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

搜索文档
高考指北:我,从双非医科到北京三甲的一年
虎嗅· 2025-06-07 15:01
医学教育体系 - 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为5年本科加3年专硕研究生,总培养周期长达9年[4] - 本科阶段课程涵盖生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等基础学科,教材厚度达2-300页至7-800页[16] - 大四、大五阶段需同时兼顾医院实习与考研准备,时间安排极其紧凑[18] 职业发展路径 - 医学生完成规培后主要就业方向为公务员、军队文职和医院编制,其中医院编制因含国家补贴收入高于合同工[54][58] - 晋升主治医师需满足3年临床经验、发表多篇论文且通过医院聘任,部分住院医师工作6-7年仍未晋升[99] - 儿科医生职业发展存在瓶颈,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50多岁仍停留在副主任医师职位[98] 行业薪酬水平 - 北京三甲医院儿科住院医师月薪税后1.5万元,合同工比编制人员少3000元[84] - 规培期间月收入仅1500元(含600元国家补贴),需家庭每月补贴1000元维持生活[46][47] - 县级医院有资质医生月薪达7000-8000元,在当地属高收入水平[38] 工作强度与福利 - 采用"白夜下行"倒班制,连续工作16小时后需处理交班事务,实际休息时间不足[86][88] - 医院提供1000元公积金、1000元住房补贴及240元餐补,食堂餐费标准为24元/餐(一荤一素)[85] - 新生儿科医生每周仅休息1天,日均工作时长9小时[48] 医疗行业趋势 - 辅助科室(放射、超声等)因工作内容单一、医患接触少而逐渐成为医学生优先选择[102] - 医院编制考试竞争加剧,需通过卫健委组织的笔试(60分选择题+40分大题)和结构化面试[71][72][79] - 儿科面临患者沟通难题,儿童病症描述不清导致诊断效率低下,家长对检查配合度低影响诊疗进度[44][93]
搭乘脑机接口热点,股价涨停!炒概念能否挽救创新医疗17亿元亏损黑洞?
华夏时报· 2025-06-07 14:37
脑机接口行业动态 - Neuralink宣布脑植入设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6 5亿美元 估值或将突破百亿美元[2] -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首次明确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及"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专项收费类别[2] - 技术突破与政策松绑双重驱动下 A股脑机接口概念板块持续活跃[2] 创新医疗股价波动 - 2025年5月30日创新医疗股价涨停 涨幅达10 04% 报收11 62元/股 成交额14 34亿元 换手率30 22%[3] - 6月3日股价冲高回落 6月4日下跌4 13% 6月5日下跌1 98% 两日累计跌幅近6%[4] 创新医疗参股企业情况 - 参股博灵脑机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 2022年亏损474万元 2023年亏损660 17万元 2024年C端产品进入批量生产但未上市 B端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6] - 参股全诊医学开发AI医疗大模型 2024年收入440万元 与60家医院合作 目标2025年收入4000万元并扩展至160家医院[7] 创新医疗财务状况 - 2024年营收微增1 3%至8 16亿元 但销售毛利率从11 45%降至7 81%[9][1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95 40万元 较2023年亏损扩大174 02%[10] - 2019至2024年累计净利润为-17 7亿元 连续六年亏损[13] 旗下医院经营问题 - 建华医院因医保违规被罚642 55万元 2024年亏损715 57万元[13][14] - 明珠医院2024年营收7095 76万元 同比下降5 86% 扣非净利润-1538 34万元[14] - 康华医院2024年营收约2 9亿元 同比下降7 63% 扣非净利润-1294 50万元[14] - 福恬医院2024年营收3000余万元 同比下降13 61% 扣非净利润-1301 56万元[14]
佰泽医疗通过上市聆讯:年营收近12亿 经调整净利1250万
搜狐财经· 2025-06-07 11:51
公司概况 - 佰泽医疗集团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肿瘤全周期医疗集团,提供肿瘤"防-筛-诊-治-康"全周期医疗服务 [3] - 公司整合医教研多方资源,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8.03亿、10.72亿、11.89亿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分别为7956万元、1.78亿元、2.08亿元,毛利率持续提升 [5] - 2024年经调整净利为125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9]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1.36亿元,较2023年的1.22亿元有所增长 [10]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4亿元,较2023年末的2.42亿元有所增加 [11] 业务结构 - 2024年医院业务收入为9.52亿元,占总收入的80.1%,其中住院服务营收5.44亿元(占比45.8%),门诊服务收入4亿元(占比33.7%) [6] - 2024年供应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收入为1.91亿元,占总收入的16% [7] 股权结构 - IPO前,徐旭女士旗下Bayway Fund L.P.持股57.5577%,为公司大股东 [14]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上海正阖盛(9.2082%)、上海栩琨管理(8.0917%)、上海晟荏(7.6489%)等 [14] 管理层 - 执行董事包括赵永凯、徐旭女士、陈昊阳博士、卢继忠、冯宇 [1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陈学良、刘爽女士、郭卫博士 [12]
每周股票复盘:通策医疗(600763)2024年年度股东会顺利召开,多项议案高比例通过
搜狐财经· 2025-06-07 07:59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6月6日收盘,通策医疗报收于41.95元,较上周41.32元上涨1.52% [1] - 本周最高价42.79元(6月4日),最低价41.1元(6月3日) [1] - 当前总市值187.64亿元,在医疗服务板块市值排名8/50,A股两市排名831/5148 [1] 股东大会决议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5日在杭州总部召开,出席股东595人,代表表决权股份占比36.5312% [1] - 审议通过七项议案:2024年报、董事会工作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利润分配方案、财务决算报告、续聘会计师事务所、修订公司章程 [1][3] - 所有议案均获高比例支持,中小投资者对利润分配方案支持率97.3250%,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支持率97.3024%,修订公司章程支持率97.1902% [2][3] 股东表决细节 - 持股5%以上及1%-5%的普通股股东对现金分红议案全部同意,持股1%以下股东同意比例89.2999% [2] - 表决采用现场结合网络投票方式,网络投票时间为6月5日9:15-15:00 [3] 法律程序合规性 -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确认股东大会召集程序、出席资格及表决程序符合法律法规与公司章程 [2][3] - 会议通知于2025年5月15日发布,现场会议地点为杭州西湖区总部大楼 [3]
每周股票复盘:大东方(600327)2024年报问询函回复,医疗健康业务收入增长8.16%
搜狐财经· 2025-06-07 07:25
公司股价与市值 - 截至2025年6月6日收盘价4.79元,较上周持平,本周最高价4.94元,最低价4.77元 [1] - 当前总市值42.38亿元,在一般零售板块排名40/59,两市A股排名3387/5148 [1] 长期股权投资 - 2024年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4.86亿元,未计提减值,主要投向房产租赁、新材料、汽车零售、新能源及房地产领域 [1][2][4] - 投资标的企业包括无锡三凤楼商业管理、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东方汽车、上海吉道航新能源、浙江均旭房地产等 [1][2][4] - 各标的企业近三年收入利润、资产负债及现金流数据已详细披露,并说明投资协同性及必要性 [2][3] 其他应收款与财务风险 - 其他应收款余额2022年0.6亿元、2023年0.09亿元、2024年1.11亿元,前五大发生额已披露 [2] - 浙江均旭房地产经营状况良好但存在回款风险 [2][3] 医疗健康业务表现 - 2024年医疗健康业务总收入28.38亿元,同比增长8.16%,毛利率7.55% [2][4] - 儿童全成长发育医疗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0.33%,受益于儿科门诊扩张及生长激素药品销售增长 [2][4] - 业务分专科综合医疗、儿童发育医疗、特需儿童康复三大板块,各板块经营主体、业务模式及财务数据已详细披露 [3]
深耕大健康赛道培育全产业链生态
中国证券报· 2025-06-07 05:00
公司战略布局 - 辽宁方大集团作为跨行业多元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等多个领域 [1] - 在医药板块,公司强化前瞻性规划,扩大业务覆盖面,升级业务模式,高起点建设重点项目,取得显著发展成绩 [1] - 下一步将完善产业布局,在制药及药品流通、医疗和康复、养生和养老等领域深耕细作,推动大健康业务实现新突破 [1] - 大健康产业被定位为公司未来最大业务板块,积极谋划方大健康城项目,形成"医+学+研+养+体+文+旅+农"全产业链生态 [4] 制药业务发展 - 东北制药展示"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是全球主要维生素C原料药供应商,在左卡尼汀、磷霉素、氯霉素等产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2] - 公司持续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 [2] - 原料药磷霉素氨丁三醇获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CEP证书,是国内首家获得该证书的企业,将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地位 [2] - 通过混改后加大研发投入,坚持仿制药和创新药"双创新"驱动,加速新产品研发进度 [2] - 收购鼎成肽源后布局TCR-T和CAR-T细胞治疗领域,针对肝癌、胰腺癌等开发10余款产品,加快培育生物创新药业务 [2] - 公司拥有近80年历史,"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显著,将进一步做精做优仿制药,积极布局生物药赛道 [2] 医疗健康服务 - 辽宁方大总医院投资近百亿元,占地323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医疗床位5000张,配置前沿设备与系统 [3] - 医院打造60余个全数字化手术间,引入前沿医疗技术,建设一流单体综合医院 [3] - 采用"民营机制+公益属性"发展模式,与上海瑞金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深度合作 [3] - 开展免费肺部疾病筛查公益项目,成功开展3D透视复杂手术,填补区域技术空白 [3] - 建设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实现糖尿病、肥胖症等全病程管理 [3] - 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提供个性化精准诊疗方案,打造高端护理院与康复医学中心 [3] 大健康产业规划 - 方大健康城以第三代生命健康小镇为载体,覆盖全龄段人群 [4] - 整合健康管理、智慧养老、康复护理等多元场景 [4] - 通过社区化医疗、智能化服务、普惠化保障,构建特色高端康养模式 [4]
浙江义乌:外籍学生志愿者上岗 架起中外医疗沟通之桥
中国新闻网· 2025-06-06 20:10
在外籍志愿者的队伍中,还有一位"医学生"的身影,她就是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2024级临床 医学本科生林夕阳。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姑娘精通俄语和英语,凭借一年多的中文学习积累,已能熟练地 用中文与患者交流。金发碧眼的她身着绿马甲,在熙熙攘攘的门诊大厅中穿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线。 外籍志愿者(左)为外籍患者(右)服务。肖健 摄 近日,首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四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生正式成为浙大四院"医路相伴"志愿者团队 首批外籍学生志愿者。记者走进浙大四院,感受这些外籍"医疗向导"带来的贴心服务。 身着标志性的绿马甲,几名外籍学生志愿者在门诊大厅与中心药房之间穿梭忙碌。他们时而俯身指导患 者操作自助机,时而快步上前为外国患者指明检查科室的方向,提供贴心的咨询引导服务,帮助前来就 诊的患者顺利完成就诊流程。 "以前我觉得自己中文不够好,不敢开口。但在和中国患者的沟通中,我不仅学会了流畅使用'挂号''取 药'等词语,甚至还听懂了方言版的'谢谢',这种进步比课堂学习更让我有成就感!"来自哈萨克斯坦的 留学生马国扬说。 者引导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肖健 摄 中新网义乌6月6日电(张煜欢)"请问做B超往哪里走?"" ...
2025年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医疗与健康服务篇-易凯资本
搜狐财经· 2025-06-06 18:44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的约4万亿增长到2023年的约9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0-12% [5][6][7] - 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驱动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需求增长,低生育率导致产科、儿科承压,但辅助生殖因政策支持(31省份纳入医保)加速渗透 [1][10][15] - 医保集采、医疗反腐与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如年薪制、DRG付费)倒逼行业转型,推动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向服务价值提升,同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与县域医共体建设 [1][16][22] 人口结构变化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 中国老龄化规模与速度呈现"双超"特征,截至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15.6%),到2035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30% [10][11] - 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902万,总和生育率跌至1.02的历史低点,导致产科资源面临过剩危机,全国妇产科床位数从2018年的47.32万张缩减至2021年的44.29万张 [11][12] - 生育需求呈现"延迟释放"特征,2024年龙年生育反弹(出生人口当年同比新增52万人),辅助生殖技术从"最后手段"转向"主动选择" [13][15] 医疗改革与政策环境 - 医保集采以"灵魂砍价"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压至3分钱一片,2018年以来累计节约药费4400亿元,其中80%用于支持创新药支付 [16][17] - 三明医改通过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将1.2万个药品品规压缩至2287个,价格平均降幅达50%-90%,累计节约药耗支出124亿元 [22][23] - 2024年医疗反腐共立案5.2万人,处分4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634人,覆盖全国31个省份,从"人海战术"向"数字治理"转型 [20][21] 科技与医疗融合 - AI大模型(如商汤"大医"、腾讯觅影)覆盖诊疗全流程,病历生成准确率提升至96%,导航精度达0.1mm [19] - 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加速落地,医渡"数据中台+AI中台"解决方案获三甲医院订单超200单 [1][19] - 中医凭借"治未病"优势与AI技术结合(如舌诊、脉诊数字化)加速标准化,医院信息化向AI智能决策升级 [2][23]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医疗服务板块全年震荡,2024年总市值从年初的3,051亿元一度下跌至年中的2,477亿元后反弹,截至2025年3月总市值为3,074亿元 [24][27][31] - 港股因上市机制灵活成为重要出口(如一脉阳光、明基医院赴港上市),2024年港股医疗服务上市企业总市值从1月的672亿元增长至6月峰值1038亿元 [36][37][43] - 一级市场并购交易活跃(29起,总额63亿元),聚焦消费医疗(医美、眼科、口腔)与严肃医疗(肿瘤、康复)领域 [2][4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差异化服务、技术创新与区域资源整合成为关键发展路径 [2][23] - 投资主题围绕老龄化展开,特医食品(2024年市场规模234亿元)、慢病管理(患者超4.6亿)、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及失能照护(床位缺口超600万张)成重点方向 [2][10] - 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政策落地(如鹏瑞利集团、绿叶医疗布局),科技巨头(京东健康、字节跳动)通过数字化能力整合医疗资源 [2][23]
同比增长5.6% 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万亿元
新京报· 2025-06-06 18:07
区域经济表现 - 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1][2] - 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8%(北京)、5.7%(天津)、7.7%(河北),较上年全年加快0.1、1.1和0.2个百分点 [4] - 京冀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和12.7%,北京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翻倍增长 [4] 行业动能与投资 - 制造业高端化推进,津冀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3.1%和43.3% [4] - 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4.0%(北京)、8.7%(天津)、7.1%(河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22.3%、21.4%和41.4% [5] - 设备购置投资显著增长,北京增速达1.3倍,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6.0%和26.3%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9亿元,同比增长0.6%,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京冀分别增长5.9%和35.1% [5] 创新与产业协同 - 京津冀共建57个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平台,一季度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1105项,成交额111.8亿元 [6] - 京津冀基金累计出资29.7亿元,覆盖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6][7] - "通武廊"区域经济表现突出,通州区GDP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北京市首位 [7] 重点区域发展 - 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空天信息领域企业达60家,京雄政务服务3500余项实现跨区域办理 [10] - 通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施工进度达85% [8] 民生与公共服务 - 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606元(北京)、15987元(天津)、9220元(河北),增速5.0%-5.6% [12] - 津冀参保人员在北京就医直接结算398万人次,占京外医保结算量的30%以上 [11] -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环京通勤人员同比增长7.1%至44.6万人 [11]
由创新高个股看市场投资热点
量化藏经阁· 2025-06-06 17:22
市场新高趋势追踪 -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250日新高距离分别为2.99%、11.41%、8.98%、8.98%、6.94%、4.25%、20.03%、12.00% [1][5][21] - 银行、医药、轻工制造、电力及公用事业、农林牧渔行业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近,分别为0.37%、7.83%、6.01%、1.51%、4.00% [8][21] - 煤炭、石油石化、房地产、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远 [8][21] - 万得微盘股日频等权、数字货币、银行、银行精选、万得全A等权、创新药等概念指数距离250日新高较近 [10][21] 创新高个股市场监测 - 共777只股票在过去20个交易日创出250日新高,基础化工、机械、医药行业创新高个股数量最多,分别为106、93、91只 [2][13][22] - 银行、纺织服装、轻工制造行业创新高个股数量占比最高,分别为71.43%、27.27%、24.24% [13][22] - 制造、周期板块创新高股票数量最多,分别有266、195只,占板块股票数量比例分别为17.18%、17.43% [15][22] - 中证2000、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中创新高个股数量占比分别为14.85%、11.60%、9.00%、11.67%、6.00%、10.00% [15][22]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 - 筛选出38只平稳创新高股票,包括三生国健、万辰集团、仕佳光子等 [3][19] - 制造、消费板块创新高股票数量最多,分别有11、8只,其中机械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表现突出 [3][19] - 筛选条件包括分析师关注度(过去3个月不少于5份买入或增持评级)、股价相对强弱(前20%)、股价路径平稳性等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