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新华财经· 2025-11-25 22:23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5日电(康耕甫)日前,《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京发布。《报告》立足2025年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聚焦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核心主题,深度剖析宏观 经济转型与全球金融变革交汇下的行业机遇与挑战,为探寻复杂环境中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密码,提供 了兼具专业性与权威性的参考依据。 其中,规模子榜单聚焦总资产、总负债等核心指标,直观呈现银行的体量优势;盈利子榜单围绕营业收 入、ROA 等关键数据,展现银行的盈利质量与盈利能力;成长性子榜单则将营业收入增长率、核心一 级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纳入考量,力求从业务扩张、资本实力、运营效率和未来潜力等多个 维度,更为立体地展现银行的成长能力。 第三部分聚焦"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系统呈现了2025年银行业在"五篇大文章"中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 径。 《报告》全面覆盖了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五大领域,从六大行科技金 融组织架构升级,到中小银行科技贷款高增速;从AI重塑数字竞争力,到养老金融迈入"精耕时代";从 五家银行跻身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到普惠金融迈向差异化精准服务,揭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多元路 ...
《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 解码行业发展核心密码
证券日报网· 2025-11-23 17:52
行业整体态势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碎片化特征 主要央行政策分化加剧外部不确定性[2] - 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平稳 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挑战[2] - 银行业展现出较强韧性 第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出现企稳迹象 中收修复提速 资产质量总体可控[2] - 信贷结构持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优化[2] - 金融监管体系在防风险 强监管 促发展主线下加速完善 为行业稳健发展筑牢制度基础[2] 竞争力排名研究 - 报告核心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100强(2025)排名研究[2] - 排名基于规模类 盈利类 稳健类 成长类四大指标体系[2] - 分析数据来源于商业银行2024年年报客观数据 形成多维度榜单矩阵[2] 金融五篇大文章实践 - 报告系统呈现银行业在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五大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发展路径[3] - 国有六大行完成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升级 中小银行科技贷款呈现高增速[3] - AI技术正重塑行业数字竞争力 养老金融迈入精耕时代[3] - 五家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跻身万亿俱乐部 普惠金融迈向差异化精准服务[3]
重磅发布!《2025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解码行业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2 18:30
《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呈现"碎片化"特征,主要央行政策分化加剧外部不确定性,国内经 济总体保持平稳,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展现出较强韧性:三季度上 市银行净息差出现企稳迹象,中收修复提速,资产质量总体可控,信贷结构持续向新质生产力领域优 化。同时,金融监管体系在"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主线下加速完善,一系列重磅政策为行业稳健 发展筑牢制度基础。 第二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内容,中国银行业竞争力100强(2025)排名研究。本次报告以规模类、盈利 类、稳健类、成长类四大指标体系,基于商业银行2024年年报客观数据展开深入分析,形成多维度榜单 矩阵。 核心榜单"中国银行业竞争力100强排行榜 (2025)" 综合四大指标得出排名,同时配套发布"中国银行业规 模100强""盈利100强""成长性100强"三个子榜单。 其中,规模子榜单聚焦总资产、总负债等核心指标,直观呈现银行的体量优势;盈利子榜单围绕营业收 入、ROA 等关键数据,展现银行的盈利质量与盈利能力;成长性子榜单则将营业收入增长率、核心一 级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纳入考量,力求从业务扩张、资本实力、运营效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金融强国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建议
新华网· 2025-11-22 12:49
金融强国战略定位 - “金融强国”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建议,成为国家战略核心部署 [1] - 金融被定义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行业已具备全球最大银行体系、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一 [1]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行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处于“大而不强”阶段 [1] - 金融体系存在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问题 [1] - 行业发展水平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需求存在匹配度差距 [1] “十五五”期间重点任务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优化金融机构体系 [2] - 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2]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 [2]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扎实做好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2] 战略目标与意义 - “十五五”时期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 [1] - 金融业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服务,提升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 [2] - 金融强国建设旨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
银行业转型攻坚:以自身变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国证券报· 2025-11-18 04:12
金融强国建设与“十五五”规划方向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对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改革纵深提出更高要求[1]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强调工作主线为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1] - 金融工作需统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1] 银行业现状与使命 - 截至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达474.3万亿元[1] - 银行业面临跨界竞争与同业竞争交织的多重竞争格局[1] - 银行业肩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变革的双重使命[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立业之本,需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 - 金融资源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2] - 工商银行表示将科学编制“十五五”战略规划,做精做深金融“五篇大文章”并深化全面金融解决方案[2] 科技金融的发展与实践 - 银行业可通过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2] - 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为4.7万亿元,授信户数达16.6万户,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8300亿元[2] - 中国银行计划在“十五五”期间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工具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2] 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与竞争格局 - 移动互联网科技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场景资源,在支付、理财、消费信贷等领域对传统银行形成强力竞争[3] - “十五五”规划建议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3] - 监管部门将引导银行业机构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市场定位和服务对象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避免同质化竞争[3] 中小银行的战略调整 - 中小银行需进行战略性调整,回归自身发展,拥抱新经济、服务新动能以实现突破[4] - 中小银行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等相关企业客群,明确目标客群并提升专业能力[4] - 建议中小银行创新产品服务,建立与新经济企业相匹配的价值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4] 金融监管的强化与创新 - “十五五”规划建议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丰富风险处置资源和手段,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5] - 监管手段包括全面“排雷”以穿透式监管摸清风险底数,以及巧妙“布线”设计个性化改革方案[5] - 强监管旨在降低金融机构经营层面风险,监管将向“主动预警、全面覆盖、精准施策”方向转变,数字化手段有望在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5] 金融法治与数字金融监管 - 金融法治建设是银行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监管制度完善需进一步拓展至数字金融领域[6] - 监管需应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深化、大模型应用加速、境外稳定币立法等带来的影响[6] - 金融监管仍需在数字金融监管、跨境金融风险防控以及提升监管科技应用能力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完善[6]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保持社融相对宽松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04:09
货币政策总基调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1][2]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 -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等关系 [1][2] 政策传导与利率机制 -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 [1][2] - 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高报价质量以真实反映市场利率水平,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3]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开展现场评估,促进银行提升利率定价能力,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 [2][3] 结构性政策与金融支持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3] - 截至9月末,支持“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3.9万亿元,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均超过10%,养老产业贷款增速接近60% [3][4] - 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科技金融数据开发利用,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3] 金融风险防范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 [4] - 进一步做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稳步拓宽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4][5] - 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充实存款保险基金和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探索建立后备融资机制 [5]
央行: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36
货币政策导向 -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以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包括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1] 科技金融 - 持续优化并用好支持科技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1] - 加强科技金融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引导 [1] - 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1] 绿色金融 - 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并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 [1] - 研究制定重点高碳行业金融机构碳核算规则 [1] - 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建设 [1]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21
金融强国建设总要求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7次提及“金融”,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为金融工作总要求 [1] - “十四五”期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银行市场、第二大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但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仍需提升 [1]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应对国际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争取全球经济格局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也是服务国内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等战略的需要 [1] 货币政策体系完善 - 将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 - 货币政策注重调控节奏平衡,避免“大水漫灌”,运用逆回购、MLF和降准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并预调微调 [2] - 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和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并处理好短期复苏与长期金融健康等关系 [2] -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框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 - 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 [2]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致力于构建“覆盖全面”的防线,优化宏观审慎评估(MPA)以实现对系统性风险更精准监测 [3] - 健全金融风险“防火墙”,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并维护股市、债市、汇市平稳运行 [3] - 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保持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平稳,并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以应对流动性风险 [3] - 加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微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协同 [3] 金融“五篇大文章” - 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4] - 科技金融旨在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4] -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服务“双碳”目标实现 [4] - 普惠金融精准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助力共同富裕 [4] - 养老金融构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生态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 [4] - 数字金融夯实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4] 资本市场发展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功能 [5] -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包容性,以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突破口,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精准服务 [5] - 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主导”转向“投融资并重”,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5] - 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丰富债券市场产品,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 [5] 金融机构体系优化 -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专注主业、完善治理、错位发展,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体系 [6]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减少“内卷式”竞争 [6] - 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在资本补充、资质牌照等方面采取支持政策 [6] - 提升大型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推动其向综合化、国际化转型,打造国际金融品牌 [6] 金融监管与开放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央地监管协同,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7] - 推动金融监管向“主动预警、全面覆盖、精准施策”转变,完善“五大监管”和“四级垂管”架构 [7] - 加快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稳定法等制定或修订,拓展数字金融领域监管 [7] - 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在数字金融监管、跨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深化完善 [7] - 金融高水平开放将步入新阶段,从市场准入型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构建全方位开放生态 [8] - 开放涵盖市场、制度、基础设施和主体,包括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数字人民币、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 - 统筹开放与安全,以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监管筑牢防火墙,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9]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以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 [8] - 一个自主可控、高效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 [8] - 对个人与企业而言,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意味着更便捷的支付体验、更多元的投资渠道和更易获得的金融产品 [8]
以财税金融实据 护航高质量发展
广西日报· 2025-11-04 10:49
政府机构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 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 与推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相衔接 并列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1] - 自治区财政厅全面学习领会贯彻全会精神 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所需 全力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科学谋划十五五财政改革发展[2] - 广西税务局强调将学习贯彻成果体现到各项工作中 包括政治机关建设 服务发展大局和优化营商环境[2] - 广西人民银行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3] 财政政策与改革方向 - 自治区财政厅将加强资源统筹 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战略任务的保障力度[2] - 财政厅将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制度[2] - 财政厅坚持底线思维 统筹发展和安全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 税务工作重点 - 广西税务局在服务发展大局上 将提升税费收入质量 精准落实税费政策 助力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绿色转型发展[2] - 税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 将服管并重 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 提升税费治理效能 维护税收公平正义[2] 金融支持与开放 - 广西人民银行系统将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 加大对重点领域 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3] - 人民银行系统将强化金融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 推动人工智能与金融深度融合[3] - 人民银行将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推动跨境金融创新 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 稳步发展数字人民币[3] - 人民银行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3]
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3 12:09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收入1996.45亿元,同比增长1.80% [1] - 实现归母净利润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1] - 利息净收入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分别为1.46%和0.15% [1]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达15.5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2% [1] 业务规模与信贷投放 - 客户贷款余额9.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同比多增312亿元 [1] - 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制造业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幅 [1] 区域战略与业务发展 - 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升科技金融能级,巩固金融市场业务优势 [2] - 打造离岸金融、跨境金融和航贸金融特色,服务现代化城市建设 [2] - 与上海65个市级、191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 [2] - 报告期内达成"债券通"交易6501亿元,"互换通"交易6344亿元 [2] - 上海地区国际收支和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分别为2156亿美元和1.32万亿元 [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为1.2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2] - 拨备覆盖率为209.97%,较上年末上升8.03个百分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