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36氪出海·行业|从融资到上市:机器人企业加速奔向商业化与全球市场
36氪· 2025-07-24 18:01
融资动态 - 7月机器人行业融资活跃,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京东领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跟投 [2] - 众擎机器人连续完成Pre-A++轮和A1轮融资,总金额近10亿元,京东领投A1轮 [2] - 逐际动力获京东战略领投新一轮融资 [2] - 7月共有11家机器人初创企业宣布亿元级别融资,包括跨维智能、星海图、它石智航等 [2] - 上半年国内机器人领域融资事件286笔,同比增长138%,26家公司融资数亿元 [2] 二级市场动向 - 宇树科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4] -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股份,引发市场关注 [4] - 多家机器人企业计划或已完成港股上市,包括云迹科技、斯坦德机器人等 [5][6] - 已上市企业如埃斯顿自动化2024年总收入40.09亿元,境外收入占比34.2% [6] 商业化进展 - 行业进入量产和商业化新阶段,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7] - 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近期获得大额采购订单 [7] - 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部署加速,推动企业进入量产期 [7] - 多数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人形机器人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7] 海外拓展 -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多家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50% [6][7] - 目标市场集中在欧美、日本等高端制造地区 [7] - 石头机器人2024年海外收入63.9亿元,占总收入53.6% [6] - 极智嘉科技海外收入占比超70% [6] - 企业通过收购、直销等方式拓展全球业务 [7]
王兴兴抢跑 “具身智能” 红利,宇树产业链能否啖头汤?
36氪· 2025-07-23 08:16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5年7月7日启动A股上市辅导,最快10月完成,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 [1] - 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市场主体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 [5] - 公司2024年营收达10亿元,符合科创板"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的要求 [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注册资本3640万元,注册地位于杭州滨江区 [2] - 控股股东王兴兴直接持股23.82%,通过上海宇翼间接控制10.94%,合计控制34.76%股权 [2] - 行业分类为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C39)和通用设备制造业(C34) [2] 股东结构 - 创始人王兴兴直接持股26.97%,间接持股6.48%,合计持股近34% [6] - 美团旗下汉海信息为第二大股东,持股8% [6] - 红杉中国旗下宁波红杉科盛为第三大股东,持股6.92% [6] - 其他股东包括顺为资本、金石投资、北京政府引导基金等机构 [6]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四足机器狗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两大类产品,共8个型号 [10] - 2023年机器狗销量2.37万台,全球市场份额达69.75% [10] - 机器狗Go2售价9997元,仅为波士顿动力Spot价格的1/50 [11] - 人形机器人G1消费版起售价9.9万元,主要用于展示和表演场景 [19] 技术研发 - 公司拥有163项专利,包括67项实用新型、61项外观设计、26项发明公布和6项发明授权 [19] - 核心专利集中在机器人局部动力结构和激光雷达控制算法领域 [19] - 在AI大模型、多模态算法等核心领域专利布局较弱 [19] 营销与品牌 - 公司产品多次亮相重要场合,包括2025年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等 [12][16] - 通过高频次营销推广打造"网红"品牌形象 [11] - 创始人王兴兴频繁出席各类论坛会议,提升公司曝光度 [18] 行业竞争 - 优必选已与一汽大众、吉利等企业合作,推动工业人形机器人落地 [21] - 优必选2024年营收13.05亿元,净亏损11.6亿元,股价表现平平 [21] - 特斯拉、小鹏等企业也在布局工业人形机器人市场 [20] 未来发展 - 公司计划融合先进AI技术,实现机器人自主学习和环境适应 [23] - 行业仍处初级阶段,需等待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成熟 [23] - 表演型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能收窄,需拓展工业应用场景 [19][21]
优必选频繁融资揭示:机器人很火但“吃不饱”
搜狐财经· 2025-07-22 14:33
优必选中标及股价表现 - 公司中标觅亿汽车科技逾9000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股价7月21日大涨5 25%至90 25港元 创近两月新高 [2] - 市场预期中标将推动股价突破关键压力位 但次日公司宣布折价配股计划导致股价低开3 60% 收盘跌5 98%至84 85港元 市值374 85亿港元 [2] 优必选配股计划细节 - 配售价82 00港元较前收盘价折让9 14% 配售3015 5万股新H股 占现有股本6 83% 募资24 73亿港元(净额24 10亿)用于运营及偿债 [3][4] - 配股后H股公众持股比例从59 29%摊薄至55 51% [3] - 过去12个月已完成四次配股 累计募资约15 58亿港元 最近一次为今年2月以90港元配售1016万股 净筹8 76亿港元 [4] 优必选财务状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19 08亿元 其中采购支出8 04亿元 人力成本7 18亿元 其他运营支出3 55亿元 收入端销售现金流入仅8 54亿元 [5] - 当前可用配股资金近28亿港元 包括本次24 1亿及上次剩余3 82亿 [4] 机器人行业融资动态 - 同行越疆通过配股募资10亿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 微创机器人 速腾聚创 第四范式等年内均进行配股 [6] - 斯坦德机器人 卧安机器人 云迹科技等多家企业已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石头科技计划A+H同步上市 [6] - 众擎机器人 逐际动力 千寻智能等初创公司获宁德时代 京东 中网投等产业资本及风投注资 [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已实现订单变现但普遍面临高研发及运营成本 多数企业仍依赖外部融资维持现金流 [8] - 技术迭代加速与商业化初期阶段为风投提供布局窗口 但长期需通过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构建自身造血能力 [8]
医疗器械领域2025上半年10大融资,这些公司凭什么狂揽近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7-17 14:21
医疗行业融资概况 - 2025上半年资本市场对医疗行业高度关注,出现单笔融资超10亿人民币的企业和上市首日股价暴涨379%的现象 [1] - 行业呈现两类主要投资方向:突破"卡脖子"技术(如人工心脏、手术机器人)和解决"看病贵"痛点(低成本设备、AI辅助) [22][23] 高融资额医疗器械企业清单 - 瑞桥鼎科:超10亿人民币A轮融资,专注外周血管、神经科学、肿瘤诊疗一体化,加速产品商业化 [1] - 联影智能:10亿人民币A轮融资,医疗AI领域拥有100多款产品,深化AI产品矩阵 [1] - 核心医疗:超1亿美元D轮融资,人工心脏及心衰治疗设备领域推进国际化战略 [1] - 帕母医疗:1亿美元C轮融资,专注肺高压与心衰创新疗法,加快临床试验 [1] - 心航路医学:6亿人民币B轮融资,开发全球首创"五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1] 重点企业分析 瑞桥鼎科 - 采用"科研+量产"模式,拥有前沿医疗科技研究院和六大共享底层技术中心 [2] - EBS管理系统实现产品快速迭代,融资用于加速技术商业化 [2] 联影智能 - 已获100多张AI产品NMPA/FDA/CE认证,推出100多款医疗AI产品 [4] - 数十款产品获得NMPA三类证及二类证、FDA和CE认证 [4] 傅利叶 - 从医疗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拓展至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领域 [6] - 8亿E轮融资用于实现康复场景与护理场景的机器人应用 [6] 核心医疗 - 人工心脏领域全球领先,覆盖全场景解决方案 [8] - 创下国内器械领域融资纪录,获中东阿美风险投资注资 [8] 帕母医疗 - 专注肺高压与心衰创新疗法,临床效果获得礼来亚洲等老股东认可 [10] 心航路医学 - 开发"五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提升心脏手术精准度 [12] - 获美团龙珠跨界投资,看好快速诊疗潜力 [12] 康诺思腾 - 手术机器人全栈自研,在大湾区建设万平方米生产线 [14] - 欧洲资本重金押注,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 [14] 图湃医疗 -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近8亿元 [16] - 专注眼科医疗器械,降低设备成本惠及基层医院 [16] 汕头超声 - 从工业检测跨界医用超声,上市募资4.3亿 [18] - 便携式DR设备方便乡镇医疗使用 [18] 微创医疗 - 通过出售子公司股份募集4.58亿港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业务 [20] - 在集采环境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 [20]
智元机器人出手!科创板或迎来首家具身智能企业!原华为副总裁邓泰华有望成为上纬新材实控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00:01
股权变动 - 智元恒岳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纬投控全资子公司SWANCOR萨摩亚所持公司1.0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99% [1] - 致远新创合伙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SWANCOR萨摩亚所持公司240.0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6% [1] - 致远新创合伙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金风投控所持公司1776.73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4.40% [1] - 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方式增持公司1.4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7% [1] - 权益变动后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合计将拥有上市公司29.99%的股份及表决权 [1] - 公司控股股东将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1] 公司背景 - 上纬新材成立于1992年,在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建有工厂,产品属于新材料领域,主要应用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 [2] - 智元机器人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总部位于上海,以AI+机器人融合创新为发展方向 [2] - 智元机器人创立后获得高瓴、红杉中国、鼎晖投资、百度、上汽创投、比亚迪等多家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的投资 [4] 交易影响 - 智元机器人拟至少收购上纬新材63.62%股份,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 [3] - 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稚晖君等 [3] - 该交易有望成为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 [3] - 这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3] 管理层信息 - 邓泰华为智元机器人创始人,曾任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两年前邀请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共同创业 [2] - 彭志辉(稚晖君)生于1993年,2020年通过"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入华为,2022年年底离职后于2023年2月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 [4]
Figure CEO:人形机器人是AGI的关键物理形态,已进入工程化验证期,将在四年内部署10万台
华尔街见闻· 2025-07-07 18:14
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机器人领域指数级发展主要得益于硬件可靠性提升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卓越表现,电动系统进步取代液压系统局限使人形机器人更安全可靠[7][8][10] - 最新设计的机器人成本降低约90%,未来四年内将实现年产10万台规模,最终目标向全球输送数亿台机器人[1][27][43] - 原型机器人已在物流、制造、医疗等高标准化行业稳定执行无需人工干预的流程任务[1][22][23]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公司采用端到端设计理念,12个月内完成人形机器人大部分部件开发,直接瞄准类人机器人终极目标[12][15] - Figure 3机器人专为高产制造设计,内置单一神经网络可连续60分钟执行物流作业,处理包裹速度从4秒/件提升至3.5秒/件[9][23][27] - 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60小时数据训练即可掌握全新物流任务,展现类人动作和推理能力[23][43][44] 市场应用战略 - 聚焦两大场景:家庭服务(高难度非结构化环境)和劳动力市场(占GDP一半的低变异性场景)[21][24][33] - 劳动力市场优先突破物流领域,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包裹分拣、条形码处理、包装翻转等复杂操作[22][23][28] - 商业模式上,家用机器人月费约数百美元,而劳动力市场机器人盈利潜力可达全球GDP一半[21][33] 行业未来展望 - 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10年形成类似手机的通用平台,功能主要受软件限制[33][48] - 未来社会将出现人机数量相当场景,机器人可制造其他机器人并贡献GDP,使所有工作成为可选项[30][48][51] - 超级智能时代需通过人形机器人作为物理载体,避免数字代理强迫人类完成现实任务的风险[40][41][48] 生产制造规划 - 新建制造工厂已启动Figure 3生产,内部实施高速生产项目以实现规模化[26][27] - 未来四年核心目标为推出10万台机器人,突破制造瓶颈后计划扩展至百万级产能[43][46] - 技术路线图聚焦安全性提升和运动能力优化,使机器人胜任更多人类体力劳动[27][28][42]
千寻智能解浚源:展望迈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曙光时刻
新浪财经· 2025-06-30 16:22
专题:具赋新能 智驱未来——青年科学家成果转化暨具身智能高质量发展研修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上海智能工业中心近日成为智能科技焦点,"具赋新能 智驱未来"青年科学家成果转化暨具身智能高质 量发展研修会在此举行,这场盛会汇聚了百余位青年科学家与知名上市公司企业家。 千寻智能具身智能部负责人解浚源博士发表演讲《展望迈向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曙光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具身智能的真正突破不止于技术路径选择,更在于工程化落地的厚积薄发。千寻智能的 独树一帜,源于其同时拥有全球顶尖的硬件制造能力(创始人韩峰涛博士拥有十年以上机器人量产经 验)以及学术界先锋(首席科学家高阳为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的软件团队。这种"软硬件全栈"的能力使 其具备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核心优势。 解浚源表示,千寻智能的使命是十年之后,希望能够让全球10%的人拥有自己的机器人。 通过工业场景叠衣操作等具体案例展现技术成熟度,解浚源博士对VLA架构价值的剖析呈现核心洞 察。具身智能正站在从实验室迈向商用的分水岭阶段。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解浚源博士在分享千寻智 ...
夜经济蓬勃、首发经济火热、“AI+消费”升级……多“彩”业态秀出经济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6-29 14:12
夜间经济与绿色消费 - 绿色消费与夜经济结合推动新"夜"态发展 [2] - 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灯光秀和特色夜市吸引游客 [4] - 景区创新升级服务 搭建声光电一体化文艺演出舞台 [6] 夜经济与首发经济 - 多地打造夜经济打卡地 推动消费繁荣并形成新生活方式 [9] - 河北承德元宝街夜间化身为梦幻艺术空间 [9] -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吸引头部品牌开设旗舰店 客流6个月破千万人次 [12] - 2025年1-5月上海新增首店365家 全球及亚洲首店占比20% [12] - 南京推出"世界遗产经典影响展"等首展项目 补贴近千部艺术展演 [14] - 辽宁启动首发消费季活动 引入16家法国企业特色产品 [16] 科技驱动消费升级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成为博览会焦点 [17] - 智能仿生手实现弹钢琴、写字、调酒等复杂操作 [19] - 南京商业化落地全球首款智送一体咖啡机器人 [22] - 多旋翼无人机、通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果公布 [26]
对话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公司人形机器人在明后年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9 00:36
公司商业化进展 - 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 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研发 已完成两轮超亿元融资 [1] - 2025年确立为商业化落地元年 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入小批量部署阶段 2026-2027年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2026年千台量级 2027年万台量级)[1][3] - 当前产品大部分处于PoC验证阶段 已有通用人形机器人进入产线执行上下料、涂胶、零部件测试等工序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当前能力与真人存在差距 但公司坚持商业化以形成数据、模式、销售、交付体系的闭环 [3] - 预计3-5年内人形机器人能力将提升百倍 能力成长非激跃式 需积累场景经验与生态协同 [6] - 推出"千景共创"计划 联合全球1000家合作伙伴探索落地应用场景 [3] 行业前景与估值 - 具身智能被视为百年赛道 未来市场空间将超万亿美元 远超当前汽车和手机产业 [7] - 行业当前处于早期阶段 人形机器人尚未大规模应用 导致估值被严重低估 [7] - 产业资本和大厂资金正涌入赛道 公司优先选择理念契合的资本方共同长期发展 [8] 市场争议与战略 - 针对"公关秀"质疑 公司认为任何落地场景探索均有意义 可明确能力边界并完成从0到1的突破 [4] - 强调生态建设重要性 当前行业探索将为未来形成完善人形机器人生态圈奠定基础 [6]
宇树科技C轮融资落地或达7亿 估值超100亿推进IPO首选A股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48
融资与估值 - 公司完成C轮融资交割,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融资金额约7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120亿元人民币 [2][3] - C轮融资前估值为80亿元,有投资人预测下一轮估值可能飙升至200亿元 [8] - 公司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增至3.64亿元,增幅超125倍,体现资本注入规模 [5] 上市准备 - 公司名称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或为IPO铺路 [2][9] - 公司及投资人积极推进IPO事宜,首选A股上市,次选港股 [10] - 市场观点认为C轮融资可能是IPO前最后一轮融资 [7] 公司背景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创始人王兴兴曾任职大疆,后创立宇树科技并获得天使轮投资200万元 [12] - 公司产品包括四足机器狗和通用人形机器人两大系列,其中人形机器人H1为国内首款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13] - 最新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售价9.9万元起,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1/5,广泛应用于教育、展会等场景 [14][15] 市场表现与技术 - 公司产品全球出货量稳居行业前三,技术专利数量突破500项,核心部件成本较2019年下降80% [16] - 四足机器人B2-W应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场景,与道通科技合作开发的空地一体集群方案提升作业效率30%以上 [15] 行业影响与创始人观点 - 创始人王兴兴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教育、科学研究和评价模式,推动跨学科创新和学生全面发展 [17] - 公司人形机器人H1曾登上央视春晚,并在美国CES展会上获得关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