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Optimus)
搜索文档
1万亿美元的工资?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获批,但条件吓死个人了
搜狐财经· 2025-11-08 20:14
股东大会投票结果 -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超过75%的股东投赞成票 [1] - 投票结果公布后现场反应热烈,股东高呼马斯克名字 [1] - 在大会前夕,该薪酬计划遭遇极大阻力,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明确表示将投反对票 [1] 薪酬方案的重要性与潜在影响 - 该薪酬协议为特斯拉CEO铺设了从世界首富到首个“万亿美元富豪”的道路 [1] - 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持股将在未来10年里逐步提升至25%或更高 [1] - 马斯克本人曾暗示,如果薪酬方案未通过,他将考虑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职务 [2] - 摩根士丹利警告称,若薪酬方案被否,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的“不信任投票”,特斯拉或面临抛售压力,股价恐下跌超10% [3] - 有持有4000股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将“看不到未来”,并计划若马斯克离开将全部出售持仓 [3] 薪酬方案的核心结构与目标 - 薪酬方案核心是一份为期十年的“业绩对赌”,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授予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 [3] - 要获得奖励,马斯克必须达成12组目标,这些目标分为两类:市值门槛和运营里程碑 [3] - 市值目标从当前的1.5万亿美元起步,第一个阶段需达到2万亿美元,随后每解锁一个阶段市值依次递增5000亿美元,直至第十阶段的6.5万亿美元,最后两个阶段依次递增1万亿美元,最终目标市值为8.5万亿美元 [6] - 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业务: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 [7] - 方案还要求特斯拉的年度调整后EBITDA最终要达到4000亿美元,最后三个4000亿美元目标每个都需在连续的4个季度内完成 [9] 目标达成难度与增长预期 - 运营目标中,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被评为“简单”,而FSD订阅用户达1000万、交付100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Robotaxi商业运营100万辆均被评为“困难” [9] - 特斯拉市值需从1.48万亿美元上涨470%以上至8.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需保持19% [9] - 该计划被视为股东与马斯克的双赢约定,一旦目标达成,特斯拉市值将达全新高度,所有股东都能受益 [9]
南财快评|马斯克获“万亿薪酬”,是市场在为创新下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6:25
要完成这一目标,特斯拉必须完成商业模式的根本转型——从卖产品到卖服务、从一次性收入转变为获 取持续性收入。这意味着特斯拉必须成为"车轮上的苹果":汽车硬件只是入口,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构建 的出行服务生态。薪酬方案锚定的"四大目标"看似独立,实则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生态系统。在这一 系统中,每一辆特斯拉汽车都是潜在的数据采集终端和自动驾驶节点;FSD的技术积累可以复用到 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算法又能反哺自动驾驶。这种技术和数据的交叉复用,创 造了传统汽车企业无法企及的协同价值。除此之外,一旦用户习惯了特斯拉的操作系统、充电网络、服 务体系,转换成本将非常高。特斯拉正在构建类似苹果iOS的封闭生态,通过软件、数据、服务形成强 大的锁定效应。 (马斯克。资料图) 高廷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 当地时间11月6日,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抛出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不仅刷新了全球企业薪酬纪录, 更是一场关于创新型企业治理模式的激进实验。这份为期十年的对赌协议,要求特斯拉市值从1.1万亿 美元攀升至8.5万亿美元、年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同时在汽车、FSD(完全自动 ...
马斯克获“万亿薪酬”,是市场在为创新下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6:17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为期十年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要求公司市值从1.1万亿美元增长至8.5万亿美元,年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 [1] - 方案要求公司在汽车、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四大核心业务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1] - 该薪酬方案被视为商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是对产业范式转型的探索 [1][5] 商业模式转型 - 为实现4000亿美元年利润目标,特斯拉必须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从一次性收入转变为持续性收入,构建类似苹果的出行服务生态 [2] - 汽车硬件作为入口,真正的价值在于构建的软件、数据和服务的封闭生态,形成强大的用户锁定效应 [2] - 四大业务目标构成相互强化的生态系统,技术和数据可交叉复用,创造传统汽车企业无法企及的协同价值 [2] 核心竞争优势 - 特斯拉的护城河是全球最大的真实道路数据网络,累计收集超过100亿英里的自动驾驶数据,每天新增1000万英里,数据量几乎是所有竞争对手总和的数倍 [2] - 在深度学习框架下,数据量的对数级差异将转化为算法性能的指数级差距 [2] - 公司50%的市值是"马斯克溢价",市场在为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下注 [4] 发展挑战与路径 - 公司需同时实现生产规模扩张、核心技术创新和利润增长,这三者在传统产业逻辑下存在内在矛盾 [3] - 解决悖论的唯一路径是产业范式的革命性转变,需要在制造技术、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上实现三重创新 [3] - 中国成为破解"不可能三角"的重要因素,上海工厂是特斯拉全球最高效的生产基地,"在中国、为全球"的模式是实现规模目标的关键 [3] 企业家精神与市场定价 - 薪酬方案是资本市场对"超级企业家精神"的定价实验,创始人型企业家拥有独特的愿景驱动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4] - 超级企业家精神的价值在于拓展人类想象力的边界,社会愿意为挑战物理定律、经济规律和人类认知边界的企业家支付天价 [4] - 该方案探讨了创新型企业如何通过激励设计推动产业革命,以及资本市场如何为长期价值创造定价 [5] 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 特斯拉的薪酬方案为中国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以平衡创新与风险、保持创始人企业家精神的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5] - 考虑到制度环境和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可能需要探索更加平衡的模式,既给予创新者充分激励,又通过多元化股权结构防范风险 [5]
日进2亿美元?马斯克天价薪酬如何影响特斯拉?
环球网资讯· 2025-11-07 14:4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落幕。外界高度关注的会议焦点—— 有关马斯克的2025版薪酬绩效方案,尽管会前遭遇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的反对,但最终获股东高票通 过。根据该方案,如果马斯克能够实现一系列规定的运营目标,他将获得最高1万亿美元的奖励。 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年会程序投票。它既承接了特拉华法院撤销马斯克2018年巨额期权计划的风波,也关 乎特斯拉未来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和AI赛道上由谁掌舵、如何激励,甚至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格局等 问题。 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在股东大会获批,展现了股东们对马斯克带领特斯拉进入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 导的新时代的信心,也体现了在"创始人稀缺"与"制度约束"之间,资本最终选择了前者。 △《卫报》报道,如马斯克薪酬方案获特斯拉股东大会批准,他将可能成为首位万亿富翁 "史上最贵"薪酬被判撤销:法院为何推翻2018版马斯克绩效方案 若要理解本次马斯克薪酬方案获得通过的意义,就必须回到2018年。 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为马斯克设计了一套跨度十年的绩效期权:不发工资、不发现金,全靠分12档解 锁的期权,每一档需同时达到对应的市值与运营目标 ...
北美观察丨日进2亿美元?马斯克天价薪酬如何影响特斯拉?
央视新闻· 2025-11-07 14:18
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落幕。外界高度关注的会议焦点——有关马斯克的2025版薪酬绩 效方案,尽管会前遭遇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的反对,但最终获股东高票通过。根据该方案,如果马斯克能够实现一系列规定的运营 目标,他将获得最高1万亿美元的奖励。 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年会程序投票。它既承接了特拉华法院撤销马斯克2018年巨额期权计划的风波,也关乎特斯拉未来在自动驾驶、 机器人和AI赛道上由谁掌舵、如何激励,甚至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格局等问题。 舆论普遍认为,该方案在股东大会获批,展现了股东们对马斯克带领特斯拉进入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主导的新时代的信心,也体现 了在"创始人稀缺"与"制度约束"之间,资本最终选择了前者。 △《卫报》报道,如马斯克薪酬方案获特斯拉股东大会批准,他将可能成为首位万亿富翁 "史上最贵"薪酬被判撤销:法院为何推翻2018版马斯克绩效方案 若要理解本次马斯克薪酬方案获得通过的意义,就必须回到2018年。 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为马斯克设计了一套跨度十年的绩效期权:不发工资、不发现金,全靠分12档解锁的期权,每一档需同时达 到对应的市值与运营目标后才能兑现。当年股东大会 ...
现场爆发热烈欢呼,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获批,超7成特斯拉股东支持!美联储降息大消息,美股全线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7 09:28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若薪酬方案被否,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的"不信任投票",特斯拉或面临抛售压力,股价恐下跌超10%。 散户投资者的态度也有分化。对于马斯克的坚定支持者而言,这份薪酬方案不仅是对其过往功绩的认可,更是确保特斯拉未来的关键。 一位持有4000股特斯拉股票的个人投资者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能有今天的成就,马斯克功不可没!是他让特斯拉站上了今天的高度。"他 认为,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将"看不到未来"。该投资者甚至将投票结果与自己的持仓决策直接挂钩:"现在就在等股东大会结果,马斯克如果走了,我也 准备全部出售。" 这份薪酬方案的核心,是一份为期十年的"业绩对赌"。 根据协议,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授予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要拿到这笔巨款,马斯克必须达成 12组层层加码、环环相扣的目标。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特斯拉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超过75%的股东批准。截至发稿,特斯拉股价盘后 上涨1.69%。 投票结果公布后,现场爆发热烈的欢呼,特斯拉股东高声呼喊马斯克的名字。 据了解,这 ...
决定特斯拉命运的投票!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引股东论战,散户喊“他离职我清仓”,有机构斥其“为权力付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9:32
然而,在大会前夕,该方案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多家机构投资者明确表示将投反对 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散户投资者对这份方案的态度也有分 化。有人说:"马斯克走,我就清仓。"有人则愤怒地将马斯克近期的言论斥为对股东的"公开勒索"。 面对压力,特斯拉董事会则发动了全面的公关攻势力挺马斯克。马斯克本人曾暗示,如果薪酬方案未通 过,他将考虑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职务。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若薪酬方案被否,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的"不信任投票",特斯 拉或面临抛售压力,股价恐下跌超10%。 多家机构公开反对:"这是为权力付费" 最近发声的是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者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NBIM)。11月4日,该机构明确表态将投票反对。尽管承认马斯克的远见为公司创造了 巨大价值,但NBIM对奖励方案的规模、股权稀释风险及关键人物依赖问题表示担忧。这是该基金连续 第二年抵制马斯克的薪酬包。截至今年6月30日,NBIM持有特斯拉约1.12%的股权,价值约166亿美 元,是特斯拉十大机构股东 ...
特斯拉宣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明年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将年产100万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6:42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业务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计划于2026年开始量产 [1] - 公司CEO预计到2030年前,人形机器人的年产量将达到100万台 [1] 马斯克新薪酬方案概览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了一项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新薪酬方案,这是美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 [3] - 该方案核心是为期十年的业绩对赌协议,授予马斯克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 [4] - 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马斯克可获得约3531万股普通股 [4] 薪酬方案解锁条件:市值目标 - 市值目标从当前的约1.1万亿美元起步,首个阶段需达到2万亿美元,随后每阶段递增5000亿美元直至6.5万亿美元,最后两个阶段各递增1万亿美元,最终目标为8.5万亿美元 [10] - 实现最终市值目标相当于在十年内再造两个英伟达 [10] 薪酬方案解锁条件:运营目标 - 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业务: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化运营 [10] - 方案同时要求公司年度调整后EBITDA最终达到4000亿美元,最后三个EBITDA目标需在连续4个季度内完成 [10] 方案达成后的潜在影响 - 若所有目标达成,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投票权将跃升至24.8%,接近25%的关键控制线 [10] - 马斯克曾表示,25%的持股比例是既能确保战略方向,又不会多到无法被罢免的平衡点 [10]
从造车迈向“造人”,特斯拉下一个十年大计出炉
36氪· 2025-09-30 09:2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公布宏图第四篇,核心战略从汽车制造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富足",将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技术,人形机器人和Robotaxi作为物理实体执行任务,现有汽车和储能业务整合为AI应用场景[23][28] - 公司推出史无前例的CEO薪酬激励计划,为期10年,全部实现后收益可达1万亿美元,旨在激励领导层将公司市值推向新高度,计划设置12个市值目标(从2万亿美元起每阶增加5000万美元)、4个营运目标和6个盈利目标[12][14][16] - 公司明确不再将造车作为主要侧重点,平价紧凑型车Model 2/Q和纯电商用厢式车项目已取消,未来车型集合仅限于S3XY系列、Cybertruck和Cybercab[6][8][22] 汽车业务现状 - Cybertruck交付量截至6月末仅4.6万辆,售价从原4万美元几乎翻倍,产能受制于4680电池干法电极工艺良品率低等瓶颈[1][3] - 纯电卡车Semi Truck因电芯问题延宕,错过市场窗口,沦为形象工程[5] - 2025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达72万辆,累计交付量已超800万辆,但全球多个市场销量出现下滑,业务进入平台期[36] 人工智能与新技术布局 - 公司人工智能业务立足两个半基本点:Cybercab(Robotaxi)、人形通用机器人Optimus,以及现有汽车平台的FSD服务算半个[23] - AI算力资源快速增长,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等效约6.75万张英伟达H100算力卡,一年前仅约1万张,需求主要来自FSD、Cybercab和Optimus项目训练[32][33] - Dojo超算项目已流产,团队解散,负责人离职,公司转向整合资源发展后续芯片[30] 营运与盈利目标 - 薪酬激励计划中营运目标包括交付2000万辆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16][18] - 盈利目标设置6个EBITDA节点,从500亿美元开始,依次为800亿、1300亿、2100亿、3000亿和4000亿美元[16] - 2000万辆汽车交付目标折算每年不到120万辆,基于现有累计超800万辆的基础,被视为较低门槛,凸显业务重心转向AI[36] 中国市场与产能策略 - 公司未来不再大规模扩张全球整车产能,但汽车业务仍为核心现金流来源,中国市场重要性增强,上海临港超级工厂成为业务核心[37][39] - 中国团队主导Model Y L和廉价版Model Y等新车型设计与研发,Model Y L定位国内六座车市场,但未举办发布会[33][36][39] - 公司将更多产能和研发能力置于中国,以把握自身命运[40]
特斯拉的下一章:吞并xAI?
36氪· 2025-09-15 18:34
合并背景与信号 - 特斯拉与xAI合并预期升温 天桥资本创始人公开表示合并"感觉不可避免" [1] - 特斯拉股东正式提交投资xAI提案 将于11月6日年度股东大会投票 [4] - 马斯克新薪酬方案包含收购调整条款 摩根士丹利认为其为合并预留制度接口 [7] - 马斯克寻求通过合并提升特斯拉持股比例至25% 实现控制权与业务整合 [8] - 华尔街分析师预测合并后特斯拉市值可能达到8.5万亿美元 [10] 战略协同价值 - 特斯拉专注物理世界AI(自动驾驶FSD与人形机器人Optimus) xAI专注数字世界AI(大语言模型Grok) [12][13][14] - 合并可实现"身心合一"的通用人工智能体 硬件载体获得认知推理能力 [15][16] - 特斯拉拥有全球最大真实道路驾驶视频数据 结合Grok多模态能力可形成数据飞轮 [17] - 合并推动软硬件垂直整合 涵盖自研Dojo芯片、数据中心架构与上层算法优化 [19] - 双方已开展业务协同 Grok整合至特斯拉车辆与Optimus原型机 xAI算力中心由特斯拉Megapack电池保障供电 [19] 资本与时间节点 - xAI正寻求2000亿美元新融资 特斯拉股东无法直接分享其增值红利 [20] - 11月6日股东大会成为关键节点 投票结果可能影响合并进程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