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品

搜索文档
利安隆(300596):2024年年报点评:营收利润双增长,率先产能出海拓展市场
国海证券· 2025-04-27 15: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调整全球营销策略,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2024Q4销售毛利率同环比改善,主业率先出海拓展市场,新项目投产打造多元化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8][11][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25日,利安隆近1月、3月、12月相对沪深300表现分别为 - 10.8%、 - 2.1%、4.6%,沪深300为 - 3.7%、 - 1.2%、7.3%;当前价格27.96元,周价格区间22.12 - 36.66元,总市值64.2017亿元,流通市值62.8229亿元,总股本22961.97万股,流通股本22468.85万股,日均成交额7548万元,近一月换手2.21% [5]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87亿元,同比增长7.7%;归母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17.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21.2%,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7.3%,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6] - 2024Q4实现营收14.2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环比 - 1.6%;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 + 41.3%,环比 + 19.8%;ROE为2.55%,同比增长0.6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7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21.6%,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7.4%,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个百分点 [7] 投资要点 - 2024年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板块,通过技术改造建生产线、开发高毛利产品、开拓全球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销量12.36万吨,同比增长6.4%,价格同比略下滑0.6%至3.72万元/吨;光稳定剂营收20.86亿元,同比 + 11.3%,毛利率33.2%,同比增长1.3个pct;抗氧化剂营收17.3亿元,同比 + 8.0%,毛利率19.4%,同比增长2.3个pct;U - pack营收6.1亿元,同比 - 3.8%,毛利率8.3%,同比增长1.1个pct [8] - 2024年润滑油添加剂板块,子公司锦州康泰完成锦州二期产能建设和投产,产能利用率提升11.6个pct至50.3%,业务营收10.6亿元,同比 + 15.4%,销量5.83万吨,同比 + 23.2% [8] - 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0%/4.09%/0.45%/4.35%,同比分别 + 0.31/+0.58/ - 0.27/ - 0.08个pct;2024Q4分别为3.01%/4.02%/ - 0.51%/4.18%,同比分别 + 0.59/+0.81/ - 1.32/ - 2.51个pct,环比分别 + 0.03/ - 0.11/ - 1.62/ - 0.34个pct [10][11] 业务拓展 - 新材料事业部率先产能出海,2024年对生产线柔性改造,拓展高毛利蓝海市场;润滑油添加剂子公司锦州康泰兑现业绩承诺,完成二期产能建设投产,合作进展良好;生命科学事业部合成生物学产品技术成熟,2024年转型双轨运营,开发近90家客户 [12] - 公司通过跨境并购引进聚酰亚胺技术,启动海内外产能和技术整合,2024年底完成宜兴创聚与韩国IPI并购交割,与国内柔性屏龙头合作,预计2025年批量供货,2025年将建国内研发基地及国产化产能 [12]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50、78.41、84.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0、5.95、6.5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3、11、10倍 [13] 分产品经营数据 |业务板块|2022|2023|2024| | ---- | ---- | ---- | ---- | |光稳定剂营收(亿元)|18.68|18.74|20.86| |光稳定剂毛利(亿元)|6.82|5.99|6.93| |光稳定剂毛利率|36.5%|32.0%|33.2%| |抗氧化剂营收(亿元)|16.46|16.02|17.30| |抗氧化剂毛利(亿元)|3.33|2.74|3.35| |抗氧化剂毛利率|20.2%|17.1%|19.4%| |U - Pack营收(亿元)|5.18|6.38|6.14| |U - Pack毛利(亿元)|0.49|0.46|0.51| |U - Pack毛利率|9.5%|7.2%|8.3%| |润滑油添加剂营收(亿元)|6.06|9.22|10.64| |润滑油添加剂毛利(亿元)|1.03|1.09|1.06| |润滑油添加剂毛利率|17.0%|11.8%|10.0%| |润滑油添加剂销量(万吨)|3.25|4.73|5.83| |润滑油添加剂单价(万元/吨)|1.86|1.95|1.82| |营业收入(亿元)|48.43|52.78|56.87| |毛利润(亿元)|11.75|10.44|12.08| |毛利率|24.3%|19.8%|21.2%| |归母净利润(亿元)|5.26|3.62|4.26| [17] 公司财务数据 |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5687|6750|7841|8415| |增长率(%)|8|19|16|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426|510|595|657| |增长率(%)|18|20|17|10| |摊薄每股收益(元)|1.86|2.22|2.59|2.86| |ROE(%)|10|10|11|11| |P/E|16.43|12.58|10.79|9.76| |P/B|1.57|1.30|1.18|1.06| |P/S|1.23|0.95|0.82|0.76| |EV/EBITDA|10.03|7.66|6.77|6.06| [15]
科思股份(300856):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短期业绩承压,看好新品放量驱动长期成长
东吴证券· 2025-04-27 14: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将科思股份投资评级下调至“增持”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思股份是稀缺的化妆品原料全球龙头,2024年业绩增速受下游库存周期、价格调整等因素短期扰动,但新型防晒剂渗透率提升是长期行业演变趋势,公司新型防晒剂大客户壁垒依旧较高,产能布局充分,且未来氨基酸表活、PO、卡波姆等新品类推广顺利有望放量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2.76亿元(同比-5.16%),归母净利润5.62亿元(-23.33%),扣非归母净利润5.30亿元(-25.89%);单Q4实现营收4.18亿元(-10.35%),归母净利润0.48亿元(-46.39%);2025Q1营收3.97亿元(-44.29%),归母净利润0.48亿元(-78.15%),主要受欧洲等部分区域天气及客户库存较高的影响 [8] 业务拆分 - 按品类拆分,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业务与合成香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9.04亿元/3.52亿元,分别同比-8.05%/+14.16%,占总营收83.65%/15.47%,防晒剂原料下滑主要因客户去库存及欧洲北美阴雨天气影响导致需求受到压制,部分产品价格有所调降 [8] - 按地区拆分,境内与境外营收分别为2.97亿元/19.79亿元,分别同比+22.87%/-8.30%,占总营收13.03%/86.97%,国内市场实现增长 [8] 盈利能力 - 2024年及2025Q1毛利率分别为44.40%/34.04%,分别同比-4.43pct/-13.78pct,主要系防晒剂部分产品价格有所调降所致,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4.65%/12.11%,分别同比-5.92pct/-18.76pct,净利率下滑幅度较大,主要因毛利率下降,同时费用投入相对刚性所致 [8] - 2024年与2025Q1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5.5%/20.6%,同比分别+3.2/+7.0pct,主要系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1.9pct/+6.4pct [8] 产能与研发 - 公司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与新品扩产,P - M产线完成扩产,年产2000吨HS产线建成投产;马来西亚年产1万吨防晒系列产品项目建设按计划全面推进,建成后将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8] - 公司新品研发涵盖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系列产品、卡波姆系列产品、洗护原料、新型防晒剂、高端合成香料产品等 [8] 盈利预测调整 - 考虑到短期需求波动和去库影响,将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9.4/11.8亿元下调至4.1/5.6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13/10X [8] 财务预测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276|2,060|2,379|2,627| |同比(%)| - 5.16| - 9.50|15.52|10.4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62.47|408.74|556.60|704.18| |同比(%)| - 23.33| - 27.33|36.18|26.51| |EPS - 最新摊薄(元/股)|1.66|1.20|1.64|2.07| |P/E(现价&最新摊薄)|12.61|17.35|12.74|10.07| [1][9]
雅本化学2025年一季度盈利能力回升但现金流和债务状况需关注
证券之星· 2025-04-27 10:02
财务概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上升43.52% [2] - 归母净利润-1275.65万元,同比上升72.01% [2] - 扣非净利润-1428.97万元,同比上升64.76% [2] 盈利能力 - 毛利率20.81%,同比增加25.74% [3] - 净利率-4.94%,同比增加75.47% [3]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4733.06万元,占营收比14.99%,同比下降44.69% [4]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4元,同比减少675.75% [5] - 货币资金2.57亿元,同比减少25.80% [5] - 应收账款5.27亿元,同比增加3.09% [5] 债务状况 - 有息负债11.59亿元,同比减少0.16% [6] - 有息资产负债率29.37% [6] - 有息负债总额与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之比为13.59% [6] 总结 - 盈利能力有所回升,但现金流和债务状况仍需重视 [7]
瑞泰新材2024年报解读:营收净利双降,多项风险待解
新浪财经· 2025-04-27 05:28
财务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6.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1.86% [1] - 营业收入21.02亿元,较2023年的37.18亿元下降43.47% [2] - 电子化学品业务收入19.89亿元,同比下降44.80%,占营业收入比重94.64%;有机硅材料业务收入0.99亿元,同比下降7.31%,占比4.73% [2] - 分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4.96亿元、5.54亿元、4.96亿元,呈现波动下滑趋势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5亿元,较2023年的4.66亿元下降81.86%;扣非净利润为0.82亿元,同比下降81.59% [3]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64元降至0.12元,扣非每股收益从0.61元降至0.11元 [3] 业务与市场 - 营业收入下滑主要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释放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行业竞争加剧,主要产品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下降 [2] - 公司积极开拓全球市场,优化客户结构,加强降本增效,并持续研发创新,但仍难以抵挡行业大环境带来的冲击 [2] 费用与成本 - 销售费用为0.27亿元,较2023年的0.30亿元下降9.33%;管理费用1.23亿元,同比增长4.61% [4] - 财务费用-0.39亿元,相比2023年的-0.88亿元增长55.46%,主要原因是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同时利息收入减少 [4] - 研发费用0.72亿元,较2023年的0.88亿元下降17.81% [4] - 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公司在建和新投产项目较多有关,财务费用的增长反映公司债务成本上升 [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为0.7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44% [5] - 研发人员数量为170人,较2023年的162人增长4.94%,占员工总数的14.94% [5]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本科80人,硕士35人,博士9人,其他46人;年龄构成:30岁以下52人,30-40岁70人,40岁以上48人 [5] - 公司在高安全电池电解液开发、高电压三元动力电池电解液产业化攻关计划等多个项目上持续投入,部分项目已完成验收或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22亿元,较2023年的5.69亿元大幅下降96.09%,主要原因是销售规模下降,回款减少,且主要客户支付方式的变化 [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51亿元,而2023年为3.60亿元,变动幅度为-864.02%,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新增理财业务多于到期的理财业务 [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0亿元,较2023年的11.57亿元下降68.05%,主要是本期新增的银行贷款较上期有明显下降 [7] 行业与竞争 - 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展产品种类,优化技术服务 [8] - 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可能对公司现有产品市场需求产生冲击,公司需要持续投入研发,紧跟行业前沿技术 [8] - 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应风险可能影响公司营业成本和毛利率,公司需巩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采购遴选机制 [8]
瑞泰新材:2024年报净利润0.85亿 同比下降81.76%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3:09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大幅下降81.25%至0.12元,2023年为0.64元,2022年为1.21元 [1] - 每股净资产微降0.92%至9.72元,2023年为9.81元,2022年为9.19元 [1] - 每股公积金保持稳定为5.04元,连续三年无变化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下降2.8%至3.47元,2023年为3.57元,2022年为3.06元 [1] - 营业收入大幅下滑43.46%至21.02亿元,2023年为37.18亿元,2022年为61.35亿元 [1] - 净利润急剧下降81.76%至0.85亿元,2023年为4.66亿元,2022年为7.77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滑82.27%至1.19%,2023年为6.71%,2022年为16.78%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股2856.6万股,占流通股13.4%,较上期减少355.08万股 [1] - 张家港市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64.34万股,占比2.65%,持股未变 [2] - 宁德新能源科技和爱尔集新能源科技并列第二大股东,各持股521.38万股,占比2.44%,持股未变 [2] - 南方中证1000ETF减持86.28万股至181.68万股,占比0.8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194.46万股至167.95万股,占比0.79% [2] - 汇添富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LOF)A减持17.72万股至123.10万股,占比0.58% [2] - 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A减持13.53万股至121.86万股,占比0.57% [2] - 华夏中证1000ETF减持43.09万股至97.30万股,占比0.46% [2] 分红送配方案 - 公司实施10派1元(含税)的分红方案 [2]
日科化学:2025一季报净利润-0.09亿 同比下降0%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0:5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2025年一季报为-0.0186元,较2024年一季报-0.0187元微增0.53%,但较2023年一季报0.0400元显著恶化 [1] - 每股净资产2025年一季报5.24元,较2024年一季报5.46元下降4.03%,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2025年一季报2.41元,较2024年2.60元下降7.31%,降幅明显 [1] - 营业收入2025年一季报9.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54%,较2024年6.07亿元和2023年5.83亿元显著提升 [1] - 净利润2025年一季报-0.09亿元,与2024年持平,但较2023年0.18亿元由盈转亏 [1] - 净资产收益率2025年一季报-0.35%,较2024年-0.34%进一步恶化,与2023年0.70%形成鲜明对比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比例37.7%,较上期减少1841.86万股 [1] - 泰安鲁民投金湖投资持股6206.79万股(15.38%)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2] - 鲁民投点金一号私募基金持股4287万股(10.62%)为第二大股东 [2] - 新进股东李超、郝建波、刘鹏分别持股246.70万股、246.65万股和221.00万股 [2] - 山东新科产业投资等4家股东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合计减持4023万股 [2] 分红政策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未实施分红送配方案 [3]
八亿时空:2024年报净利润0.77亿 同比下降28.04%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0:28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57元,同比下降28.75%,较2022年1.53元显著下滑 [1] - 每股净资产15.51元,同比微增0.71%,但较2022年20.64元下降明显 [1] - 每股公积金8.44元,同比下降3.65%,较2022年12.55元大幅减少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6.05元,同比增长8.04%,但仍低于2022年7.16元水平 [1] - 营业收入7.37亿元,同比下降7.76%,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9.34亿元) [1] - 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滑28.04%,较2022年2.04亿元缩水62% [1] - 净资产收益率3.64%,同比下降30.8个百分点,较2022年10.71%大幅走弱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36.24%,较上期减少352.12万股 [1] - 赵雷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持股2751.99万股(占比20.46%)未变动 [2] - 西藏信托金桐37号增持17.12万股,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A增持6.56万股 [2] - 汇添富社保基金17021组合减持33.6万股,17022组合和四二三组合为新进股东 [2] - 北京首钢基金(原持股3.8%)、京西创投(原持股2.58%)等三家机构退出前十大股东 [2]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4年报披露不分配不转增 [3]
东材科技(601208):24年净利承压,产品拓展顺利
华泰证券· 2025-04-25 20: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0.92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材科技2024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承压,2025Q1净利同比增加,考虑下游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及在建项目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实现营收44.7亿元(yoy+20%),归母净利1.8亿元(yoy - 45%),扣非净利1.2亿元(yoy - 43%),Q4归母净利 - 0.6亿元(yoy - 368%,qoq - 172%);2025Q1实现归母净利0.9亿元(yoy + 81%,qoq + 267%) [1] - 2024年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含税),股利支付率为49% [1] - 下调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4.7/5.7亿元(下调幅度 - 13%/-12%),引入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0亿元,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同比+158%/+23%/+22%,EPS 0.52/0.64/0.78元 [4] 各业务板块情况 - 电子材料:2024年销量yoy + 51%至5.9万吨,均价yoy - 14%至1.8万元/吨,营收yoy + 30%至10.7亿元;2025Q1销量yoy + 32%至1.5万吨,均价yoy + 77%至2.1万元/吨,营收yoy + 134%至3.1亿元 [2][3] - 光学膜:2024年优化产品结构,销量yoy + 11%至9.8万吨,均价yoy + 6%至1.2万元/吨,营收yoy + 17%至11.3亿元;2025Q1销量yoy + 46%至2.6万吨,均价yoy - 2%至1.1万元/吨,营收yoy + 43%至3.0亿元 [2][3] - 新能源材料:2024年新增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产能1500吨/年,销量yoy + 11%至6.5万吨,光伏背板基膜竞争加剧,均价yoy - 5%至2.1万元/吨,营收yoy + 6%至13.8亿元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结合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18倍的Wind一致预期PE,考虑公司在建项目成长性,给予公司2025年21倍PE估值,目标价10.92元 [4] 其他 - 2025Q1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系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高速电子树脂等产品市场拓展顺利,且山东艾蒙特实现同比减亏近800万元 [3] - 2024年毛利率同比 - 5.1pct至13.9%,2025Q1毛利率同环比+3.7/+4.3pct至16.4% [2][3] - 据2024年报,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等项目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年产2万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等项目正式立项实施 [3]
达威股份:2025一季报净利润0.06亿 同比下降25%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0:24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0534元,同比下降29.64%,较2024年同期0.0759元和2023年同期0.0353元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1] - 每股净资产8.82元,同比下降2.33%,较2023年同期8.63元仍保持增长 [1] - 每股公积金3.44元与2024年持平,较2023年3.37元微增2.08%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3.90元,同比下降5.11%,但较2023年3.81元增长2.36% [1] - 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3.03%,较2023年1.22亿元增长31.15% [1] - 净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25%,但较2023年0.04亿元增长50% [1] - 净资产收益率0.61%,同比下降27.38个百分点,较2023年0.41%提升48.78% [1] 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2207.75万股,占流通股28.88%,较上期减少15.03万股 [1] - 成都展翔投资持股676.41万股(占总股本8.85%)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 [2] - 严建林、栗工分别以560.18万股(7.33%)、384.14万股(5.03%)位列第二、三大股东且持股未变 [2] - 许金林增持35.32万股至120.37万股(1.57%),韩靓减持47.41万股至49万股(0.64%) [2]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未实施分红送配方案 [2]
垒知集团:2024年报净利润0.49亿 同比下降69.18%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18:29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68.18%至0.07元,连续两年下滑[1] - 每股净资产微增0.39%至5.09元,保持稳定增长[1] - 每股公积金下降15.56%至0.38元,显示资本结构调整[1] - 每股未分配利润增长1.87%至3.82元,留存收益增加[1]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42%至26.17亿元,连续两年下滑[1] - 净利润大幅下降69.18%至0.49亿元,盈利能力显著减弱[1] - 净资产收益率下降68.3%至1.36%,资本回报率大幅降低[1] 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21.97%,较上期增加506.59万股[1] - 蔡永太持股5.02%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2] - 郑志刚增持461.32万股至2.81%[2] - 黄明辉减持10万股至1.58%[2] - 谢仁国、张军庭新进前十大股东[2] - 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中欧价值发现混合A退出前十大股东[2] 分红方案 - 拟实施10派0.8元(含税)分红方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