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办公

搜索文档
赌徒孙正义,瞄准巴菲特
搜狐财经· 2025-08-14 17:19
孙正义投资历史与策略 - 软银曾持有英伟达4.9%股份并以不到40亿美元出售 若持有至今价值2230亿美元[2] - 软银在2023年四季度加码英伟达持仓至10亿美元 2024年一季度增至约30亿美元[5] - 同时购入台积电股票3.3亿美元和甲骨文股份1.7亿美元[5] 近期财务表现 - 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软银净利润达4218亿日元(约29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1276亿日元[7] - 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盈利主要得益于英伟达二季度股价暴涨46% 贡献4514亿日元利润[8] ARM战略布局 - 软银2016年以320亿美元收购ARM 较当时市值高出43%[11] - ARM目前市值达1467亿美元 为软银带来千亿美元回报[11] - ARM毛利率达97% 现决定亲自下场造芯片并向AI芯片公司转型[12] AI生态系统构建 - 通过投资联动半导体、软件、基础设施等领域构建深度整合AI生态系统[13] - 推动与OpenAI、甲骨文合作及参与亚利桑那州1万亿美元AI制造中心项目[14] - 2024年两次投资OpenAI合计20亿美元 正牵头其400亿美元融资并计划追加300亿美元[15][16] 历史投资失误 - WeWork投资超180亿美元导致愿景基金巨额亏损 最终公司2023年倒闭[24][25][26] - Katerra获20亿美元融资后破产 View市值跌至134万美元 Brandless等多家被投企业倒闭[29][30][31][32] - 2019年因陷入WeWork泥潭错失投资OpenAI机会[34] 投资风格演变 - 从早期投资阿里巴巴获超1700倍回报的方法论转向追求确定性[38][40] - 当前投资组合更侧重上市公司 但仍保持对初创公司的高风险投资[19][38] - 目标成为AI领域第一平台公司 但实际控制力有限需依赖合作方[43]
WeWork上半年业务营运受打击 拟再冲击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01
WeWork此次合并上市的对象是BowX Acquisition。除了与BowX Acquisition合并,在WeWork此次上市过程中,还有另一个关键 角色。目前,全球知名房地产顾问企业戴德梁行(CWK.US)表示,在WeWork成功上市后,将对其投资1.5亿美元。 这两家公司在8月9日公布达成合作伙伴协议,WeWork表示,与戴德梁行的合作将有助提升集团长远价值。戴德梁行发言人回应 称,双方合作进度良好,但未回应投资事宜。 BowX Acquisition作为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必须要在有限期限内寻找到一个具备发展前景的公司进行并购。而对WeWork来说, SPAC似乎也是冲击上市的最后砝码。 这已经不是WeWork第一次尝试上市了。2019年8月,WeWork曾试图通过IPO的方式申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由于亏损烧钱 的商业模式,其估值迅速下跌,遂于当年9月份选择停止IPO。 与传统的上市方式IPO相比,SPAC上市模式时间周期短,最快2个月可以上市。另外,与借壳上市相比,SPAC的壳资源干净, 没有历史负债及相关法律等问题。 曾试图通过IPO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共享办公营运商WeWork,欲再一 ...
“假装上班”?是避风港,也应该是充电站
北京晚报· 2025-06-23 21:07
几十元日租,可在"假装工位"上待一天。据工人日报报道,"假装上班公司"正在北京、重庆、深 圳、哈尔滨等城市悄然生长,为自由职业者、初创者开辟"假装工作"的空间。这类公司或通过租赁共享 工位盘活闲置空间,或结合农业种植场景帮助缓解待业焦虑,普遍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责任编辑:席聪聪 编辑:杨鑫宇】 卸下职场焦虑,还要装上技能行囊。作为共享经济的衍生形态,"假装工位"既可以是暂时隔绝压力 的避风港,也可以是驱动年轻人快速成长的加油站。既然客户画像是职业空窗期群体,"假装上班公 司"不妨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求职平台与创业公司合作,多维度帮助年轻人实现职场理想。如果说工 位、会议室、休息室、零食区、接待室、直播间等,是暂时摆脱精神压力的物理空间,干货输出、职场 演练、资源链接,则是助力年轻人穿越职场迷雾的关键引擎。从开设简历制作、谈判技巧、AI活用等 专业课程,到开展跨界沙龙 、交流分享等主题活动,再到联合寻求人才的企业公司举办需求对接会, 都会让"假装空间"持续创造真真切切的社会价值。 "假装"二字,不过是年轻人的一句玩笑,是裹在努力外面的一层糖衣。年轻人在此获得的,其实不 是虚假的工位扮演,而是真实可触的成长助力 ...
1平方米5块钱,深圳写字楼二房东,按天出租CBD办公室
创业邦· 2025-06-04 18:30
深圳写字楼短租市场现状 - 深圳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达29.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导致部分办公室被拆零日租[4] - 日租价格约为每平方米5元,200平方米办公室日租金1100元,150平方米日租金700-800元[6] - 短租客户主要包括商务拍摄、培训、商务交际和展示需求[6] 二房东运营模式 - 二房东从产权人处租下整层办公室,重新装修分割后出租[7] - 部分二房东因原业务萎缩转型,如房地产广告公司转型做商务会所短租[18] - 在租约到期或空置期推出短租业务以"少亏一点"[8][12] 不同类型短租办公室 - 标准商务型:200平方米配备老板桌、茶座等,日租1100元[6] - 法拍过渡型:100平方米因产权法拍无法续约,日租700元[12] - 共享办公型:不足100平方米朴素装修,日租400元[14] - 高端会所型:配备餐厅送餐服务,可分时段出租,日租700-1000元[17] 共享办公行业现状 - 行业规模较巅峰期萎缩超60%[15] - 头部企业WeWork申请破产,优客工厂传出跑路消息[15] - 部分企业转向精细化运营,如推出10平方米以下"包间"式空间[14] 市场供需数据 - 2025年Q1深圳新增甲级写字楼21万平方米,总存量达1158.6万平方米[10] - 季度净吸纳量6.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3.1%[10] - 部分写字楼实际空置率高于官方数据,23层中约10层部分空置[10]
1平方米5块钱:深圳二房东,按天出租CBD办公室
虎嗅· 2025-06-03 19:29
深圳写字楼短租市场现状 - 深圳CBD区域出现按天出租的写字楼办公室,日租金低至30元/天,每平方米日租金约5元[1][4][7] - 短租办公室主要满足商务拍摄、培训、商务接待等需求,配备基本办公设施但不含网络和电脑[6][7][9] - 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达29.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市场压力促使二房东推出短租业务[4][16] 二房东运营模式 - 二房东从产权人处整租办公室后重新装修分割,再以长租或短租形式转租[10][19] - 部分二房东因原租约到期或法拍无法续约,利用空置期开展短租业务以减少亏损[3][20][21] - 有公司转型为二房东,如原房地产广告公司因主业萎缩转向办公空间短租运营[34] 不同类型短租案例 - 车公庙200平方米办公室日租1100元(5.5元/平方米/天),配备老板桌、茶座等商务设施[6][7] - 法拍楼层中100平方米办公室日租700元,租约到期前用于短租[18][21] - 众创空间推出400元/天的朴素办公室,价格与长租持平(3.5元/平方米/天)[24][25] - 高端会所式办公室日租1000元,可拆分半天出租,主打商务接待和培训[28][31][33] 共享办公行业动态 - 创某港通过精细化运营推出低价包间式办公空间,但行业整体规模较巅峰期萎缩超60%[25][26] - WeWork破产和优客工厂跑路事件反映共享办公市场持续低迷[26] - 深圳共享办公空间数量从2018年的约180个大幅减少[26] 写字楼市场数据 - 2025年Q1深圳新增甲级写字楼21万平方米,总存量达1158.6万平方米[16] - 季度净吸纳量6.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3.1%,显示租赁需求疲软[16]
在“假装上班公司”,没有人不想上班
虎嗅APP· 2025-03-29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假装上班公司”展开,介绍其兴起背景、不同运营模式及面临的争议,探讨其是噱头还是真需求,以及创业的可行性和前景[2][9][13] 分组1:假装上班公司的兴起与需求群体 - 去年开始“假装上班公司”悄然兴起,为暂时失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搭建临时办公室,有人借此躲避家人担忧,有人重拾职场节奏,还有人将其作为创业计划[2] - 宫正则去年12月开办“假装上班公司”,起初是想用农场为北京暂时失业人群提供放松之地,吸引了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在职或失业及自由职业者,如受房地产下行影响面临失业的建筑行业小伙子[4] - 赵鑫因薪资落差主动离职,不敢告诉家人,开始假装上班,纠结是否继续从事原工作;王宇被裁员后隐瞒事实,起初想休息但越休息越慌乱,投简历也无果[7][8] 分组2:假装上班公司的创业实践 - 李鹏开办沈阳假装上班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多方意见将公司聚焦于宠物、留学和劳务派遣项目,出租工位,称“假装上班”实则“真实创业”,若参与实际项目可解决五险一金和在职证明问题[10][11] - 黎苹在深圳开音乐版权和活动策划公司,出租富裕工位,认为假装上班公司能让求职者保持工作状态,其运营模式类似共享办公,优势是灵活,为失业或暂时gap的人提供过渡办公地点[11][12] 分组3:对假装上班公司的争议 - 章芮认为假装上班公司有坐班要求和班味环境,不值得花钱,她更喜欢在咖啡馆做外贸生意的自由生活;王宇觉得是强加需求,应尽快找工作;赵鑫认为不是长久之计,钱应用于学习找新工作[14][15] - 南京天韵国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调查显示,21%的人想来考公考研,58%的在职人士或自由职业者希望借此学习或交友[16] 分组4:假装上班公司的创业前景 - 蒋欣润的公司成立假装上班之摸鱼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做成互联网资源互换平台,孵化IP并举办讲座,吸引四十多人办公,网络粉丝群六百多人,公司承担水电费,不构成负担[18] - 张梦铭想开假装上班公司,但面临资金压力和需求不对等问题,认为可能是伪命题,项目停滞不前,还不认同金融人士“收割”的思路,类似的WeWork面临巨额债务和巨大亏损[19][20] - 宫正则希望假装上班公司开不起来,愿将农场“假装上班公司”的公益性持续下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