-02 09:44
农村公路建设带动乡村发展 - 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白泥塘村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交通条件显著改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彻底改变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1][3] - 2023年五华区交通运输局启动陡普鲁片区"四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024年3月新修主线及支线各1.5公里,为梨花节和乡村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3] - 道路畅通后游客数量大幅增加,白泥塘村年接待游客已超20万人次,成为昆明近郊热门短途游目的地 [8] 梨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 - 白泥塘村拥有近百年种梨历史,千亩梨园环绕村庄,但过去因交通不便导致产业发展受限 [3] - 广东企业家赵汉明成立农业科技公司,开发梨花米线、泡梨、梨汁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并创立"梨当家"品牌 [3][4] - 公司流转10亩闲置土地改造老瓦房、牛棚等设施,植入围炉煮茶、农家烧烤、民宿等多元业态,推动林下养殖和套种 [7] 乡村旅游与产业融合 - "梨当家"小院成为村中热门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驻足休憩,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7] - 当地种植户反映道路改善后游客上山更加便利,家中饭店生意火爆,年收入显著增加 [7] - 社区正在策划以梨为主题的研学课程,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内涵,促进城乡互动 [8]
多维发力 提质增效 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消费第一站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4:33
入境旅游市场复苏 - 上海一季度接待入境游客174.3万人次,同比增长37.1%,其中外国游客125.9万人次,同比增长61.9% [2] - 3月德国AIDA邮轮和皇家加勒比邮轮带来4800名外籍游客,显示邮轮旅游重启势头 [1] 政策与基础设施优化 - 240小时免签政策吸引全球游客,配套推出主题产品如东航百万张优惠机票、高德英文导航、Visa支付友好示范区 [3] - 上海商务委加快布局离境退税网点,提升商圈退税便利度 [2] - 支付宝国际版上线"入境通Easy Go"平台,整合餐饮、出行、文旅等高频场景服务 [4] 消费场景创新 - "五五购物节"首次增设"商圈精品推广节",境外游客可享满额赠券等优惠 [3] - "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将推出240小时主题产品,覆盖7月至10月,提供多元消费体验 [3] 行业资源整合 - 中国旅游集团与久事旅游合资成立中久新行,整合2000家海外渠道商和上海本地资源,聚焦华东及东南亚入境游市场 [5] - 上海市文旅局推动文旅商体展联动,目标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 [5] 服务品质提升 - 外籍人士座谈会反馈语言、支付、宣传等需求,上海拟开展专项行动优化服务 [6] - 东航、高德、Visa等企业联合推出定制化服务,如航线优惠、英文导航、扫码支付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