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
搜索文档
社会保险费文书电子送达确认书签订流程来啦!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1-05 09:30
社会保险费电子文书送达流程 - 自2025年1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社会保险费文书电子送达 旨在提升缴费服务便利度和征管效率 [3] - 单位需通过社保费管理客户端登录 选择"电子文书送达"功能菜单 首次进入需签订《电子文书确认书》 [3][4][5] - 签订确认书时需勾选"我已认真阅读并理解" 并选择"社保费管理客户端"作为送达途径 电子税务局暂不支持该功能 [5] - 系统支持根据文书送达日期查看选定日期内的催报和催缴电子文书 [7]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 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 达到700元 继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10] - 2026年度个人缴费标准维持不变 仍为每人每年400元 [10][11] 数字化电子发票管理 - 受票方取得数电发票后 如需用于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成品油消费税或申请出口退税等 需通过税务数字账户确认用途 [15] - 确认用途有误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更正 该规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15][16]
湖北“十四五”民生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五年超31万人返乡创业带动92万人就业
长江商报· 2025-09-23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北省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等举措,显著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并为“十五五”时期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筑牢民生根基 [1][2][6] 就业促进与创业支持 - 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9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 - 累计减征失业保险费237亿元,发放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74亿元 [3] - 连续三年吸引超过40万高校毕业生在鄂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达100% [3] - 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40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050万人次,高技能人才超340万人次 [3] - 全省累计新增返乡创业31.6万人,带动92.3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4] - 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4万笔、总额1385亿元,累计投入约4亿元扶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9100多个 [4][5] - 累计认定大学生创业孵化园61家、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17个、示范园61个、示范项目270个 [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40万人、773万人、947万人,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参保58.75万人 [7] - 累计为困难群体代缴社保费超6亿元,困难群体参保率、代缴率均达100% [7] - 累计为50.78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62.41亿元 [7] - 两次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治理欠薪工作在全国考核中连续8年位列A类 [7][8] 公共服务优化 - 建成各类就业公共服务站点4700多个,加快打造“15分钟”便民就业服务圈 [9] - 持续拓宽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场景,“一卡通”服务范围拓展至交通、文旅等领域 [9] - 持续健全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及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9]
持续促消费与惠民生,并实现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6 06:47
财政政策转型与民生导向 - 财政政策从偏重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人力资源投资和民生保障 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1] - 财政部与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机制深化合作 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保障财政与货币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推动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和服务民生 [1] 民生领域投入规模与结构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万亿元同比增长3.4% 其中社保就业支出增9.8% 教育支出增5.7% 卫生健康支出增5.3% [2] - 三项民生支出合计近6.5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40% 加上社区服务等支出后民生占比达47% [2] -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预算超10万亿元 重点支持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领域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倾斜力度 [2] 精准补贴政策实施 - 育儿补贴制度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提供3600元/孩/年免税补贴 中央财政首年安排资金约900亿元 [3] - 免费学前教育惠及约1200万儿童 覆盖公民办及城乡幼儿园 [3] - 青年就业支持政策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发放每人不超过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3] 财政贴息政策创新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首次由中央财政实施 覆盖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4]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对八大消费领域服务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4] - 采用"小额普惠+大额定向"模式 精准支持汽车养老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大额消费 [4] 未来政策方向 - 财政政策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 完善育儿补贴托育服务等生育支持体系 [5] - 扩大消费刺激政策覆盖范围与作用对象 通过精准施策分类扶持提升政策实效性 [5] - 实现促消费惠民生与稳增长相互协同促进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5]
不要错过人口变局中的改革之机
第一财经· 2025-08-23 23:09
人口变化趋势 - 中国总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呈现少子化 老龄化 区域人口增减分化趋势 [1] - 学龄人口波动变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对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形成新挑战 [1] 教育行业影响与转型 - 人口变化对教育体系形成直接冲击 学校空置 教师过剩现象凸显 [1] - 教育系统加快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转型 [2] - 中小学跨学段 跨区域任教成为改革举措之一 [2] - 适龄学生减少推动国家提高学校建设标准 降低班额 推进小班化教学 [2] - 职业教育在创造人才红利方面的使命进一步凸显 [2] - 富余教师资源可通过转岗培训转向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 社区教育等领域 [2] 劳动力市场变革 - 劳动力规模缩减削弱传统增长模式动能 老龄化加剧带来抚养比攀升压力 [2] - 推进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跃迁 加大人力资本全生命周期投入 [2] - 发展银发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 - 推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流程 以机器红利弥补劳动力缺口 [2] 社会保障体系调整 - 深度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前所未有考验 [3] - 需要扩大社保统筹资金池同时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3] - 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 推进省级统筹 [3] -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 [3] -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3] 区域发展规划 - 人口变化在城乡和区域之间表现不均衡 [3] - 加快推进区域国土空间规划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布局 [3] - 人口持续流入的核心城市群需优化功能布局提升综合承载力 [3] - 人口收缩地区应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适度集中 [3] - 人口流失乡村可探索土地整治 规模化经营或发展特色产业 [3]
房地产退潮后,社保成新底牌,十五五释放信号,看懂掌声
搜狐财经· 2025-08-17 23:15
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保体系新定位 - 社保体系从民生保障网转型为抵御经济风险的防波堤 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1] - 出口走弱 地方债务高压和人口老龄化三重挑战推动社保全国统筹与市场化运作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房地产 凸显政策焦点转向社保体系 [1] 社保政策对企业创新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研发投入抵免30%社保费用政策使某生物科技企业人力成本降低5个百分点 [3] - 社保费率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企业新增14%科研岗位 形成减负-增岗-创新循环 [3] - 青年科研人员领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占比达78% 显示创新活力集中态势 [3] 社保基金参与地方债务化解与资产盘活 - 前五个月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减少18% 土地财政衰退已成事实 [4] - 社保基金以优先级LP参与城中村改造REITs项目 获得6.8%年化收益 [4] - 保障房REITs试点扩展至12个城市 成功消化11.2万套库存保障房 [4] 失业保险制度创新与劳动力流动性提升 - 中央调剂金比例从3%提升至5% 增强失业保险跨省调剂能力 [8] - 参保年限互认和缴费基数标准化制度保障跨省再就业无缝衔接 [8] - 美国对华38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背景下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仍增长6.3% [8] 社保全国统筹与风险防范体系升级 - 1.8万亿元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保障房建设 社保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 [9] - 全国一盘棋专业化运作模式实现风险对冲机制系统性升级 [9] - 发展动力从土地财政向人力资本财政转变 深植于人的价值 [9]
数字服务正惠及更多百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14 19:28
数字基础设施发展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较2020年增长5倍 [2] -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较2020年增长34倍 [2] -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2]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集成电路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装备完整产业链 [2]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 覆盖1200多类产品 [2] - 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60%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 [2] 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 - 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 - 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2] -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加速 [2] 数字公共服务普及 - 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网民数量11.23亿人 [1][3] - 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12亿人 [3] - 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10.7亿 覆盖75%以上人口 [3] 数字生活应用场景 - 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00% [3] - 即时零售智能网联汽车微短剧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3] - 社区智能健康管理远程问诊等应用普及 [3] 社会治理数字化 -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纵深推进 [4] -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持续深化 [4] - 自然灾害智能预警应用取得实效 [4][5]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2024年市级决算
搜狐财经· 2025-07-26 08:26
财政收入与支出 -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72.7亿元,增长3.1%,税收占比85.9%,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优 [1] -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0.7亿元,增长4.1% [1] -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396.5亿元,增长5.3%,其中市级支出5770.4亿元,增长2.9% [1] - 科技投入增长8.3%,高于财政收入增幅5.2个百分点 [1] 税费支持政策 - 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 [1][2] - 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比重近八成 [2] - 小微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到1%以下 [2] - 落地科技创新担保业务超330户、融资额超5亿元 [2] 重点支出领域 - 支出重点聚焦"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建设、重大活动 [1] - 保障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 [1] - 支持国家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 [1] - 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216亿元,支持棚改、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2] 民生保障措施 -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 [2] - 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万个,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93% [2] - 支持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5家、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829张 [2] - 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1450元/月,调整养老金标准惠及400余万人 [2] 财政管理 - 全年压减一般性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30.3亿元 [2] - 市级"三公"经费支出3.8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4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