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卫生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聚焦基层医疗领域突出问题抓实整改提升群众就医便捷度满意度
医疗服务优化举措 - 浙江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慢病配药更省心"两件民生实事,提升就医便捷度和满意度 [2][3] - 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各级医疗机构开具超过4周的慢病长处方170.75万张 [4] - 通过"浙医互认"平台实现660项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联互通互认,建立常规检查检验项目复查周期制度 [2][6]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 - 制定全省统一的检查检验项目编码规则目录库,解决名称、编码不一问题 [6] - 建立全省数据池和"浙医互认"平台,实现结果实时校验、精准提醒、快速调阅 [6] - 建立互认项目质量闭环管控机制,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6] - 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推动医疗机构接入"浙医互认"平台,宁波市北仑区纪委监委杜绝检查检验费与薪酬挂钩 [7] 慢病长处方管理 - 对病情稳定的"两慢病"患者可开具4至12周长处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配药物种类达200种以上 [10] - 建立常备药品清单和"云药房"渠道,推出预约挂号"村里办"、看病就医"刷刷脸"等服务 [11] - 杭州市上城区建立药品短缺预警提醒机制,一季度开具长处方29万余张,惠及群众13万余人 [12][13] 基层医疗服务提升 - 推广"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全省巡回诊疗车达500台以上,覆盖山区、海岛等薄弱村 [15] - 温州市泰顺县设立共享卫生室、固定医疗服务点,增加巡回医疗车频次,解决山区就医难问题 [14] - 嘉兴市开展联合质控检查和"回头看"评估,规范诊疗行为和医院管理 [16] - 诸暨市建立"智能随访—档案生成—健康干预"慢病管理机制,家庭医生通过智能外呼系统提供服务 [16]
优质资源沉下去 医疗水平提起来
辽宁日报· 2025-06-16 09:14
政策背景 -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级市级大医院高水平医师服务 [1] - 城市医师晋升副高级职称前须有基层服务经历的政策进一步强化 [1] 适用对象与范围 - 省级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含社会办机构)申报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4类副高级职称的医师均需满足要求 [1] -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仅限选派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 [2]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具有独立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2] - 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指由县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的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2] 服务时间与方式 - 累计服务时间不少于1年(240个工作日) [3] - 可连续服务或分次完成 每次连续服务不少于3个月 [3] - 须全脱产在服务机构工作 未全脱产经历不计算 [3] - 同时服务多家机构的工作时间不重复计算 [3] 特殊情况认定 - 政府指令性援外援藏援疆援青对口支援帮扶等任务可视同服务基层经历 [2] - 参与巡回医疗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等也可认定 [2] - 在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医院从事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可认定为服务基层 [2]
医疗援疆 “上分”!广州专家组团带教,为疏附医务人员“叠加技能”
南方农村报· 2025-06-13 20:32
医疗援疆项目 - 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6名医疗援疆专家赴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周(6月8日-14日)的组团式带教培训 [2][3][4] - 专家团队涵盖临床、中医、公卫、护理等领域,通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中医理疗手法示范等形式提升当地医务人员诊疗能力 [7][8][10] - 培训内容聚焦基层需求,包括居民健康卡使用规范、健康档案信息流程优化及当地常见病诊疗实践指导 [8][9][10] 合作机制与成效 - 双方计划建立长期帮扶关系,通过远程医疗、专家坐诊、人员进修等方式持续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 [16][17] - 2024年9月已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目标是为当地培养"带不走的技术力量" [20][21] - 当地医务人员反馈培训更新了诊疗理念,卫生院院长认可项目对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作用 [13][14][22] 广州援疆模式 - 采用"请进来、送出去"模式,包括专家驻疆指导、柔性帮扶、骨干赴穗进修等 [23][24] - 累计为疏附县培养本土医疗骨干队伍,此次组团带教是医疗援疆工作的深化实践 [24][25]
国家卫健委“连心工程”走进河北新河开展健康帮扶
新华社· 2025-06-12 18:30
医疗资源下沉帮扶活动 -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开展"连心工程"健康帮扶活动,捐赠400余万元紧缺医疗设备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 - 新河县人民医院获得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血流变检测仪等设备,生化免疫流水线实现"一管血"完成200余项检测,患者等待时间减少2/3,医护人力需求从2-3人降至1人 [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对新河县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重点专科知识更新培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 帮扶模式与成效 - 帮扶采取技术赋能、健康惠民、暖心关怀、硬件提升的立体化模式,未来将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远程医疗等领域深度合作 [2] - "连心工程"覆盖"三区三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重点专科建设 [2] - 活动已覆盖16个省80多个市县乡村,提升200多所基层医院能力,培训5000多名医护人员,捐赠3亿元物资,惠及1000多万群众 [2]
聊城:“五有三提升”筑牢乡村振兴“健康防线”
齐鲁晚报网· 2025-06-12 18:11
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 - 聊城市东昌府区前瞻性布局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推动机构全覆盖向服务全覆盖转变 形成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 [1] - 沙镇镇中心卫生院通过"五有三提升"改革 配备智慧设备 中医阁等 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 成为首批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之一 [1][3] - 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发挥"上通下联"枢纽作用 形成"县级公立医院—次中心—一般卫生院—村卫生室"梯次带动模式 推动乡村医疗技术整体提升 [3] 基层医疗硬件与服务升级 - "五有"重点完善硬件设施 包括观察诊查床 智慧随访设备 卫生厕所 冷暖空调 标准化房屋布局及中医阁建设 [4] - "三提升"聚焦服务能力 诊疗环境和管理水平 通过设备升级 人员培训 6S管理和动态台账提升综合水平 [4] - 沙镇镇中心卫生院推进村卫生室提升改造 减轻卫生院服务压力 为百姓提供更便捷医疗服务 [3] 乡村医生管理与服务优化 - 采用"7+2+1"同质化管理模式 7名室长监督 2条主线(公共卫生+医疗) 1套标准执行 提升乡村医生规范化水平 [6] - 乡村医生定期到医院进修 规范诊疗行为 加入公办卫生室后收入提高 绩效考核与医院大夫一致 [6] - 李春台新村卫生室服务14个自然村10423人 配备先进设备 开展中医特色技术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8] 基层医疗成效与未来规划 - 村民反映卫生室规范化后看病更便捷 可享受医保报销 医疗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6] - 沙镇卫生院"五有三提升"工作逐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 实现优质资源下沉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医疗资源 [8] - 未来将持续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向"中小病不出镇 日常疾病不出村"目标迈进 [3][8]
让看病不再“跋山涉水” 这些医院如何实现“逆袭生长”
央视网· 2025-06-11 04:55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全国1800多个县域地区常住人口达7 48亿 占国内总人口一半以上 县医院能力直接关系民生福祉 [1] - 2024年全国2059家参评县医院中1309家达三级医院能力 占比63 57% 93 35%达二级医院能力 [2] - 超98%县医院掌握呼吸 消化 心血管 儿科等常见病规范化诊疗 超90%县医院成为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 [2] 县域医共体改革成效 - 安徽省金寨县通过紧密型医共体试点 将23个乡镇卫生院重组为7个区域医疗次中心 县级医院派驻专家团队帮扶 [6] - 医共体实行后县牵头医院门诊量 住院量均降10%以上 基层诊疗量上升20%以上 [8] - 金寨县利用医保基金结余外请专家3585人次 医保基金从亏损8000万转为结余3316 44万 [10] 基层急救能力建设 - 四川省仁寿县投资1 96亿元建设急诊急救"五大中心" 配备核磁共振 CT 血管造影机等设备 [15] - 仁寿县心梗死亡率从10%降至3 1% 实现院前急救 基层转诊 院内会诊全流程畅通 [15] - 脑卒中患者通过绿色通道20分钟内完成检查入院 基层卫生院与县医院建立实时沟通机制 [13] 基层医疗发展困境 - 2009-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数从88 2万增至104万 增幅17 9% 但诊疗量占比从61 8%降至51 7% [16] - 基层机构面临人才匮乏 设备落后问题 门诊报销额度有限导致患者倾向大医院 [18] - 专家指出2 5亿高血压 1 4亿糖尿病患者本可在基层就诊 但民众对社区医疗信任度不足 [18] 城市社区医疗创新 - 深圳市建成21家基层医疗集团 副高职称专家定期下沉社区坐诊 社康机构提供针灸 推拿等十多项中医技术 [19][23][24] - 深圳医保绑定社康可享75%甲类药品报销 东塘社区开设夜间门诊至晚9点 全市近700家社康开放夜间服务 [21][24] -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辖37家社康均提供十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覆盖流动人口密集区域 [24]
去社区医院看病要5元电梯费?这算哪门子的“核心民生工程”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00:04
电梯收费事件背景 - 广州市天河区吉山社区医院就医人员使用电梯需支付5元费用 收费要求由顺谊公寓制定且资金不归医院所有 [1] - 天河区卫生健康局认为收费不合理 但医护人员陪同可免收费用 [1] - 医院已多次与公寓协商 可能采取每年统一支付费用方式解决 [1] 收费行为合理性分析 - 公寓收费可能旨在迫使医院承担电梯使用成本而非单纯创收 [1] - 医院设施具有"邻避效应" 高人流导致电梯损耗和维护成本上升是客观问题 [2] - 公寓在租赁合同中未明确电梯使用费条款 操作方式存在争议 [2] 医院性质与政策环境 - 吉山社区医院为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 但承担多项公共服务职能 [3] - 医院是天河区"15分钟优质生活圈"核心民生工程 但缺乏政府经费支持 [3] - 国家正推进基层医疗强基工程 要求提高服务可及性 收费事件与政策导向相悖 [3] 潜在解决方案 - 政府可考虑以"公共服务补偿金"形式支持私立医院场地运维费用 [3] - 医院在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加装专用电梯 避免共用引发冲突 [2] - 租赁合同中应提前明确公共设施使用费用分摊机制 [2]
北京:优化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流程,大力拓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快讯· 2025-06-10 21:5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北京市政府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问题 [1] - 将健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机制 [1] - 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1] - 与"十五五"时期医药卫生领域政策措施做好衔接 [1] - 持续推进医药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1] 医疗服务体系 - 健全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1] - 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1] - 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1] 医疗保障 - 持续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 [1] - 加强医保基金管理 [1] 就医体验 - 优化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流程 [1] - 大力拓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1] - 使群众看病就医更加高效便捷 [1] 医药科技创新 - 持续推动医药领域科技创新 [1] - 大力开展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创新研发 [1] - 支持促进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1]
两办发文保障民生:强基工程、商保目录,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9:00
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 核心目标是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 让群众就近获得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1] - 目前全国有超过60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500万名基层医务人员 [2] - 工程重点包括硬件配置(强基层)、人才建设(固基础)、医保政策(保基本) 但存在机构间协同不足的问题 [3] - 计划到2027年底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目前全国已有217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1.8万余个医联体 [4][5] - 新政策强调"资源共享" 通过设备集约化配置和城市资源下沉(如远程医疗、分布式检查模式)提升效率 [3][5]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 目录A系初稿已成型 包含19种适应症 基于29个省级行政区2619种特药的高频使用数据筛选 [7] - 2024年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 但商保支付占比仅7.7% 远低于医保(44%)和个人支付(49%) [6] - 目录采用ABCDE多层体系设计 计划覆盖境内外上市药品(保留负面清单) 与医保形成差异化互补 [7][8] - 政策明确商保目录将解决创新药支付难题 尤其针对医保不报销的药品 目前肿瘤特药使用强度显著低于欧美 [6][8] - 商保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多层级目录体系匹配不同筹资水平 预计将降低个人支付比例至20%以下 [7][8] 创新药行业发展 - 2025年1-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20余款1类创新药上市 创五年同期纪录 [5] - 中国药企在2025年ASCO年会有7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数量居亚洲之首 [5] - 行业面临DRG/DIP支付改革限制 商保目录落地有望打破医院使用瓶颈 [6][8]
加快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河南定下五年“小”目标
郑州日报· 2025-06-10 08:40
生育友好医院建设 - 计划到2030年底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比例达到90% [1] - 2025年底目标比例为15% 2027年底目标比例为50% [1] - 支持建设1所高水平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和1所省级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 [1] - 支持人口超100万大城市建设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 [1] - 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加强儿科建设 [1] 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 计划到2030年底儿童友好医院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比例达90%以上 [2] - 2025年底目标为30%三级和15%二级医疗机构建成儿童友好医院 [2] - 2027年底目标比例为60%以上 [2] - 建设范围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等 [2]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 要求优化产科病房配置 增加单人间和双人间数量 [2] - 需强化全周期儿童保健服务 提升急诊急救能力 [3] - 推广多学科诊疗服务 拓展日间手术种类和数量 [3] - 加强中医儿科建设 推广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3] - 针对儿童常见病如发热、咳嗽等应用中医疗法 [3] 儿童友好理念实施 - 引入"1米高度看医院"的儿童视角 [3] - 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项行动提升服务能力 [3] - 以儿童需求为导向打造健康服务新阵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