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搜索文档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中国债市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发展历程与成果 -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启动,成为连接境内外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上线首日达成142笔交易,金额70.48亿元,其中买入占比68.6%(49.04亿元)[1][2] - 截至2024年5月,"北向通"入市投资者达821家,日均成交额从2017年22亿元跃升至2024年5月的466亿元,单月成交达9792亿元[2] - 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达4.22万亿元,占市场总托管量3%,较2017年末增长248%[2][6] 双向互联互通机制拓展 - 2021年9月"南向通"上线,托管债券数量从2021年9月的35只(余额55.25亿元)增至2024年5月的865只(余额4420.2亿元)[4] - 2023年5月推出"互换通",累计达成利率互换交易3600笔,名义本金1.77万亿元,日均成交从首月30亿元增至2024年4月120亿元[5] - 2024年5月优化"互换通"机制,新增产品类型与配套功能,降低参与成本[5] 国际认可度与市场影响 - 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和富时罗素三大全球债券指数,引入数千亿美元跟踪资金[6] - 境外机构连续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累计增持超8500亿元,熊猫债发行规模较2017年末增长280%至8500亿元[6] - 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参与中国债市的渠道占比达40%,成为最重要投资渠道之一[3] 未来发展方向 - 将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完善"债券通""互换通"机制,探索人民币债券作为离岸合格担保品[7] - 计划丰富利率汇率衍生工具,推动境内外基础设施联通合作与跨境监管互认[7] - 目标提升债券市场国际吸引力,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参与[7]
易方达基金:发挥金砖国家金融合作优势,共赴全球南方新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7-19 13:21
金砖国家金融合作 - 易方达基金与巴西伊塔乌资管合作推出代码为"SILK11"的ETF产品 该产品投资于易方达管理的中国A50互联互通ETF 在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 名称取自"丝绸之路"象征东西方文明交流桥梁 [3] - 此次合作是深化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成果之一 将为中国和巴西投资者提供多元化、互补性的投资选择 促进两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提升资产管理行业跨境发展能力 [3] 易方达基金战略布局 - 公司认为深化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可促进资源优化 实现优势互补 发挥各方专业优势 推动市场融合 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 分享发展红利 [3] - 公司将持续研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大金砖"合作议题 与金砖国家金融机构深化互信拓展合作 推动金融合作向更高质量迈进 [3]
债券通运行八年成交量增长31倍,境外机构持债4.35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9 07:59
债券通发展历程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7月3日启动,已运行八年,期间推出"南向通"与"互换通",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1] 交易规模增长 - 2025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单月成交量达9156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482亿元,较开通首月日均15亿元增长超31倍 [3] - 截至2025年5月末,参与"北向通"的海外投资者达835家,较2018年5月的315家翻倍,全球前100大资管机构中80余家已通过债券通投资中国债市 [3] 市场开放与国际化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市吸引超70个国家与地区的1169家国际投资者,境外机构持有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2% [4] - 2025年1-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现券交易7.9万亿元,北向互换通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累计成交超12000笔,名义本金总额6.9万亿元 [4]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占比升至全球第三,反映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信心增强 [4]
互换通:月成交增660%,多项优化待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13
互换通发展现状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15日启动以来持续优化,月成交金额从2023年5月的500亿元升至2025年5月的3800亿元,增长660%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参与互换通的离岸投资者超80家,较启动时的22家显著增加 [1] - 2025年5月互换通日均结算金额达250亿元,远超预期 [1] - 截至2025年5月,互换通成交金额约占境内利率互换产品市场的8% [1] - 2025年3月互换通月度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均创新高 [1] 国际投资者参与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固定收益产品总值达4.4万亿元,较一年前增加10% [1] - 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1万亿-2万亿元 [1] - 部分境外投资者从NDIRS市场转移到互换通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和套利 [1] 规则优化与产品创新 - 2024年1月北向互换通合资格抵押品范围扩大 [1] - 2025年利率互换合约最长交易剩余期限由10年延长至30年 [1] - 计划在2025年晚些时候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合约 [1]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 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接近6%,超越欧元结算占比 [1] - 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5.8万亿元,是2021年的两倍多 [1]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互换通为离岸衍生产品市场带来突破,包括提供对冲工具、吸引投资者、完善收益率曲线、提升资本效率等 [1] - 北向互换通实现跨境交易,避免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解决授信不足问题 [1] - NDD利差缩窄等因素将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丰富利率互换市场参与者结构 [1]
见证历史!重磅来了,就在6月22日!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23:17
跨境支付通上线 - 跨境支付通将于2025年6月22日上线,内地和香港各有6家银行为首批参与银行 [1] - 跨境支付通通过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连接,为两地居民提供实时跨境支付服务 [1] - 跨境支付通支持两地快速支付系统参与机构为两地居民提供经常项下人民币、港币便利化汇款服务 [4] 参与银行 - 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的内地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 [6] - 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 [6] - 中银香港将担任跨境支付通唯一代理结算行,并以参加行身份支持首阶段全部业务场景的支付服务 [11] 业务功能 - 跨境支付通支持参与机构提供双向的留学缴费、医疗缴费、薪酬及津补贴发放等便民、惠民金融服务 [5] - 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支持持有中国境内居民身份证的境内居民个人从内地参与银行账户汇出至香港参与机构账户 [5] - 北向便利化汇款业务支持持有香港身份证的香港居民个人从香港参与机构账户汇入至内地参与银行账户 [5] 银行服务 - 中银香港个人及企业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或网上银行使用跨境支付通进行汇款及收款 [11] - 东亚银行客户将可通过"BEA Mobile东亚流动银行"使用跨境支付通服务,2025年1季度跨境支付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12% [11] - 恒生银行个人理财及商业银行客户可全天候享受更便利的即时跨境汇款服务,无需任何手续费 [12] 支付体验 - 汇丰香港表示跨境支付通将帮助香港客户进行实时的小额港币及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收款 [12] - 工银亚洲将豁免跨境支付通的个人手续费,并实现款项秒级到账 [13] - 客户只需输入受款人的银行户口号码、手机号码、电邮地址或快速支付系统识别码即可进行便捷支付 [12]
精彩回顾 | 彭博投资亚洲系列:聚焦中国(新加坡站)
彭博Bloomberg· 2025-06-19 18:29
亚洲经济与中国债券市场 - 亚洲经济对全球GDP贡献率接近40%,中国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之一 [1] - 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定价机制完善以及债券通等举措实施,中国债券市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机遇 [1] 中国经济表现与前景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1] - 中国经济韧性强大、创新强劲、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的动力包括创新能力、超大规模市场和新产业新业态 [1] - 制造业加快走向高端化、智能化,中国已跻身全球供应链关键参与者之列,数字经济、制药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将成为优势领域 [6] 中国债券市场的机遇与改革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向前,中国债市备受全球投资者关注 [7] - 互换通、债券通、回购通等举措优化市场准入渠道,便利投资者 [7] - 中国债市拓展衍生品工具、延长交易时间、推动信用评级与国际接轨、提升数据透明度 [7]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在强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流动性、便利投资者资产配置等方面成就不断 [7] - 彭博推出相关交易解决方案,升级互换通解决方案,支持债券通项下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交易 [7] - 彭博提供覆盖债券、股票、衍生品、大宗商品等各类资产的解决方案,以先进技术赋能客户 [8] 外资参与与中国市场 - 外资在中国债市积极布局,旨在把握长期结构性机遇所蕴藏的巨大价值 [8] - 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完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 [1] - 中国市场处处都是投资机遇,中新经贸交流持续深化 [1]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发布!有哪些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42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金融强国战略 [1][4] - 方案包含38条具体举措,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离岸金融战略互补等六大方向 [8] - 目标是通过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8] 市场互联互通 - 优化"债券通""互换通"机制,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与风险管理中心 [4] - 拓展沪港通合作范围,新增跨境清算、黄金产品互联互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举措 [6] - 推动香港FPS与上海IBPS支付系统互联,便利跨境电商非居民账户开立 [8] 业态创新发展 - 强化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协同,支持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5] - 推动AI、区块链技术在资管、保险、结算等场景应用 [7] - 鼓励金融政策支持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企业,如新药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7] 机制优化与标准对接 - 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定期交流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人才流动 [6] - 联合探索制定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8] - 推动两地金融标准对接,鼓励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需求的金融产品 [7][8] 支持企业国际化 - 通过沪港支付网络与资金管理体系助力内地企业拓展国际业务 [6] - 支持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香港企业在沪设立全国性财资中心 [8] - 鼓励跨境银团贷款业务,协同优化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 [8] 离岸金融协同 - 推动"上海自贸离岸债"与"点心债"共同发展 [8] - 支持两地银行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便利离岸经贸活动 [8] - 促进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度 [8]
陆家嘴论坛刚刚开幕,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6-18 09:47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 沪港两地共同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合作方向 [1] - 合作领域包括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绿色金融发展 科技金融合作 [1] - 方案为两地多层次多领域金融合作注入新内容 [1]
香港财库局: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 促进资金、产品、机构和人才的双向流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20:55
香港金融市场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联通 促进资金、产品、机构和人才双向流动 [1] - 香港计划推出内地政府债券期货 并研究扩大南向债券通投资者资格 纳入更多非银行金融机构 [1] -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全球第三 亚洲第一 并在投资管理、保险业与融资等多个领域名列全球第一 [1] 资本市场表现 - 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达40 9万亿港元 同比上升24% [2] - 前五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额超2400亿港元 同比上升超一倍 [2] - 前五个月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达777亿港元 同比上升超七倍 其中26家来自内地新上市公司 [2] - 前五月"沪港通"和"深港通"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760 8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33% 南向交易平均每日交易额1088 8亿港元 同比上升191% [2] 债券市场表现 - 2024年香港是亚洲区最大亚洲国际债券发行中心 连续17年排名区内第一 发行总额超1300亿美元 同比增50% [3] - 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首选平台 2024年发行总额达107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超36% [3] - 自2009年起财政部连续17年在港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 多个内地省市政府也选择在港发债 [3] - 香港将所有内地各级地方政府债务票据纳入利得税豁免范围 提升发债吸引力 [3] - 香港推动"互换通"发展 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 推出以LPR为基准的新产品 [3] 人民币流动性支持 - 香港与人民银行合作推出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 总额度1000亿元人民币 支持跨境人民币融资服务 [4]
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与金融合作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共探赴新上市与两地互联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23:34
深圳与新交所金融合作座谈会 - 会议聚焦深圳企业赴新加坡交易所境外上市及两地金融合作 旨在提升深圳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并拓展企业跨境融资渠道 [1] - 新交所凭借国际化程度高 联动能力强 投资者结构丰富等特点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可选地之一 [1] 新交所上市优势与改革 - 新交所上市框架涵盖红筹结构 VIE结构 直接上市 二次上市等主流模式 [2] - 新交所拥有多元化上市公司群体 覆盖科技 消费 高端制造等行业 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 [2] - 新交所持续完善二次上市机制 鼓励中资企业从中国香港 内地及美国市场转至新交所二次上市 [2] 深圳产业与金融基础 - 深圳新能源汽车 集成电路 工业机器人 智能手机等产业产量全国领先 拥有腾讯 华为 比亚迪等全球科技领军企业 [3] - 截至2025年4月 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合计583家 其中A股423家 境外160家 总市值全国第二 [3] - 深圳通过三大专项行动(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 "星耀鹏城"上市培育 产业并购重组提速)全链条培育上市企业 [3] 福田区金融业发展 - 福田区汇聚深圳全市近60%持牌金融机构 拥有600多家私募股权及创投企业 管理规模占全市50% [4] - 2024年福田区金融业增加值达2209亿元 增速与规模均居全市第一 [4] - 福田区推动香蜜湖加速器等上市培育平台建设 探索与新交所合作吸引新加坡基金投资国内项目 [4] 实务合作探讨 - 金融机构与企业代表就ETF互联互通 债券市场合作 新股估值 跨境资金募集等议题与新交所深入交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