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子计数能谱CT
icon
搜索文档
成果丰硕!一组数据看进博会八年来的精彩答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4 21:19
进博会发展成果 - 总展览面积从首届27万平方米扩大至43万平方米,增幅超55% [1] - 前七届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1] - 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涵盖医疗、汽车、绿色技术等领域 [1] - 累计有31个国家担任主宾国,超18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参展,其中151个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1] 上海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上海已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在建4个,规划建设5个,总投资规模约350亿元 [5] - 张江科学城正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5] - 过去十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从3.4%提高到4.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4.7%提升至23.2% [5] - 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5] 上海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 - 今年以来上海共有8款国产I类创新药、7款Ⅲ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3] - 4款上海药品密集登陆国际主流市场,上海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3] - 国产自主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上市,标志夺取重大医学影像领域技术高地 [1] - 今年1-9月上海科学家在《细胞》《自然》《科学》发表论文138篇,占全国比重30.1% [5]
报告显示:2020-2024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5%
新浪科技· 2025-10-15 11:1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度核技术应用产值达到89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GDP的0.66%,较2022年度增长27% [1] - 2020年至2024年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6% [1] - 截至2024年底,行业从业人员约96万,较2022年增长17% [1] 产业结构细分 - 工业应用是最大细分领域,占比约42.7%,其次是核医学诊疗占21.7%,农业应用占13.9% [1] - 核农学应用产值已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2] - 在用各类射线装置约32万台/套,放射源17.2万枚,较2022年分别增长17%和4.9% [1]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多项高端医疗影像设备获批上市,包括全球首台相控阵CT、超大孔径立位螺旋CT、5T磁共振系统及国内首台光子计数能谱CT [3] - 在治疗技术方面,实现重离子治疗系统批量化、硼中子俘获治疗自主化,医用24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投入使用 [3] -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国产电子束光刻机、等离子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实现应用测试或商业化,芯片级原子钟全链条国产化 [3] 基础设施与供给能力 - 全国拥有核相关国家级大型科学装置42个,在役研究实验堆18座,另有2座在建 [1] - 重点同位素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首套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建成投产,反应堆用核探测器实现自主化供应全覆盖 [2][3] - 亚洲最大放射源研发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获批开工 [3] 国际化发展 - 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开放12个顶尖核科研设施,并设立8个IAEA协作中心 [3] - 高端核医疗器械、海关核安检设备、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等产品实现批量化出口,钴-60等同位素及其制品出口持续增长 [3] - 泰国微堆项目设备已发运,标志着产业走出去迈出新步伐 [3]
从海底光缆到现代医疗,这些“中国制造”正改变你我生活
齐鲁晚报· 2025-09-21 21:35
光纤预制棒与通信技术 - 光纤预制棒通过高精度拉丝技术制成细如发丝的光纤,支撑超高速互联网通信,使高清电影传输从几分钟缩短至毫秒级 [4] - 海底光缆承载全球95%以上国际通信容量,但面临超长距离光电传输、万米水深密封及25年超高可靠性三大技术难题 [6] - 空芯光纤技术突破传统玻芯光纤物理极限,具备超低传输损耗、近乎光速传输及超宽带宽优势,为AI及万物互联提供支撑 [8] - 民营企业已在全球铺设超过11万公里海底光缆,使全球十几亿人口享受互联互通服务 [10] - 通信设备发展支撑“宽带中国”等国家战略落地,使中国在相关领域拥有重要话语权 [12] 国产PET/CT医疗设备 - 国产全身PET/CT将扫描时间从二三十分钟大幅缩短至1-3分钟,PET灵敏度较其他设备提升40倍,显著提高就诊效率与图像质量 [15] - 联影集团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上市,探测器像素面积减小至原1/9,可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助力早期发现微小病灶 [17] - 公司实现核心部件自研,晶体切割工艺提升光洁度与细致度,从而获得更高分辨率 [19] - 国产医疗设备已进入美国、日本、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5300多家医疗机构 [21] 机器人应用与智能化 - 通过采集海量实操训练数据,机器人可形成特定环境记忆,一天内能产生3-5万条真实数据,提升动作连贯性与智能水平 [24] - 机器人智能涵盖作业智能、交互智能与运动智能,需融合语言模型、视觉模型与行动模型以完成复杂指令 [26] - 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与销售环节加速发展,未来通过提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信息协同处理能力,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 [28]
“0”→“1”,突破!中国“智造”凭硬核科技赢得话语权
央视网· 2025-09-21 13:58
民营企业科技攻坚 - 民营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成为打破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1] - 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实际应用场景,推动共享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红利[1] 光纤通信技术突破 - 光纤预制棒通过高精度拉丝技术制成细如发丝的光纤,支撑超高速互联网通信[3] - 光纤技术使信息传输速度从几分钟缩短至毫秒级别[3] - 海底光缆承载全球95%以上国际通信容量,需保证25年长期可靠运行[5] - 海底光缆面临超长距离光电传输、万米水深密封技术及超高可靠性三大技术难题[5] - 空芯光纤技术突破传统玻芯光纤物理极限,为AI及万物互联提供超大数据传输空间[7] - 空芯光纤具有超低传输损耗、极低非线性效应、近乎光速传输及超宽带宽优势[9] - 公司已在全球铺设超过11万公里海底光缆,服务十几亿人口[10] 高端医疗设备创新 - 国产PET/CT设备将扫描时间从二三十分钟大幅缩短至1-3分钟,显著提升就诊效率[13] - 国产PET/CT图像分辨率和敏感性显著提升,PET灵敏度较其他设备提高40倍[13] - 全身显像一次扫描即可全面评估肿瘤分期、侵犯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15] - 联影光子计数能谱CT实现探测器像素面积减小至原来1/9,呈现更细微病变结构[15] - 中国医疗设备企业产品已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15300家医疗机构[16] 机器人产业发展 - 机器人正成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广泛应用于商业服务、物流及工业领域[16] - 通过采集海量实操训练数据,使机器人形成特定环境完整记忆,提升智能化水平[19] - 训练工厂涵盖家居、餐厅、工业、商超和办公等场景,日产生3-5万条真实数据[19] - 未来将提升机器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信息协同处理能力,适应复杂环境[18] - 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各环节加速,将更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及家庭服务等领域[18]
从海底光缆到医疗设备 这些“中国制造”正改变你我生活
央视新闻· 2025-09-21 12:41
光纤通信技术突破 - 海底光缆承载全球95%以上国际通信容量 面临超长距离光电传输 万米深水密封和25年超高可靠性三大技术难题 [2] - 空芯光纤技术实现超低传输损耗 极低非线性效应 近乎光速传输和超宽带宽 为AI和万物互联提供支撑 [2] - 民营企业全球海底光缆铺设总长度超11万公里 服务覆盖全球十几亿人口 [3] 高端医疗设备创新 - 国产PET/CT将扫描时间从20-30分钟缩短至1-3分钟 灵敏度提升40倍 图像分辨率和敏感性显著提高 [4] - 联影医疗光子计数能谱CT探测器像素面积缩小至原1/9 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 可检测微小病灶 [4] - 核心部件实现自研 晶体切割工艺提升光洁度和分辨率 [5] - 产品进入美国 日本 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 服务全球15300家医疗机构 [6] 机器人技术演进 - 通过海量实操训练数据采集 单日产生3-5万条真实数据 提升机器人作业智能 交互智能和运动智能 [7] - 人形机器人实现语言模型 视觉模型和行动模型三合一 具备多模态信息协同处理能力 [7][8] - 应用场景覆盖家居 餐厅 工业 商超和办公等领域 正向医疗护理 教育陪伴 家庭服务扩展 [7][8] 产业战略意义 - 通信技术突破支撑"宽带中国"和"5G+双千兆网络"战略实施 提升国家在该领域话语权 [3] - 医疗设备技术突破实现进口替代 推动精准诊疗服务普及 [4] - 机器人技术成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关键驱动力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7][8]
百年医疗巨头回应出售中国业务,估值达数十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3:25
公司战略动态 - GE医疗正探索出售中国业务股份 潜在交易估值达数十亿美元[1] - 公司回应称不评论市场传闻 强调中国为全球最大医疗市场之一并承诺持续服务[1] - GE医疗在华发展已超百年历史 自1897年首次引入X光机服务中国患者[1] 财务业绩表现 - GE医疗2024年全球营收197亿美元 同比微增1%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2亿美元[3] - 中国区2024年营收23.6亿美元 同比下滑15% 创独立运营以来最大跌幅[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营收97.8亿美元 同比增长3% 但中国区业务下降2%[3]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营收5.63亿美元(约40.47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3] 市场竞争格局 - 西门子医疗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增长2.4% 为三巨头中唯一增长企业[3] - 飞利浦医疗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业务下降11%[3] - 联影医疗与东软医疗同步获批光子计数CT 实现中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4][5] - 全球光子计数CT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 此前仅西门子(2021年)和GE医疗(2023年)实现商业化[4][5] 技术突破进展 - 联影医疗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NMPA批准 成为全球首家商业化该技术的中国企业[4] - 东软医疗NeuViz P10碲锌镉光子计数CT同步获批 为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4] - 光子计数CT相比传统CT具有更高分辨率 直接多能谱成像和更低辐射剂量优势[4] 本土企业竞争策略 - 本土企业采用立体化策略蚕食外资市场份额 包括联影 迈瑞 东软医疗等[3] - 迈瑞医疗推出"十年免费质保+AI诊断软件终身升级"方案 直击外资企业维修服务毛利率超60%的盈利模式[5] - 本土企业以灵活市场策略形成对跨国巨头的"降维打击"[5]
考虑出售中国业务?GE医疗回应市场传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1:53
市场传闻与公司回应 - 市场传闻GE医疗正探索出售其中国业务股份 潜在交易估值可能达数十亿美元 相关考虑尚处于初步阶段[1] - GE医疗官方回应称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 并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医疗市场之一 公司致力于服务中国病患和客户[1] GE医疗中国市场业绩表现 - GE医疗2024年全球全年营收197亿美元 同比微增1%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2亿美元[1] - 2024年GE医疗中国区全年营收23.6亿美元 同比下滑15% 创下公司自2023年独立运营以来的最大跌幅[1] - 2025年上半年GE医疗全球营收97.8亿美元 同比增长3% 但中国区业务下降2%[2] - 2025年第二季度GE医疗在中国市场营收为5.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47亿元) 同比下降3%[2] 全球医疗设备巨头中国市场对比 - 2025年上半年西门子医疗全球营收115.71亿欧元(约合133.9亿美元) 同比增长7% 飞利浦医疗全球营收81.74亿欧元(约合94.6亿美元) 同比下降1.77%[2] - 西门子医疗是三大巨头中唯一在中国市场实现增长的企业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区业绩增长2.4% 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营收6.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43亿元) 可比增长达6%[2] - 2025年上半年飞利浦医疗在中国区业务下降11%[2] 中国本土企业技术突破与竞争策略 -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于8月26日获批上市 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光子计数能谱CT商业化的中国企业[3] - 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NeuViz P10碲锌镉光子计数CT同步获批 此为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3] - 全球范围内此前仅西门子医疗(2021年获批)和GE医疗(2023年获批)推出了临床级光子计数CT 但均为小探测器(≤4cm)+单源配置[3] - 2025年全球光子计数CT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 联影与东软形成技术路线互补和市场定位协同的双龙头格局[4] - 本土企业以灵活策略竞争 如迈瑞医疗推出十年免费质保加AI诊断软件终身升级方案 直击外资企业维修服务毛利率超60%的盈利模式[4]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中国本土医疗设备企业正迅速崛起 以立体化策略蚕食外资巨头市场份额[2] - 国产光子计数CT的获批被视为技术从0到1的突破 以及国产高端影像设备从替代走向引领的关键转折[4] -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跨国巨头面临本土企业前所未有的挑战[5]
一张CT片子的进化(趣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9-13 06:16
技术突破 - 光子计数能谱CT像素尺寸达0.2毫米 为传统CT像素面积的1/9 [1] - 实现光电直接转换 精准捕获每个光子能量 传统CT需通过闪烁体转换无法识别单个光子 [4] - 辐射剂量降低60%-70% 部分检查降幅达90% [1] 临床优势 - 分辨率达业内领先水平 可清晰呈现耳蜗细微结构及心脏跳动时血管纹路 [1][2] - 精准识别早期肺结节边缘特征与密度差异 分析冠脉钙化斑块位置体积成分 [3] - 能谱成像可分辨组织内碘钙水成分 提供彩色图谱式诊断信息 [1][3] 商业化进展 - 联影医疗成功自主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 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 - 产品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展临床测试 [1] - 2023年联影牵头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协同攻关 [4] 行业意义 - 突破外资垄断格局 此前仅两家外资企业实现该技术商业化 [1] - 心脏CT成像实现突破 可捕捉跳动瞬间清晰展现血管瓣膜结构 [2] - 技术有望成为主流CT 针对各类疾病的研究空间巨大 [4]
光子计数能谱CT更早、更清楚发现微小病灶 一张CT片子的进化(趣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9-13 05:54
技术突破 - 光子计数能谱CT像素尺寸达0.2毫米 为传统CT像素面积的1/9 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 [1] - 采用半导体探测器技术 直接捕获单个光子能量 实现光电直接转换 取代传统CT的闪烁体转换方式 [4] - 辐射剂量比传统CT降低60%-70% 部分检查可降低90% 同时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1] 临床优势 - 可分辨组织内碘、钙、水等成分 提供彩色图谱式诊断信息 提升精准度 [1] - 心脏成像能力突出 能捕捉跳动瞬间 清晰展现血管、瓣膜及内部结构 [1][2] - 早期肺结节识别中可观察边缘毛糙度和密度差异 冠脉钙化风险分析中可定位斑块位置体积成分 [3] - 肿瘤治疗中能分析同源性 区分复发、转移与良性增生 [3] 商业化进展 - 联影医疗成功自主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 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 - 产品已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展临床测试与医学研究 [1] - 2023年联影牵头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协同攻关 [4] 行业意义 - 突破外资垄断 此前全球仅两家外资企业实现该技术商业化 [1] - 放射科专家认为该技术分辨率达业内领先 有望成为未来主流CT机型 [2][4] - 针对各类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空间巨大 技术仍处于持续进化阶段 [4]
仅差1厘!A股最大医疗ETF(512170)上探2%,逼近去年9·24行情高点!牛市补涨空间或仍大
新浪基金· 2025-09-01 11:04
医疗ETF市场表现 - 医疗ETF(512170)早盘上涨2% 最高价0.395元 接近去年9月24日高点0.396元 [1] - 截至发稿成交额超7.2亿元 溢价率0.33% [1] - 10:54报价0.393元 较前日下跌0.006元(1.55%) 均价0.391元 成交量1.45万手 [2] 成份股表现 - 惠泰医疗涨幅超过6% 联影医疗涨5.71% 药明康德涨4.90% [2] - 华大智造和奕瑞科技跌幅超过2% [2] - 联影医疗现价149.90元 总市值429亿元 [2] - 药明康德现价108.36元 总市值3182.62亿元 [2] 指数构成与估值 - 医疗ETF跟踪中证医疗指数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爱尔眼科等 [3] - 指数最新PE估值36倍 低于近10年60%以上时间区间 [3]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药监局在8月26日会议强调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3] - 今年已批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52个 [3] -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上市 [3] 行业业绩表现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 [3] - 医疗研发外包(CXO)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 归母净利润增长54% [3] - 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板块如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实现增长 [3] 行业展望 - 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推动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改善 [3] - 看好创新药、CXO及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等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