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
搜索文档
被收购传闻下的零跑,七年从零到七万的新势力 “领跑” 秘诀
晚点LatePost· 2025-11-05 18:48
即便是三年前,也没人相信,零跑会在一众新能源 高手中脱颖而出。 特约作者 丨 Evan 以前都说汽车市场是 "金九银十",今年对于大多数新能源车企来说是 "金九钻十"。特别是在已经发布 销量的品牌中,零跑汽车 2025 年 10 月销量达到 70,289,环比增长约 5.45%,同比增长达 84.11%, 成为首个月销突破 7 万的新势力车企,并持续 8 个月领跑新势力汽车品牌销量。2025 年 1-10 月累计 交付约 46.58 万辆,同比增长 120.72%,完成年度 50 万辆目标在即。 时间退回十年前,2015 年前后是新势力扎堆成立的时间点,除了众所周知的 "蔚小理",就还有长时 间籍籍无名的零跑,当然还有因为停摆而被广泛知晓的威马和哪吒。这就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在十年的造车历程中, 零跑是如何在避免重蹈威马、哪吒覆辙的同时,持续发力并逐步超越那些名头 更响的 "蔚小理" 的? 简单的发问:为什么是零跑? 即便是三年前,也没有人会相信,零跑会在一众新能源 "高手" 中脱颖而出。2019 年,零跑发布了首 款双门轿跑 S01,这款产品并没有激起市场的浪花,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月销仅百余台,最后 ...
零跑冲向年销400万辆?
虎嗅· 2025-09-14 14:08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提出年销400万辆的宏大目标,并规划了清晰的国内与海外市场双轮驱动路径以实现该目标 [3][7] - 公司认为电动车行业的生存门槛将高于燃油车时代的100万辆,行业集中度将更高 [1] - 公司凭借高性价比产品战略、精准的产品矩阵布局以及与Stellantis的深度合作,展现出实现目标的潜力 [8][23][33] 公司销量表现与目标 - 公司1-8月全球交付量达32.89万辆,全年销量有望冲击50万辆 [9] - 公司连续6个月位居新势力月销量冠军,8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台,创下新纪录 [9] - 公司提出年销400万辆的长期目标,其中国内与海外市场体量计划各占一半,甚至海外可能超越国内 [3][7] 国内市场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采用“高性价比”金字塔产品战略,通过C系列(C10、C11、C16)等主销车型精准切入不同细分市场,7-8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7%、29%和35% [8][10] - 产品矩阵布局清晰:B、C系列作为基本盘,Lafa等个性化产品开拓新增长点,A系列主攻下沉市场,D系列负责品牌向上 [18][20] - 新车型Lafa 5(定位运动轿跑)将于今年四季度国内上市,A系列和D系列计划于明年面世 [14][17][18] 海外市场拓展与合作伙伴 - 公司1-8月累计出口超过3万台,上半年海外销量增速高达1762% [9][22] - 借助合作伙伴Stellantis的成熟体系,公司在海外已拥有超过700家销售与服务网点,全球总网点数超1500家 [23] - 公司产品已融入欧洲主流融资租赁体系(如T03月租金99欧元),并针对欧洲市场推出B10增程版等本土化产品 [23][24] - 8月公司在德国市场的纯电车型销量位居中国品牌第一 [22] 财务状况与市场口碑 - 公司上半年毛利润跃升至14%,已进入行业15%-20%的正常水平,净利润转正指日可待 [31] - 公司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的投诉回复率达100%,处理完成度达74%,位列行业红榜前两名 [31] - 公司以“价格杀手”策略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如B10定价9.98-12.98万元),并对竞品如比亚迪元PLUS、吉利银河E5等造成降价压力 [26][27]
零跑汽车产能情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9-11 15:23
现有工厂及产能情况 - 金华工厂位于浙江金华市 包含一厂和二厂 年产能合计50万辆 单月产能约4万辆 目前处于完全饱和状态[1] - 金华工厂生产车型覆盖全系 包括微型车T03 主力SUV C11 C10 C16 轿车C01 配备三电车间支持全域自研零部件生产[1] - 杭州工厂位于杭州市钱塘区 年产能规划40万辆 2025年上半年已投产 生产B系列车型 2025年3月扩容后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1] 未来产能规划 - 金华第三工厂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投产 根据备案信息可能侧重电驱系统及物流配套 整车生产角色待官方明确[1] - 公司总产能目标为金华两厂50万辆加杭州工厂40万辆加金华三厂规划产能 合计120万辆年产能 计划2026年达成[1] - 产能布局与车型推出节奏相匹配 为百万销量目标做好准备 零跑当前以金华两厂为核心生产C系车型 杭州工厂分担B系列产能压力[1] 行业动态 - 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显示行业持续发展[2] - 储能市场增长高于动力电池市场[10]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与成本[6]
零跑汽车首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0:21
公司荣誉与排名 - 首次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并连续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1] - 首次上榜2025《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且为唯一新进新能源车企 [1] - 跻身"双500强"榜单被视为中国经济动能转换的缩影 [1]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超22万台且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1] - 7月单月交付突破5万台并连续五个月稳居造车新势力月销冠军 [1] - 1-7月累计出口销量近2.5万台且稳居造车新势力出口销量榜首 [1] 技术研发能力 - 整车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制造包括三电和智能化系统 [2] - 自研自造比例占据整车成本的60% [2] - 推出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及首个"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2] 产品与战略布局 - 在售产品包含B01/B10/C16/C10/C11/C01/T03并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选择 [2] - 2023年Stellantis集团入股并于2024年5月正式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2] 企业背景与定位 - 成立于2015年且为技术驱动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1] - 业务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研发制造/智能驾驶/电机电控/电池系统开发及车联网解决方案 [1] - 创始人拥有逾三十年电子工程技术积累 [1]
零跑汽车“牵手”电池巨头,成立合资公司
DT新材料· 2025-08-23 00:04
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合资企业获批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5年8月15日无条件批准中创新航与零跑汽车新设合营企业案,两家公司将从供应商与客户关系转向更深层次的股权合作[2] - 零跑汽车2022年5月发售的首款中大型轿车C01的717长续航版本搭载容量超过90KWh的动力电池组,由中创新航提供[2] - 新能源行业纵向整合成为趋势,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和成本中心,促使车企与电池企业深化合作以保障供应和技术独特性,同时电池企业需稳定出货渠道并提升市场竞争力[2] 中创新航业务表现 - 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为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 - 2025年1-7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4.15GWh,位居中国第三[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中,中创新航位居全球第四[2] 零跑汽车财务与运营数据 - 零跑汽车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0.3亿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2.1亿元)[3] - 汽车毛利率达14.1%,同比增长13%,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3] - 上半年总交付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3] - 预计第三季度销量17万至18万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58万至65万辆,并挑战2026年100万辆目标[3] - 7月全系交付50,129台,同比增长超126%,年内累计销量271,793台,同比增长149%[3] 一汽计划入股零跑汽车 - 一汽计划初步要约收购10%左右零跑股份[4]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 - 大会于2025年12月9日至11日举行,涵盖开幕式、嘉宾致辞、剪彩仪式及多场专题论坛[6][10] - 专题论坛包括宏观视角行业分析、战略前沿航空航天、绿色转型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基石等[6]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供需对接、应用产品展示及培育钻石看货会[6] - 展品范围聚焦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硅碳、电容炭等材料,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领域[8]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等[8] - 生产设备涵盖高温炉、碳化炉、石墨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切割机、铺丝设备等,分析仪器包括XRD、TEM、SEM、比表面积测试仪等[8] - 航空航天专题覆盖eVTOL、压力容器、制动系统、光伏热场、机器人、锂电/钠电、风电叶片等领域[9]
零跑汽车(09863):销量连创新高,首次半年度盈利
华泰证券· 2025-08-21 15:4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对研究公司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88.93港币(前值81.15港币)[1][5][7] - 核心观点:首次半年度盈利拐点显现,25H1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转正),Q2单季净利达1.63亿元(24Q2为-12.00亿),主要受益于销量规模效应、成本优化及战略合作收益[1][3]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1.3/52.4/82.5亿元,增速达219.69%/157.17%/91.61%[5][12] 收入与销量表现 - 25Q2销量13.4万辆(同环比+152%/+53%),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居新势力销冠[2] - 销量结构优化:B/C平台占比提升至57.6%/24.4%,低价车型T03占比降至18.0%(同比-7.4pct)[2] - 海外加速拓展:25Q2出口1.3万台,7月出口4605台,B10车型首批发往欧洲计划9月上市[2][4]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毛利率创新高达14.1%(同比+13.0pct),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3] - Q2净利率1.1%(同比+23.5pct),费用率优化至16.2%(同比-11.2pct)[3] - 盈利驱动因素:规模效应、成本管理、碳积分及战略合作收益(如与Stellantis及中国一汽合作)[3][4] 增长催化剂 - 新车周期:25-26年将密集投放B平台3款车型,C平台换代及首款D平台车型亮相,A/D平台车型26年上市[4] - 渠道下沉:25Q2国内门店806家覆盖286城(同比新增88城),单店店效提升50%,目标25年底覆盖率达90%[4] - 本地化生产:马来西亚工厂完成C10-OTS下线,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销量预测:25-27年64.0/103.0/141.6万辆(增速118%/61%/37%)[5][12] - 营收预测:25-27年745/1287/1707亿元(增速131.72%/72.72%/32.64%)[11][12] - 估值逻辑:给予1.5倍PS目标(行业均值1.2倍),溢价基于新车周期、海外布局及智能化优势[5][16]
1.4万!特斯拉,再降价
新华网· 2025-08-12 13:49
特斯拉降价策略 - Model Y长续航版价格下调1.4万元至29.99万元 高性能版价格下调1.4万元至34.99万元 [1][2] - Model 3通过保险补贴变相降价8000元 活动期限为2023年8月14日至9月30日 [1][2] - 推出引荐奖励计划 引荐购车可获3500元尾款抵扣及90天EAP免费试用 引荐人获7000积分奖励 [2] 特斯拉销量与战略背景 - 7月特斯拉中国销量6.43万辆 同比增长128%但环比下降31.38% [3] - 公司采用"以价换量"策略 愿意牺牲毛利率换取销量增长 基于成本定价原则 [3] - 二季度财报会议表明可能进一步降价以应对经济环境恶化 [3]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上汽大众8月对9款SUV车型降价 最高综合优惠6万元 部分车型提供0利率及置换补贴 [4] - 零跑汽车下调C11/C01部分车型售价 最高降幅2万元 [4] - 蔚来汽车推出换电体验券及家充桩降价优惠 家充桩最高降幅2700元 [4] 其他车企促销活动 - MG名爵对三款车型提供最高2.6万元优惠 赠送终身免费基础保养 [5] - 欧拉品牌推出最高3万元限时优惠 好猫系列起售价降至10.78万元 [5] - 乘联会预计部分细分市场将保持常态化促销 可能出现逆周期加码促销现象 [1][5]
零跑汽车联合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智能仿生腿招募报名工作
齐鲁晚报· 2025-06-10 21:29
科技助残项目 - 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布科技助残项目第三期招募公告 面向省内外招募100名受助者免费安装智能仿生腿 [1] - 零跑汽车作为爱心捐赠企业参与项目 号召有需要的肢残人士通过官方渠道报名 [1] - 项目采用"政府+爱心企业+科技企业"的公益合作模式 阿里巴巴 零跑汽车 强脑科技等科技企业参与 [3] - 强脑科技CEO表示该项目正在形成"公益中国"的全新答案 帮助残疾人安装假肢重新生活和就业 [3] 零跑汽车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总部位于杭州 是一家技术驱动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3] - 创始人朱江明为电子工程师出身 拥有30年技术积累 [3] - 业务涵盖智能电动汽车整车设计 研发制造 辅助驾驶 电机电控 电池系统开发及车联网解决方案 [3] - 整车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制造 包括三电和智能化系统 自研自造比例达65% [3] - 技术成果包括业界首个八合一电驱 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首个"四域合一"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3] 零跑汽车产品与战略 - 在售产品包含B10 C16 C10 C11 C01 T03 提供纯电+增程双动力选择 [3] - 坚持"科技普惠"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配置 优品质 好而不贵的产品 [1] - 2023年Stellantis集团入股 2024年5月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3]
零跑:靠实力硬卷,新能源乱世有“真香”!
海豚投研· 2025-05-19 23:49
一季度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达到历史新高的15%,环比提升,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预期环比下滑1.3个百分点至12%,BBG预期下滑至10.6%)[1][14] - 战略合作收入贡献显著:一季度确认技术服务费3亿元,贡献毛利约2亿元,拉动整体收入和毛利超预期[2][15] - 剔除战略合作影响后,实际毛利率为13.3%,与上季度基本持平,单车均价11.1万元,在销量环比下滑28%背景下仍超预期[3][18][21] - 单车成本环比下降400元至9.62万元,降本能力持续体现[20] 二季度及全年指引 - 二季度销量指引13-14万辆(4月已交付4.1万辆,5/6月需月均4.4万-5万辆),主要由新车B10和改款C10放量驱动[4][22] - 二季度毛利率或因车型换代略有下滑,但预计可实现盈亏平衡[6][23] - 2025年全年销量指引维持50-60万辆(较2024年近30万辆翻倍),毛利率指引10%[26][30] 业务亮点与战略 - 产品定位精准:主打10-20万元价格带纯电车型(占比70%),通过"更低价格、更大空间、更高配置"策略打造爆款[26][28] - 技术授权模式开启:与一汽合作的技术服务费毛利率达60%-70%,若可持续将提升估值空间(参考小鹏案例)[5][21] - 出海加速:1-4月出口1.4万辆(4月占比15%),全年目标上调至5-8万辆,欧洲渠道已覆盖500家(一季度净增100家)[9][30] - 研发投入聚焦智能化:2025年智驾预算8亿元,计划下半年推出城市NOA功能[32] 财务数据概览 - 一季度总收入100.2亿元,超预期6%(市场预期94.3亿元),同比增速187%[4][37] - 经营利润-1.5亿元,较市场预期-6.2亿元改善5.1个百分点;净利润-1.3亿元,较预期-4.8亿元改善3.8个百分点[4] - 研发费用8亿元(预期7.2亿元),销售费用6亿元(预期5.3亿元),主要用于渠道扩张(国内门店达756家)[34][37] 车型与产品规划 - 新车B10(紧凑型SUV)起售价9.98万元,智驾版11.98万元,为同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10-15万元车型[25][28] - 2025款C10配备800V快充(同级唯一15万元内产品),纯电续航升级至600km[28][29] - B平台三款新车(B10/B01/B05)定位7-15万元,均采用LEAP 3.5架构(成本较3.0降30%-40%)[25][32]
4月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分析:头部品牌分化加剧 多数迎同比增长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8 15:16
新能源车企4月销量表现 - 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8.01万辆 其中乘用车销量372615辆 同比增长19.4% 王朝网和海洋网合计贡献超34万辆 同比增长16.5% 方程豹汽车销售10039辆 同比增长375.8% 腾势汽车销售15388辆 同比增长38.4% 仰望汽车售出135辆 已完成2025年全球目标销量550万台的1/4 [2] - 吉利汽车4月总销量234112辆 同比增长53% 新能源车销量125563辆 同比增长144% 占总销量54% 创历史新高 银河品牌单月销量接近10万辆 [4] - 奇瑞集团4月总销量200760辆 同比增长10.3% 新能源汽车销量61223辆 同比增长85.5% [6] - 长城汽车4月批发销量100061辆 同比增长5.55% 新能源汽车销量28813辆 同比增长28.42% 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已规模化应用于主力车型 [8] 造车新势力竞争态势 - 零跑汽车4月交付量41039辆 同比增长172% B10车型售价9.98万元-12.98万元 上市1小时大定突破万辆 C16 C11 C01车型开启一口价促销模式 [9] - 小鹏汽车4月交付量35045辆 同比增长273% MONA M03和P7+车型畅销 G6 G9 X9新款车型配置升级售价下调 [11] - 理想汽车4月交付新车33939辆 同比增长31.6% 前4个月累计交付12.68万辆 完成全年70万辆目标的18% 推出3款新车升级智能化硬件与软件 [13] - 小米汽车4月交付量超2.8万辆 SU7凭借轿跑设计和生态互联保持稳定消费群体 YU7有望在6月或7月上市 [13] - 广汽埃安4月销量28301辆 同比正增长但环比下滑 UT鹦鹉龙上市后未显著提升销量 4月底推出新款车型配置大幅提升 [15] - 岚图汽车4月销量10019辆 同比增长150% 前4个月累计销量36053辆 同比增长77% 即将推出FREE+车型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和鸿蒙座舱 [17] - 蔚来汽车4月交付新车23900辆 同比增长53% 环比增长58.9% 依靠5年0息等优惠政策促进销售 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售价较预售价低近3万元 [17] 行业整体趋势 - 商务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四天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6万份 带动新车销售88亿元 展望5月国内汽车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4月扎堆上市的新能源车将为市场带来新增长动能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