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基金

搜索文档
青岛:将构建3000亿元基金矩阵
FOFWEEKLY· 2025-09-26 18:07
《行动方案》将深化财政资金"拨改投"——设立财政科技股权投资资金、"专精特新金"、"海洋金"、"航链金"等"拨改投"资金。同时,完善市场化决 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分类制定容损办法,鼓励"拨改投"资金大胆投资。 《行动方案》将开展招商引资赋能行动。争取与国家级大基金、省级引导基金等合作设立基金,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设立基金。取消政府引导基金 参股基金注册地限制,差异化设置出资和返投比例,与知名创投风投机构开展合作,精准服务青岛市重点产业领域。力争三年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 本合计不低于150亿元。《行动方案》还将开展资源集聚赋能行动,力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三年实质性投资规模合计不低于60亿 元。 来源:证券时报 每日|荐读 论坛: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圆满举办:内地携手香港,共话科创时代中国力量 荐读: 重新发现香港:科创时代的新蓝图 榜单: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正式发布 热文: 今天,LP、GP都往厦门飞 9月26日,青岛市正式发布《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将构建创投基金、产投基金、 重点项目协同基金"3+N"政府引 ...
构建3000亿元基金矩阵 青岛发布基金发展行动方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2:38
构建3000亿元基金矩阵 青岛发布基金发展行动方案 中新网青岛9月26日电 (记者 尹倩芸)26日召开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正式发布《发挥基金 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设定了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到1500亿元,市 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在投青岛项目金额突破1000亿元。(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据了解,该行动方案通过"三个聚力"和"五大赋能行动",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 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构建科学高效的基金管理运行体系。 方案聚力整合政府引导基金,构建创投基金、产投基金、重点项目协同基金"3+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 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同时,加快政府引导基金退出,集中资金用于支持 科创企业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尽职免责机制,政府引导基金容损率最高可达100%。 方案聚力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推动市属国企与政府引导基金、央企、省企 ...
青岛拟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00
在9月26日召开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市正式发布《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 方案(2025-2027年)》。行动方案提出,聚力整合政府引导基金,构建创投基金、产投基金、重点项 目协同基金"3+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加快政府引 导基金退出,集中资金用于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尽职免责机制,政府引导基金容损率 最高可达100%。 根据行动方案,青岛设定了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市政府引导基金在投规模达到1500亿元,市 属国有企业基金规模突破1000亿元,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在投青岛项目金额突破1000亿元。 ...
青岛发布基金发展行动方案 将构建3000亿元基金矩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0:42
9月26日,青岛市正式发布《发挥基金引领作用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 案》),将构建创投基金、产投基金、重点项目协同基金"3+N"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打造 规模不低于3000亿元的基金矩阵。 《行动方案》将推动市属国企与政府引导基金、央企、省企等加大合作力度,灵活运用"基金+产 业"、"基金+园区"、"基金+项目"模式,为项目落地、园区建设提供支撑。为激励市属国企加大对科技 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投资力度,将出台国有企业基金尽职免责办法,在整体业绩和长期回报 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行动方案》将深化财政资金"拨改投"——设立财政科技股权投资资金、"专精特新金"、"海洋 金"、"航链金"等"拨改投"资金。同时,完善市场化决策机制,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分类制定容损办 法,鼓励"拨改投"资金大胆投资。 《行动方案》将开展招商引资赋能行动。争取与国家级大基金、省级引导基金等合作设立基金,支持保 险资金依法合规设立基金。取消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注册地限制,差异化设置出资和返投比例,与知 名创投风投机构开展合作,精准服务青岛市重点产业领域。力争三年引入长期资本、耐心 ...
中国光大控股(00165):资负共振,锚定科创,拐点已现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03 20:2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14.18港元 对应0.73倍市净率[7][11] 核心观点 - 资负共振下看好业绩爆发 投资端前瞻布局科技创新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 负债端资金成本持续下行[2] - 分部估值合计239亿港元 基金管理业务采用P/AUM估值对应市值53亿港元 自有资金和种子基金部分采用PB估值对应市值186亿港元[11]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20.44/24.19/27.91亿港元 同比增长207.09%/18.34%/15.36%[11] 业务结构 - 形成私募资产管理和自有资金投资两大业务板块 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覆盖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投资、母基金投资 自有资金投资覆盖基石性投资、财务性投资、重要企业投资[11] - 截至2025年6月底管理总规模1194亿港元 涵盖72只基金 包括43只一级市场基金、20只二级市场基金及专户、9只母基金产品[24][59] -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持有54个投后在管项目 合计账面价值约342亿港元[67] 投资端表现 - 基金管理规模触底回升 从2024年1174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1194亿港元[32][35] - 退出回报倍数大幅提升 从2024年1.54倍升至2025年上半年2.78倍[63][65]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收益扭亏为盈 实现16.94亿港元收益 其中财务性投资取得11.57亿港元收益[45] 科技创新布局 - 自2021年以来新成立基金全部面向高科技领域 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绿色投资领域[61] - 财务性投资覆盖长江存储、上海微电子、商汤科技、银联商务、贝达药业、武汉新芯、Circle等科技领军企业[80] - 重要企业投资特斯联为AIoT企业 2024年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83.2% 在手订单超23亿元[9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9亿港元实现扭亏 营业收入20.68亿港元[26][27]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691.85亿港元 同比增长1411.61%[5][11] - 财务成本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同比下降133个基点至3.14%[52] 估值分析 - 基金管理业务采用P/AUM估值 给予8.56%的P/AUM比率并折价50% 对应估值52.78亿港元[100] - 自有资金投资采用PB估值 可比公司平均PB为0.53 对应估值186亿港元[101] - 合计目标市值239亿港元 较当前市值150.16亿港元有59%上行空间[8][11]
湖北25条举措,力挺武汉2027年建成科技金融中心
长江日报· 2025-09-02 08:44
建设目标 - 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辐射中部、面向全国、链接海外的科技金融中心 [1] - 到2030年形成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新样本 以四个一流为牵引 [1] - 实现科技贷款规模 创投基金数量 科技企业上市数量等关键指标突破性增长 [1] 具体举措 - 提出25条具体举措强化功能定位和重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 - 打造科技金融线下广交会和线上淘宝网两大综合服务平台 [2] - 高标准建设光谷科创金融集聚区并支持申创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 - 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光谷科创路演中心 [2] -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并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债与上市 [2] 现有基础 - 2023年上半年武汉新增15只创投基金 [2] -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47.9% 增速居全国第五 [2] - 上市和过审企业4家占全省一半以上且均为高新技术企业 [2]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200亿元 同比增长13.5% [2] 预期影响 - 提升武汉科技金融中心的资源集聚力 改革创新力和辐射影响力 [2] - 更好支撑科技研发 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2] - 为湖北省支点建设赋能加力提速增效 [2]
产业型LP活跃度重回第一,并购潮起
FOFWEEKLY· 2025-08-27 18:13
文章核心观点 - 7月机构LP出资活跃度回调但市场结构正经历深刻调整 产业型LP活跃度重回首位 政策型LP加速布局并购 金融机构工具创新 区域布局呈现跨省投资趋势 市场孕育新机遇[4][5][7][9][31] LP类型结构变化 - 产业型LP出资占比42.01% 创年内新高 出资规模环比上升21% 其中非上市公司出资占比超九成 行业整合成为核心驱动力[9][12] - 政策型LP出资占比36.57% 活跃度下降11% 出资规模下降8% 投资策略转向精准聚焦 政府引导基金进入深度调整阶段[9][16][17] - 财务型LP出资占比16.80% 出资额环比下降29% 金融机构出资占比4.38% 活跃度环比下降37%[9][19] - 公共型LP出资占比0.24%[9] 产业资本动态 - 央企创投母基金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3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由中国诚通联合中国石化 中国航油及海淀区政府共同设立[12] - 上市公司出资活跃度环比上升11% 广东地区出资规模最大且超10亿元 制药 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出资最多 其次为材料行业[12] - 光伏产业并购基金设立规模达700亿元 协鑫 通威牵头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13] 政策导向与并购布局 - 国家发改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 要求基金聚焦产业技术创新与关键技术攻关 避免投资结构性矛盾产业 鼓励降低返投比例[16] -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机制 强化政策目标达成监督[17] - 苏州太盟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LP包括横琴粤澳合作区产业基金等江苏国资 太盟中国总部落地苏州形成战略协同[18] 金融机构创新实践 - 银行AIC采用"债转股+股权投资"模式介入光伏 煤炭等行业整合 工银投资7月最大单笔出资8.99亿元投入广州工融智造产业基金 持股比例24%-30%[19][28] - 险资增加权益配置 银行系机构通过AIC参与引导基金探索灵活投资模式[19][31] 区域投资特征 - 江苏省为最活跃出资地区 56.8%出资投向省内 重点布局苏州 南京 无锡的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1][24] - 江苏LP跨省投资浙江 安徽 广东等地 聚焦数字经济与新能源领域 例如华泰紫金通过安徽基金布局滁州半导体材料企业[24][25] 活跃LP案例 - 工银资产(金融机构)与中金资本(政策型)以5次出资并列活跃度首位 路遥鞋业(产业型) 五矿信托(财务型)等机构紧随其后[27] - 中金资本在管湖北 广东 四川等多只引导基金出资 服务地区发展战略与产业升级[29]
创投容亏容错暖风频吹 回购条款未见明显松动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55
文章核心观点 - 创投基金回购条款未出现大范围明显放宽迹象 多数机构仍保持审慎态度 [1][2] - 政府引导基金提高容亏率政策未有效传导至市场一线 子基金未明显感受到容忍度提升 [4][5] - 行业面临退出压力与考核收紧双重挑战 基金延期成为新常态 [5][6] 创投基金回购条款现状 - 超90%备案人民币基金使用回购权 约13万个项目面临退出压力 [3] - 个别机构出现创新案例:通过创始人新创业公司股权置换豁免回购 获国资LP认可 [2] - 澳银资本实施"两年一考核"机制 连续两年不达标启动估值调整 四年未达标触发回购 [2] - 优质企业可设置"股权为限"的回购上限 条款存在协商空间 [2] 政府容错政策实施情况 - 四川省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达60% 种子期或未来产业基金可提升至80% 单个项目允许100%亏损 [4] - 深圳福田区 南山区 武汉 广州开发区等地将单个项目容亏上限设定为100% [4] - 政策红利未惠及市场化创投基金 新谈LP未提高容忍度 [4] - 国资基金需应对风控 纪检 巡察 审计等多部门监督检查 决策流程谨慎 [5] 行业退出与考核压力 - LP对子基金考核收紧 要求季度上报数据 穿透审计至项目层面 [5] - 基金延期成为行业新常态 部分基金已延期不止一次 [6] - LP是否同意延期取决于基金整体表现 业绩不好且DPI不达1的基金通常被拒绝延期 [6] - 行业倾向采用仲裁方式解决回购纠纷 鼓励谈判和解 [4][5] 机构应对策略 - 机构一般不走法律诉讼途径 优先通过谈判柔性解决问题 [4] - 对勤勉尽职且无道德风险的创业者给予更多容错空间 允许失败不追责 [2] - 通过延长基金存续期推动项目IPO 最终手段才执行企业回购 [6]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国有资本赋能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中国发展网· 2025-07-30 14:23
政策动态 - 山东省滨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国有资本赋能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市国资委 市科技局及有关市属国有企业参会[1] - 会议解读山东省创业投资发展奖补资金申报相关政策 并围绕"3+3+N"基金矩阵 国有企业市县联动及奖补资金申报审核等议题进行交流[1] 资本布局 - 滨州市通过市属国企联合省发展投资集团 鲁信集团等头部机构及各县区 聚焦"5210N"产业集群发起设立多只创投基金[1] - 已形成总规模超20亿元的创投基金组合 建立"国有资本引导 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1] 战略规划 - 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将加强与其他部门对接联动 搭建政-投-企对接平台并争取省级奖补资金等政策支持[1] - 持续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 服务于品质滨州建设目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