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
搜索文档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6.2%
新华财经· 2025-10-13 11:13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进口方面,我国大宗商品进口量中,来自共建国家的占64.6%,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今年 以来,海关总署与共建国家对口部门共签署了100余份合作文件,其中农食产品准入文件70余份。我国 农产品进口值中,来自共建国家的占到了69.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1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对共建国家出口电子信息产品增长16.6%、高端装备增长37%、风力发电机组增长58%,出 口纺织服装、食品、家具、汽车等"衣食住行"商品均实现了增长。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3日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国 对共建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2%,高出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2个百分点。 ...
科创板业绩研发双高增 多维度展现板块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0:55
回购增持提振投资者信心。科创板企业以"真金白银"传递发展信心。2025年以来已有72家企业披露76份 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66亿元,其中灿瑞科技、广大特材、澜起科技、之江生物等企业年内 已先后两次披露回购方案,充分彰显对自身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广大特材与澜起科技两次回购方案的 金额上限均达4亿元,且两家企业2025年第一期回购均已顺利落地,广大特材首期实际实施金额近4亿 元。增持端同样表现积极,2025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披露29份增持方案,累计上限合计近20亿元,其中 深科达年内已三次披露公司高管增持计划,累计上限达1700万元,管理层以实际行动传递对企业价值的 认可。(完)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高志苗)2025年9月以来,科创板利好频发,多维度展现板块活力。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589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5%。剔除晶科、天合、阿特斯、大 全4家光伏龙头后,合计实现收入6160亿元,同比增长12%,合计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1%。 此外,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8%;合计净亏损15亿元,同比缩亏70%。 科创板"硬科技"底色持续 ...
业绩研发双高增!板块活力多维展现科创板利好频传
中国经营报· 2025-10-12 23:28
科创板整体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589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5% [3] - 剔除4家光伏龙头后,剩余公司合计实现收入6160亿元,同比增长12%,合计实现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11% [3] - 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8%,合计净亏损15亿元,同比缩亏70% [3] 公司具体业绩与预测 - 芯原股份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创公司单季度收入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19.74%,同比增长78.77%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是净利润的2.8倍,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3] - 板块拥有24万名研发人员及13万项发明专利,138家次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项 [3] - 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三成公司产品实现行业首创 [3] 半导体领域研发与突破 - 帝奥微自主研发的eUSBrepeater产品突破信号完整性、低功耗等关键技术难题 [1] - 国芯科技新一代汽车电子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CBC2100B"测试成功 [1]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覆盖等离子体刻蚀、原子层沉积等关键工艺 [1] - 中微公司ICP双反应台刻蚀机精度达0.2A(亚埃级),打破国外设备垄断 [4] - 天岳先进推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 [4] - 鼎阳科技发布带宽最高达16GHz、12-bit垂直分辨率的SDS8000A系列数字示波器 [1] 生物医药领域进展 - 阳光诺和在研项目BTP4507(拟治单药不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 [2] - 百克生物吸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获临床试验批准 [2] - 百利天恒创新药镥[177Lu]-BL-ARC001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 [2]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全球销售额近190亿元 [4] - 百利天恒双抗ADC药物海外授权创国产纪录 [4] -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成为全球首个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国创新药 [4] 产业布局与集群效应 - 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成 [2]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企业攻坚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治疗,板块成为美股、港股之外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上市地 [2] - 高端装备领域超百家企业提供核心设备 [2] 回购与增持情况 - 灿瑞科技、上海谊众等7家企业披露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25亿元 [2] - 惠泰医疗、深科达2家披露增持方案,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超1.66亿元 [2] - 2025年以来已有72家企业披露76份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66亿元 [4] - 2025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披露29份增持方案,累计上限合计近20亿元 [4]
科创板利好频传:业绩研发双高增 市场信心持续提振
证券日报网· 2025-10-12 21:51
科创板整体活力与市场信心 - 2025年9月以来,科创板7家企业披露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25亿元 [1] - 2家企业披露增持方案,拟增持金额上限合计超1.66亿元 [1] - 2025年以来已有72家企业披露76份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66亿元 [5] - 2025年以来已有26家企业披露29份增持方案,累计上限合计近20亿元 [6] 企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芯原微电子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创公司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19.74%,同比增长78.77% [1]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589家公司合计实现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5% [2] - 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8%,合计净亏损15亿元,同比缩亏70% [2] 产业布局与集群优势 - 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成 [2]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企业攻坚疑难病症治疗,板块成为美股、港股之外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上市地 [2] - 高端装备领域超百家企业提供核心设备 [2] 研发投入与创新实力 - 2025年上半年板块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是净利润的2.8倍,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4] - 板块拥有24万研发人员、13万项发明专利,138家次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项 [4] - 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成公司产品实现行业首创 [4] 具体企业研发进展 - 帝奥微电子自主研发的eUSBrepeater产品突破信号完整性、低功耗等关键技术难题 [3] - 国芯科技新一代汽车电子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CBC2100B"测试成功 [3] - 中微半导体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覆盖等离子体刻蚀、原子层沉积等关键工艺 [3] - 鼎阳科技发布带宽最高达16GHz、12-bit垂直分辨率的SDS8000A系列数字示波器 [3] - 阳光诺和、百克生物、百利天恒等公司多个在研创新药及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 [3] 重点公司回购与增持案例 - 灿瑞科技、广大特材、澜起科技、之江生物等企业年内已先后两次披露回购方案 [5] - 广大特材与澜起科技两次回购方案的金额上限均达4亿元,且2025年第一期回购均已顺利落地,广大特材首期实际实施金额近4亿元 [6] - 深科达年内已三次披露公司高管增持计划,累计上限达1700万元 [6]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开源证券锂电池与人造石墨负极出口管制出台,关注北证锂电产业关键标的
开源证券· 2025-10-12 12:15
锂电池与人造石墨负极出口管制政策分析 -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对锂电池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2025年11月8日起生效管制范围包括重量能量密度大于等于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核心生产设备和技术出口前需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未经许可不得出境[2][12] - 现阶段北交所内锂电池相关标的共有19家截至2025年10月10日总市值达到99024亿元重点关注贝特瑞长虹能源纳科诺尔等关键标的[2][16] - 贝特瑞2025H1在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6279亿元销量超过26万吨同比增长3283%对应毛利率为2559%正极材料实现收入1418亿元销量超过1万吨同比增长430%对应毛利率为1170%同比上升572个百分点截至2025H1贝特瑞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正极材料产能为73万吨年海外基地印尼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已建成二期在建摩洛哥布局正极材料5万吨年和负极材料6万吨年产能稳步推进[2][20] - 长虹能源主要产品包含碱锰电池和锂电池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不同规格的18650和21700圆柱形电池电芯2025H1锂电业务营收占比上升至4835%毛利贡献占比持续提升2025H1达到3596%2025H1实现营业总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2391%归母净利润1111588万元同比增长2879%[2][25] 北交所行业表现概览 - 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10日北交所五大行业平均涨跌幅分别为高端装备+120%信息技术-049%化工新材+046%消费服务+006%医药生物+025%[3][29] - 高端装备行业市盈率中值升至414X信息技术行业市盈率中值降至760X化工新材行业市盈率中值升至431X消费服务行业市盈率中值降至558X医药生物行业市盈率中值降至381X[3] - 高端装备行业涨幅前三为灵鸽科技+5393%常辅股份+2572%同惠电子+1550%信息技术行业涨幅前三为雅葆轩+1141%国源科技+1064%天马新材+556%化工新材行业涨幅前三为天力复合+747%惠丰钻石+727%奔朗新材+717%消费服务行业涨幅前三为凯添燃气+813%润农节水+556%中草香料+481%医药生物行业涨幅前三为星昊医药+444%辰光医疗+423%锦好医疗+412%[29][31][33][39] 科技新产业市场动态 - 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10日北交所科技新产业156家企业中84家上涨区间涨跌幅中值为+032%灵鸽科技+5393%常辅股份+2572%同惠电子+1550%雅葆轩+1141%国源科技+1064%位列涨幅前五同期北证50指数下跌144%沪深300指数上涨147%科创50指数上涨013%创业板指下跌121%[4][40] - 156家企业市盈率中值由489X持平至489X总市值由495053亿元上升至495739亿元市值中值由2375亿元下降至2371亿元[4][42][43] - 智能制造产业56家企业市盈率TTM中值降至531X个股市值表现前三为灵鸽科技+5393%同力股份+842%天力复合+747%[4][47] - 电子产业45家企业市盈率TTM中值降至554X个股市值表现前三为常辅股份+2572%同惠电子+1550%雅葆轩+1141%[4][52] - 汽车产业26家企业市盈率TTM中值升至360X个股市值表现前三为吉冈精密+383%明阳科技+244%天铭科技+213%[4][54] - 信息技术产业29家企业市盈率TTM中值降至601X个股市值表现前三为国源科技+1064%云星宇+350%殷图网联+270%[4][58] 北交所公司重大公告汇总 - 迪尔化工拟以445404万元收购山东润禾钾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2025年9月28日股权交割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已完成[5][61] - 惠同新材筹划以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方式收购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不低于51%股权已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5][61] - 汉鑫科技与苏州盛浩锦汇创业投资等共同出资设立烟台汉华灵动具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62] - 威贸电子获得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真空泵线束的注塑设备及加工工艺[5][62] - 云里物里获得发明专利数据的加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62] - 浩淼科技获得发明专利一种矿用透水事故救援训练系统[5][62] - 鼎佳精密获得发明专利新能源硅胶密封垫自动化点胶热压设备[5][62] - 志晟信息获得发明专利高龄人群居家安全监控方法[5][62]
龚正:这五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跃升
新浪财经· 2025-10-12 11:39
上海市市长龚正说,这五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跃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强化。去年,金 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排在世界城市前列,集聚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 构占比超过30%。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 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排名分别升至世界第二、第三。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进一 步强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4%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 拥有量增加到57.9件。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创新集群位居第6位。高端产业引领功 能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去年达到1.8万亿元,电子信息、生 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设。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进一步强化。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7万亿 元、连续四年保持在4万亿元以上。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6.5%,继续保持全球 口岸贸易城市首位。(上海发布) ...
天津西青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成就斐然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4:29
经济发展 - 2023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并连年保持5%以上增长 2024年末经济总量较"十三五"末增加236.27亿元增长28.8% [1] -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77.78亿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0.16亿元增长15.3% [1] - 重点培育集成电路、车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5条产业链 2024年上半年5条产业链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4亿元同比增长12.1%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61亿元位居全市第二 [1] 产业与科技创新 - 天开西青园加速聚能落地691家企业培育"金种子"基金规模超23亿元 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8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2家汇聚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00亿元是"十三五"末的3倍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48.8%、33.4% [2] - 建成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集成电路产业主题园区、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低空飞行空域测试场等新兴产业平台 [2] 改革开放与招商引资 - 争取国家级和市级改革试点6项完成重大改革方案30项 获批全国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示范城市 [3] - 引进北京项目120个吸引企业布局总部经济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总量2024年首次超千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近五年增幅达到162% [3] - 招引项目8100余个计划总投资3175亿元外资企业达到530余家 盘活土地830亩、房产170万平方米新增收入50亿元 [3] 城乡发展与文旅产业 - "十四五"时期5.1万户、13.9万村民喜迁新居198个老旧小区完成提升改造建成区面积50%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4] - 高标准农田达到9.3万亩沙窝萝卜等特色农产品集群发展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 [4] - 实施杨柳青古镇焕新工程 今年国庆假期古镇核心区接待游客41.12万人次同比增长533%旅游收入911.79万元同比增长516% [4] 社会民生与基础设施 - 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所增加学位2.9万余个 建成227处老人家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全区医疗机构达到597家 [5] - 城镇就业人数突破1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0万人次 [5] - PM₂.₅年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24% 2个镇获评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5][6]
浙江省新时代产融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杭州成立,谱写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新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13:10
祝宪建议,研究院应立足浙江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探索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 循环的有效路径;通过跨境投融资等工具,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吸引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全球创新要素"引进来"。 "产融协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凝聚共识、相向而行,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推进。"孙景淼总结 发言时强调,各方要携手夯实合作基础,深化实践探索,构建协同生态,把产融协同的文章做深、做 细、做实。 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智脑"的支持。成立仪式上,研究院现场聘任了17位专家,包括3位特聘专家、6 位产业专家、8位金融专家,全方位、多层次赋能产融协同工作。 "产融协同不是'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奏的'交响乐'。"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启诚表示,财通牵 头设立研究院,旨在践行浙江省属国企担当,为创新浙江建设注入金融动能;承接浙商研究中心产融协 同专委会职能,靠前服务、精准赋能浙商浙企;贯通"政产学研金"全链条,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深度 融合,开启浙江产融协同的新篇章。 在当天举行的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产融协同·财运亨通"金融助企活动上,浙江省新时代产融协同创新研 究院以及浙商金融之家同步揭牌,标志着为广大浙商 ...
从夯实根基到勇攀高峰 我国科技事业获历史性成就
环球网· 2025-10-10 11:09
基础研究实力增强 - 全球首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运行,将解决中微子质量排序问题 [1] - 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一期实现首光观测,获取150吉赫兹频段清晰图像,迈出原初引力波探测关键一步 [2] - 取得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首次实现光子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揭示月球背面年轻岩浆活动、实现兆碱基级别多染色体精准操纵 [2] - 高被引论文数约占世界总数三分之一,连续4年稳居世界第二 [3] -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由2021年47.2万人年增长至2023年57.5万人年 [3] - 2024年高被引科学家达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长50%,占全世界五分之一 [3] 前沿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京东方发布全球首款17英寸卷曲轻终端,厚度不到50微米,可卷曲6圈半,未来将应用于便携式笔记本电脑 [4][5] - 在高端装备领域,"京华号"盾构机突破单月掘进542米纪录,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深达1.1万米 [6] -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助力智能制造,中国"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 [6] - 大型露天矿机器人运输装卸系统实现单个矿山百台级、总量3000台级规模化应用 [6] - 已建成约460万个5G基站,技术和用户数全球领先 [7] - 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1亿千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7] - 人工智能领域涌现多个国际先进通用大模型,部分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标杆应用场景 [8] - 人形机器人整机技术突破,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在汽车制造、物流等场景加速落地 [8] - 国产脑起搏器全面商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已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 [8] 研发投入与创新生态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9]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70% [9]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9]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中国上榜24个,几乎占四分之一,创新集群数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9] - 全超导磁体成功产生35.10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推动高端科学仪器商业化应用 [9]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比例达43.3% [11] - 2021年以来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募资超6000亿元,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8000亿元 [11]
“十四五”福建省战新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化工报· 2025-10-10 10:39
产业发展战略 - 福建省依托“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七大新兴产业 [1] - 针对重点产业差异化特征和发展实际精准施策,相继印发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新材料、氢能等领域的专项政策和发展规划 [1] 新能源产业 - 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占有率分别连续13年、8年、4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高端装备产业“电动福建”走在前列,出台全国首个“光储充检”一体化建设指南,全省已建成“光储充检”示范站52座 [1] 新材料产业 - 福建省完善重点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生产应用奖励政策,发布50项新材料新产品 [1] 生物医药产业 -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步伐加快,实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设立6.8亿元省级专项资金、10亿元省级产业引导基金 [1] - 全省在研在审创新药40多个,创历史新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