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建材
icon
搜索文档
进一步促进消费,重磅政策发布!这些内容涉及文旅!
搜狐财经· 2025-11-27 21:10
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 高品质消费品。 聚焦山地、水上、冰雪、汽摩、航空等运动热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航空飞行营地、特色运动装备器材产业园。 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基地、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等。鼓励国产名特优新产品、消费名品、非遗产品、国 货"潮品"进入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优化离境退税办理流程,推广"即买即退"措施。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 《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于11月26日正式发布。 涉文旅内容速览→ 推动旅游与康养相结合,开展中医药保健、药膳食疗等服务,打造定制化产品。 积极发展宠物周边、动漫、潮服潮玩等兴趣消费产品。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 飞行、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供给。拓展汽车改装、房车露营、汽车赛事等汽车后市场消费,促进汽车租赁高质量发展。 全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人民银行 市场监 ...
每日市场观-20251127
财达证券· 2025-11-27 09:51
每日市场观 2025 年 11 月 27 日 【今日关注】 周三沪指总体窄幅波动;深成指及创业板指数早盘拉升,午后略有回 落。截至收盘,沪指跌 0.15%,深成指涨 1.02%,创业板指涨 2.14%。 板块方面,医药商业、商业百货、化学制药、半导体、综合行业、食 品饮料、中药等涨幅居前;船舶制造、航天航空、游戏、电子化学品、 装饰装修、仪器仪表等板块回落。两市涨少跌多,其中上涨股票 1661 只,下跌股票数量 3409 只;沪深两市总成交金额不足 1.8 万亿,环比 略有减少。 周三沪指受银行、采掘等权重走弱拖累,全天窄幅波动;而深市权重 股走强带动成指及创指大幅拉升。从板块看,前期强势的银行、保险、 船舶制造、游戏板块等由强转弱。而调整较深的半导体、创新药等题 材股则强势反弹。后市沪指或温和震荡上扬,深成指及创业板指数则 有望强者恒强。因此,投资者近期可重点关注题材热点板块表现,并 留意在 4000 点整数关口附近择机进行板块间波段切换。 在股指剧烈波动下,资金往往流向医药、商业百货、食品饮料等避险 板块。近期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期,前期走势相对较弱的医药健康 板块或反复活跃。2025 年 12 月 18 ...
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 进一步促进消费
期货日报网· 2025-11-27 01:08
拓展增量,明确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广高效响应制造新模式、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等。如聚焦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现代纺织、食品、绿色建材等重点行业,打造百个标志性 产品、百家创新企业和一批可体验可推广的新产品首用场景样板。 深挖存量,要求促进绿色产品扩容迭代、推动农村消费品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和运动产品等。包括 适应绿色化低碳化消费趋势,提高消费品能效、水效限定值标准;面向赛事经济、户外经济、冰雪经济 等新需求,加强多功能智能化体育健身器材、冰雪和户外运动装备等优质产品供给。 瞄准细分市场,明确丰富婴童产品供给、加强优质学生用品供给、扩大时尚"潮品"供给、优化适老化产 品供给等。推动婴童产品精细化、品质化、智能化发展;研发设计具有保护视力、肩颈、脊椎等功能的 书写工具,推广个性化、模块化组合学习套装等。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记者26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 方案》(下称《方案》),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 平动态平衡。 《方案》提出,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 ...
六部门发文提出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
搜狐财经· 2025-11-26 14:56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唐诗凝)记者26日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 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消费品供给结构明显优化,形成3个万 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内涵、享誉全球的高品质消费品。 方案聚焦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还提 出到2030年,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 步提升。 拓展增量,明确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推广高效响应制造新模式、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等。如聚焦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现代纺织、食品、绿色建材等重点行业,打造百个标志性 产品、百家创新企业和一批可体验可推广的新产品首用场景样板。 深挖存量,要求促进绿色产品扩容迭代、推动农村消费品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和运动产品等。包括 适应绿色化低碳化消费趋势,提高消费品能效、水效限定值标准;面向赛事经济、户外经济、冰雪经济 等新需求,加强多功能智能化体育健身器材、冰雪和户外运动装备等优质产品供给。 瞄准细分市场,明确丰富婴童产品供给、加强优质 ...
稳增长方案出炉,顺周期持续收益
2025-11-25 09:19
稳增长方案出炉,顺周期持续收益 20251124 摘要 2025 年汽车行业预计销量达 3,200 万辆,同比增长约 3%,新能源汽 车销量预计达 1,550 万辆,渗透率达 50%。关注补贴退坡后销售持续 性及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竞争力,以及车载机器人等新领域发展。 钢铁行业未来将注重供需平衡、产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及数字化转型。 地产下行背景下,企业向低碳冶金、新材料转型,新能源汽车用钢等需 求提升,几内亚铁矿石发货有望改善利润。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绿色建材业务,收入目标超 3,000 亿元,聚焦钢结构 及一体化成型。轻工行业聚焦智能家居、中老年/婴儿/时尚/体育用品, 引领消费升级,为企业提供第二增长曲线。 电力装备是明年重点发展领域,增速目标 6%左右,国产化率提高到 7%,龙头企业收入需达 10%。新能源入市、电网安全需求及海外算力 需求提升,该领域具备良好前景。 2026 年电力设备市场关注出海/出口、电网改造及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电 力设备。AI 应用和国家超级算力节点中心的大规模投资将带来新的投资 机会。 Q&A 2025 年中国推出的稳增长工作方案与 2023 年的有何不同? 2025 年的稳增长工 ...
山西大同: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张答卷”
人民日报· 2025-11-24 06:52
能源转型 - 原煤年产量稳定在1.5亿吨以上,2021至2024年累计生产原煤6.4亿吨,其中以长协价保供电煤4.3亿吨 [2] - 全市已建成14座智能化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超85%,9家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2]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占比超过56%,稳居山西省第一方阵 [3] - 产业链拓展包括活性炭精深加工、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底部换电重卡下线、独立储能项目商业化运营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3] 算力产业 - 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已形成7个行业316个高质量数据集,引育企业69家,数据标注从业人员3万余人,引进本科以上人才1055人,带动相关产业产值7.5亿元 [5] - 全市算力全产业链累计投资超700亿元,投运服务器达74.5万台 [5] - 今年1至9月算力中心用电量达43.8亿千瓦时,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预计全年用电量将突破60亿千瓦时,城市算力分指数连续两年稳居全国前三 [5] - 数据局汇聚31个部门的业务系统数据,覆盖城管、文旅等领域,包含1543张数据表、69.73亿条数据,并于2025年8月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 [6] 文化发展 -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全市重点监测的8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2万人次 [7] - 节日期间推出系列文化活动,包括8000架无人机展演、大型交响音乐会、器乐演奏、魔术变脸、国潮展示等 [8] - 文化底蕴源于2000多年建城史,拥有云冈石窟、悬空寺、长城等世界级文化遗产 [8]
河北推进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 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
经济日报· 2025-11-18 06:03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11813.5亿元增长至2024年14908.5亿元 [1] -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营业收入由4.21万亿元增加到5.17万亿元 [1] - 培育形成先进钢铁、高端装备2个万亿元级产业和一批千亿元级产业 [1] 主导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 累计实施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10552个 [2] - 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年倍增 [2]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较2020年增长5.3倍,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连续2年超过40% [2] -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20年19.4%提高到2024年22.3% [2]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 集中力量打造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 [3] - 推动90个集群建成共享工厂166家、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3万余家企业参与 [3] - 累计培育“领跑者”企业589家,131家企业的142项技术和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3] - 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4个 [3] 优质企业培育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净增4286家,总数达到18525家 [4] - 入围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32家,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 [4] -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9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 [4] - 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6家 [4] 产业科技创新 - 累计认定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超1万家 [5] - 培育稀土功能材料、钒钛新材料等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5] - 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比2020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5] 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 - 累计实施省级数字化改造项目3939项,打造155个5G工厂,创建国家卓越智能工厂14家 [6] - 推动上云企业超11万家,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4年领跑全国 [6] - 2024年全省两化融合水平63.8、排名全国第9位,比2020年前进5位 [6] - 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371个,连接工业设备1557.9万台(套),服务企业39.2万家 [6] 绿色低碳转型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6.9%、27.6% [7]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稳居全国前五 [7] - 鼓励工业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改项目超2000项 [7] - 累计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107家、绿色工业园区42家,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09家、绿色工业园区21家 [7]
财政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1-07 18:56
财政政策总体导向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3]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之年,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 [1][66] 财政收入与支出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从4月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9]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增长3.4%,社会保障和就业、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9.2%和9.1% [11]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12] 消费促进措施 - 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新增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上半年预拨1620亿元资金,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 [4][15] - 对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 [1][66] - 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8.9%,中央财政下达72.79亿元服务业发展资金以释放县域和农村消费潜力 [15] 投资拉动举措 - 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半年发行555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2.7%,进度同比快17.7个百分点 [16] - 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完成全年限额的49.1%,进度同比快11个百分点 [16] - 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下达4601亿元,占全年预算的63%,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领域 [1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5年中央本级科技经费支出3981.19亿元,较上年增长10%,基础研究预算安排增长12.1% [5][21] - 对新一批1200多家“小巨人”企业给予奖补,并选取35个城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3] - 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已支持2.2万户科技创新类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约900亿元 [25] 民生保障与就业 -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27]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15万亿元,同比增长5.9%,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700元 [29][33] - 按照全国总体2%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高20元 [34] 风险防控与债务管理 - 安排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上半年已发行置换债券1.8万亿元,完成额度的90%,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2.5个百分点以上 [55] -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57]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 上半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4%至3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38] - 下达“三北”工程补助资金100亿元,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40] - 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比例超过85%,明确部门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 [42]
多部门详解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
新华社· 2025-11-03 17:29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商务部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首个专项政策文件 旨在促进贸易优化升级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1] - 绿色低碳产品已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 国际机构预测电动汽车 太阳能 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2.1万亿美元 是目前规模的5倍 [1] 国际合作与标准建设 - 中方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 [2] - 在自贸协定中推动纳入贸易与环境相关内容 例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设立绿色经济专章 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2] - 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 认证 标识体系 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标准互认 推动中国绿色产品 技术和服务融入全球市场 [2] - 坚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 [2]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 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 [3] - 源头推行绿色设计 应用轻量化 无害化 长寿命 易回收理念 重点面向电子 汽车等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 绿色建材 绿色装备等产品 [3]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3] - 点状建设绿色工厂 计划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3] - 线状培育绿色供应链 开展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 通过绿色采购等政策提高供应商中绿色工厂企业比重 [3] - 面状发展绿色园区 实施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 推动高新区 工业园区绿色转型 培育建设零碳园区 [3] 金融支持措施 - 推动绿色金融 转型金融标准应用 支持创新信贷 债券 股权等融资方式 [4]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 物流运维 碳排放认证和评价 废旧资源回收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加大融资支持 降低轻资产 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4] - 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 [4]
促进贸易优化升级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多部门详解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政策原文]
新华社· 2025-11-01 16:20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印发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首个专项政策文件 旨在促进贸易优化升级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1] - 绿色低碳产品已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 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 太阳能 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是目前规模的5倍 [1] 国际合作与标准建设 - 中方提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响应 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设立绿色经济专章 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2] - 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完善绿色产品标准 认证 标识体系 加快与主要贸易伙伴实现标准互认 以帮助中国绿色产品 技术和服务融入全球市场 [2] - 市场监管总局将有序扩展认证范围 推动认证从产品向产业链 供应链拓展 并积极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的国际互认 [2] 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 工信部将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 加快产品设计 制造 使用 回收 循环利用等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 [3] - 在源头推行绿色设计 面向电子 汽车等行业开发推广绿色家电 绿色建材 绿色装备等产品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 [3] - 计划到2030年将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 并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3] - 通过绿色供应链提升行动和绿色工业园区提升计划 推动大型企业发挥龙头作用 支持绿色供应商 并发展零碳园区 [3]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动绿色金融 转型金融标准应用 支持创新信贷 债券 股权等融资方式 [4] -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 物流运维 碳排放认证和评价 废旧资源回收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加大融资支持 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 [4] - 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