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和消费

搜索文档
港交所锣声不停 VC/PE迎退出大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1:42
今年,香港资本市场迎来久违的火热景象:明星企业扎堆上市,港交所IPO数量与募资金额节节攀升, 这股热潮正为积压已久的VC/PE机构打开"退出窗口"。 2025年上半年,尽管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退出案例有所减少(935笔,同比下降43.3%),但清科数 据显示,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数为583笔,占比62.4%。中企被投企业港股及美股IPO案例数达到292 笔,同比上升3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今年,会是VC/PE的退出大年吗? "一定是的!"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风投创投(VC/PE)人士,几乎都给出了肯定回复。 其中,港股IPO主导退出市场,上半年港交所主板上市40家,募资金额居全球首位。上半年境内外上市 中企融资额前四均为港股项目,其中宁德时代赴港二次上市以超300亿元融资额领跑,恒瑞医药、海天 味业、三花智控等紧随其后。 去年,还有投资人公开说"我们投资的公司如果要去港股上市,我把他腿打断",港股IPO还被部分媒体 称为"PE坟场"。但今年风向一转,曾有5家企业同日上市,还有超200家企业排队港股IPO,业内笑 称"港交所的锣快不够敲了!" "港交所的锣快不够敲了" 今 ...
赴港上市再掀热潮 逾160家企业排队九成来自内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6-22 03:31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 筹资额约140亿美元(1087亿港元) 占全球总筹资额24% 位列全球第一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分别以76亿和70亿美元位列二三位 [2] - 与2024年同期相比 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上涨33%和711% 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IPO筹资总额 [2] - 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 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其中超九成企业来自中国内地 [1]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情况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对港合作"5条"后14个月内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达86家 2025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31家 [1] - 2025年上半年内地公司赴港上市募资总额777.2435亿元(776.8亿港元) 其中宁德时代以52.52亿美元募资成为全球最大IPO 恒瑞医药以12.63亿美元募资位列全球第六 [3] - 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在港IPO平均筹资额近百亿港元 行业龙头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赤峰黄金等5月集中登陆港股 [3] 行业分布与市场结构 - 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IPO数量(11家)与零售消费行业并列第一 科技产业公司数量增加使港股"含科量"提升 [2][5] - 行业龙头企业的稀缺性填补港股板块缺口 使行业结构更完善 投资者可投板块更丰富 带动港股整体估值中枢上移 [3][4]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与健康、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争相赴港 未来科技型IPO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10] 政策支持与制度优化 - 港交所2024年8月优化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10月优化新上市审批流程 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提交申请 [6] - 中国证监会"5条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畅通融资渠道 [7] - 港交所在伦敦、纽约设办事处 2025年将在沙特利雅得设办事处 加强国际投资者服务 [10] 市场影响与发展趋势 - "A+H"上市企业多为细分赛道龙头 在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具备稀缺性 预计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加速入场 [10] - 企业利用港股融资能力提高研发投入并加速出海布局 有助于改善公司基本面 [5] - 国际资本对中国优质资产认可度提升 香港作为配置中国资产首选平台的地位强化 [9][10]
上半年港股IPO集资额暴涨711%,“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成为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3:10
全球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低位徘徊,预计共有500家企业在全球上市,集资额575亿美元,IPO宗数和集资额分别下降11%和上升9% [1] -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活动在全球的占比上升,香港贡献全球总集资额的24%,与A股合计占全球总集资额的33% [1] - 港交所受大型IPO推动,以140亿美元集资规模登顶全球 [1] 香港IPO市场表现 - 安永首次上调全年港股IPO集资额预测,由原预计的1200亿港元大幅上调至1600亿港元,全年集资额有望居全球首位 [1] - 上半年香港市场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集资额1087亿港元,IPO宗数和集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集资总额 [1] - 香港IPO平均集资额同比上涨超过五倍,近十年同期排名第二,仅次于2021年 [1] 港股IPO市场驱动因素 - 港股IPO市场热潮是政策、市场、企业供应等多轮驱动的结果,内地企业通过"A+H"双平台强化国际化布局 [2] - "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成为港股新引擎,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两大行业的IPO宗数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的IPO集资额位列行业之首 [2] - 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推出,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专门指引,简化对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企业的相关规定 [2] 港股市场未来展望 -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和出海潮的兴起,预计更多优质A股上市公司将通过港交所合资格A股公司快速审批通道拓展全球市场 [3] - 香港政府致力于使香港成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首选的上市地 [3] - 在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情高涨、"科企专线"落地、中概股回归升温等因素的作用下,港股IPO市场热度将持续推升 [3] - 预计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登陆港股,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IPO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3]
安永:上半年香港IPO筹资额全球占比大幅升至24%,预计热度持续推升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22
全球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活动整体低迷,共有500家企业上市,筹资额575亿美元,IPO数量同比下降11%,筹资额同比上升9% [1] - 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IPO筹资额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3%,其中香港占比24%,较去年同期的3%有显著提升 [1]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成为全球IPO筹资额最高的交易所 [1] A股IPO市场表现 - A股上半年共50家企业首发上市,合计筹资371亿人民币,数量和筹资额均同比上升14% [4] - 工业、科技和材料领域IPO数量和筹资额位居前三,超三成企业属于汽车行业上下游 [4] - 北交所首次进入A股筹资额十大IPO榜单(开发科技,920029.BJ),显示其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增强 [4] - 长三角和珠三角企业是A股上市主力,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四省IPO数量占比达90%,筹资额前五省份占比78% [5] 港股IPO市场复苏 - 香港市场上半年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087亿港元,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 [6] - 上半年筹资额超过去年全年,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5倍,为近十年第二高 [6]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 [6] - 5月推出"科企专线",便利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聚焦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的高潜力科技公司 [7] 美股中概股表现 - 上半年36家中国企业在美股首发上市,共筹资8.41亿美元,数量同比上涨44%,筹资额下降62% [7] - 筹资额下滑主要由于缺少大型IPO [7] 未来市场展望 - A股IPO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新常态",下半年或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 [8] - 北交所成为当前IPO申报和辅导备案主力,未来有望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 [8] - 港股IPO热度将持续,受A+H上市、"科企专线"、中概股回归等因素推动,预计更多大型企业及产业链领军企业将登陆 [8] - 新消费和硬科技企业IPO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8]
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到220% 你打新赚了多少?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20:48
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上半年A股IPO平均首日回报达220%,较2024年同期的136%显著提升,且无破发案例 [2][5] - A股上半年50家企业首发上市,筹资371亿元,数量和金额同比均增长14%,工业、科技、材料行业IPO数量及筹资额居前三 [5] - 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占IPO总数超三成,政策支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5] - 创业板和上海主板分别领跑IPO数量与筹资额,北交所平均筹资规模大幅上升并首次进入A股筹资额前十 [6] 港股市场动态 - 港交所以140亿美元募资规模登顶全球,占全球总筹资额24%,与A股合计占比达33% [2][9] - 宁德时代410亿港元IPO为全球最大规模,推动港股上半年筹资额同比激增711%至1,087亿港元 [9][10]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消费行业IPO数量并列第一,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筹资额居首 [12] - "科企专线"政策落地,聚焦高潜力科技公司上市,缩短筹备时间并降低合规成本 [12] 行业与板块特征 - A股"科技"属性强化,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获政策支持,制度红利加速释放 [6] - 北交所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申报主力,未来或向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拓展 [6] - 港股"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新引擎,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A+H上市案例受关注 [12] 市场数据与趋势 - A股IPO发行市盈率保持低位,与行业平均市盈率差距同比扩大 [5]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37.6%,显著跑赢其他A股指数 [13] - 港股拟A+H上市企业多为细分龙头,稀缺性吸引国际资本流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