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

搜索文档
电解槽招中标项目数量可观,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推动行业发展
长城证券· 2025-07-02 1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6月我国电解槽累计中标和签约项目达48个,产业逐步成熟,建议关注参与电解槽招投标的公司 [2][36] - 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推动建设加氢站,建议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 [2][36] - 交通应用引领氢燃料电池产业生态逐步成熟,建议关注重卡相关的氢车企业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氢能行业市场表现 行业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氢能源指数收盘价2113.29点,本周涨4.49%,2025年初至今涨18.94%,申万二级行业排名第41位,较上周降1名,与沪深300指数变动趋势相同 [8]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氢能源指数TTM市盈率24.46倍,MRQ市净率1.59倍 [11] - 示范区域4N级以上地区高纯氢价格保持稳定,上海价格最高为2.7元/标准立方米,北京2.3元/标准立方米,河北2.1元/标准立方米,河南2.0元/标准立方米,广州1.9元/标准立方米 [11] 相关个股标的涨跌情况 - 氢能行业周涨幅前五为泰和科技、内蒙一机、利元亨、星源材质、龙蟠科技,涨幅分别为48.09%、33.66%、30.89%、23.90%、19.46% [1][14] - 氢能行业周跌幅前四为宁新新材、恒光股份、凯添燃气、山东墨龙,跌幅分别为 - 18.65%、 - 12.41%、 - 11.78%、 - 11.25% [1][14] 氢能行业数据回顾 电解槽数据回顾 - 2025年1 - 6月我国累计电解槽中标和签约项目48个,规模3171.63MW,产氢规模469680Nm³/h,中标规模317.5MW,签约订单量2854.13MW,主要市场包括16个地方 [16] - 2025年1 - 6月,订购单规模最大的五家企业为中集中电、亿境星氢能源、鑫思创氢能、派瑞氢能、阳光氢能,规模分别为1205MW、1120MW、180MW、150MW、102MW [16] - 2025年1 - 6月,中标项目开发商有中国石油、国家能源集团等央国企及其他企业 [16] - 电解槽技术路线主要有碱性、PEM、AEM、SOEC四种,碱性电解槽中标项目规模3090.45MW,占比97.44% [16] - 6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5MW混联模组采购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 [17] FCV相关数据回顾 - 2025年5月燃料电池车产量新增250辆,环比减26.90%;销量新增165辆,环比降49.70%;1 - 5月累计产量1176辆,同比降25.00%;累计销量1122辆,同比降26.14% [19] - 2025年1 - 5月,燃料电池专用车新增装机量环比增998%,同比增17.20%,累计装机量1160.92MWh;燃料电池客车新增装机量环比降92.90%,同比降97.10% [24] - 2025年5月,燃料电池客车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89.7kWh,较上月上升;燃料电池平均装车电量(单台车)61.4kWh,较上月增长 [24] - 氢燃料电池汽车广泛应用于干线运输、冷链物流等场景,预计今后三五年市场持续稳定上升 [29] 行业动态及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国内行业动态 - 6月20日,国内首制160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交付,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 [31] - 6月13日,国内首艘25,000方氨双燃料LPG/液氨运输船开工,建成后将是我国首艘双燃料动力的LPG/液氨运输船 [31] - 近日,我国首台氢气燃烧炉点火成功,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填补高氢背景下氢气直燃加热技术领域空白 [31] 国外行业动态 - 近日,英国政府将投5亿英镑(约合48.8亿元人民币)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32] - 6月23日,阿达尼在古吉拉特邦投产印度“第一个”离网5MW绿色氢能试点工厂 [32] - 6月23日,现代汽车计划投资60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建设氢能一体化钢厂,预计2029年投入运营 [32][33] 政策与公告 - 6月20日,浙江六横发布氢能补助政策,对企业研发、设备购置等费用给予补助,对氢能系统和充装主体也有相应补助 [33] - 6月24日,上海市海洋局征求《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 - 2035)(征求意见稿)》意见,支持新能源船舶研发和应用 [33] - 近日,四川省能源局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国家级能源领域氢能试点申报工作 [33] 氢企动态 - 6月19日,羚牛氢能与东南大学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34] - 近日,中环新能源与霍尼韦尔UOP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绿电、绿氢到绿色燃料的完整产业链 [34] - 近日,国富氢能与巴西相关方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模块化加氢站建设展开深度合作 [35]
中国纯苯供应格局
华泰期货· 2025-07-01 09: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聚焦中国纯苯国内供应格局,介绍供应总量、产能增速变化历程、产能供应格局,包括行业集中度、生产工艺产能结构和产能分布区域等情况,指出当前纯苯生产以国企为主导、行业集中度较高,催化重整工艺为主要生产路线,甲苯歧化工艺占比上升,产能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纯苯产能投放情况 - 国内仍以石油苯为主,2019 年前石油苯产能占苯产能约 65%,民营大炼厂投产后占比升至 75% [11] - 石油苯是推动纯苯供应增长主力,2025 年苯产能增速预计 7.1%,石油苯增速 8.1%,加氢苯增速 4.2%,环保政策使加氢苯产量增速放缓 [12] - 纯苯产能发展经历四个阶段:60 - 80 年代构建石油工业体系,新增产能低;80 年代后飞速发展,新增产能集中于国企;2010 年后增速放缓;2019 年至今迅速扩张 [14][15] - 2025 年纯苯产能投放有压力,石油苯新增产能增速 8.1%,高于 2024 年的 6.6%,三季度关注裕龙投产节奏 [16] - 2025 年有多套石油苯装置计划投产,如山东裕龙、山东友泰等 [18] - 石油苯生产主要来自催化重整、乙烯裂解和甲苯歧化三大工艺,催化重整曾占比高后回落,歧化产能占比上升,乙烯裂解占比下降 [20] 中国纯苯供应格局 国内主要纯苯供应商分析 - 供应格局以国企为主导,民企份额上升,2014 年政策推动民企进入大炼化行业,2019 年起民企产能份额逐步增加 [21] - 国企方面,三桶油产能占 49%,中石化占 25%,是最大供应商,在华东产能大且下游有延伸;中石油占 17%,外卖产能在东北和西北;中海油占 7%,产能主要在华南 [22][24] - 民企方面,浙石化、恒力、盛虹三家产能占 24%,但因配套下游产品,实际外销量约为产能 30% [24] - 地炼产能占 6%,多为小装置,裕龙石化是新增产能主力军,目前无外销量,后续有装置投产 [25] 三种工艺纯苯的供应商分集团占比及特点 - 重整工艺:分集团产能占比与总体石油苯类似,三桶油占大头,民企占 26%,产能稳定增长;开工跟随炼厂检修进度和利润,计划性强 [31] - 乙烯裂解工艺:三桶油占比更高,中石化占 41%,民企占 14%;开工跟随乙烯裂解装置检修和主产品利润,需关注烯烃需求 [32] - 甲苯歧化工艺:三桶油占比下降,民企占近 40%;开工灵活,需关注纯苯、PX 供需和甲苯调油需求,是最灵活的边际装置 [33][34] 华东地区是纯苯生产、贸易、纸货交易的主要地区 - 纯苯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占 39%,其次是华南和山东;华东是主要生产、消费和贸易地区,纸货交易成熟,江苏价格是主流价格 [38] - 纯苯基差波动大,2025 年上半年港口库存压力偏大,现货 - 纸货价差为小幅负价差 [39] 加氢苯供应格局 - 2024 年中国石油苯产量占 71%,加氢苯占 14%,进口占 15%;加氢苯产能增长缓慢,主要由民企生产 [46] - 产能集中在华北和山东,分别占 31%和 21%,与煤焦化产区重合 [46] - 产能集中度低,前 5 家企业产能占 24%,定价权不集中 [48]
IEA:生物燃料投资比例待提振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10:32
中化新网讯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在最新《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中指出,尽管全球低排放燃料投资迎 来历史性增长,但生物燃料在整体能源投资格局中仍占极小比例。IEA预测,2025年全球生物燃料投资 预计同比增长13%,将首次突破160亿美元,但即便在这一创纪录水平下,生物燃料及其他低排放燃料 投资仅占今年全球能源总投资的3%左右。 IEA指出,全球生物燃料区域投资分化。美国和巴西在生物柴油、乙醇等液体生物燃料领域保持主导地 位,两国合计占该细分市场全球投资的多数份额。美国仍然是加氢处理植物油(HVO)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的增长中心。2025年全球HVO与SAF产量预计增长40%,增至80万桶/日,其中美国贡献一半增 量。巴西则有望迎来投资突破。尽管该国生物燃料投资近年仅小幅增长,2025年预计增长至约30亿美 元,但2024年9月通过的《未来燃料法》可能在未来十年释放年均40亿美元的投资。 欧洲虽在整体清洁能源支出中领先,但更侧重投资生物燃气领域,而不是液体生物燃料领域。2024年欧 洲占全球生物燃气投资的60%,但在生物柴油和乙醇投资上远落后于美国、中国和巴西。随着成品油需 求下滑和老旧基础设施关闭, ...
废润滑油全加氢技术获重大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10:14
技术突破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团队开发的废润滑油全加氢净化绿色再生技术再生油收率超98%,比常规技术高15个百分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 该技术包含三项关键核心技术:悬浮床加氢预处理技术、分散型纳米催化剂和无害化处置技术,实现了杂质深度连续净化和废气废水零排放 [3] - 工艺已成功应用于5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是国内首套废润滑油全加氢再生技术,运行稳定 [3] 行业现状 - 我国每年产生废矿物油3000万吨,其中废润滑油800多万吨,具有高再生利用价值(95%-98%为可再利用组分) [2] - 国内主流再生技术回收率仅80%-85%,存在品质差、利润率低、次生污染等问题,技术淘汰率高 [2] - 国外主流工艺对润滑油来源和构成要求严格,在国内使用受限 [2] 市场应用 - 技术已授权重庆润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10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 [2] - 该技术破解了行业"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废润滑油规模化、资源化、高值再利用 [3] - 工艺处于规模化推广应用阶段,被评价为"彻底将废润滑油吃干榨净" [3]
600691更名,转型智造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00:21
公司更名与战略转型 - 阳煤化工拟更名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潞化科技",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2] - 更名标志着潞安化工入主后公司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引领公司向科技方向发展 [4][6] - 公司表示更名旨在清晰定位未来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向,加速向科技驱动型企业转型 [9] 控股股东增持与支持 - 控股股东潞安化工拟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4] - 潞安化工作为山西省四大省属能源集团之一,业务涵盖化工、煤炭、新材料等六大领域 [12] - 潞安化工旗下潞安环能已建成9座智能化煤矿和近百个智能化工作面 [12] 产能优化与新能源布局 - 公司根据政策要求陆续淘汰部分落后产能 [9] - 公司将目光投向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 [10] - 子公司阳煤化机与国家电投共同研发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撬装置 [10] - 旗下正元氢能拥有自主研发的等温变换工艺及节能型JR低压氨合成工艺 [10]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能源法实施,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范畴管理 [10] - 氢能战略地位提升,产业链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 [10] - 国务院和山西省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煤矿智能化发展 [12] 智能化发展规划 - 潞安化工计划2025年建成3座智能化矿井,产能达240万吨 [12] - 建成后智能化矿井在先进产能中占比将达97.8%,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37.32个百分点 [12] - 集团布局机器人、绿色光储、智能质检等上游产业链 [12]
600691更名,转型智造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00:15
【 导读 】 阳煤化工拟更名为潞化科技,集团增持看好产业转型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新亮 这意味着自去年12月潞安化工入主后,阳煤化工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更名将夯实成果,引领公司向科技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控股股东潞安化工宣布,拟增持公司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股份, 以 提振投资者信心、维护股价稳定和股东 利 益 。 更名焕新 2024年12月,潞安化工成为阳煤化工控股股东,如今,上市公司更名为"潞化科技",更加清晰地传递出潞安化工为公司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的战略意图。 6月24日晚间,阳煤化工宣布,拟更名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潞化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事实上,从阳煤化工近两年的动作中也能窥见其优化产业布局的举措。根据国务院危化品生产企业退城入园和山东省政府淘汰化肥行业落 后设备的工作部署,公司陆续淘汰了部分落后产能。 发力氢能 淘汰落后产能后,阳煤化工将目光投向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 在绿色新能源与煤化工装备的耦合领域,阳煤化工子公司阳煤化机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同研发了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加氢制绿色甲醇 合成撬 装置,首次实现了绿色甲醇工艺的产业 ...
阳煤化工拟更名为潞化科技 获控股股东增持看好智能化战略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22:42
公司更名及控股股东增持 - 公司拟将名称从"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潞化科技",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2] - 控股股东潞安化工计划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股份,首次增持210.42万股(占总股本0.09%),后续拟增持金额5000万至1亿元 [2] - 更名旨在清晰定位科技引领发展方向,加速向科技驱动型企业转型 [3] 氢能产业布局 - 中国氢能产业迎来政策驱动发展期,《能源法》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范畴管理,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于政策红利 [3] - 子公司阳煤化机布局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国家电投共同研发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撬装置 [4] - 阳煤化机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核企业 [4] 智能化转型升级 - 潞安化工聚焦煤炭、化工双主业,业务涵盖六大领域,肩负引领山西从传统能源向科技智能转型的重任 [5] - 集团计划2025年建成3座智能化矿井(产能240万吨),智能化矿井在先进产能中占比将达97.8% [6] - 公司致力于将智能化、数字化打造为驱动化工主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6] 产业政策支持 -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山西省政府发布《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和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6] - 政策旨在通过标杆企业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助力全省制造业升级 [6] - 潞安化工布局机器人、绿色光储、智能质检等基于传统行业衍生的上游产业链 [6]
阳煤化工更名为潞化科技 传统化工拟开启智能化布局
中证网· 2025-06-24 20:25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6月24日晚,阳煤化工(600691)股份有限公司(600691.SH)(以下简称"阳 煤化工"或"公司")披露了公司名称变更、控股股东增持及股东大会决议等公告。据悉,阳煤化工拟将 公司名称从"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潞化 科技",公司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同日公司还披露了控股股东山西潞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潞安化工"或"集团")关于控股股东增持 股份及增持计划的公告,控股股东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个月内,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集中 竞价方式,6月24日首次增持公司股份210.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9%,后续拟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 万元,不超过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阳煤化工旗下子公司阳煤化机长期布局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确立了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规划,首选"无碳能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推进"灯塔工厂"建设。在绿色新能源与煤化工装备 的耦合领域,阳煤化机与国家电投共同研发了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撬装置,首 次实现了绿色甲醇工艺的产业化示范。基于其领先的技术优势,阳煤化机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 ...
黑龙江: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3 11:35
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计 划。"十四五"以来累计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兑现省级政策资金5.06亿元,截至2024年 底,结题项目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94.29亿元,新增利税16.98亿元,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与新增销售收 入比达到1:64,获得融资4.99亿元。建设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AI对接平台,为重点产业精准 匹配科研团队,全省实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434项,新增经济收益242.66亿元。 "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锻造新质生产力,多项技术成果助力载人 航天、月壤采样、火星探测、北斗导航、万米海试等国家战略任务,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助力大 庆油田实现日产油气当量超千吨,中国一重(601106)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各项突破性技术成果 有力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和龙江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强化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组建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主任的省委科技委员会。制定实 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创新龙江建设意见、创新发展60条、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意见和行 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持续优化科技政策供 ...
纯苯苯乙烯周报-20250622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22 17:25
纯苯苯乙烯周报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黄天圆 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号:Z0018016 日期:2025年6月22日 Guotai Junan Futures all rights reserved, please do not reprint Q3旺季小反弹,压缩EB利润 • 2025年纯苯供应端压力持续高企。国内方面,下半年裂解装置投产高峰(6-8月)及炼厂开工恢复将推动产量显著 增加,全年表观需求预计增长8.9%,增速较前两年明显回落但仍处高位。进口方面,上半年(尤其是1-5月)超预 期激增(同比+64%,主要来自韩国),预计下半年月均进口量将稳定在45万吨左右高位,全年进口预期上调至555 万吨(同比+28.7%)。加氢苯产量预计全年持平,下半年其市场地位或因期货上市交割规则而有所提升。库存方 面,高供应背景下下半年将呈现分化:7-8月及四季度预计进入去库或平衡格局,但9月面临显著累库压力,整体 库存压力较上半年缓和。 下游需求结构变化显著,苯乙烯成为核心支撑(占比提升至46%),而其他"四小下游" 整体增速放缓且表现分化:己内酰胺和苯胺由去年的强势转为明显弱势,全年表需增速预计分别仅为+7%和-8%; 己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