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装

搜索文档
知名品牌将重返上海?曾两度申请破产,巅峰期全球门店超800家
搜狐财经· 2025-09-04 12:11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 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吗? 巅峰时期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曾经有FOREVER 21上海一号店 曾三进三出中国市场后 近期又有了 先是近日 有网友在上海地铁18号线 发现了沉寂许久的 品牌FOREVER 21的广告 惊叹"FOREVER 21是不是要回来了?" 四度重回中国市场的动向 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随后,有媒体报道 在杭州、武汉等城市 也发现了FOREVER 21的踪影 据悉,今年6月,FOREVER 21母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宣布与上海橙迪达成合作,全面升级中国市场业务。上海橙迪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年,唯品会是其第一大股东。同时,FOREVER 21官宣入驻小红书平台,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以全新姿态重回中国市场"。 ABG公告显示,作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被授权方,上海橙迪贸易有限公司将负责FOREVER 21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生产、销售与线上、线下渠道的市场营 销,品类涵盖男装、女装、鞋履、休闲装、内衣、包袋及配饰。 Forever 21四度进入中国 曾两度申请破产 FOREVER 21的中国征程,堪称快时尚品牌的"血泪史"。 FORE ...
知名品牌将重返上海?曾三进三出中国市场……网友:我的青春又回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04 05:42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 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吗? 巅峰时期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曾经有FOREVER 21上海一号店 在三进三出中国市场后 近期FOREVER 21又有了 四度重回中国市场的动向 引发不少网友关注 先是近日 有网友在上海地铁18号线 发现了沉寂许久的 品牌FOREVER 21的广告 惊叹"是不是要回来了?" 随后,有媒体报道 在杭州、武汉等城市 也发现了FOREVER 21的踪影 据悉,今年6月,FOREVER21母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宣布与上海橙迪达成合作,全面升级中国市场业务。上海橙迪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年,唯品会是其第一大股东。同时,FOREVER21官宣入驻小红书平台,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以全新姿态重回中国市场"。 ABG公告显示,作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被授权方,上海橙迪贸易有限公司将负责FOREVER21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生产、销售与线上、线下渠道的市场营 销,品类涵盖男装、女装、鞋履、休闲装、内衣、包袋及配饰。 Forever 21四度进入中国 曾两度申请破产 FOREVER 21在1984年创立,凭借以较快的上新速度和平易近人的价位受 ...
老服装厂蝶变:智能工厂如何实现“一人一版”全球交付
新华网· 2025-09-02 20:1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规模生产到定制交付的转型 年定制产能达200万件/套 为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范本 [1][2][7] 智能工厂建设 - 自2016年启动数字化改造 采用试点先行策略 建成三座"国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 - 智能悬挂系统实现单件流水生产 自动裁床运用3D投影技术节省10%-30%用料成本 [2][3] - 智能仓储系统容量达4.9万件服装 入库效率1000件/小时 分拣效率超1000套/小时 [3] 工业互联网平台 - 自主研发优思达平台整合36个系统模块 覆盖从量体到交付全流程 [4] - 通过多语言入口接收全球订单数据 自动生成专属版型并同步生产设备 [4] - 采用RFID芯片追踪每道工序 使返工率下降近30% [4][5] 全球业务布局 - 定制业务覆盖27个国家地区 合作店面超1000家 [6] - 实现最快7天全球交付 客户包含沃伦·巴菲特等国际精英 [7] - 提供全品类定制服务 包括西装、衬衫、休闲装等 [7] 技术研发实力 - 拥有智能悬挂系统等自主核心技术 获中国服装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3] - 旗下设5家高新技术企业及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5] - 转型案例被清华大学、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 [7] 发展战略 - 推行"五个大杨五位一体"战略 目标成为世界最强服装定制平台 [7] - 依托辽宁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环境 持续深化智能工厂建设 [8]
知名时尚品牌重返中国市场,曾两度申请破产、全球开店超800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08:34
外资快时尚品牌中国市场动态 - Forever 21第四次进入中国市场 时隔1年重返杭州、上海、武汉等城市[1] - H&M加速旗舰化布局 上海淮海路旗舰店计划9月重开[1] - ZARA推出黄油小熊快闪活动 通过联名热门IP吸引消费者[1] Forever 21重返中国策略 - 母公司ABG与上海橙迪达成合作 唯品会为上海橙迪第一大股东[3] - 上海橙迪负责中国市场产品生产、销售与全渠道营销 品类涵盖男装、女装、鞋履等[5] - 合作重点突破数字化瓶颈 结合品牌全球供应链优势与唯品会平台渠道优势[5] - 计划以亲民价格提供潮流服饰 线上店铺同步焕新并布局线下零售[5] - 开展系列营销活动 包括杭州草莓音乐节快闪、上海地铁专列广告、蓝精灵联名等[5] 中国市场挑战与竞争环境 - 中国电商市场供应链上新速度和采购快反速度突出 国际品牌难以抗衡[1] - 本土品牌快速崛起 UR全国门店数突破450家 2025年618电商大促领跑女装品类[13] - 国际品牌面临本土化挑战 需融合中国审美和文化元素 调整服装版型[6] - 快时尚行业面临圈层分化与国潮兴起趋势 国际品牌在国潮领域处于劣势[13] - ZARA、H&M持续深化本土化运营 优化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13] Forever 21历史表现 - 2008年首次入华选址失误 江苏常熟门店偏离核心客群 一年后停止运营[7] - 2011年二次入华调整策略 在北京王府井开设2500平方米首店 并拓展至上海、杭州等一二线城市[7][8] - 2015年迎来黄金发展期 年销售额超40亿美元 全球门店超800家[8] - 2016年起全球收缩 退出比利时、荷兰、英国等市场 2019年退出中国并于同年申请破产保护[8] - 2021年第三次入华重点布局电商 入驻拼多多、唯品会 线下走下沉路线但未形成规模效应[9] - 2024年3月再次申请破产保护 六年内第二次申请[10]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 始终是快时尚品牌战略要地[1] - 国际品牌面临转型阵痛 H&M、ZARA有关店消息 Monki、Bershka等多个品牌退出中国[12] - Gap卖身宝尊 优衣库疫情后逆势增长 行业迎来新转折点[12] - 中国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 竞争维度更复杂、玩家生态更多元[13]
Forever 21重返中国市场 但快时尚江湖已变
搜狐财经· 2025-08-30 10:37
核心观点 - 外资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第四次进入中国市场 通过合作唯品会试图突破数字化瓶颈并布局全渠道 但面临本土化不足和激烈竞争等挑战 [1][3][4][5] - 中国快时尚市场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 本土品牌崛起且消费者需求分层 国际品牌需深化本土化运营和供应链优化以应对竞争 [10][11] - 行业处于转型期 传统快时尚模式面临挑战 品牌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和渠道创新适应新市场环境 [1][10][11] 品牌动态与战略 - Forever 21于2024年6月通过母公司ABG与上海橙迪(唯品会为大股东)合作 负责中国市场产品生产、销售及全渠道营销 涵盖男女装、鞋履、配饰等品类 [3] - 品牌同步入驻小红书 并计划通过唯品会补齐数字化能力短板 未来将继续布局线下零售渠道 [3][4] - 回归后开展系列营销活动 包括杭州草莓音乐节快闪、上海地铁广告及蓝精灵IP联名 试图重塑年轻时尚品牌形象 [4] 历史表现与挑战 - 品牌此前三次进入中国市场均失败:2008年因选址偏离目标客群(首店设于常熟)一年后退出;2011年重驻一二线城市但未能适应线上化转型;2021年尝试下沉市场(首店落地江苏泰州)和电商平台(拼多多、唯品会)但销量平平且门店关闭 [7][8][9] - 全球层面 2016年起陆续退出欧洲及澳大利亚市场 2019年申请破产保护并被ABG等以8100万美元收购 [8] - 核心问题包括进入市场过晚、品牌定位模糊、本土化不足及全渠道能力缺失 [9][10] 市场竞争环境 - 国际快时尚品牌普遍面临挑战:H&M、ZARA近期有关店动态 Monki、Bershka等品牌已退出中国 Gap被宝尊收购 [10] - 本土品牌如UR(全国门店超450家)、太平鸟快速崛起 在电商大促中领跑并填补市场空白 [11] - 中国供应链和电商模式具备显著优势 上新和快反速度超越国际品牌 [1]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中国市场消费分层加剧 潮牌细分赛道增多 唯一统一趋势为“国潮”兴起 但这是国际品牌的劣势 [11] - 专家指出品牌需融合中国审美和文化元素 调整服装版型 并找到差异化定位(如全球时尚趋势把握) [5][6] - 国际品牌需深化本土化运营(如ZARA、H&M的现有策略)并优化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 [11]
森马服饰(002563):2025H1业绩点评:弱市加大费用投放拖累利润表现,保持稳定派息额
长江证券· 2025-08-25 19: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营收同比增长3.3%至61.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1.2%至3.3亿元,主要受弱市中加大费用投放拖累利润表现 [5] - 公司夯实基础,全域化、控折扣、降库存均取得成效,预计短期内受益于生育补贴政策情绪催化,巴拉终端零售有望受到提振,叠加新零售改革逐步见效,逆势开店后续有望带来收入和业绩弹性增量 [2][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4、10.1、11.3亿元,对应PE为16、15、13倍 [2]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1.5亿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41.2%),扣非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45.2%) [5] - Q2营收30.7亿元(同比+9.0%),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46.3%),扣非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49.4%) [5] - 年中分红4.04亿元,每股派0.15元,分红比例达124% [5] - H1主业直营/加盟/线上收入分别同比+34.8%/-2.8%/-0.1%,休闲装/童装收入分别同比-5.0%/+6.0% [10] - H1整体毛利率同比+0.6个百分点,Q2期间费用率同比+5.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3.0个百分点 [10] - Q2归母净利率同比-3.7个百分点至3.6% [10] 业务运营 - 逆势开店策略显效,H1同比净开19家店铺,直营渠道增长亮眼 [10] - 全渠道一体化推进下直营折扣控制良好,驱动毛利率略改善,但线上折扣缩紧拖累休闲装收入 [10] - 童装表现优于休闲装且延续改善,主因巴拉巴拉品牌力较强且全渠道价差较小 [10] - 存货绝对值同比+10%至37亿元,但库存结构健康,2年以上库存占比相比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 [10] 未来展望 - 预计生育补贴政策情绪催化有望提振巴拉终端零售,增益业绩表现 [2][10] - 新零售改革逐步见效,逆势开店后续有望带来收入和业绩弹性增量 [2][10]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9.4、10.1、11.3亿元,对应PE为16、15、13倍 [2]
日本跨境电商入门指南!三大主流平台+爆款选品推荐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23
市场分析 - 日本电商市场规模2024年达1919亿美元 预计2029年突破26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稳定 [2] - 老龄化人口占比近30% 掌握超一半国家财富 注重品质与服务 [3] - 东京独居人数占比超50% 推动小型家电和轻生活家居需求增长 [4] - 职场女性追求效率 推动便捷食品和家居清洁品类发展 [5] - Z世代(1997-2012年出生)是数字原住民 活跃于社交媒体 偏好个性化产品和二次元周边 [5] 平台格局 - 乐天市场份额28.8% 拥有超1.2亿会员 佣金率8%-15% 月费5万日元 适合品牌精细化运营 [5][6] - 雅虎市场份额约18% 佣金率3%-6% 上架费10-500日元/件 适合中小卖家 [7][8] - 亚马逊日本市场份额约25% 会员消费力强 适合品牌和供应链优势卖家 [9] - 新兴平台包括Temu、TikTok Shop和Mercari 建议卖家小规模测试后布局 [10] 选品策略 - 生活家居用品需具备环保、便利、多功能特性 如可折叠收纳箱和智能小家电 [11] - 时尚服饰偏好简约风格 女装连衣裙和职业套装需求旺盛 需提前备货秋冬保暖产品 [13] - 美妆护肤品类关注美白、保湿、抗皱功效 彩妆要求色彩多样和持妆力强 [15] - 可通过1688平台比对批发价和复购率数据 选择低价优质供应商 [11][13]
旭日企业回购8000.00股股票,共耗资约1.08万港元,本年累计回购351.60万股
金融界· 2025-07-08 19:17
公司股票回购情况 - 7月8日公司回购8000股股票,每股均价1.35港元,耗资1.08万港元,本年累计回购351.60万股,占总股本0.23% [1] - 截至7月8日港股收盘,公司股价上涨2.27%至1.35港元/股 [1] - 近期回购数据显示,7月4日至8日连续5个交易日每日回购8000股,均价从1.30港元小幅上升至1.35港元 [1] - 6月9日至7月8日期间,公司累计回购21次,单次回购金额介于1.03万至3.10万港元,6月17日单日回购量最高达2.4万股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港股上市服装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服装制造及销售,产品覆盖休闲装、正装等多品类 [2] - 公司在服装行业拥有丰富经验,通过设计创新、质量把控和营销策略在国内外市场保持竞争力 [2] - 长期注重品牌建设,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以维持行业地位 [2] 股票回购动机分析 - 回购行为可能反映管理层认为股价被低估,通过回购传递价值信心以稳定或提升股价 [1] - 回购可优化资本结构,减少流通股数量并潜在提升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 [1] - 连续回购表明公司可能将之作为长期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1]
“鸭绿江畔,丹东真好!”(边城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6:46
丹东轻工业发展 - 丹东被称为"轻工业之都",拥有轻工业门类68个,轻工产品1100多种,形成以轻纺、电子、机械为主的工业体系 [10] - 孔雀表业集团年产手表机芯超500万块,带动本地20多家配套企业发展,每年产业投入超2000万元,研发人员超300人 [9] -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6年研发投入1.6亿元,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60余项,智能燃气表全国使用量达800余万只 [11] 丹东草莓产业 - 丹东草莓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东港草莓"品牌价值达391.6亿元,2024年种植面积8.75万亩,产量28.8万吨 [14] - 君桦生态果业每年繁育草莓种苗300万株,冷冻苗等1500万株,使草莓亩均产量增加约25% [13] - 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2024年草莓出口额超1000万元,销往东南亚、非洲等地 [14] 丹东文旅产业 - 2024年丹东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55.61%,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13.66% [8] - 虎山长城"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3.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7] - 丹东加快文体旅融合发展,推出江海游、红色游、生态游等多元业态 [8] 丹东生态资源 - 丹东森林覆盖率达65.7%,已记录野生动物42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89种 [4] - 鸭绿江口湿地监测到鸟类324种,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10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