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

搜索文档
非金属建材周观点250518:关注碳纤维提价及“一带一路”进展不断-20250518
国金证券· 2025-05-18 17: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建材市场各板块表现不一,碳纤维因低空经济需求有望增长,“一带一路”热点不断,周期联动各品类价格有变动,家居消费市场在“以旧换新”和“五一”促销下回暖,市场整体受政策、需求和成本等因素影响[14][15][16][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封面观点 一周一议 - 吉林化纤上调湿法 3k 碳纤维价格,受低空经济等因素影响产品供不应求,预计 2030 年我国 eVTOL 行业拉动碳纤维增量约 2.04 万吨,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14] - “一带一路”热点事件多,哥伦比亚计划加入,我国与巴西、哥伦比亚签署合作文件,建议关注相关板块企业 [15] 周期联动 - 水泥、玻璃等品类价格和库存有变化,铝价回调,钢铁供需基本面压力不大,建议关注低估值建筑央企、水泥、玻纤、玻璃板块企业 [16] 国补跟踪 - “以旧换新”叠加“五一”,家居消费市场回暖,线上线下家电零售额和零售量增长,建议关注补贴品类相关公司 [17] 重要变动 - 中美取消部分关税,吉林化纤提价,嘉宝莉获认证,立邦提价,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增长 [18] 本周市场表现(0512 - 0516) - 本周建材指数表现 -0.29%,各子板块有涨有跌,同期上证综指 0.46% [19] 本周建材价格变化 水泥(0512 - 0516) - 全国水泥价格环比下行,需求环比略恢复但同比低,库存环比增加 [28] 浮法玻璃 + 光伏玻璃(0512 - 0516) - 浮法玻璃市场成交疲软,价格下行,库存增加,后市成交或仍疲软;光伏玻璃市场交投淡稳,价格下滑,库存增加 [41][57] 玻纤(0512 - 0516) - 国内无碱粗纱市场报价走稳,电子布价格稳定,3 月我国玻纤纱及制品出口量同比下降、金额同比上升 [61][65] 碳纤维(0512 - 0516) - 国内碳纤维市场价格大体持稳,成本上升但挺价不足,供应充足,需求平淡 [68] 能源和原材料(0512 - 0516) - 动力煤、有机硅价格下降,沥青、原油价格上涨,LNG 价格有变动,废纸价格持平 [73][81] 塑料制品上游(0512 - 0516) - PPR 原材料价格上涨,PE 原材料价格指数有变动 [91] 民爆 - 西部区域民爆行业景气度突出,硝酸铵价格呈下降趋势 [93][94]
碳纤维行业景气度有望见底回升
第一创业· 2025-05-16 16: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纤维行业景气度有望见底回升,价格大概率已见底,需求显著改善,扩产高峰已过,产能向头部企业集中,传统应用领域将持续增长,新兴需求层出不穷 [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纤维价格从 2023 年底开始稳步触底回升 - 吉林化纤因低空经济拉动等因素,旗下湿法 3K 碳纤维供不应求,各牌号产品每千克上调 10 元,涨幅约 5%,为历次调价以来最大 [6] - 民用量大的 T300 12k 碳纤维价格反弹到 95 元/千克,较 2023 年底低点上涨 35.7%,T300 25k 和 T300 4k 型号价格也反弹,高端型号价格反弹力度更强 [6] - 国内碳纤维主要原材料丙烯晴/PAN 价格目前为 8200 元/吨,低于 2023 年底约 10000 元/吨,利好碳纤维生产毛利改善 [9] 2024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显著改善 - 2023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 11.5 万吨,同比降低 14.8%,为 1995 年以来首次负增长,主要受风电需求下降和消化库存影响 [13] - 2024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 15.6 万吨,同比增长 35.7%,其中风电行业需求增长 120%,体育休闲市场需求同比增长 51.6% [13] - 2024 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 8.4 万吨,同比增长 21.7%,进口 1.6 万吨,同比增长 2.1%,国产纤维供应占总需求的 80.1% [13] - 2024 年中国碳纤维出口超过 2553 吨,同比增长 2 倍 [16] - 2024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增长的主要应用领域为风电、体育休闲和航空军工 [20] 中国碳纤维扩产高峰已过 产能明显集中在头部企业 - 2024 年中国碳纤维在运行产能为 15 万吨,同比增长 8.5%,产能利用率为 45%,仍过剩,但扩产潮基本结束 [23] - 2024 年产能前五企业的集中度达到 73%,对市场价格影响力增强 [27] 碳纤维传统将持续增长 碳纤维新兴大需求层出不穷 - 2024 年风电是碳纤维第一大应用需求,用量占比超 28%,2025 年国内风电招标量继续大幅增长,预计装机量约 100GW,同比增长 32%,国内军工订单复苏,传统应用领域大概率保持较快增长 [30] - 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进步,碳纤维电机转子应用迅速推进,低空经济对碳纤维需求刚性 [34] - 中国中车下一代动车 CRH450 车型大量使用碳纤维等新材料,单车重量减到 10 吨,较 CRH400 降低 12%,中国商飞 C919 扩产进度显著提速,配合出口高增长,行业已度过景气低点 [34]
威海|威海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16 09:13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3.47%,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首位 [2] - 威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 威海坚持"大抓经济"导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2] 传统产业升级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开工,是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 [3] - 威海船厂手持25艘船订单,合同总金额15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3] - 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8.1亿元,利润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9.8% [3] - 威海推动船舶企业提高新船型研发设计能力,打造15大类40多个品种的"威海品牌" [3] - 威海引导纺织服装、轮胎制造、机电装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4] 新兴产业发展 - 光威集团实现国产碳纤维"从无到有",研发15大类全系列型号,多种碳纤维达国际领先水平 [5] - 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引进40多个产业链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 [5]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6亿元 [5] - 威海有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 [6] - 威海实施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工程,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6] 未来产业布局 - 威高"妙手S"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 [8] - 山东未来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8] -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算力支持 [8] - 威海将重点发展无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 [8] - 低空经济板块以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8]
资深碳纤维专家交流
2025-05-15 23: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碳纤维行业 - **公司**:吉林化纤、中复神鹰、江苏澳盛、江苏恒神、上海金山、兰州蓝星、南京中华控股、内蒙古合力公司、广东纳塔、山西华阳、威海光威、廊坊长盛、连云港中复神鹰、江苏宏信、大疆、小鹏汽车、丰田 [1][5][10][14][15][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价格方面** - 吉林化纤上调碳纤维价格,行业内企业普遍计划涨价,3月底达成共识每公斤上调2 - 5元,实际已全面提价 [1][5] - 2025年春节后碳纤维制品市场筑底盘整上行,当前约21万元/吨,7月后或回落至19 - 20万元/吨 [1][7][8] - 碳材料价格自2020年多次调整,25K约70元/公斤,波动范围65 - 75元/公斤 [10] - T300 3K碳纤维涨价后,12K或24K等民用小客户中可能小幅涨价 [8] - 吉林化纤400级约80元/公斤,东复神鹰T700级12K规格约105元/公斤,压力容器等场景95 - 100元/公斤 [15] 2. **需求方面** - 2025年中国碳纤维需求量7 - 7.5万吨,国产6.2 - 6.55万吨,较2024年增长约20% [1][3][8][13] - 2025年无人机行业对碳纤维用量8000 - 1万吨,军用T700、T800级别,民用T400级别 [3][14] - 2025年风电领域至少需3万吨以上 [18] 3. **产能和开工率方面** - 中国已建成产能14 - 14.5万吨,2025年新增1.5万吨,2026年至少新增2万吨,整体开工率60% - 70% [2][8] - 吉林化纤开工率95% - 100%,中国神鹰一季度亏损开工率60% - 70%,产业链仍小幅亏损 [8] - 碳纤维行业整体开工率60% - 70%,难以支持价格回升 [3][11] 4. **企业经营和市场情况方面** - 吉林化纤本轮涨价因需求增长、自用比例增加、配合制品销售旺季、进口替代、出口需求及改善盈利 [3][4] - 部分12K产能转向3K产品,生产线调整 [8] - 碳纤维制品市场利润率约10%,赊账周期长影响企业开工率 [3][12] - 一些中小企业关停或破产,大企业计划扩产,民营企业投放新生产线 [10] - 中国碳纤维出口增长,但受欧美贸易战影响,美国订单基本停止,欧洲订单减少 [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吉林化纤自用率达70%,3K碳纤维自用量占比40% - 45% [1][3] - 吉林化纤新增风电叶片订单和江苏澳盛订单,高性能碳纤维自用率超70% [1][5] - 2024年吉林化纤销售额3.2亿元,仍亏损 [4] - 2023年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规模5000亿元,预计2025年3 - 5万亿元 [13] - 2023 - 2024年各厂家延伸产业链并布局出口路径 [13] - 连云港中国英张国良接60万平出口订单用于无人机3K复合材料部件 [17] - 到2027年下半年行业将进入健康发展状态 [22]
东丽,碳纤维业务大涨71%
DT新材料· 2025-05-15 22:5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总销售额2.5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0% [1] - 核心营业收入1428亿日元,同比飙升39.1% [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79亿日元,大幅增长255.8% [1]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业务营收3000亿日元,同比增长3.3% [1] - 碳纤维业务利润总额225亿日元,同比上升70.7% [1] 业务板块表现 - 航空航天领域营收1049亿日元,占比35%,同比增长15% [3] - 运动用品领域营收295亿日元,占比10%,同比增长9% [3] - 工业领域营收1656亿日元,占比55%,同比下降4%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6财年收入2.67万亿日元,核心营业收入1500亿日元,净利润820亿日元 [2] - 预测2025财年碳纤维业务营收3160亿日元,增长16.0% [2] - 预计碳纤维业务利润总额240亿日元 [2] 行业环境 - 航空航天领域持续复苏推动碳纤维需求增长 [1][3] - 运动用品领域对轻量化材料需求稳定增长 [3] - 工业领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波动 [3]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供应链 [1]
阜新:“倍增行动”促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辽宁日报· 2025-05-15 08:53
项目建设进展 - 国核(辽宁)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生产车间钢结构基础施工已完成 力争今年11月底投产 产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将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1] - 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稳增长、增后劲筑牢"压舱石" 助力阜新产业向新、向绿发展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阜新市出台支持新型工业化66条政策及送策入企、"三调度"等创新举措 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 [1] - 系统规划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质量 推进新能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4个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1] - 聚焦重点企业、项目攻坚、园区建设、科技赋能、企业培育、政策落实六大方向 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1] 工业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4% 增速全省第二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7.4% 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 [2] - 规下国家样本、省样本分别增长9.7%、17.5% 均高于全省水平 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稳" [2] 未来发展规划 - 实施工业倍增攻坚行动 抓存量、扩增量、求变量 加快推进精细化工、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集群建设 [2] - 发挥辽宁工信系统夯基服务阜新试点机制作用 做好总部争取、"保规升规"等工作 [2] - 突出项目支撑 扩大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 推动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 [2]
碳纤维龙头,破100亿!中石化,6.5亿加码!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低空经济驱动碳纤维需求增长 - 吉林化纤因低空经济拉动、无人机需求增长及出口爆发,湿法3K碳纤维供不应求,各牌号产品每吨上调10000元 [3] - 湿法3K碳纤维在低空经济领域应用广泛,eVTOL单机用量达100-400公斤,机身材料占比70%以上,无人机机身结构中占比70%-90% [3] - 吉林化纤已与小鹏、亿航、大疆等头部企业深度绑定,形成"飞行汽车+无人机"双轮驱动格局 [3] 吉林化纤市场表现与业务结构 - 公司碳纤维产品在国内风电领域市场占比约95%,无人机结构件领域占比超50% [3] - 2025年第一季度碳纤维销量同比增长52%,延续2024年高速增长态势 [3] - 湿法3K碳纤维占公司总收入比例较低,粘胶纤维仍是主要收入来源 [3] 碳纤维工艺与技术发展 - 3K碳纤维是最常见类型,湿法纺丝工艺增强与树脂基体结合力,适合复杂曲面结构(如无人机机臂) [3] - 干喷湿法工艺(如日本东丽技术)可提升纤维性能,纺丝速度达480m/min(传统湿法仅100m/min),成本更低 [3] 国内碳纤维竞争格局 - 除吉林化纤外,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也生产湿法3K碳纤维 [4] - 中简科技是C919机翼碳纤维独家供应商,主打高强型ZT7系列(湿法工艺生产3K小丝束) [4][5] 中简科技财务与股东变动 - 2024年营收8.12亿元(同比+45.39%),归母净利润3.56亿元(同比+23.16%),碳纤维业务收入5.52亿元(占比67.88%) [5] - 2025年5月14日,华泰投资将所持5.0927%股份(2239.3万股)以6.52亿元转让至中石化资本,引入"超级股东"中石化 [5]
低空经济产业链传导加速,碳纤维产业迎量价齐升窗口
选股宝· 2025-05-14 22:44
行业动态 - 吉林化纤集团因低空经济拉动、无人机需求增长及出口爆增导致湿法3k碳纤维供不应求,各牌号产品每吨分别上涨10000元 [1] -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质轻、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成为低空经济飞行器核心轻量化材料 [1] - 2024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预计为6.03万吨,有望成为行业下一个关键增长极 [1] - 碳纤维制备工艺复杂且海外设备封锁禁售,国产设备企业将受益于需求增长和供应链安全考虑 [1] 公司信息 - 吉林化纤是全球碳纤维产业领军者,已形成"原丝-碳丝-复材"全产业链并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2] - 中复神鹰是国内碳纤维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 [2] - 光威复材是中国碳纤维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实现技术自主化和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国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等战略领域应用 [2]
晚报 | 5月15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5-14 22:27
金融科技 - 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1] - 政策旨在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耦合,形成"场景-技术-资本-产业"良性循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并提升服务能力[1] - 国新证券与中信证券均认为政策将促进社会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机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1] 碳纤维 - 吉林化纤因低空经济需求激增(无人机出口爆增)上调湿法3k碳纤维价格,各牌号产品每吨上涨10000元[2] - 2024年中国碳纤维需求预计达6.03万吨,低空经济成为关键增长极,国产设备企业受益于供应链安全需求[2] -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轻量化、高强度等性能成为低空飞行器核心材料,光大证券看好行业需求持续提振[2] 稀土 - 中国稀土表示将推进内外部资产整合重组,配合中国稀土集团解决同业竞争问题[2] - 中泰证券指出稀土价格处于周期底部,进口矿管控推动供给集中化,价格中枢有望上移[3] - 招商证券认为出口管制后海外价格短期大涨,国内深加工企业利润空间扩大,国内外价格中期或收敛但中枢持续抬升[3] 海外仓 - 中美关税会谈催生跨境物流"抢舱大战",货代公司反映美线接近爆舱,预计六七月海外仓或迎爆仓[4] - 海外仓可降低关税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成为应对贸易摩擦的核心手段,企业加速囤货以规避政策不确定性[4] 太空智算 - 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12颗卫星),开启"太空计算"时代,由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主导[5] - "星算计划"拟部署2800颗算力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通过星间激光互联实现"天地协同"计算[5] - 该计划将赋能具身智能、AI智能体等领域,满足即时算力需求,打造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5] 宏观与行业动态 - 中国4月M2同比增长8%,1-4月社融增量16.34万亿元(同比多增3.61万亿元)[6] - 央行等七部门重申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6] - 文远知行在广州开通8条24小时自动驾驶专线,加速商业化落地[7] 市场热点 - 中美互降关税引发企业抢发货,高盛预测未来90天中国出口激增,港口货运高峰或下周出现[9] - 腾讯一季度资本开支230亿元重点投入AI业务,包括元宝应用与微信AI[9] - 吉林化纤碳纤维涨价反映供不应求,低空经济驱动需求增长[9] 板块异动 - **航运**:集运指数期货大涨,中美关税调整刺激短期抢运潮[11] - **快递物流**:关税下调激增跨境物流需求,相关企业受益[11] - **东数西算/算力**:英伟达与沙特合作AI项目推动股价上涨[11] - **军工**:政策强调发展新质战斗力,行业关注度提升[12] - **大消费**:央行拟设5000亿元再贷款支持服务消费与养老领域[12] - **机器人**:宇树科技称企业订单爆满,行业景气度高[13] - **外贸**:中美关税下调直接利好出口型企业[13]
摩根士丹利:中国的新兴前沿-投资于不断变化的趋势
摩根· 2025-05-14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工业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当局通过投资新兴产业推动价值链上移,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长期增长 [3][6][8] - 研究中国在研发、人才、资本、政策、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基础六个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广泛生态系统中有重大机遇,若政策解决经济均衡和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可能从“1对N”创新转向“0对1”创新 [6][8] - 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半导体、先进材料和设备预计稳健增长,识别出28只股票抓住机遇 [6][8] - 中国新兴产业和价值链升级得益于完善供应链蓬勃发展,虽面临挑战,但政府刺激和经济复苏将消除投资者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29] - 预计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工业格局,在多领域带来变革并创造巨大价值 [37][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六要素框架 -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研发对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百分比相对较低,但各下游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增加,在机动车辆和机械领域研发强度领先美国,信息技术等领域正在追赶 [31] - **强大的人才库**:中国培养大量合格工程师,大学开设新兴专业,2022年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00万,超过所有发达市场 [31] - **充足的资本流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2021 - 24年资本流入人民币20万亿元,半导体和机械贡献大,新材料等行业增长率强劲,运输等领域资金流入下滑 [32][33] - **强大和持续的政府支持**:政府战略举措降低进入壁垒和长期资本风险,新能源、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是常引用行业,2025年强调“AI +”计划 [33] - **有吸引力的市场需求**:需求激增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投入研发,3C、汽车和电气机械是2024年制造业收入最大贡献者,可选消费品和医疗健康消费贡献将增加 [34] - **稳固的供应链积累**:看好位于价值链上游、国产化率低、下游基础强大且潜在市场规模有吸引力的行业,上游芯片和软件挑战大,半导体设备和高端制造业国产化进展良好 [34] 国产化率变动模式 - 国产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游上行时速度加快,上游国产化取决于下游水平,国产化率达40%左右价格竞争加剧,多数行业国产化率从 <10% 到 >50% 约需10年 [35] 宏观挑战和突破性机遇 - 中国供应链展示“1到N”创新实力,未来“0到1”创新可能面临国内经济不均衡和非关税技术壁垒挑战 [36] 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重大机遇 - 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为中国创造人民币11万亿元等值劳动力价值,占名义GDP的5.5%,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强大,但计算实力在高端芯片方面相对落后,正通过多种方式缩小差距 [37][38] - 人工智能将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药物研究,管理金融资产,保障金融安全等 [39] 股票机会 - 在汽车、硬件、互联网、工业、材料和半导体六个关键行业寻找产业升级机会,确定28只股票,如地平线机器人、亿航、立讯精密等,并给出各股票的市值、日均交易量、收盘价、目标价、投资逻辑等信息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