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板玻璃
icon
搜索文档
纯碱行业近况交流
2025-08-05 11:20
**纯碱行业关键要点总结**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纯碱及其下游浮法玻璃、光伏玻璃行业[1][3] - 主要公司包括远兴化工、苏盐、金山、云图控股、双环等低成本企业[12] **2 行业基本面** - 基本面疲弱:低估值、高库存、高供应、需求疲软[1][3] - 2024年进入熊市,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7月跌破2000元后波动于1200-1500元区间[3] - 2025年预计供应增加40万吨,需求下降50万吨,全年库存增加250万吨[7][8] **3 供需情况** - **供应端**: - 2025年新增产能200多万吨,下半年预计新增350万吨,2026年新增300万吨[5] - 低成本新增产能(如远兴天然碱、中盐项目)采用新工艺,成本优势显著[5] - 安检企业成本约1300元,年检企业成本低至1000-1100元[10] - **需求端**: - 浮法玻璃日熔量从17万吨降至15.9万吨(同比降6%),光伏玻璃日熔量从11.5万吨降至8.7万吨[5] - 光伏玻璃企业自发减产30%,但价格未反弹(从13-14元跌至10.5元),需求疲软[5] - 2025年整体需求预计下降4%-6%[23] **4 库存情况** - 上游库存接近180万吨,交割库库存40万吨,下游玻璃厂库存23-28天[6] - 全行业库存约500多万吨,每周累库(产量75万吨 vs 需求63-64万吨)[27] **5 价格与盈利** - 现货价格:轻碱1250元,重碱高50-100元[10] - 生产成本因原料(煤炭、盐)降价降低300元,低成本企业(如远兴、苏盐)仍盈利[1][12] - 行业亏损面大,全行业完全亏损量达500-600万吨[13] **6 未来价格预期** - 无政策扰动下:现货价格中枢1100-1300元,盘面价格1100-1400元[8] - 政策利好超预期:现货价格中枢1150-1500元[8] - 期货主力合约运行区间1150-1600元,悲观情形下或跌至1000-1250元[9] **7 新增与淘汰产能** - 2026年底新增300万吨(远兴240万吨、湖南雪天盐业100万吨)[17] - 淘汰产能有限:和邦或停30万吨老线,海化老厂或技改减少100万吨[18] - 国家原则上禁止新建安检/联检项目,但地方仍有推进[19] **8 平板玻璃行业** - 日熔量受限(20万吨),2025年浮法玻璃日熔量同比降6%[21][22] - 供应取决于利润(利润>200元增产,亏损>100元减产)[23] - 下半年需求季节性改善,但全年需求预计降4%-6%[23][24] **9 投资策略** - 阶段性参与反弹行情,关注纯碱-玻璃套利机会[4][31] - 做空波动率策略(隐含波动率曾达80%)[31][32] - 低成本企业(远兴、金山)可作为多头配置,高成本企业需规避[15] **10 其他关键点** - 期货套保活跃企业:远兴、金山、海化(2024年套保利润8000万元)[16] - 政策风险:反内卷政策可能阶段性影响价格[29][30] - 设备更新:关注化工行业政策补贴推动的技改机会[28]
策略阳谋(一):从产能优化到增长为本,供给侧改革与“反内卷”联动研究
招商证券· 2025-07-24 17:12
报告核心观点 - 供给侧改革从“三去一降一补”升级为“反内卷+供给优化”,核心目标转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避免资源低效竞争,重塑商品市场定价逻辑,利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有“新质生产力”的企业 [2][6] - 2015年和2025年供给侧改革均面临产能过剩和PPI负增长问题,需求侧政策效力不足时需转向供给端改革,本轮“反内卷”在政策背景、行业范围和政策持续性上与2015年有本质差异 [2][42] - 2015 - 2016年过剩产能集中在基础原材料行业,2024年前后高端制造业成为新的过剩“重灾区”,本轮反内卷或使产业利润向下游转移,头部企业有望率先走出困境 [2][39] 政策定位 供给侧1.0:“三去一降一补”总量调控与过剩产能化解 - 2015年供给侧改革针对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出清,通过行政手段压缩供给曲线,配合需求侧刺激释放行业利润,成功依赖行政化供给压缩和需求侧政策协同 [7][14] - 传统工业领域产能严重过剩,如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行业,通过去产能、兼并重组等措施重塑竞争生态,提升产能利用率 [15][16] - 房地产库存高企,通过降首付、降息等政策刺激,但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仍大 [22] - 创新与民生领域投入不足,通过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提升高新技术专利申请量和创新投入指数 [24] 供给侧2.0:“反内卷”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 本轮“反内卷”改革核心是矫正市场失灵,在供给端形成技术溢价分层,需求端触发品质升级循环,推动全产业链长期效率提升 [7] - 近期相关政治会议多次提及“反内卷”,政策从理念倡导升级为制度性改革,政策框架和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和行业也采取了自律措施 [27][31] - 与2015年改革相比,本轮在行业覆盖、企业意愿、经济背景、产业背景、政策定位和社会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使产业利润向下游转移 [38][40] 市场逻辑 政策信号解读:宏观环境、市场预期与历史比较 - 供给侧改革提出与经济体面临价格低位运行和产能过剩压力密切相关,2015年和2025年PPI均出现长时间负增长,当前“反内卷”改革面临PPI - CPI剪刀差扩大问题 [42][45] - 2015年和2025年政府及居民杠杆率情况不同,2025年传统需求侧刺激政策效果受限,需转向供给侧改革提升资本回报率 [50][51] 理论支撑: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原理与政策依据 - 需求侧管理政策在经济面临流动性陷阱、债务积压和刚性约束时效力衰减,需观察“政策空间 - 传导机制 - 市场预期”三角验证,当三者同步承压时需转向供给端改革 [58][59] - 供给侧管理政策理论源于萨伊定律,已被验证有效的政策包括技术供给侧、资本供给侧和制度供给侧三类,2015年和2025年供给侧改革均为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59][61] 行业落地 传统行业:行政手段主导产能出清 - 平板玻璃行业通过“法制底线 + 行业自律”组合拳,有望淘汰低效产能,提升集中度,推动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溢价 [66] - 水泥行业聚焦供给端强制出清与竞争秩序重构,通过强制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未来价格有望触底反弹,但下游需求疲软仍会压制产能利用率 [67] - 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低迷,利润承压,若进口政策严格执行,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龙头企业将主导市场份额扩张 [70] 新兴行业:自律减产与技术升级并行 -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和光伏玻璃行业需通过政策强制力进行产能出清,推动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技术溢价 [73][74] -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问题,“反内卷”政策聚焦“提质”而非“减产”,有望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6][79]
能耗限额强制性国标实施,相关市场影响几何?
期货日报· 2025-05-22 07:09
政策实施背景 - 《炼化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3项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涵盖化工、煤炭、采矿、造纸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1] - 这批标准规定了相关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生产企业能耗限额计算及新建、改扩建项目能耗管控 [2] - 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有效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共61项,基本实现高耗能行业全覆盖 [2] 钢铁行业影响 - 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将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等落后设备 [2] - 新建和改扩建钢铁项目能效水平必须达到准入值,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2] - 政策将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2] - 1-4月我国粗钢产量维持高位,但地产项目多数未开工,基建项目因资金紧张进展缓慢 [3] 建材行业影响 - 平板玻璃行业2025年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需达到20%,淘汰或改造基准水平以下产能 [4] - 禁止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平板玻璃项目,确需建设的要通过产能置换 [4] - 短期玻璃库存去化速度偏慢,非交割区域库存普遍高企 [5] 能源化工行业影响 - 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需控制在10亿吨以内,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6] - 新标准首次明确共氧化法环氧丙烷、异构化聚丙烯等复杂工艺的折标计算规则 [7] - 明确提出淘汰200万吨/年以下炼油产能、30万吨/年以下乙烯装置 [7] - 预计2025年炼油产能将压减1亿吨,乙烯产能淘汰约500万吨 [8] 有色金属行业影响 - 能耗限额标准将加速淘汰高耗能、低效能的小型冶炼厂 [10] - 2025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基准价创历史新低,反映铜矿供应紧张 [10] - 铜、铝等金属有望在需求旺季维持高位运行,铅、锌、镍等面临供应过剩压力 [11] 煤炭行业影响 - 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将带来每年2452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效益 [12] - 标准煤是标准能源的一种表示方法,1吨秸秆相当于0.5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12] - 政策短期对煤炭供需影响不大,长期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更新生产工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