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国谈落幕:双目录同步 创新药目录降价建议区间或为15%~50%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49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整体概况 - 谈判于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举行,首次采用“双目录”谈判模式,前3天进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后2天启动首次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首日(11月2日)为内资药企价格协商,次日(11月3日)为外资药企价格协商 [1] - 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医保部门对药企给出的降价建议区间为15%至50% [1][3]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焦点与进展 - 进入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数量不超过30个,预计最终纳入目录的药品数量可能在20个左右或更少 [1] - CAR-T药物谈判备受瞩目,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谈判进展顺利,该药是国内唯一低于百万元的CAR-T,定价为99.9万元/针 [3] - 共有五款CAR-T药物申报创新药目录,其中三款选择“双报”,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定价均为120万元/针以上)只申报了创新药目录 [3] 药企申报策略与市场考量 - 药企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报乙类”、“双报”或“单报创新药目录” [2] - 部分药企更看重基本医保目录的庞大市场,愿意“以价换量”;部分药企则注重维持高端定位,通过创新药目录覆盖中高收入患者群体 [10] - 外资药企如默沙东的“K药”未进行任何申报,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Y药”进行了“双报” [5] 特定药品与治疗领域分析 - ADC和双抗药物仍是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1][8] - 吉利德的ADC药物拓达维(曾于2024年医保谈判中失利)今年选择同时申报双目录 [8][10] - 科伦博泰的国产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被视为本次谈判的“种子选手” [8] - 多款阿尔兹海默症、睡眠障碍新药(如卫材和礼来的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选择了“双报” [7] - 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表现强劲,2022年上市6个月销售额达5.46亿元,2023年和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元和15亿元 [9][10] 商保渠道现有格局与药企意愿 - 复星凯特的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已被80余款商业医疗险产品纳入,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被70余款产品纳入,分析认为其降价意愿不高 [4] -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已被纳入139个城市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目录,覆盖28个省份,在镁信健康运营的惠民保项目中(占全国份额40-60%),2022-2024年每年赔付该药的患者稳定在600-700人,年理赔总金额约2000-2600万元 [6] - 新近上市、商保渠道布局尚浅的药物(如部分阿尔兹海默症药)纳入创新药目录的意愿相对积极 [7] 罕见病药物的目录准入前景 - 今年共有36种罕见病药物通过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与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审查的37种数量基本相当,其中19种选择了“双报” [12] - 然而,商保公司对将罕见病药品纳入商业健康险特药目录兴趣不大,因其患者群体小、获客帮助有限,且多为长期高昂用药,赔付压力大 [14] - 专家指出,罕见病药品进医保的希望反而大于进商保,商保创新药目录中可能仅会出现少量罕见病药品作为示范 [14] 谈判机制创新与行业影响 - 国家医保局在规则上创新了价格协商机制,协调药企与商保进行价格协商 [1] - “双目录”谈判的开启,旨在通过引入商保力量,为更多创新药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支付机制 [15] - 药品的创新价值将在两个不同逻辑的“考场”中被分别评判,药企需据此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15]
康方生物临床药物缘何流入市场?重庆药监局:系销售伪造文件套取
贝壳财经· 2025-07-14 16:52
事件概述 - 康方生物附属公司销售人员伪造印章和处方签套取临床研究抗癌药流入市场 重庆市药监局通报调查结果 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批评 [1][2][4] - 涉及药品为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市场销售价13220元/支 2022年6月获批上市 适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 [2][3] - 两名宫颈癌患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药品 其中李某美获取70支(自费购买6支79320元 慈善赠药5支 临床研究药品59支) 唐某莲获取90支(自费购买6支79320元 慈善赠药6支 临床研究药品78支) [3] 违规操作细节 - 销售人员伪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研究立项文件及伦理审批材料 从企业套取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药品 [4] - 药品经冷链配送至重庆和平新健康欣特健康管理连锁有限公司沙坪坝药房等3家药店 由患者免费领取 [4] - 销售人员承诺患者购买6支即可免费获赠1年用药(超出正规慈善项目"买1送1 累计满12支赠1年用药"规则) [3] 医疗行为问题 - 医生李某向患者推荐院外购药渠道 违反《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 [7] - 医生李某存在应患者要求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7] - 肿瘤医院因行风教育不到位、处方管理漏洞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7] 调查结论 - 公安机关认定销售人员伪造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 已进行法制教育和批评 [1][5] - 暂未发现医生与销售人员存在利益往来行为 纪检监察机关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1][7] - 康方药业临床研究项目管理问题线索已移送企业所在地药品监管部门调查处置 [1][5] 药品安全相关 - 患者李某美出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 卡度尼利单抗说明书载明单药治疗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比例为1.7% [6] - 患者在用药期间多次胸部检查未发现异常 直至2025年2月才提示肺部感染和间质性肺炎可能 [6] - 销售人员于2024年9月18日通过微信向患者发送电子版药品说明书 [6]
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通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08:18
基本情况 - 患者李某美于2013年6月诊断为宫颈癌,2016年8月起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2023年8月病情复发后经PD-L1检测为阳性,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患者于2024年4月17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 患者唐某莲于2017年6月诊断为宫颈癌,2024年1月复发后经多学科会诊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但医生李某推荐价格更低的卡度尼利单抗,患者于2024年1月30日开始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核实处置情况 医生李某医疗行为 - 医生李某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违反《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存在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5] - 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暂未发现利益输送或商业贿赂行为,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 [5] 患者获取药品 - 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8日获批上市,市场售价13220元/支,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慈善赠药(买1送1)或入组临床研究获取 [6] - 患者李某美共获取70支药品,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慈善赠药5支、临床研究药品59支;唐某莲共获取90支,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慈善赠药6支、临床研究药品78支 [7] - 该药于2025年1月1日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实际支付300-1000元/支,但2名患者自费购药均发生在纳入医保前 [7] 临床研究药品来源 -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伪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的研究立项及伦理审批文件,套取临床研究药品并通过3家药店发放给患者 [8] - 3家药店因违规储存发放临床研究药品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处罚 [9] 药品质量核查 - 患者使用的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卡度尼利单抗为已批准上市药品,生产质量符合规范,未发现质量问题 [10][11] 涉事诊所 - 患者输注药品的沙坪坝区刘某芬诊所具备合法资质,但依据伪造处方进行输液,存在未核查药品、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4.1万元,涉事医生被罚款1.5万元 [12] 行业监管动态 - 重庆市卫生健康、药品监管部门已开展专项整治,排查临床研究药品管理风险,修订完善诊所输液、药店存储等制度 [12]
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通报调查结果
第一财经· 2025-07-13 21:59
事件基本情况 - 患者李某美2013年确诊宫颈癌 2023年复发后经检测PD-L1阳性 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已上市的卡度尼利单抗 患者通过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冉某元自行院外购药[2] - 患者唐某莲2017年确诊宫颈癌 2024年复发后医生李某推荐卡度尼利单抗替代指南建议的帕博利珠单抗 同样通过冉某元购药[2] 医生行为调查 - 医生李某推荐治疗方案符合诊疗指南 但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行为违反廉洁从业准则 存在补开处方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 暂停处方权等处分[5][6] - 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暂未发现利益输送证据 纪检监察机关仍在调查中[6] 药品获取渠道 - 卡度尼利单抗2022年6月上市 市价13220元/支 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 慈善赠药(买1送1)或临床研究三种途径获取[7] - 两名患者共获取160支药品 其中自费购买12支(79320元) 其余为慈善赠药和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药品[8] - 药品于2025年纳入医保后患者实际支付降至300-1000元/支 但两名患者自费购药均发生在医保覆盖前[8] 临床研究药品违规问题 -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伪造医院研究文件 套取临床研究药品并通过3家合作药店发放给患者[9] - 涉事药店因违规储存发放研究药品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10] - 涉事药品经核查为已上市药品 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非未获批的临床试验药品[11][12] 诊所违规行为 - 患者输注药品的诊所具备合法资质 但依据伪造处方操作 存在未核查药品 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问题 被处以4.1万元罚款 涉事医生罚款1.5万元[13]
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官方通报!
财联社· 2025-07-13 21:31
事件背景 - 重庆市2名宫颈癌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卡度尼利单抗引发社会关注 联合调查组对医生行为、药品来源、质量等展开核查[1] - 患者李某美2013年确诊宫颈癌 2023年复发后PD-L1检测阳性 医生推荐使用已上市的卡度尼利单抗 患者自行联系康方药业销售人员购买[2] - 患者唐某莲2017年确诊宫颈癌 2024年复发后医生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替代帕博利珠单抗 同样自行联系销售人员购药[2] 医生行为核查 - 医生李某根据诊疗指南推荐已获批的卡度尼利单抗属正常诊疗范畴 但向患者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违反廉洁从业准则[5] - 医生李某存在应患者要求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涉事医院被约谈整改[5] - 调查暂未发现医生与销售人员存在利益输送 纪检监察机关仍在进一步调查[5] 药品获取渠道 - 卡度尼利单抗2022年6月上市 售价13220元/支 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慈善赠药(买1送1)、临床研究三种途径获取[6] - 两名患者均通过购买6支获赠1年用药的方式获取药品 李某美共获70支(自费6支79320元) 唐某莲获90支(自费6支79320元)[7] - 该药于2025年1月纳入医保 患者实际支付300-1000元/支 两名患者自费购药均发生在纳入医保前[7] 临床研究药品问题 - 患者使用的"临床研究药品"标注来自两家医院 但调查发现医院并未开展相关研究 系康方药业销售人员伪造材料套取[8] - 销售人员伪造医院研究立项文件、伦理审批文件等 从企业套取药品并通过三家合作药店发放给患者[8] - 涉事药店因违规存储发放研究药品被警告处罚 销售人员伪造印章和处方行为被公安机关批评教育[8][9] 药品质量核查 - 患者使用的标注"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卡度尼利单抗属于已上市药品 不是临床试验药品 与市售药品生产工艺一致[10][11] - 药品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S20220018" 生产质量管理符合规范 未发现质量问题[10][11] 涉事诊所问题 - 患者在某个体诊所输注药品 诊所具备合法资质但依据伪造处方操作 存在核查不严、文书不规范等问题[12] - 诊所被警告并罚款41万元 涉事医生被警告罚款15万元 均纳入信用监管[12] 后续整改措施 - 重庆市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专项整治 排查临床研究药品管理风险[12] - 修订完善诊所输液、药店药品存储、临床研究药品管理等制度 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12]
重庆通报2名患者使用临床研究抗癌药调查核实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7-13 21:22
基本情况 - 患者李某美于2013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 2016年8月起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2023年8月病情复发并转移 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 患者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 患者唐某莲于2017年6月被诊断为宫颈癌并进行手术治疗 2024年1月诊断为宫颈癌术后复发并转移 医生李某推荐使用卡度尼利单抗 患者自行在院外购买使用该药 [2] 核实处置情况 医生李某医疗行为 - 医生李某向患者唐某莲推荐销售人员冉某元 违反了《重庆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实施细则(试行)》 存在应患者要求补开处方的违规行为 给予警告、约谈、暂停处方权等处理 [5] - 医生李某与销售人员冉某元暂未发现存在利益往来行为 纪检监察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 [5] 患者获取药品 - 卡度尼利单抗于2022年6月28日获批上市 市场销售价格13220元/支 患者可通过自费购买、慈善赠药、入组临床研究项目等途径获取 [6] - 患者李某美共获取药品70支 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获慈善赠药5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59支 [6][7] - 患者唐某莲共获取药品90支 其中自费购买6支(79320元)、获慈善赠药6支、免费领取临床研究药品78支 [7] - 该药品于2025年1月1日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患者实际支付费用300-1000元/支 [7] 临床研究药品来源渠道 - 康方药业重庆销售人员伪造医院研究立项文件、伦理审批文件等材料 从企业套取临床研究药品 经冷链配送至3家药店 由患者免费领取 [8] - 康方药业销售人员实施了伪造印章、伪造医生处方签的行为 公安机关已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批评 [8] - 3家药店因不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给予警告处罚 [9] 涉事药品质量 - 患者使用的标注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字样的药品属于"临床研究药品" 不是尚未批准上市的"临床试验药品" 未发现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10] 涉事诊所 - 患者领取药品后到沙坪坝区刘某芬诊所输注 该诊所具备合法资质 但存在医务人员未认真核查药品、未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等违规行为 被给予警告 罚款4.1万元 涉事医生被警告 罚款1.5万元 [11]
广东发布首批创新药械产品目录 10款抗癌创新药上榜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10:40
广东省创新药械产品目录发布 - 广东省公布第一批已获批创新药械产品目录 共涉及107种创新药械 其中创新药46种 [1] - 通知要求省内公立医疗机构加快推动创新药械入院应用 落实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1] 抗癌创新药细分情况 - 目录中包含10种抗癌创新药 占创新药总数的22% 覆盖多种高发恶性肿瘤 [3] - 康方成为上榜最多企业 旗下3款药物入选 其中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实现宫颈癌治疗全线覆盖并填补国内一线治疗空白 [4] - 具体抗癌药包括奥雷巴替尼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赛帕利单抗注射液(宫颈癌/霍奇金淋巴瘤)、西达本胺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10种药物 [4] 药企国际化与产学研合作 - 派安普利单抗实现重大国际突破 今年4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5]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深度参与研发 如张力教授团队推动依沃西单抗上市 徐瑞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推动替雷利珠单抗纳入医保及CSCO指南 [5] 产业生态建设 - 目录反映广东生物医药领域从研发到临床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5] - 广东正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创新成果将惠及更多患者 [5]
专家访谈汇总:半导体企业排队上市
海洋经济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重点讨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调加强顶层设计 政策支持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 - 会议明确要求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广东省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山东省提出2027年海洋特色产业增值需明显高于GDP增幅 [1] -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将快速发展 尤其是基于海洋活性物质的新药研发 [1] 光伏行业 - 2025年硅料 硅片 电池片 TopCon组件价格分别下降11 42% 9 28% 10 52% 4 22% [2] - BC电池(双面电池)在SNEC展会上受关注 被认为有潜力打破TopCon技术优势 但大规模量产尚未实现 [2] - TCL光伏科技推出"光伏+储能+充电桩+热泵"一体化解决方案 瞄准家庭能源系统新增长点 [2] 具身智能 - 某家电厂通过智能机械臂在4小时内完成新型号洗衣机适配 此前需工程师手动调试数天 [2] - 具身智能仍处技术探索阶段 需解决仿真数据 强化学习等技术难题 缺乏统一标准和方法论 [3] - 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人工编程 产品型号更换需长时间调整 具身智能可大幅缩短流程提升效率 [3] - 硬件不统一导致数据无法共享互通 增加产业化难度 大模型(如VLA 世界模型)成为重要技术路线但仍面临控制轨迹等难题 [3] 半导体行业 - 2024年"国九条"和"科创板八条"政策支持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 华大九天收购芯和半导体等案例显示行业整合加速 [4] - 全球半导体行业处上行周期 AI技术是未来五年核心驱动力 推动AI服务器 AI手机 AIPC等终端需求增长 [4] - 2025年全球生成式AI支出预计同比增76% 集中在AI服务器 智能手机和PC硬件领域 [4] - 科创芯片50ETF成分股普遍回调 恒玄科技跌超4% 寒武纪跌超3% 中芯国际 澜起科技跟跌 [3] 创新药械 - 广东省发布首批创新药械产品目录 含107种创新药械 其中46种为创新药物 抗癌类占22%(10款) [5] - 康方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获批新适应症 填补国内一线宫颈癌免疫治疗空白 [5]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推动依沃西单抗研发上市 替雷利珠单抗被纳入医保并写入胃癌治疗指南 [5]
临床试验药流入市场,康方生物如何守住药品安全生命线?
核心观点 - 康方生物重庆销售人员伪造文件骗取临床研究药物并流入市场,公司回应称未向患者收费且销售人员未获利[2][3][12][14] - 卡度尼利单抗作为全球首个PD-1/CTLA-4双抗药物,已获批三项适应症并纳入医保,临床价值显著[4][6][16][17] - 依沃西(PD-1/VEGF双抗)成为创新药出海标杆,首付款5亿美元总交易50亿美元,并在头对头试验中击败全球药王K药[20][21][22][24] - 公司累计亏损超20亿元,研发投入高企但商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营收21.24亿元[34][36][40][41] - 公司通过多次资本市场融资累计获约79亿港元,现金储备69亿元可支撑未来2-3年研发[42][43] 药品管理争议 - 重庆肿瘤患者李某美花费79320元购买70支卡度尼利,其中60支为临床研究用药[3][9][11] - 公司调查称销售人员伪造文件骗取药物并无偿提供给患者,强调药物质量符合GMP标准[14][15] - 事件与卡度尼利新适应症获批同时发生,引发对药品管理合规性的质疑[4][7]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 - 卡度尼利单抗已开展16种恶性肿瘤30项以上临床研究,被16项指南推荐[16][18] - 依沃西在非小细胞肺癌III期试验中PFS风险降低48%,但OS未达统计学显著性[28][29][30] - 2024年研发支出11.87亿元占收入55%,销售团队816人较2021年增59%[36][38] - 产品销售收入16.3亿元,商业授权收入因首付款因素同比缩减[40][41] 财务与融资 - 2017-2024年累计研发开支62亿元,销售费用26亿元[36][38] - 2024年归母净亏损5.15亿元,累计亏损超20亿元[34][41] - 上市及四次配售共融资79亿港元,现金储备69亿元[42][43] 市场表现 - 卡度尼利2025年纳入医保,依沃西海外商业化推进中[6][31]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56%,较发行价涨近5倍[26][27]
康方生物临床试验药“失控”背后:授权收入“断奶”,创新“缩水”、销售“内卷”,合规防线如何失守
华夏时报· 2025-06-09 15:39
合规管理危机 - 康方生物因"临床试验抗癌药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流入市场"事件陷入舆论风波,重庆患者李某美使用后出现肺炎不良反应[2][3] - 公司将责任归咎于重庆销售人员伪造研究立项文件及医院伦理批件,以临床研究名义骗取药物并无偿提供给患者[4] - 事件暴露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药物流向追踪等关键环节全面失守[4] 财务表现与商业模式 - 2023年公司净利润达19.42亿元,主要依赖29.23亿元海外授权收入(占总营收64.57%)[5] - 2024年海外授权收入骤降95.84%至1.22亿元,导致总营收从45.26亿元腰斩至21.24亿元[6] - 商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88%至20.02亿元,但无法弥补授权收入缺口,全年净亏损5.01亿元[6][7] - 2020-2022年亏损额分别为13.21亿元、12.58亿元、14.22亿元,显示公司长期依赖单一授权交易的商业模式风险[7] 商业化与研发投入 - 销售团队从2023年788人增至2024年816人,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16.92%至2.89亿元[10] - 2024年销售费用率达47.17%(10.02亿元),同比增加12.51%,但研发投入逆势缩减5.29%至11.88亿元[11][12] - 销售成本增速是毛利增速(16.53%)的7倍,显示销售策略效率低下[10] 产品管线与市场预期 - 依沃西单抗(PD-1/VEGF)2024年5月获批,为公司商业化注入新动能[6] - 公司预计2025年卡度尼利和依沃西两款双抗产品将因医保执行放量,已完成1000家医院准入,目标覆盖2000家以上医院[9]