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用手套
icon
搜索文档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如何应对受关注
新华财经· 2025-06-30 18:59
欧盟IPI措施核心内容 - 欧盟实施IPI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参与500万欧元以上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项目[2] - 单笔采购超500万欧元项目禁止中国企业投标 中标项目中中国产品占比不得超过50%[3] - 限制范围涵盖口罩 防护用品 医疗影像设备 医疗机器人等产品[4] - 措施于2025年6月30日生效 有效期五年并可延长五年[4] 限制措施具体维度 - 金额限制:500万欧元为门槛 超门槛项目直接排除中国企业[3][4] - 比例限制:500万欧元以下项目中国产品占比上限50%[3][4] - 范围限制:覆盖医用防护设备 高端影像设备(PET-CT/MRI) 质子放疗系统等[4][6] - 时间限制:措施持续期达5-10年[4] 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影响 - 直接影响欧盟约60%医疗器械政府采购市场份额[6] - 高端医疗设备(单价超4000万元)失去核心订单机会[6] - 企业前期为欧盟项目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能失效[6] - 品牌合作模式面临调整压力 如英科医疗需澄清产品限制范围[7] 企业应对策略与缓冲因素 - 价格门槛缓冲:迈瑞医疗表示500万欧元以上订单占比极低[7] - 范围局限:限制仅针对公共医疗系统 私人市场不受影响[7] - 业务模式差异:医疗耗材企业因持续采购协议受影响较小[7] - 资本市场反应:头部企业股价未下跌 蓝帆医疗出现三连阳[8] 行业长期应对方向 - 加强合规管理:密切关注IPI执行动态 制定救济方案[9] - 推进本地化:迈瑞在德建IVD工厂 联影计划2026年实现CT/PET-CT欧洲本土化生产[9] - 多元化布局:采用"中国研发+海外生产+全球交付"模式规避限制[10]
广西与埃塞俄比亚开展经贸合作交流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23:31
广西—埃塞俄比亚经贸合作交流会 - 广西贸促会和埃塞俄比亚谢格尔市政府共同主办"桂通五洲(非洲站)"经贸合作交流会 [1] - 广西与埃塞俄比亚在糖业、林木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港口物流等领域有紧密合作 [1] - 埃塞俄比亚在纺织服装、皮革、农产品加工、建筑材料、制药、咖啡、金属机械、化工等产业具有重要经济潜力 [1] 双边贸易情况 - 广西主要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绿豆、芝麻、鞍具、针织衬衫等 [1] - 广西向埃塞俄比亚出口肉桂药品及肉桂花、医用手套、塑料胶粘板、钢材及钢铁制品、汽车、光学仪器、照明装置等 [1] "桂通五洲"品牌活动 - "桂通五洲"是广西贸促会推动桂企桂品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对外交流品牌 [2] - 已举办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别专场活动 [2]
蓝帆医疗(002382) - 2025年5月23日蓝帆医疗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3 17:40
市场布局与业务发展 - 医用手套业务自2018年开启去美国化进程,目前出口美国收入非主要份额,产品覆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75%的人口,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达20 - 30% [2] - 通过参股有限合伙企业布局投资孵化新业务,在微创外科、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等新兴领域进行布局 [4] 产品销售与市场反馈 - “蓝狙士”系列产品中,纳米抗体防冠喷剂液体口罩在京东平台保持品类第一,2024年推出的新品在相关榜单表现优异,但该系列产品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小,不在单列披露范畴 [3] 新兴业务发展规划 - 微创外科领域以全球首创产品上市为起点,众多独家原创产品将陆续进入注册流程、登陆全球外科行业 [4][5] - 神经介入领域依托心血管领域技术积累,截至2024年底获7张注册证,未来重磅产品上市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5] - 外周介入领域截至2024年底有4款产品获批上市,多款产品处于随访和注册阶段 [5] 财务状况与盈利水平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253,168,236.58元,同比增长2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445,608,865.62元,同比减少21.60%;扣非净亏损479,857,621.27元,同比减少24.9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5,849,276.36元,同比增长286.39% [9]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7,911,477.13元,同比增长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022,348.52元,同比增长177.86%;扣非净亏损60,790,742.49元,同比减少51.0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97,545,489.05元,同比增长543.79% [9] 盈利增长点 - 健康防护业务开拓非美市场,提升生产工艺,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成本管理,针对个护市场推新 [10] - 心脑血管业务已上市产品放量,持续推出新产品,如2024 - 2025年多款产品获批 [10][11] - 应急救护业务深耕国际和国内中高端B端市场,贡献稳定盈利 [11] 行业情况与前景 - 2024年全球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销售额112.4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5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8%;公司心脑血管事业部销售收入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约12% [12][15] - 预计2024 - 2030年全球医用手套市场年复合增长率5.2%;公司健康防护事业部营收同比增长33%,PVC和丁腈手套市场占有率及开工率居全球前列 [12][15] - 2024年全球急救包市场销售额6.53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0.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3%;公司应急救护事业部2024年盈利约3,000万元,毛利率提升 [13][16] 公司应对策略 - 心脑血管事业部深耕现有领域,精进产品,将技术带入体外孵化领域,暂无开发家用监测设备计划 [16][17] - 各事业部探索新型材料,如健康防护事业部2024年与万华化学合作研发聚氨酯手套新品,暂无与国际药企合作开发创新疗法及基因治疗领域布局 [19] - 子公司蓝帆柏盛2024年完成10亿元战略融资,资金用于研发、产能提升和产品商业化 [19]
“高科技”当“敲门砖” “山东制造”销海外
环球网· 2025-05-08 08:28
外贸表现 - 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七地进出口额占全国总值四分之三 [1] - 一季度山东省对10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进出口增长,对其中89个国家进出口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前两个月山东进出口增量321.8亿元,增量规模居各省份首位 [1] - 前两个月山东省进出口同比增长6.9%,民营企业贡献85.6%的进出口增量,出口产品中境内自主品牌增长24.4%、高技术产品增长41% [4] 企业案例 - 中通客车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凭借节能、安全、智能优势,近期出口智利895台纯电动客车并获第二批海外订单 [1] - 中强瓷业依靠产品耐用性进入欧美市场及海底捞供应链,年销售额3000万元 [3] - 奥德斯全地形车出口东南亚、欧洲、美洲,出口占销售额超七成,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3][4] - 潍柴动力向东南亚交付1500套自主研发"黄金动力总成"系统,打破日韩动力系统垄断 [6] - 金铂克智能康复器械出口欧洲,前3个月出口额创新高,近一年取得20多项专利并推出10余款新产品 [7] - 蓝帆医疗从医用手套转向多元化产品,面向欧洲、"一带一路"国家研发自主品牌,效果显著 [7] 产业与政策 - "山东制造"出海依托产业基础、产品竞争力及政策支持,2024年出台《关于拓展中间品贸易的工作方案》等政策 [3] - 一季度山东橡胶轮胎、纺织原料出口分别增长8.7%、39.1%,电动汽车、锂电池分别增长59.8%、5.3%,"新三样"成为新增长点 [6] - 山东推出72条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新三样"出口及应对红海危机,并计划组织360余场境外展会和50场国际采购活动 [7][8] 技术驱动 - 潍柴"灯塔工厂"实现每85秒下线一台柴油发动机,技术迭代助力突破海外市场 [6] - 奥德斯强调科技含量为国际竞争力核心,具备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 [3][4] - 金铂克通过科技创新逆势提升出口,专利与新产品推动订单增长 [7]
大戏上演:关税究竟执行么?医疗供应链风暴再起
思宇MedTech· 2025-02-05 14:30
关税政策调整 - 特朗普政府原定对加拿大、墨西哥25%关税和对中国10%关税延期执行,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关税暂停30天以换取加强边境执法[3][6] - 对中国的关税仍按计划生效,并可能进一步加征[6] - 加拿大宣布对价值155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加征25%关税[6] - 墨西哥启动反制关税计划,具体清单尚未公布[6] - 中国表示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6] 医疗行业供应链影响 - 美国市场上约75%的医疗设备来自海外,主要依赖中国和墨西哥[6] - 关税可能导致研发投资减少、价格上涨、供应短缺和行业裁员[6] - 基础医疗产品如注射器、医用手套和口罩价格将大幅上涨,注射器和针头关税2024年提高50%,2026年达100%[6] - 美国约90%的仿制药依赖进口,关税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退出市场,胰岛素和抗生素等基础药物价格可能上涨10%-15%[7] - 医疗行业利润率仅为0.3%,成本压力可能转嫁给患者,尤其是低收入群体[7] 企业应对措施 - 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如英科医疗、蓝帆医疗等开始将生产线迁往越南、马来西亚等地[5] - 东南亚地区生产能力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供应链更加脆弱[5] - 生产基地转移面临FDA严格审批,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1][13] - 现有供应链迁移技术上复杂且面临合规风险,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13] 行业游说与政策呼吁 - AdvaMed等协会呼吁为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关税豁免或缓冲措施[8] - 强调关税政策应兼顾医疗行业特殊性和患者健康长远影响[8] - 高额关税可能迫使企业削减研发支出,影响美国医疗技术创新和全球竞争力[8] - 主张借鉴特朗普第一任期对中国医疗设备的关税豁免先例[9] 全球供应链重塑 - 美国企业可能加速"去中国化"布局,向东南亚等地区迁移生产[14] - 马来西亚手套产能仅为中国三分之一,供应链重构面临挑战[14] - 特朗普暗示未来可能对欧盟征税,贸易战范围可能扩大[14] 芬太尼问题 - 美国将芬太尼问题与贸易政策捆绑,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15] - 中国2019年全球率先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美国至今未永久性整类列管[15] - 芬太尼问题本质是美国国内危机,需加强监管和减少毒品需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