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
搜索文档
直击进博会|“组团打擂”进博会“买买买” 多省市抢抓招商引资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17:37
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1] 地方政府招商与采购活动 - 上海市嘉定区投促中心组织招商团队累计派出超500人次,截至11月7日共对接企业377家,涉及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 [1] - 浙江省交易团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境外供应商达成24项进口采购协议,签约金额约145亿元,覆盖先进设备、能源资源、农产品等领域 [1] - 江苏省属国企苏豪控股集团与三菱重工签署中央空调产品战略合作协议,采购金额达5000万美元 [2] - 苏豪控股集团还与意大利企业签下1300万美元订单,涉及乳制品及微生态产品,并与国内企业敲定1000万美元的畜牧产品及2000万美元的乳粉采购订单 [3] - 上海市杨浦交易分团意向成交金额再创新高,专业观众人数超5000人次同比增长约10%,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2% [3] - 江苏省与中亚企业围绕食品、金属矿砂、医药材、工程机械、现代农业等项目进行密集磋商 [5] - 宁波市在人工智能、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领域收获了4个投资合作意向 [7] 企业合作与采购案例 - 迪安诊断与罗氏诊断签订实验室试剂耗材采购合同,并重点关注AI辅助诊断领域以降低医疗成本 [2] - 苏豪创科作为三菱重工中央空调中国总代理,合作已持续18年,设备销售金额累计近300亿元 [3] - 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区域汽车总产出超4900亿元,集聚了1240余家产业链企业 [5] 区域经济合作与招商引资 - 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与江苏省签署协议入驻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并在农业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5] - 上海市嘉定区在进博会举行招商推介会,揭牌1个境外招商联络点并推动14个优质项目落地 [5] - 上海国际汽车城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经济、半导体和新材料领域持续布局,规划建设芯片创新中心 [6] - 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与北京市昌平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商业投资运营和出海平台建设达成合作意向 [6] - 昌平区通过上海专场招商推介会拓展全球合作“朋友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 - 浙江省宁波市举行跨国企业高管圆桌会,北仑区、鄞州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进行招商推介 [7]
现货行情第45周|需求低迷国产全脂降价,爆品拉动无水奶油上涨
新浪财经· 2025-11-09 14:47
生鲜乳价格 - 截至10月30日,11个生鲜乳主产区合同内外平均收购价格为3.03元/公斤,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2.9% [1] 进口乳品现货报价 - 新西兰恒天然NZMP全脂奶粉报价为30,500-30,900元/吨 [3] - 恒天然NZMP中温脱脂奶粉报价为22,000元/吨 [3] - 新西兰NZMP无盐黄油报价为1,520元/箱 [3] - 新西兰安佳淡奶油报价为470元/箱 [3] - 恒天然WPC80蛋白粉报价为135,000元/吨 [3] 国产乳品现货报价 - 国产全脂奶粉(伊利、蒙牛、飞鹤等品牌)报价区间为24,500-25,000元/吨 [4] - 国产脱脂奶粉(君乐宝、内蒙骑士)报价区间为19,200-19,500元/吨 [4] - 国产黄油报价为1,050元/箱 [4] 进口乳品期货报价 - 新西兰NZMP全脂奶粉1月到货CIF报价为3,575美元/吨 [5] - 新西兰NZMP脱脂奶粉1月到货CIF报价为2,670美元/吨 [5] - 新西兰NZMP无盐黄油1月到货CIF报价为6,610美元/吨 [5] - 新西兰NZMP无水奶油1月到货CIF报价为7,110美元/吨 [5] 远期到货人民币报价 - 新西兰OCD全脂奶粉2025年12月到货报价为30,300元/吨 [6] - 新西兰NZMP无水奶油2026年3月到货报价为57,000元/吨 [6] - 新西兰NZMP无盐黄油2026年2-6月到货报价为1,385元/箱 [6] 宏观经济与汇率 - 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 [7] - 2025年10月下旬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为7.138,欧元兑人民币为8.258 [6] 行业动态与市场情绪 - 进口全脂奶粉价格持续下行,市场悲观情绪达到极点 [20] - 进口无水奶油价格上行至60,500元/吨附近,受奶皮子原料应用需求推动 [9][20] - 车达奶酪供应紧缺,冷冻和冷藏车达均一货难求 [9][20] - 新西兰主要厂家全脂奶粉签约率不足预期,后期有出货压力 [9] - 欧美零售数据不佳,合同外奶价低迷,2026年上半年减产预期强烈 [10] - 国内生奶价格维持在2.8元/公斤上下,随着旺季备货展开,后期价格有望上行 [21]
聚焦进博会|“两油一酪”国产替代提速,中外乳企竞逐B端新战场
第一财经· 2025-11-09 11:52
行业结构性转变 - 传统液态奶市场增长放缓,主流乳企液态奶收入出现下滑,例如伊利前三季度液体乳收入下降4.5% [4] - 乳品消费模式正“由喝转吃”,带动烘焙、咖啡、新茶饮等B端深加工赛道崛起,奶油、奶酪、黄油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乳企重点争夺的“第二战场” [4][6] - 进口数据印证结构性变化,2025年1-9月中国液态奶进口同比减少6.1%,而干乳制品进口同比增长6.7%,其中奶油和奶酪进口额分别增长36.3%和17.8% [6] “两油一酪”国产替代加速 - 国内乳企如妙可蓝多、伊利旗下大洋洲乳业、光明乳业在进博会集中展示黄油、稀奶油和奶酪新品,竞争从C端零售延伸至B端餐饮工业市场 [1][2] - 妙可蓝多发布首款国产原制马苏里拉奶酪,突破了过去依赖进口原料再加工的模式,利用国内原奶成本优势和国际局势下的稳定供应优势 [2] - 国产化带来性价比和定制化优势,国产原制奶酪可根据B端客户需求定制配方,例如妙可蓝多已有定制产品被必胜客选用 [2][3] 高附加值业务增长强劲 - 乳企奶油、奶酪等B端原料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伊利前三季度相关高附加值产品有20%以上增长 [4] - 妙可蓝多前三季度奶酪业务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季度增速进一步放大至22.4% [4] - 国内奶酪市场渗透率已从十年前的8%提升至约30%,考虑到从儿童市场起步及参照欧美市场规律,未来中国奶酪市场有千亿规模潜力 [6] 产品创新与行业影响 - 产品创新是核心竞争点,例如恒天然原料业务中国销售总监指出运动和健康生活是主流创新方向,Arla在进博会首发减脂34%的奶油奶酪新品迎合健康需求 [6] - “两油一酪”产业发展有助于平滑国内奶业周期性波动,在生鲜乳过剩时期可将资源转向高附加值、储存期更长的深加工产品,缓解供给压力 [7]
第八届进博会丨通讯:让意大利风味进入更多中国家庭
新华网· 2025-11-05 09:40
意大利农食企业参展进博会 - 数十家意大利知名农食企业集中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旨在开拓中国市场、拓销路、结伙伴[1] - 意大利农业企业数量约160万家,约56%的土地为农业用地,是世界传统农业大国[1] - 意大利中小企业数量占该国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1] 伊纳尔皮集团参展策略 - 公司第二次参加进博会,带去产品包括奶粉、黄油、奶酪等可直接进入零售与餐饮渠道的即食食品,以及用于工业生产的乳制品原料[1] - 公司将进博会视为直接面对消费者、阐述“意大利品质”以及与渠道商沟通的重要桥梁[1] - 公司期待借进博会推动与中国大型乳业和零售企业的合作,并探索本地化营销与产品开发的可能性[1] 伊塔格尔公司参展策略 - 公司首次参展,将展示猪皮明胶、水解胶原蛋白等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领域[2] - 公司视进博会为展示品牌、制定市场战略、结识合作伙伴的重要舞台[2] - 公司期望通过展会面对面交流,寻找降低关税影响、优化出口路径的实际办法[2] 萨科系统集团参展策略 - 公司作为首次参展的生物科技企业,希望利用进博会“探路”,向中国市场阐述其能为市场带来价值的配方和技术[2] - 公司关注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产品不断上升的需求,并寻求科研与商业相结合的合作伙伴[2] 意大利企业对进博会及中国市场的看法 - 企业家认为进博会在全球贸易受关税冲击的形势下,能发挥“减摩擦、促联通”的独特作用[2] - 与中国企业的直接接洽和中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增强了企业深化合作及长期投入中国市场的信心[2] - 进博会带来的价值不仅在于当场订单,更在于对中国市场的集中了解与适应,未来合作良机可期[3] 中意农业合作前景 - 中意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应充分利用进博会平台加强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与项目对接[2] - 合作有助于携手应对全球农业发展挑战[2]
第八届进博会|通讯:让意大利风味进入更多中国家庭
新华社· 2025-11-04 21:28
进博会作为意大利农食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 - 多家意大利农食企业将进博会视为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窗口,寻求与中国伙伴合作,让意大利风味走进更多中国家庭 [1] - 意大利乳制品企业伊纳尔皮集团第二次参展,旨在推动与中国大型乳业和零售企业的合作,并探索本地化营销与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1] - 意大利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其农业企业数量约160万家,数十家知名农食企业将集中亮相本届进博会,希望在中国市场拓销路、结伙伴 [1] 意大利企业的参展产品与市场战略 - 伊纳尔皮集团参展产品包括奶粉、黄油、奶酪等可直接进入零售与餐饮渠道的即食食品,以及用于工业生产的乳制品原料 [1] - 首次参展的意大利伊塔格尔公司将展示其猪皮明胶、水解胶原蛋白等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领域 [2] - 意大利生物科技企业萨科系统集团希望展示能为中国市场带来价值的配方和技术,并寻找科研与商业相结合的合作伙伴 [2] 意大利企业对进博会价值的认知与合作信心 - 意大利企业家认为进博会在全球贸易遭受关税冲击的形势下,能发挥“减摩擦、促联通”的独特作用,现场交流或有助于找到降低关税影响、优化出口路径的办法 [2] - 企业认识到进博会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展示品牌、制定市场战略、结识合作伙伴的重要舞台 [2] - 意大利企业对中国市场保持长期投入信心,认为直接接洽和中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对深化合作至关重要 [2] 中意农业合作前景与平台作用 -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指出中意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应充分利用进博会平台加强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与项目对接 [2] - 意大利食品与饲料对华出口促进会认为进博会的价值不仅在于当场订单,更在于对中国市场的集中了解与适应 [3] - 意大利农企对进博会和中国市场兴趣浓厚,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合作良机 [3]
从标准跃升看中国奶业突围(微观)
人民日报· 2025-10-27 05:59
新国标核心内容与影响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规定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牛(羊)乳作为唯一原料,禁止使用复原乳作为原料补充 [1] - 新标准将显著增加对国产高品质生鲜乳的需求,有助于稳定奶价、保障奶农收入 [1] - 新规要求生产企业从源头上确保"纯牛奶"的纯正性,对消费者更友好 [1] 行业供应基础与实力 - 2024年中国奶类产量达4155.5万吨,稳居世界第四 [1] - 生鲜乳的乳蛋白、乳脂肪等核心营养指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农业农村部连续16年对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在99.9%以上 [1] - 全国百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达78% [2]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 - 科技已成为奶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体现在紫花苜蓿种植推广、奶牛良种自主培育及智慧牧场普及等方面 [2] - 在智慧牧场,奶牛排队走上转盘式挤奶机,全程无需人工介入 [2] - 由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浇筑的坚实地基,支撑了此次标准跃升 [2] 市场供需与消费趋势 - 近年来,中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与进口大包奶粉到岸完税价格差距已很小,调整标准对奶业供应影响不大 [2] - 牛奶消费场景多样化,针对控糖、助眠等细分需求的产品不断推出,出现"鲜奶+烘焙"一站式早餐及"牧场+观光+销售"等新模式 [2] - 过去5年,国内奶酪消费量增长120%,展现了从喝奶向吃奶制品转型的巨大潜力 [3] 行业现存挑战与发展方向 - 行业存在"液态奶过多,干乳制品过少"、"常温奶占据主流,低温奶发展不足"等结构性问题 [3] - 推动消费模式向喝奶与吃奶制品并重转变,大力发展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是破解原奶季节性波动、延伸产业链的关键路径 [3] - 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远未饱和,市场潜力巨大 [3]
欧元区食品价格比疫情前上涨三分之一,克罗地亚涨幅达47%
商务部网站· 2025-10-11 02:02
核心观点 - 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已降至2%但食品价格通胀率仍高达3.2%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所有成分中最高[1] 食品价格通胀概况 - 食品占HICP一篮子商品的权重约为20%[1] - 2025年8月食品价格通胀率为3.2%[1] 不同食品类别价格涨幅 - 与疫情前相比肉类包括牛肉禽肉和猪肉价格涨幅超30%[1] - 牛奶价格上涨约40%[1] - 黄油价格上涨50%[1] - 咖啡橄榄油可可和巧克力价格涨幅更为强劲[1] 不同国家食品价格涨幅 - 塞浦路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低为20%[1] - 爱沙尼亚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高为57%[1] - 克罗地亚食品价格涨幅为47%[1]
乳制品风味创作核心要点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10-09 16:33
核心观点 - 乳制品风味创作的核心在于精确调配相同基础原料的比例,而非寻找全新原料,其艺术性体现在对同源化合物微妙平衡的掌控[4][16] 核心特征:风味的同源性与差异性 - 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通过精确调配相同原料的比例并控制加工条件,来模拟目标乳制品的独特风味[4] - 牛奶、奶油、黄油等乳制品的风味具有同源性,均来源于相同的化学成分,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羰基化合物和硫化合物[6] - 不同乳制品风味的差异性取决于这些化学成分的比例、浓度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新化合物[6] 关键风味化合物库 - 内酯类化合物如δ-癸内酯和δ-十二内酯为奶油、牛奶、黄油提供浓郁奶油感及果香的核心体香[7] - 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己酸在低浓度时为黄油、奶酪、酸奶油提供特征风味及刺激性酸败味[7] - 酮类化合物中丁二酮贡献标志性黄油香,而2-庚酮和2-壬酮则带来蓝纹奶酪味及霉味[7] - 醛类如顺-4-庚烯醛可增强奶油的丰富度和真实感,硫化合物如二甲硫醚提供新鲜牛奶和奶香的感官特征[7] - 呋喃酮类化合物如呋喃酮和麦芽酚为煮过的牛奶、炼乳及棕色黄油带来焦糖香和甜香[7] 主要乳制品风味的分解与创作指南 - 牛奶风味的创作需以δ-十二内酯和顺-4-庚烯醛提供奶香,微量二甲硫醚提升新鲜感,并避免过量丁二酮或脂肪酸以防风味偏离[9] - 奶油风味的创作需显著增加内酯类用量以增强奶油感,丁二酮用量可高于牛奶,并可加入微量椰子味内酯以模拟天然奶油韵调[9] - 酸奶油风味的创作在奶油基础上引入乳酸等酸味剂、乙醛等发酵风味及微量丁酸等奶酪韵调,以形成尖锐酸味和发酵感[9] - 黄油风味的创作以丁二酮为顶香,内酯类和微量短链脂肪酸构建体香,香兰素增强甜感,棕色黄油则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坚果香和烤香等复杂风味[11] 加工对乳制品风味的影响 - 热处理如美拉德反应会使乳糖和酪蛋白产生焦糖香和烤香,硫化合物降解带来煮牛奶味,脂类降解则增强奶油感,使风味从清淡变为浓郁[12] -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并生成乙醛、丁二酮等关键风味物,形成酸奶和酸奶油的典型风味[12] - 奶牛的饲料与来源如食用特定植物会引入含氮或酚类化合物,影响牛奶风味,在创作有机或草饲风味时需予以考虑[12] 乳制品调香师的艺术 - 行业基本功要求深刻理解内酯、丁二酮、脂肪酸和硫化合物这四大类核心原料的感官特性[16] - 核心技能体现在能够通过微小的比例调整,在奶香、奶油香、黄油香、酸败香、奶酪香的光谱上精准定位目标风味[16] - 高阶技巧包括善用加工技术如温和加热或剧烈反应来创造更复杂逼真的风味,为低脂及植物基应用带来奢华感和醇厚感[16]
2025乳制品行业简析报告
嘉世咨询· 2025-09-23 14: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1][12][13][15][16][18][20][21][22][23][24][26][27][28][29][31][32][34][35][36][38][39][40][41][42][44][45][47][48][49][50][51][52][54][55][56][57][59][60][61][62][64][65][66][67][69][70][71][72][73][75][76][77][78][79][80][82][83]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乳制品行业已形成伊利和蒙牛双寡头竞争格局 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 [60][61][62]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包括供应链成本上升 原奶产能过剩 以及产品主粮属性削弱 [70][71][72][73] - 未来增长机遇在于B端市场扩张 政策支持 冷链物流升级以及生物技术应用 [76][77][78][79] 行业定义与加工流程 - 乳制品是以生鲜乳为主要原料 通过加工工艺生产的产业 连接农牧业与食品加工业 [9] - 主要产品包括液体乳 奶粉 奶酪 黄油及冰淇淋等 [11] - 加工流程涵盖杀菌 发酵 浓缩 干燥及混合等多个环节 [7][8] 行业发展历史 -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分为六个阶段 从1949年的贫瘠期到2020年后的恢复期 [12] - 关键节点包括改革开放推动技术引进 UHT技术普及 三聚氰胺事件及疫情后复苏 [12][13] - 伊利和蒙牛在1997-2007年引领行业增长 年均增速超60% [12] 行业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乳制品销售额整体下降3.1% 而整体快消品市场增长3.0% [15][16][18] - 酒类增速6.4% 饮料增速6.3% 为增长最快品类 [16][18] - 2024年乳制品市场零售规模达5217亿元 预计2026年达5967亿元 [21][26] - 奶类产量波动 2024年自产牛奶量4155万吨 [23][35][36] 行业政策环境 - 政策导向从安全重建转向高质量与竞争力提升 [27][29] - 具体政策包括提升质量安全标准 支持奶源基地建设及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28] - 新国标GB25190禁用复原乳 推动生鲜乳使用率提升 [28][29] 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涵盖上游奶源供应 中游加工及下游销售 [31][32] - 上游原奶存在缺口 2024年进口大包粉折原奶488万吨 占原料总供应量10.5% [35][36][38] - 中游乳品制造环节毛利率最高 可达30%以上 为价值创造核心 [39][40][41] - 下游销售以线下渠道为主 2024年占比83% 线上渠道占比17% [42][44][45] 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2022年中国人均消费32.5KG 而澳大利亚达94.2KG [51] - 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6.28KG 农村居民仅8.94KG 下沉市场空间巨大 [49][50] - 消费结构以液体乳为主 占比44.0% 奶粉占比32.5% [56][57] - 液体乳中常温白奶占83% 低温鲜奶占17% [56][57][59] 行业竞争格局 - 伊利和蒙牛为行业双龙头 2024年伊利市场份额30.2% 蒙牛25.9% [60][61][62] - 两者在常温白奶 常温酸奶等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62] - 光明和娃哈哈等其他品牌市场份额较小 [61] 企业案例分析 - 伊利集团为全球乳业五强 产品涵盖液体乳 奶粉 酸奶 冷饮及奶酪 [64][65][66] - 2024年液体乳收入占比64.78% 奶粉及奶制品占比25.63% [67][69] - 核心大单品包括伊利纯牛奶 金典和安慕希 合计规模680亿元 占业绩54% [65][69] 未来发展挑战 - 供应链成本风险 豆粕等饲料价格2024年同比上涨18% 占原奶成本62% [70] - 原奶产能过剩 2025年预计仍超110万吨 喷粉储存每吨亏损1.5万-1.9万元 [70] - 产品主粮属性削弱 消费场景被其他品类侵蚀 [71] - 深加工技术瓶颈 70%核心原料依赖进口 深加工产品占比仅7.3% [72] 未来发展趋势 - B端市场机遇 奶酪 黄油等固态乳制品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70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4.3% [76] - 政策支持 学生奶计划目标2025年惠及3500万学生 推动人均消费量提升 [77] - 冷链物流升级 数智化技术使鲜奶损耗率从15%降至5% 支撑低温奶渗透率向40%突破 [78] - 生物技术应用 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发酵等技术推动产业向生物制造新范式转型 [79]
中信建投:国产乳品深加工布局进程加快 B端需求扩张推动国产化替代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7:2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国内原奶供需失衡导致奶源相对过剩 国内外奶价倒挂 液奶需求疲软 [1][2] - 深加工产品具备更高附加值和更长保质期 有效平抑国际奶价并缓解奶源过剩压力 [1][2] - 奶酪、稀奶油、黄油等深加工品类成为乳品行业新增长点 [1][2] 深加工市场规模与产能 - 2024年奶酪、稀奶油、黄油行业规模合计突破350亿元 [3] - 国产企业在建或新投产产能预计超过70万吨 [3] - 若产能利用率达30%/50%/70% 可分别消化生鲜乳168万吨/280万吨/392万吨(按8倍折算) [3] - 奶酪、稀奶油、黄油B端规模超260亿元 [1][5] 细分领域发展动态 - 国内奶酪消费以再制奶酪为主 原制奶酪产量国产占比仅14% [3] - C端奶酪从儿童奶酪棒向成人奶酪、家庭餐桌场景延伸 国产品牌影响力增强 [3] - 稀奶油领域健康化需求推动动物奶油替代(当前人造:动物需求比为3.2:1) [3] - 新国标2026年实施利好国内头部品牌 B端客户供应链稳定性诉求强 [3] - 黄油B端需求维持双位数增长 C端开始拓展佐餐赛道 [4] 下游应用驱动因素 - 烘焙赛道含乳率持续提升(2025年1-4月新品含乳率57.2% 含乳脂率76.3%) [5] - 现制茶饮与咖啡市场2024-2028年预计复合增长15.8%和18.5% [5] - 西式快餐行业快速扩张 下沉空间较大(尤其披萨等品类) [5] - 乳品深加工成为产品创新和风味丰富的重要选择 如生酪拿铁、黄油拿铁等战略单品 [5] 国产替代进展与优势 - 国产品牌以高性价比、本土供应链和市场服务能力为核心竞争力 [2] - 奶源品质提升、深加工技术突破和生产经验积累持续缩小与进口差距 [2] - 妙可蓝多和伊利在B端推出国产干酪产品并维持高速扩张 [3] - 立高食品360Pro稀奶油具备国产先发优势 持续完善产品矩阵 [7] 企业战略布局 - 妙可蓝多作为奶酪行业龙头 与蒙牛协同提升B端服务能力 [7] - 伊利依托品牌、渠道、奶源和研发优势 成本管控能力强且产品品质优 [7] - 立高食品深耕烘焙领域客户 拓展茶饮类客户并与飞鹤合作探索高端替代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