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SD(完全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十年豪赌,马斯克或赢得万亿美元“工资条”
36氪· 2025-11-13 19:53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为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完成价值1万亿美元(约合7.13万亿人民币)的薪酬计划股票登记,涉及423,743,904股普通股,包含限制性股票 [1] - 该薪酬方案已获得特斯拉75%股东的投票批准,被称为史上最高额的高管薪酬方案 [1] - 若所有目标达成,马斯克将获得公司约12%的股份,加上其原有13%的股份,总持股比例将达到25% [5] 薪酬方案解锁条件 - 解锁条件分为市值目标和运营目标,需在未来十年内完成12组任务 [3] - 市值目标要求特斯拉市值从1.5万亿美元增长至8.5万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两个当前市值的英伟达 [3] - 运营目标包括四项: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实现1000万人连续三个月订阅FSD、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让100万辆Robotaxi无人出租车投入商业化运营 [3] - 公司调整后EBITDA需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增长至4000亿美元,增幅超过20倍 [5] - 每同时达成一个市值目标和一个运营目标,马斯克将解锁公司约1%的股票期权 [5] 公司战略与业务规划 - 公司明确提出“以AI与机器人实现可持续富足”的愿景,战略重点转向AI智能体、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三大领域 [7]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于2026年启动V3量产,远期目标是实现年产1000万台,单台成本降至2万美元 [7] - CyberCab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在2026年4月启动量产,车型取消方向盘与踏板,目标生产节拍为“10秒/台” [8] - FSD版本14.2/14.3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开放“脱手驾驶”功能,据称其安全数据已显著优于人类驾驶 [8] - 为支撑发展,公司指出芯片和电力是核心瓶颈,可能建设目标月产100万片晶圆的“巨型芯片工厂Terafab” [15] 业务现状与挑战 - 截至去年9月,特斯拉累计汽车交付量超过800万辆,但2024年交付量约为178.9万辆,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同比下滑 [6] - 要实现2000万辆总交付目标,未来十年年均销量需维持在120万辆以上 [6] - FSD付费转化率目前仅为12%,要实现1000万订阅目标,渗透率必须从12%提升至50% [7] - Robotaxi业务目前仅在得州奥斯汀进行小规模试点,尚未获得加州等关键市场的运营许可 [11] - 人形机器人Optimus目前仍处于研发早期,产量仅数百台,客户交付量为零 [11] 管理层意图 - 马斯克强调其目标并非经济收益,而是获得对公司足够的影响力,希望在特斯拉拥有25%的投票控制权 [15][16] - 管理层认为,若没有约25%的投票控制权,将不愿意把特斯拉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 [16] - 收购社交媒体平台X导致马斯克在2022年出售了约229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大幅减少了其持股比例 [16]
1万亿美元的工资?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获批,但条件吓死个人了
搜狐财经· 2025-11-08 20:14
股东大会投票结果 -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超过75%的股东投赞成票 [1] - 投票结果公布后现场反应热烈,股东高呼马斯克名字 [1] - 在大会前夕,该薪酬计划遭遇极大阻力,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明确表示将投反对票 [1] 薪酬方案的重要性与潜在影响 - 该薪酬协议为特斯拉CEO铺设了从世界首富到首个“万亿美元富豪”的道路 [1] - 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持股将在未来10年里逐步提升至25%或更高 [1] - 马斯克本人曾暗示,如果薪酬方案未通过,他将考虑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职务 [2] - 摩根士丹利警告称,若薪酬方案被否,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的“不信任投票”,特斯拉或面临抛售压力,股价恐下跌超10% [3] - 有持有4000股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没有马斯克的特斯拉将“看不到未来”,并计划若马斯克离开将全部出售持仓 [3] 薪酬方案的核心结构与目标 - 薪酬方案核心是一份为期十年的“业绩对赌”,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授予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 [3] - 要获得奖励,马斯克必须达成12组目标,这些目标分为两类:市值门槛和运营里程碑 [3] - 市值目标从当前的1.5万亿美元起步,第一个阶段需达到2万亿美元,随后每解锁一个阶段市值依次递增5000亿美元,直至第十阶段的6.5万亿美元,最后两个阶段依次递增1万亿美元,最终目标市值为8.5万亿美元 [6] - 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业务: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运营 [7] - 方案还要求特斯拉的年度调整后EBITDA最终要达到4000亿美元,最后三个4000亿美元目标每个都需在连续的4个季度内完成 [9] 目标达成难度与增长预期 - 运营目标中,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被评为“简单”,而FSD订阅用户达1000万、交付100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Robotaxi商业运营100万辆均被评为“困难” [9] - 特斯拉市值需从1.48万亿美元上涨470%以上至8.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需保持19% [9] - 该计划被视为股东与马斯克的双赢约定,一旦目标达成,特斯拉市值将达全新高度,所有股东都能受益 [9]
25 年特斯拉股东大会全文(3w 字):8780亿美元的薪酬计划通过,马斯克紧握控制权,目标市值8.5万亿美元
美股IPO· 2025-11-07 12:32
业务回顾与业绩表现 - Model Y在2024年再次成为全球所有车型中最畅销的汽车 [7] - 能源业务在2024年部署了31吉瓦时的电力 是2023年成就的两倍多 [7] - 通过使用特斯拉产品 消费者避免了近3200万公吨温室气体排放 比上一年增加70% [8] - 全球车队在使用Autopilot的情况下 每行驶680万英里才发生一次事故 安全性比美国普通驾驶员高出10倍 是2018年Autopilot安全性能的近两倍 [9] - 公司专注于从原材料提取到产品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估 [9] 未来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更新其使命为"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38] - Optimus机器人被认为是史上最大的产品 未来规模可能达数百亿台 预计将消除贫困并提供卓越医疗 [35] - CyberCab无踏板/方向盘设计计划于明年4月开始生产 制造系统类似于高容量消费电子产品 目标生产周期低于10秒 [42] - 预计FSD 14.3版本将实现"可睡觉驾驶" [46] - 计划提高汽车产量 目标到明年年底年化生产率达260万到270万辆 2027年底达400万辆 2028年底达500万辆 [59] - 计划推出新版Roadster 并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产品揭幕 [61]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公司正在自研AI5和AI6芯片 AI5芯片功耗预计比英伟达Blackwell低约三分之一 成本远低于10% [46] - 为解决芯片短缺 考虑建设超大型"Terafab"芯片厂 规模可能达每月100万片晶圆 [48][63] - 4680电芯将用于CyberCab、Cybertruck和Optimus [52] - 在南德克萨斯州和科珀斯克里斯蒂建设中国以外最大的锂生产设施 初始产能为50吉瓦时 [52] - 干式阴极技术开发比预期困难 但公司将继续扩大电池电芯生产 [58] 股东大会投票结果 - 股东投票通过了高管薪酬计划和董事重选等多数管理层提案 [32] - 关于消除超级多数投票要求的提案未获股东批准 [32] - 股东提案涉及授权投资XAI、将可持续性指标纳入高管薪酬、要求进行童工审计等 除XAI相关提案外 其他股东提案均未获通过 [32] 自动驾驶与出行服务 - FSD在欧洲尚未获得批准 公司正推动监管机构审批 在中国预计明年二三月获得完全批准 [41][42] - 考虑将FSD与车主账户绑定 而非车辆 以鼓励更频繁的升级 [56] - 预计自动驾驶将导致总车辆数量减少 但总行驶里程会增加 [67] - 目标是将RoboTaxi每英里成本降至目前美元低于20美分 [66] 能源与充电网络 - 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充电网络 并计划覆盖全球任何地方 [51] - MegaBlock电池设计简化了公用事业规模电池的部署 未来可能直接输出高达35千伏的电压 [50] - 电池储能可以使美国的能源产出翻倍 而不需要新增发电厂 [50]
特斯拉CEO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获批,身家或将超2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1-07 11:52
股东大会核心决议 - 针对特斯拉CEO马斯克最高可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超过75%的股东投票通过 [1] - 该天价薪酬计划有利于股东,因为马斯克必须确保特斯拉实现一系列目标才能获得报酬 [4] 薪酬方案具体细节 - 薪酬方案将最多授予马斯克额外4.237亿股特斯拉股权 [4] - 马斯克需要在未来7年半内继续担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通过达成里程碑目标分12期领取股票 [4] - 完成一期目标可获得相当于特斯拉当前股票约1%的股权,最高可获得公司12%的股份 [4] - 获得当期股票后需等待7年半或10年之后才能出售 [4] - 目前马斯克持有特斯拉约13%股份,若拿满所有奖励,持股比例将提升至约25% [5] - 按特斯拉市值8.5万亿美元计算,马斯克在特斯拉的股票价值将超过2万亿美元 [5] 薪酬方案里程碑目标 - 特斯拉市值从目前的约1.5万亿美元提升至8.5万亿美元 [4] - 核心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 [4] - 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 [4] - 实现1000万个FSD(完全自动驾驶)的活跃订阅用户 [4] - 交付100万台机器人 [4] - 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商业运营 [4] - 达成市值增长到2万亿美元、销售1150万辆新车等运营目标后,马斯克可获得第一批股票 [5] 技术进展与未来规划 - 马斯克相信在未来几个月内,FSD就能够使司机在开车的同时发短信 [6] - FSD在一些海外市场的审批预计会有进展 [6] - 特斯拉将于2026年4月开始量产Cybercab [6] - 特斯拉需要"廉价"和"节能"的芯片用于机器人,Optimus的生产成本约为每台2万美元 [6]
决定特斯拉命运的投票!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引股东论战,散户喊“他离职我清仓”,有机构斥其“为权力付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9:32
股东大会与薪酬方案投票 - 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将于美国中部时间11月6日举行,核心议题是马斯克潜在价值高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1] - 根据预测市场PolyMarket数据,截至11月6日该薪酬方案的通过概率高达96% [9] - 投票遵循"一股一票"原则,马斯克本人可动用其持有的约13%公司股份进行投票 [11] 机构投资者反对意见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明确表态将投票反对,该基金持有特斯拉约1.12%股权,价值约166亿美元,是公司十大机构股东之一 [2] - 美国最大公共养老基金Calpers也持反对意见,认为该薪酬方案规模远超同行,并持有价值约23.4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2] - 代理顾问公司ISS和Glass Lewis建议股东投反对票,ISS认为方案会削弱董事会灵活性并稀释股东价值,Glass Lewis则警告股权稀释和"关键人物依赖"风险 [4] 散户投资者态度分化 - 部分散户投资者强烈支持该方案,一位持有4000股的个人投资者表示,若马斯克离开将清仓所有特斯拉股票 [5] - 有散户投资者认为薪酬方案是挽留马斯克的关键手段,只要股价稳定,马斯克的薪酬数额与其关系不大 [6] - 另一部分散户投资者持反对意见,一位自IPO持股至今的股东指责马斯克损害了公司声誉,并支持更换CEO [6] 董事会与马斯克的回应 - 特斯拉董事会发起全面公关攻势力挺马斯克,包括投放数字广告以及在专属网站发布支持视频 [7] - 董事会主席Robyn Denholm在致股东信中强调,此次投票对留住马斯克至关重要,若其离开将导致公司市值大幅缩水 [7] - 马斯克本人亲自下场拉票,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抨击ISS和Glass Lewis为"企业恐怖分子",并在X平台上宣称投票结果"可能影响文明的未来" [9] 薪酬方案的具体内容 - 方案核心是向马斯克授予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 [16] - 授予条件包括达成12组市值目标和运营里程碑,市值需从当前的约1.5万亿美元起步,最终目标为8.5万亿美元 [16][21] - 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业务:累计交付2000万辆电动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化运营 [21][23] 市场分析与潜在影响 - 摩根士丹利警告,若薪酬方案被否决,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的"不信任投票",特斯拉或面临抛售压力,股价恐下跌超10% [1][13] - 分析师认为,方案被否将使"关键人物风险"和继任问题凸显,并可能影响特斯拉吸引和留住人工智能等领域顶尖人才的能力 [14] - 有观点指出,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高度依赖马斯克,其被形容为公司的"战时CEO" [15]
马斯克挑战1万亿美元天价薪酬,他到底在“挑战”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1:08
薪酬方案概述 - 特斯拉股东大会将于11月6日对一项为期10年的首席执行官薪酬方案进行表决 [2] - 方案设定12项分阶段运营目标,每完成一项可获得约占公司市值1%的股票,全部达标后将获得总计12%的股权,对应股票市值达1万亿美元 [2] - 特斯拉董事会已于9月5日批准该方案,但即便股东大会通过,首席执行官实现目标仍面临艰难挑战 [2] - 若公司市值未能在10年内达到2万亿美元,首席执行官将无法获得任何薪酬,公司当前市值约为1.09万亿美元 [2] 薪酬方案具体运营目标 - 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领域: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销售量达100万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车辆突破100万辆、完全自动驾驶订阅用户增至1000万 [2] - 财务目标要求公司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增幅超过20倍 [2] - 董事会将这些目标描述为"登陆火星式里程碑" [3] 薪酬方案的背景与动机 - 首席执行官目前持有特斯拉约12.8%的股份,若成功获得上述股票,持股份额将接近25%,这被视为保证对公司影响力和控制权的"安全底线" [4] - 2018年曾设定类似薪酬计划,首席执行官提前数年完成目标,但本应获得的500多亿美元薪酬遭美国特拉华州一名联邦法官否决 [4] - 此次方案被视为超越单纯财富与权力的衡量,是首席执行官对自我的挑战,董事会将其视为为一位"超级雄心勃勃"的独一无二开拓者设计的方案 [4] 首席执行官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范式 - 首席执行官以勇于挑战不可能、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冒险天性著称,其商业实践如商业航天和电动汽车均涉及高试错成本与失败风险的"空白地" [5] - 其商业版图通过SpaceX、SolarCity和特斯拉共同拼合成人类移居火星的完整版图 [6] - 创新方式体现了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是"颠覆式创新"的极端例证 [6] - 执行力源于"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善于回归事物本质进行思考,例如SpaceX通过可回收火箭颠覆航天发射市场,大幅降低成本 [6] - 企业家精神本质是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系统性能力,通过打破路径依赖、承担巨大风险,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构建宏大技术愿景 [7] 薪酬方案的意义与博弈 - 部分机构及个人股东反对该方案,原因在于其金额过高或认为未能充分惠及股东利益 [3] -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的投票被视为对创新价值评估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关乎如何在标准化治理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寻找动态平衡 [7] - 对于公司而言,即便首席执行官未实现目标,企业似乎无需承担损失;对于首席执行官而言,该方案是激励自身完成不可能任务的方式 [7]
重要股东反对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韩国KOSPI指数年内涨71%居全球首位 | 一周国际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12:01
英伟达市值与AI行业投资热潮 - 英伟达市值于10月29日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此成就的公司,其市值已超过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的GDP [2][4] - 英伟达市值从4万亿美元增至5万亿美元仅用113天,截至近期收盘市值为4.92万亿美元 [6] - 推动英伟达市值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全球AI行业持续加大的投资和资本支出 [2][4] 科技巨头资本支出激增 - “科技七巨头”(Mag7)在最新财报季中纷纷表示将继续大幅加码AI投入,资本支出计划惊人 [6] - 亚马逊本财年预计资本支出为1000亿美元,上一财年为830亿美元 [7] - 谷歌将2024年资本支出预期上调至910亿-930亿美元,高盛预计其2026年资本支出将达1220亿美元 [7] - 微软最新季度资本支出为349亿美元,环比增长超60%,创历史纪录,并预计2026年支出将超过2025年 [7] - Meta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700亿-720亿美元,并表示2026年将有更多AI支出 [7] - 投行Wedbush分析师预计,科技巨头未来几年将推动数万亿美元的支出 [8] 科技巨头财务状况与融资转向 - Mag7的“资本支出/经营性净现金流”指标在2024年以来大幅上升,最新财报季该比例扩大至约66.86%,表明企业依靠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可动用资金正在变少 [4][8] - Mag7手上的现金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从2023年开始大幅下滑 [12] - 为支撑AI数据中心建设,多家科技巨头转向外部融资,Meta聘请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准备进行一笔规模250亿美元的债券发售,并与私募巨头通过发行私募债券筹资270亿美元,收益率高达6.58% [12] - 甲骨文在9月份发行了180亿美元的债券,马斯克的xAI也使用高利率的类似安排为数据中心芯片提供资金 [12][13] - 英伟达曾承诺在四年内向CoreWeave支付13亿美元以租回其购买的英伟达芯片,并向其投资1亿美元,扮演了“供应商、客户、投资者”三重角色 [13][14] AI投资的财务可行性争议 - 对冲基金Praetorian Capital创始人哈里斯·库珀曼指出,AI投资从回报上看说不通,整个AI行业需要1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而目前行业月收入仅略超10亿美元,按此水平收回当前计划支出需要约83年 [2][4][18] - 若采用更符合实际的3至5年折旧周期计算,仅2025年约4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就需要产生3200亿至4800亿美元的年收入才能勉强持平,而目前支出与收入严重不匹配 [18] - 微软最新季度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1.3%跃升至16.8%,印证了资产折旧带来的财务压力 [18] - 以OpenAI为例,微软财报显示对其投资在一个季度内产生31亿美元亏损,按持股比例推算OpenAI当季亏损可能超过120亿美元,与其告知投资者的全年预期收入(130亿美元)相差无几 [20] - 历史上如铁路建设、运河泡沫等大规模建设潮表明,若经济逻辑走不通,扩大规模也无法使其变得合理 [20] 科技巨头股价表现与市值 - 自2023年12月29日至2025年10月31日,英伟达股价上涨308.91%,当前市值4.92万亿美元 [16] - 同期,谷歌股价上涨99.97%,当前市值3.4万亿美元;Meta股价上涨83.17%,当前市值1.63万亿美元;特斯拉股价上涨83.74%,当前市值1.43万亿美元 [16] - 亚马逊股价上涨60.73%,当前市值2.6万亿美元;苹果股价上涨40.43%,当前市值4.01万亿美元;微软股价上涨37.7%,当前市值3.85万亿美元 [16] 英伟达的全球业务拓展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访问韩国,与三星、现代汽车等公司达成合作,将为韩国市场供应总计26万张GPU,若按GB200单机架价格估算,订单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32] - 订单分配包括韩国政府部署超5万块GPU,三星、SK集团、现代汽车各建设包含超5万块GPU的AI工厂,以及NAVER Cloud额外扩展超6万个GPU [32][33] - 三星披露将与英伟达围绕HBM4进行共同研发,此举被市场解读为三星已提前锁定未来英伟达GPU的HBM4供应商关键席位 [34] OpenAI的发展规划与市场预期 - OpenAI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上市是最有可能的道路,目标是在2026年9月前打造出“AI研究实习生”,2028年3月前研发出“全自动AI研究员” [36] - OpenAI已承诺建设超过30吉瓦算力的数据中心,相当于约1.4万亿美元的投资,将在未来数年内逐步落实 [36] 行业领袖观点与市场数据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不认为处于AI泡沫中,强调AI是重新定义整个计算栈的力量,预计新一代芯片发货量将达2000万颗,未来六个季度业务规模达5000亿美元 [37] - 高盛集团CEO警告,若美国经济增长未能提速,不断攀升的债务水平将给经济带来风险 [37] - 亚马逊最新财报显示其云服务部门(AWS)销售额同比增长20%至330亿美元,创2022年以来最大增幅,净利润同比增长39%至212亿美元 [39] - 韩国KOSPI指数今年迄今上涨71%,居全球首位,摩根大通将其未来12个月基准目标上调至5000点,意味着至少20%上涨空间,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股价分别上涨超90%和近三倍,是主要推动力 [41]
Q3盈利逊于预期+增长叙事模糊 特斯拉(TSLA.US)绩后华尔街褒贬不一
智通财经· 2025-10-23 21:36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2%至281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约263亿美元 [1] - 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0%至0.50美元,不及分析师平均预期的0.54美元 [1] - 盈利表现逊于预期令投资者感到失望,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前跌近4% [1] 分析师观点分歧 - 看涨观点认为公司在人工智能战略上取得重要渐进式进展,完全自动驾驶车队本季度行驶里程超过13亿英里,累计里程达到60亿英里 [1] - 中性观点认为公司汽车业务已不再主导估值,但能创造出超过未来发展所需资金的自由现金流 [2] - 看跌观点指出核心汽车业务持续恶化,机器人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预计将比此前设想的更慢 [2] 增长叙事与估值担忧 - 公司当前似乎缺乏可靠的增长叙事和计划,利润疲软加之模糊的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叙事难以撑起当前高估值 [1] - 市场分析人士警告股票估值依然极端偏高,考虑到其极低的利润率,目前股价仍然昂贵 [2] - 公司正体面地退出传统汽车业务,同时保持稳健的自由现金流,但未来命运与在自动驾驶领域重新点燃火焰息息相关 [1] 管理层沟通与市场预期 - 财报电话会议期间,管理层提供给投资者的业绩指引寥寥 [1] - 管理层屡次强调未来式发展愿景,但市场似乎失去耐心 [1] - 公司正进入一个对短期和中期盈利增长轨迹充满疑问的时期 [1]
马斯克5000亿美元身家揭秘:特斯拉仅占55%,商业帝国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10-03 15:09
文章核心观点 - 埃隆・马斯克净资产于2025年10月2日突破5000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达到此门槛的超级富豪 [1] - 其财富主要由特斯拉、SpaceX和xAI控股三家公司的股权构成,体现了科技股权驱动的指数级增长模式 [14][17] - 财富增长的关键节点包括2025年4月回归特斯拉主业、9月增持股票以及10月身家突破5000亿 [3][22] 特斯拉财富构成 - 特斯拉是财富基石,马斯克持有12%股份,价值1910亿美元,占总身家的38.2% [3] - 2025年4月马斯克回归主业后,公司股价几乎翻倍,市值逼近历史高点 [3] - 2025年9月马斯克自掏10亿美元增持股票,进一步助推股价上涨 [3] - 2025年10月2日特斯拉股价单日上涨近4%,为马斯克单日新增93亿美元财富 [5] - 从9月1日至9月19日,特斯拉股价从333.87美元涨至416.85美元,涨幅超过24%,市值稳定在1.34万亿美元左右 [5] - 公司正加速向AI与机器人巨头转型,FSD自动驾驶技术和Optimus机器人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5] SpaceX财富构成 - SpaceX是第二引擎,2025年8月估值从350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 [6] - 马斯克通过信托持有42%股份,价值1680亿美元,占总身家的33.6% [6] - 星链业务用户增长迅猛,截至2024年9月用户数量突破400万,2024年5月底至9月新增100万客户 [8] - 星链用户中95%为个体消费者,主要来自高收入地区,2024年有望实现66亿美元收入并转为盈利 [8] - 星舰计划通过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大幅降低发射成本,为估值注入巨大想象力 [8] xAI控股及其他资产 - xAI控股公司贡献600亿美元财富,占比12%,该公司由xAI与X平台合并而成,估值1130亿美元 [11] - 马斯克持有合并后xAI控股公司53%的股份 [11] - 2025年7月单xAI公司估值已达750亿美元,反映市场对AI赛道的高预期 [11] - Neuralink脑机接口公司估值48亿美元,在财富版图中占比不足1%但具长期潜力 [13] 财富增长模式分析 - 财富90%以上由特斯拉、SpaceX、xAI三家科技公司股权绑定 [14] - 轻资产运营模式是核心特征,依赖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而非庞大固定资产投入 [14][15] - 布局精准押注电动汽车、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三大高成长赛道,均为万亿级市场 [17] - 股权集中带来杠杆效应,少数股权结合超高估值成就财富神话 [17]
特斯拉宣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明年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将年产100万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6:42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业务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计划于2026年开始量产 [1] - 公司CEO预计到2030年前,人形机器人的年产量将达到100万台 [1] 马斯克新薪酬方案概览 - 特斯拉董事会提出了一项潜在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新薪酬方案,这是美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管薪酬方案 [3] - 该方案核心是为期十年的业绩对赌协议,授予马斯克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约占公司调整后总股本的12%,将分12批次发放 [4] - 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马斯克可获得约3531万股普通股 [4] 薪酬方案解锁条件:市值目标 - 市值目标从当前的约1.1万亿美元起步,首个阶段需达到2万亿美元,随后每阶段递增5000亿美元直至6.5万亿美元,最后两个阶段各递增1万亿美元,最终目标为8.5万亿美元 [10] - 实现最终市值目标相当于在十年内再造两个英伟达 [10] 薪酬方案解锁条件:运营目标 - 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业务: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FSD活跃订阅用户达1000万、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投入商业化运营 [10] - 方案同时要求公司年度调整后EBITDA最终达到4000亿美元,最后三个EBITDA目标需在连续4个季度内完成 [10] 方案达成后的潜在影响 - 若所有目标达成,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投票权将跃升至24.8%,接近25%的关键控制线 [10] - 马斯克曾表示,25%的持股比例是既能确保战略方向,又不会多到无法被罢免的平衡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