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重点来了!中欧基金窦玉明,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8-18 09:44
核心观点 -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提出通过"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体系构建可复制的投研能力 强调团队化平台化运作对长期业绩稳定性的支撑作用 并认为人才体系的选拔培养激励淘汰全链条管理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2][3][6] 投研体系建设 - 专业化要求研究员专注单一行业、基金经理坚持一种投资风格 通过长期深耕形成超越市场的判断力并缩小直接竞争范围 [3] - 工业化通过统一投资理念与流程 细化定义和标准 提升跨岗位协同效率并减少信息损耗与理解偏差 [3][5] - 数智化通过数据及研究成果结构化保存 将投资思路固化为可复现模型 在基本面团队辅助判断 在量化团队直接驱动决策 [5] - "三化"协同实现从经验驱动到体系驱动转变 目标是在管理规模增长下保持产品质量稳定而非依赖概率游戏模式 [3][5] 人才管理体系 - 选拔需评估知识技能、思维方式、风险意识与长期学习能力 而非依赖单一表现预判潜力 [6] - 培养需20年周期:前10年研究岗位夯实基础 后10年投资实战检验方法论 依赖有经验培养者与理念流程一致性 [6] - 激励机制以长期业绩滚动达到行业前二分之一为目标 每月结合多维度数据量化打分 引导基金经理明确风格定位 [7] - 淘汰机制设定3-5年考核周期 保障投资回报与团队健康运转 [7] - 案例:校招研究员冯炉丹培养为基金经理 其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基金过去一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益率达93.07% 但公司认为其仍需10年成熟期 [6] 团队化平台化运作优势 - 团队化整合不同领域研究力量 在统一理念流程下提升优质观点产出频率与落地效率 [8] - 中欧权益投研团队约80人(40-50名研究员+30名基金经理) 需覆盖至少500只标的以形成30-50只核心组合 依赖10-20名研究员跟踪支持 [8] - 以研究员平均三年产生一次高质量洞见测算 全公司年积累约20-30个高质量洞见 需团队协作实现快速流转共享 [8] - 平台化延长基金经理职业生命周期 使其专注擅长领域并借助团队管理更大规模资金 [9][10] 文化与方法论传承 - 开放互信文化促使研究员在基金经理压力时主动支持 在观点分歧时保持信任 以整体利益为导向 [9] - 统一方法论与代际传承的基金经理梯队确保投资经验与研究资源持续积累 [2][10] - "第三代基金经理"概念强调平台赋能下专注优势领域 而非依赖个人全能覆盖 [10]
中欧基金窦玉明: 基金行业无需造神 平台赋能“第三代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 2025-08-18 06:06
在中国公募基金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始终将重点放在体系建设与长期竞争力 上。 他提出"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概念,旨在构建可复制的投研能力:让研究员在细分领域持续深 耕,使优秀的投研观点能够高效传递,并通过数据与模型的沉淀,形成可复现的投研体系。配合从选 拔、培养、激励到淘汰的全链条人才管理,力争使中欧基金投研团队在不同市场周期中都能保持方法稳 定、反应迅速、判断有据。 窦玉明认为,长期业绩稳定兑现不仅靠基金经理个人能力,更需平台团队体系化支持。统一的方法论、 开放互信的文化、代际传承的基金经理梯队,确保投资经验与研究资源能够持续积累。在这样的架构 下,优质的投资洞见更有机会快速落地为交易决策,并在更大规模、更复杂的组合管理中实现可持续的 业绩表现。 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 窦玉明回想起中欧基金提出"三化"的背景,上一轮周期(2019—2021年),随着管理规模逐渐增长,如 何实现可持续的阿尔法,真正服务好大众投资者,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而"工业化"正是破解这一问题的路径,能够将投研从"手工作坊"带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解决组织内知 识的高效传递与落地执行问题。在窦玉明看来,优秀的 ...
中欧基金窦玉明: 基金行业无需造神平台赋能“第三代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 2025-08-18 01:44
核心观点 -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提出"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投研体系建设理念 旨在构建可复制的投研能力 通过体系化支持实现长期业绩稳定兑现 [1][2][3][4] - 公司强调人才体系是投研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建立选拔 培养 激励与淘汰的全链条管理机制 [5][6][7] - 团队化平台化生产方式被认为能提供更稳定支持体系 通过整合研究力量提升优质观点产出效率 [8][9][10] 投研体系建设 - 专业化要求研究员专注一个行业 基金经理坚持一种投资风格 通过长期深耕形成超越市场共识的判断力 [2] - 工业化通过统一投资理念与流程实现知识高效传递 减少信息损耗与理解偏差 提升决策质量与速度 [3] - 数智化利用技术手段将数据及研究成果结构化保存 将投资思路固化为可复现模型与工具 [3] - "三化"协同目标是从经验驱动转向体系驱动 在管理规模增长下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与可持续性 [4] 人才管理体系 - 选拔环节需评估候选人知识技能 思维方式 风险意识与长期学习能力等多维度素质 [5] - 培养周期通常需20年 前10年夯实研究功底 后10年优化投资方法论 需经历两个完整牛熊周期验证 [6] - 激励机制以长期业绩为导向 要求基金产品滚动达到行业前二分之一 每月通过量化打分引导基金经理 [6] - 淘汰机制设定3-5年考核周期 保障投资回报与团队健康运转 [7] 团队化平台化运作 - 权益投研团队约80人 含40至50名研究员与30名基金经理 研究员年均产生1次超预期高质量洞见 全公司年积累约20至30个 [8] - 平台化生产方式能整合不同领域研究力量 在统一理念下提升优质观点产出频率与落地效率 [8][9] - 文化建设强调开放互信 促使研究员在基金经理业绩承压时主动支持 形成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氛围 [9] - "第三代基金经理"概念强调依托平台赋能 专注擅长领域管理更大规模资金 延长职业生命周期 [9] 业绩表现案例 - 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冯炉丹管理中欧数字经济基金过去一年(截至2025年6月30日)收益率达93.07% [6]
帮主郑重:基金限购潮!三路真金急刹车,散户该慌还是抢?
搜狐财经· 2025-08-10 15:03
限购潮背景 - 短短两周内255只基金集体暂停申购,包括中欧数字经济、永赢睿信、汇添富QDII等明星产品 [1] - 限购潮本质是流动性保卫战,基金行业从"贪大求快"转向"求精求稳"的转型信号 [3] 限购核心原因 - 防收益摊薄:中欧数字经济年内暴涨60%,新资金涌入会稀释老持有人收益 [3] - 防策略崩盘:诺安多策略量化基金规模从7亿飙至25亿,超出小微盘策略容量上限 [3] - 防额度告急:汇添富港股QDII年内收益144%,但外汇额度有限可能引发跨境踩踏 [3] 优质限购基金特征 - 中欧数字经济限购100万,重仓光模块三剑客(中际旭创、新易盛),订单排至2026年 [4] - 永赢睿信限购100万,聚焦港股创新药,机构持仓超80%,License-out金额破10亿美元 [4][6] - 国金量化多因子限购1万,专注微盘股策略,规模超过30亿将导致策略失效 [4] 高风险限购基金特征 - 分红套利基如广发均衡成长,通过限购C类份额防范游资割韭菜 [5] - 规模不足2亿的发起式基金(如大成丰华),限购后清盘概率超70% [5][7] - QDII基金溢价风险:华宝海外科技场内溢价11.9%,场外申购等于高位接盘 [5] 投资者策略建议 - 重点关注订单锁定型(光模块订单增200%)、额度稀缺型(QDII额度耗尽)、小微策略型(规模<30亿有效)基金 [6] - 规避机构持仓<10%的限购基(游资出货信号)、C类/F类突遭限购的套利陷阱基 [7] - 监控关键指标:规模周增幅>20%需减仓防踩踏,QDII场内溢价>5%禁止场外申购 [8] 行业趋势观察 - 绩优基金宁可放弃管理费也要锁定规模,反映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3] - 限购潮暴露过去"规模至上"商业模式的弊端,推动行业刮骨疗毒式改革 [8]
在变化中寻找确定性:中欧基金冯炉丹的AI投资之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7:38
基金经理冯炉丹的投资理念与方法 - 采用"3D"投资框架(Direction方向、Deep深度、Duration久期)系统筛选科技成长领域的长期价值标的 [3] - 核心投资逻辑聚焦两类机会:产业趋势机会(如AI)和中长期价值低估机会 [3] - 将AI视为未来十年最具穿透力的产业趋势,强调技术重构市场需求和产业逻辑的能力 [1][3] 业绩表现与产品配置 - 管理中欧数字经济基金近一年(2024.7.1-2025.6.30)收益率达93.07%,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35.40%,在同类54只TMT与信息技术行业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一 [2] - 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70.29%,同期基准15.84%;2024年单年收益率29.4%,基准20.39% [10] - 产品聚焦五大科技细分板块:AI基础设施、AI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 [5] AI产业投资逻辑 - AI基础设施(算力/数据/算法)被视为产业底座,商业化落地的先决条件 [5] - AI应用层涵盖内容生成至产业决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形成正向循环 [5] - 硬件三大方向: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具备物理空间延伸潜力、智能可穿戴设备推动无感交互革命、智能汽车已至量产拐点 [6] 动态配置策略 - 通过"景气度+价值"二维矩阵划分九种投资情境,优先配置低估且高景气标的("右上角"机会) [7] - 警惕高估但高景气资产("左上角"陷阱),同时挖掘景气一般但低估的创新初期标的 [7] AI产业发展阶段与机会 - 第一阶段为研发驱动小循环,依赖资本开支和模型迭代 [9] - 第二阶段需商业闭环突破,投资机会向AI新硬件和应用两端迁移 [9] - AI应用发展分三类:短期效率提升类(如B端工具)、中期娱乐体验升级类(如AI生成内容)、长期连接重构类(AI代理人网络) [9][10]
在变化中寻找确定性:中欧基金冯炉丹的AI投资之道
中国基金报· 2025-07-16 17:20
基金经理冯炉丹的投资框架与业绩 - 冯炉丹采用"3D"投资方法(Direction方向、Deep深度、Duration久期)系统性地识别长期产业机会,尤其聚焦AI技术重构市场需求和产业逻辑的潜力[1][4] - 中欧数字经济基金近一年(2024.7.1-2025.6.30)收益率达93.07%,大幅跑赢同期业绩基准35.40%,在TMT与信息技术行业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一(1/54)[2] - 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组合横跨有色、金融、传媒、计算机等行业,但自2018年起重点转向科技成长板块[1][2] AI产业投资逻辑与细分领域布局 - AI基础设施被视为产业底座,包括算力、数据、算法等基础能力,其完善将推动AI商业化进程[7] - AI应用涵盖内容生成到产业决策支持,形成与基础设施的正向循环,软硬件结合催生三大方向: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可穿戴设备(如AI眼镜)、智能汽车[7][8][9] - 人形机器人代表AI向物理空间延伸,未来可能超过人类人口规模;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实现"无感交互";智能汽车已处于量产拐点[9] 动态估值与景气度投资策略 - 采用九宫格模型划分投资机会:最偏好低估且高景气标的(右上角),同时挖掘景气一般但低估的周期底部企业或创新初期标的(右下角)[10] - 警惕高估且高景气资产(左上角)的估值回调风险,强调在不同市场情境下动态配置[10] - AI产业发展分为两阶段:当前研发驱动的小循环依赖资本开支持续性和技术迭代,未来将向商业闭环过渡,形成收入利润反哺投入的良性飞轮[12][13] AI应用商业化路径 - AI应用发展分三阶段:短期以效率提升类(如智能编程、客服自动化)为主,企业级B端场景变现明确[13] - 中期聚焦娱乐体验升级,如AI生成游戏和个性化影视内容,实现"千人千面"交互[13] - 长期看好AI代理人重构社交连接网络,可能催生万亿级平台型企业[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